第14章 通風報信

第14章 通風報信

向皇后在慶寧宮,一直留到未時三刻,方纔依依不捨的離開。

離開前,向皇后帶走了趙煦昨日所抄的《延壽經》。

回了坤寧殿,向皇后就拿着帶回來的佛經翻看起來。

依舊能在末尾,看到那一句:臣延安郡王擁,爲父皇帝服藥日久,恭寫《延壽經》,祈禱康復。且願太母萬壽,母后千秋、母妃長樂!

向皇后看着這一行端正的字跡,想着這兩日與六哥的接觸,就忍不住的洋溢起笑容來。

“聖人……”

嚴守懃的聲音,在帷幕外傳來。

向皇后擡起頭,就看着嚴守懃滿面春風的走到她面前,俯首拜道:“臣,賀喜聖人!”

向皇后問道:“喜從何來?”

“臣方從太平坊歸!”嚴守懃一句話,就讓向皇后喜上眉梢。

即使向皇后入宮後,就一直深居深宮,很少出宮。

但她還是知道,太平坊就是汴京城裡,外戚最多的地方。

朱德妃的外戚,不出意料的話,應該也都住在太平坊。

果不其然,嚴守懃歡喜的奏道:“好叫聖人知曉,臣已從朱、任、崔三家,都得了實信……”

向皇后心臟頓時撲通撲通跳起來,手心忍不住溢出了一點汗漬,緊張的問道:“那三家人怎回的?”

嚴守懃彎着腰,恭恭敬敬的拜道:“奏知聖人:朱、任、崔三家皆言:聖人母儀天下,以軒龍之貴,服褕翟之華,爲天子內助,賢名遠播,惠及六宮,若皇子能得聖人保佑擁護,實在是最好不過!”

向皇后當然知道,那三家說的話,肯定沒有嚴守懃嘴巴說的這麼好聽。

但,他們答應了!

這纔是關鍵!

“做得好!”向皇后毫不吝嗇的讚道。

她看向嚴守懃,問道:“嚴殿頭,入宮也有十來年了吧?”

嚴守懃低着頭答道:“臣是熙寧二年同天節,蒙了大家隆恩,才補了黃門的!”

在大宋,想要入宮當內臣,可不是隨便切了下面就可以入宮的。

有着一套嚴格的程序,還需要通過考覈。

此外,每年有且僅有一次內臣入宮的機會——天子聖節。

向皇后當然知道這些,她在心裡算了一下,便道:“這麼說,嚴殿頭入宮當有十七年了!”

“也確實是到了出外當差的時候了!”

嚴守懃聞言,立刻跪下來:“臣全憑聖人恩典!”

向皇后摩挲了一下手中佛經,便與嚴守懃道:“汝出外差遣除授,乃是由吏部右選注闕,本宮不便干預其中,此乃祖宗制度也……”

“如此……”向皇后看着嚴守懃:“本宮便奏請官家,加汝‘帶御器械’銜如何?”

“臣謝聖人隆恩!”嚴守懃欣喜若狂。

帶御器械這個加銜對內臣而言,如同文臣的館閣貼職。

有和沒有,天壤之別!

尤其是在出外的時候,有一個帶御器械的加銜,很多差遣就可以用‘提舉’,而非‘管勾’、‘勾當’。

更緊要的是,類似帶御器械這樣的加銜,入內內侍省是必須將其原因寫在告身之中的。

這就意味着,嚴守懃的告身,被送到吏部右選的時候,有司一看告身就知道,他嚴守懃乃是皇后欽點的帶御器械。

此皇后近臣!

右選的郎中,那裡敢怠慢?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着都會安排一個優厚的肥差與他。

活動活動,說不定可以留京。

汴京諸場務、東西染院、綾錦院、水磨務等有司,素來有內臣提舉的傳統。

看着嚴守懃千恩萬謝而去,向皇后慢慢閉上眼睛。

直到此時,帷幕之後,那個一直侍立的婦人,纔來到向皇后身後,爲她輕輕按摩太陽穴。

正是向皇后從向家帶入宮中,從小照顧她長大的坤寧宮尚書張氏。

“聖人……”張氏輕聲說道:“奴方在坤寧宮外,遇安仁保佑夫人,夫人言四大王託其帶話給您……”

“說是,四大王言:近來宮中或有流言蜚語,請皇后莫要憂心!此等流言,絕不可信!”

向皇后聽着,自然聽懂了四大王到底在說什麼?她慢慢的點了點頭,讚道:“四大王,果真賢王也!”

但,向皇后心裡明白。

那位四大王與其說是侍兄以忠,賢於國家。

還不如說,他也看到了危險的苗子,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這是在自保!

當初,斧聲燭影之後,太宗登位,涪悼王是個什麼下場?

涪悼王的子孫在太宗朝,又是個什麼待遇?

讀過國史的人,心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不巧,如今也是一帝二王的格局,更不巧的是,涪悼王也排行第四!

以史鑑今,四大王要是不怕,才叫有鬼了。

對四大王來說,確保六哥順利即位,並健康長大。

就等於保全了自己性命,也保全了子孫富貴。

向皇后輕嘆了一口氣。

想起了今日早間,在便殿門檻,與高太后的對話。

也想起了,在慶寧宮中,高太后沒有接她的那句話。

內心的不安,正在蔓延。

“爲了六哥,也爲了吾自身……”向皇后心道:“卻是不可不未雨綢繆了!”

連四大王,都特意的讓天子乳母,安仁保佑夫人私下通過張氏帶口信給自己。

這意味着他肯定知道些什麼,或者看到了些什麼動靜。

考慮到,張茂則昨日說,四大王已經有兩三日沒有去探視聖躬了。

避嫌都避到這個樣子了。

而二大王,卻是出入宮闈,如入無人!

不得不防啊!

也不可不防!

萬一一日深夜,禁中忽降片紙……

向皇后不由得渾身惡寒!

想到這裡,向皇后就下定了決心,對一直侍奉在她身邊的尚書張氏道:“張尚宮,明日且替本宮出宮,去一趟宣平坊,傳本宮教旨與那石得一……”

“就說:官家偶有小恙,都知便已心生懈怠,此豈忠臣之行?着他速速入宮,到御前服侍!”

張氏遲疑了片刻,然後小心翼翼的問道:“倘若臣妾,見不到石都知……”

石得一都快十天沒進宮了。

張氏如何不知道,這其中的情弊厲害?

向皇后聞言,眼睛一凝,看着張氏:“放心好了,不會有人有那個膽子的!”

“若果有此人……”向皇后雙手合十,唸了句佛號:“阿彌陀佛,天下降罪矣!”

憑侍威靈,竊弄權柄!

這是青史之上,對於唐代後宮、閹寺干政的評價。

而在大宋,無論是誰,干犯這一條,就等於獲罪於整個天下。

(本章完)

477.第452章 血手人屠章子厚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99章 西北狼煙(4)407.第386章 測試第594章 戰前(1)第549章 聖天子(2)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第50章 兩位王叔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68章 見賢思齊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584章 逼捐(1)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第22章 忽聞暗箭來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第492章 朕愛叔叔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93.第91章 烈火烹油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451.第428章 廷推(2)187.第178章 苗授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403.請假條第510章 聖質深邃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454.第431章 交趾羣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第12章 劉惟簡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633章 燒錢的戰爭169.第160章 錢荒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第50章 兩位王叔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第490章 好人就會被人拿槍指着第573章 外交(1)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第499章 熙河(2)210.第200章 向太后:吾兒必可爲堯舜第574章 外交(2)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82.第81章 王珪之死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第6章 兒科聖手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295.第280章 蔡京第633章 燒錢的戰爭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第597章 西北狼煙(2)342.第325章 預算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第532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1)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458.第435章 踏營(2)502.第476章 遼國 高麗交惡之始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604章 回扣發揮了作用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414.感冒了。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第66章 雙贏第490章 好人就會被人拿槍指着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