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

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

高太后與向皇后在便殿之中,等了約莫一刻鐘,卻並沒有等到髃臣們辭殿的消息。

恰恰相反,她們等來了一紙進奏。

高太后和向皇后,看到張茂則,將宰臣們簽押的進奏文書,送到她們面前時。

她們兩人都很驚訝。

再看文字,卻是宰臣們乞覲太后、皇后言事的請求。

高太后看着,眉頭一皺,便問張茂則:“張都知,可知髃臣,緣何求見老身與皇后?”

大宋百年來,宰臣們在天子尚在的時候,請求面見太后、皇后的例子,太少太少了。

而同時求見太后、皇后,更是幾乎沒有先例。

張茂則低着頭回答:“啓奏娘娘:臣以爲,當是爲開寶寺貢院失火一事……”

“貢院?!”高太后和向皇后,聞言,都是吃驚起來:“失火?”

“到底是怎麼回事?”高太后頓時就坐不住了。

向皇后也隨之憂心忡忡。

她們當然都知道,大宋貢院在那裡?

開寶寺!

那個皇城東南,鎮守五丈河的皇家寺廟!

那個有着全汴京最高佛塔的寺廟!

宮裡面,故老相傳,當初,太宗重修開寶寺的時候,曾有望氣士,進言太宗:開寶寺,當少陽之位,國姓王氣所在,不可不慎!

如今,開寶寺居然失火!

恰好,大宋之德,在太祖時就已經被定爲火德。

王氣之地、少陽之位、皇家寺廟、貢院……失火?

恰逢官家臥疾,天下紛紛。

高太后和向皇后,立刻就緊張起來。

比宰執們想象的還要緊張。

不過,她們緊張的方向,和宰執們擔憂的地方完全不同。

對於深居深宮的太后、皇后來說。

走水失火,燒死再多的人,也只是外面的事情。

太后、皇后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

但燒了皇家寺廟、王氣所在的開寶寺就不同了。

“阿彌陀佛!”高太后念起佛來。

“菩薩保佑!菩薩保佑!”向皇后也跟着合十拜了拜,然後看向高太后:“娘娘,這可如何是好?”

高太后憂心忡忡的道:“老身早就聽說過,自從元豐五年,日稱大師圓寂之後,開寶寺中諸僧,便已不守清規戒律,喝酒吃肉,娶妻生子,乃至於納妾經商者,比比皆是!”

“定是這等不守戒律的僧人,做了惹惱了佛祖的腌臢事!”

其實,哪怕是在深宮的高太后也知道。

大宋的僧人,不守清規戒律,不是第一天了。

僧人們,廣佔土地,經商販貨,放貸收息、娶妻生子納妾的,比比皆是。

不知道多少紫衣高僧身後,跟着幾百口人討飯吃!

向皇后也點頭,說道:“新婦也曾聽入宮的命婦們說過,坊間將這些荒僧呼爲‘沒頭髮浪子,有居室如來’,更有甚者,竟有那放浪銀僧,自稱‘偎紅倚翠大師’,洋洋得意,招搖過市!”

太后與皇后,在此刻達成一致。

都是那些不守清規戒律的荒僧,胡作非爲,惹怒了佛祖,纔會發生這樣的禍事!

必須如此!

也一定得如此!

不然,難道還是禮佛誠心的太后、皇后唸錯了經?

在旁侍奉的張茂則一看這個情況,自然是連連附和,然後趁機塞了一點私貨,把大相國寺裡那些在東京城裡放貸的和尚也揪出來,批鬥了一番——張茂則的外甥,也在東京城裡操持放貸的營生。

高太后和向皇后,一聽連大相國寺的和尚,竟也都在放貸?!

頓時齊齊唸了句:“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慈悲爲懷的僧人,不僅僅放貸,竟還使出種種毒辣手段,逼人還貸?以至有人被逼死?

簡直是不可理喻!哪裡還有什麼慈悲心腸?

有這種僧侶把持寺廟,佛祖如何不怒?

難怪近來有司爲官家祈福,卻總是沒什麼效果。

原因找到了!

於是,當三省兩府的宰執和翰林學士院的兩位翰林學士,在閣門通事舍人引到便殿,見了帷幕後端坐着的太后、皇后,分班行禮完畢,還未來得及奏事時。

每一個人都發現,氣氛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左相王珪,只能硬着頭皮,帶着羣臣,持芴上前,奏道:“臣,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王珪,伏問太后、皇后無恙!”

“老身無恙!”高太后怒氣衝衝的回答。

“本宮無恙!”帷幕後的向皇后,也是帶着怒意回覆。

羣臣還以爲,太后和皇后,乃是因開寶寺貢院失火,燒死了三個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大臣而驚怒不已,正欲解釋的時候,就聽着那帷幕後的太后詢問道:“諸位髃臣可知,如今天下僧人之中,可有修爲有成、佛法精深、持戒森嚴,可堪領率衆僧者?”

王珪和蔡確,同時擡頭,兩人眼中滿是驚訝。

太后和皇后,這是怎麼了?

倒是在班列中的尚書左丞、門下侍郎章惇,聽明白了高太后的意思。

這位和蔡確同自福建來的執政在心中,搖頭一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和地方軍州上的監司官員不同。

身處兩府的宰執們,日日與官家相處。

早就知道,皇帝是人不是神。

不僅僅可以被愚弄,甚至可以被戲耍。

宮中的太后和皇后,更是與民間的婦孺,沒什麼區別。

甚至可能,還要不如。

所以,章惇想了想,持芴出列,奏道:“奏知太后、皇后,臣曾聽聞,元豐中日稱僧圓寂後,官家曾命有司尋訪善佛法、明梵文之西僧入京傳法,主持譯經、傳經事,於是陝西轉運司舉自三藏法師求法處而來之西僧金總持應募,經有司考覈,確實精通佛法,梵文造詣高深,官家於是詔封‘西天三藏法師’賜紫衣,命主持傳法院……”

元豐改制,罷去了歷代以來首相兼任‘譯經潤文使’帶職的傳統。

這使得,三省有司對譯經事業的關注,大大下降。

除了章惇沒事幹,常常跑去傳法院裡,與那位番僧金總持談佛外,三省兩府重臣幾乎沒人將此事放在心裡,一時間自然想不起來。

而章惇關注那位番僧,並不是他信佛。

恰恰相反,作爲儒門弟子。

章惇對佛、老之事,素來敬而遠之。

章惇結交金總持,是因爲那個僧人,曾經在西賊境內多年,還受到過賊酋的重視。

而章惇,素來有志於兵事。

他這是未雨綢繆!在蒐集和打探,西賊的軍事、政事、國事細節。

高太后和向皇后聽了都是大喜不已!

日稱僧,是大宋名僧!

慶曆七年,被仁廟迎入傳法院,拜爲‘西天譯經三藏朝最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日稱’。

從慶曆至元豐,這位從三藏法師求法處,不遠萬里來到中土傳法的高僧,就一直主持着傳法院的譯經之事,翻譯的佛經,多達數十卷。

更曾出任大宋皇家寺廟開寶寺主持。

高太后和向皇后,前往開寶寺進香時,見過這位西方來的高僧。

確是寶相莊嚴,佛法精深。

如今,聽章惇提起,東京城裡,竟還有一位和日稱僧一樣,自三藏求法處來的高僧,不禁歡喜不已。

高太后和向皇后對視了一眼,然後道:“既如此,老身以爲,如今開寶寺失火,或是寺中缺乏高僧以身作則,爲衆僧榜樣的緣故!”

“列位髃臣,除此僧爲開寶寺主持如何?”

三省兩府的宰執和兩位翰林學士聽了,都是面面相覷。

蔡確心裡面,也多少有些失望。

但,沒有辦法。

就和他總勸自己的妻子,不要去燒香,但總是勸不了一樣。

面對信佛的太后、皇后,作爲臣子,他除了服從,沒有其他選擇。

好在,至少,今天開了一個頭。

三省兩府及翰林學士,同朝兩宮!

在大宋,最困難的,永遠是開先例。

今日,他藉着開寶寺大火,導致三省兩府和翰林學士,都陷入恐慌的機會,開了這個先例,日後,再有事情就可以援引此例。

“臣等同奉旨意!”羣臣拱手而拜之後,蔡確就趁機持芴出列,奏道:“臣斗膽請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開寶寺被火之事,是否需要上稟官家?”

高太后和向皇后聽了,對視一眼:此事沒有上稟官家?

旋即她們醒悟了過來。

也對!

此事,若是稟了官家,就不需要到她們面前來了。

於是,高太后問道:“諸位髃臣,開寶寺被火一事,可有什麼情弊在內?”

蔡確拱手拜道:“啓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昨夜四鼓,開寶寺貢院走水,雖經開封府都巡檢、殿前司左軍巡使等率部奮力撲救,至天明時,已撲滅大火!”

“然則,水火無情,貢院失火,不僅僅焚燬了貢院省試考卷,也焚死官吏數十人……”

“其中,承議郎翟曼、奉議郎陳方之、宣德郎馬希孟、皆已確定葬身火場……”

“茲事體大,臣等不敢擅專……”

“如今,官家小恙在身,太醫醫官囑託臣等:宜多進喜事,勿進憂煩,以安聖體……”

“臣等愚鈍,不勝惶恐,伏乞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指揮!”

說完,蔡確就恭恭敬敬的俯首再拜。

羣臣跟着俯首而拜:“臣等伏乞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指揮!”

在這一剎那,三省兩府之中,不是沒有人察覺到異樣。

可,在從衆情緒的裹脅下,他們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跟着蔡確的節奏起舞。

高太后和向皇后,卻是沒有察覺到這一點異樣的細節。

只有,在高太后和向皇后身邊侍奉的張茂則,不經意的皺起了眉頭,察覺到了異樣。

但張茂則不敢插話,他甚至不敢出聲!

宰執奏事,哪裡有內臣說話的地方?

他要敢出聲,明天就得捲鋪蓋出外了——烏鴉們會很高興,用一個入內內侍省都知的屍體,來向世人證明他們的忠誠和清正!

高太后也保不住他,更不會保他。

因爲,此乃祖制!

……

注:兩宋的大寺廟,都會開有質庫,最初是信衆之間互幫互助的一個組織,然後就發展成了類似今天當鋪加銀行加風投的金融實體……

而北宋的僧人,花和尚多,不正經的和尚更多。

當然,這不能怪和尚。

因爲北宋朝廷比和尚玩的還花。

和尚的度牒,在宋代,基本充當了今天支票、信用憑證的角色,一般朝廷遇到沒錢的時候,就發一堆度牒下去給人當錢用,正常價碼一張度牒賣個100-200貫輕輕鬆鬆。

所以,也就不要怪,假和尚滿大街跑了。

注2:宋代高僧的象徵,就是朝廷賜予的紫袍僧衣。

注3:日稱僧,是印度高僧,在慶曆年間來到北宋傳法,熙寧、元豐都有日本僧人來到汴京求法,和日稱僧碰過面。金總持則似乎應該是阿富汗來的,他先在西夏那邊當了幾年國師,然後他聽說了宋朝在招募一位可以翻譯梵文佛經的番僧後,果斷跑路到了宋境(他自己說的)。

這個人歷史上一直活到了南宋時期,在很多南宋士大夫筆記裡,留過名。

(本章完)

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124.第119章 畫餅 (12500更新完畢,繼續求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438.第415章 戰前的雙方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41章 太子(4)第10章 天子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257.更新要晚一點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第549章 聖天子(2)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第40章 太子(3)第57章 元老之間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247.第235章 囑託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488.第462章 交趾認輸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136.今天沒有了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第538章 吐蕃使者433.第410章 宋誓(2)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第41章 太子(4)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215.今天更新晚一點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450.第427章 廷推(1)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310.第295章 生日第50章 兩位王叔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142.最後一天,求月票!371.第351章 漣漪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第543章 狡兔三窟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第578章 極限施壓第41章 太子(4)第41章 太子(4)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592章 聞戰則喜(1)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第530章 難道他是天生的帝王?第487章 這是陷阱!450.第427章 廷推(1)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450.第427章 廷推(1)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88.第87章 京東鐵馬(2)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396.第376章 欠了朕的錢不還,還想白嫖朕?第602章 開戰(2)198.第188章 賞要快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第10章 天子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92.人事原因。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