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更新了更新了

大傢伙,上菜了哦

這兩個人就好像兩個市場上爭價錢的小販一樣,各自堅持着自己的觀點,馬上又炒成了一團。其實我到比較同意範校長的觀點:這個東西再怎麼看也不像老席說的現代的東西,至少我還從來沒見過現代有這樣的細菌搞出這種效果來。

老席嘴上不停,手上也不閒着,給那個鐵盒子拍了照片以後,用一個有點類似圓規似地東西插進盒子的縫隙再慢慢張開,隨着“珂珂”兩下,盒子上的一個蓋子被掀了起來。

兩個老頭停止了爭吵,潘朵也走了上來,大家都想看看這個盒子裡究竟裝了些什麼東西,

裡面靜靜的躺着一根大概20釐米長,2釐米粗的短棒,老席疑惑的用鑷子碰了一下,發現居然是根陶瓷的短棒。

這東西看起來像件奇怪的瓷器,類似樂隊的指揮棒,入手還比較沉重,外面畫了一些古怪的花紋。類似文字但一個字也看不懂跟貓爪撓出來的似地,看不出這個奇怪的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處?

老席丟下了鑷子,用帶着手套的手拿起來上下看了看,突然似乎又發現了什麼東西,把那根短棒來回顛倒了幾次,皺着眉頭不知道思考着什麼。

“小黃,你來拿這根棒子。來回顛倒一下,有什麼感覺?”老席又把短棒遞給了我。

我接過那根東西,感覺入手提沉重的。但也就是一般瓷器的感覺,但是來回晃了幾下我就感覺有點不對:那棒子似乎一頭朝下後那頭的重量就會漸漸變重,再顛倒一次另外一頭朝下就會發現那頭也在漸漸變重。

我略微思考了一下,立刻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東西是中空的,內部應該是充有某種液體,因爲來回晃導致內部的液體流動,所以纔會出現這種漸漸變重的感覺。

“沒錯,只能那麼解釋。”老席點了點頭:“那麼你覺得內部的液體能是什麼呢?”

瓷器燒製溫度大概在1300度左右,這是爺爺以前就告訴過我的。如果要在陶瓷裡直接封閉液體基本是不可能的。成型後不可能再灌的進去,還是陶土模的時候灌進去一燒製裡面的液體就得變成氣體直接把泥坯漲破,除非你能找到一種蒸發溫度在1300度以上的液體—鐵水當然可以達到可問題是它在常溫下能保持液體嗎?

我搖了搖頭,這種事情真是聽都沒聽說過。

“其實有種辦法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不過如果這東西是這樣出來的那就更難以想象了!”老席扶了扶啤酒瓶底眼鏡,嚴肅的對我說:“瓷器雖然細密堅固,但具有很微弱的滲透性,只要時間足夠久,把瓷器一直泡在水裡,水是能夠通過滲透的方式進入瓷器的內部的,如果這東西的裡面半徑大概是1釐米,那麼我估計這需要至少上萬年時間纔可能滲透那麼多水進去!”

上萬年?我吃驚的看着他,這個結論可驚人了!

學者推測,中國最早開始燒製陶器大概是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如果這東西是上萬年前的東西,那麼可把製陶歷史往前推了好幾千年!

“這是重大發現啊!”老席興奮的說到,“可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爲什麼把這麼個東西放在棺材裡?另外一具棺材裡又會有些什麼東西呢?”

誰也答不上來話,這恐怕就只有那個玉峰觀法相真人才能知道了。

我們繼續搜索了一下,棺材內再沒任何別的東西,連隻言片語都沒有,什麼墓誌哀冊等東西也不存在。

對那插在屍體上的7根爛鐵條我對老席提出了疑問,他告訴我,這七根爛鐵條其實是7把用黑狗血一類的辟邪之物浸泡過的短劍,因爲年深日久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這七根鐵條是按照一定方位釘在屍體的幾大關節處防止跳屍的,因爲當年他們雖然抓住了這一對鐵屍,但是無法毀滅只要採取這種方式用“天地無依”的方式困死鐵屍,這具看來是成功了,另外一個卻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