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收穫

臨近夏收,陽光已經很熾熱,就算是上午,也有着可怕的蒸悶,去年種的麥子等作物已經基本上成熟,前不久開闢的水田中的春稻長的十分茂盛。

不過當一陣風穿過時,卻能使人清爽,在這樣氣候中,新郡郡守李洹此時正在巡視田地,轉眼看向麥田。

一大片麥海,金燦燦的陽光下閃耀着光,一看就使人舒服,李洹此時眯着眼,問着左右:“這麥何時可收割?”

“就在今明二天之內了。”旁邊的副手應的說着:“現在,就可收割,只等大人下令!”

“很好,分田現在做的如何呢?”李洹說着。

“啓稟大人,旬日來,已經劃分了田地,各戶已經認了自己的田地,百姓都在叩謝陛下。”戶曹此時指着在田裡忙碌的農民,說着。

李洹此時看了左右笑了起來:“那就開始收割吧!”

“遵命!”這道命令下去,頓時,吏員騎馬四方傳達命令,不多時間,數千百姓,手持鐮刀扁擔等農具,分成數支洪流,涌向已經成熟的麥田中。

青壯收割,婦女打捆,老幼撿麥穗,一切都井井有條。

收割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光彩,這是希望的光,李洹此時轉身令着:“先以一畝之地麥子稱重,測十處。”

“遵命!”戶曹此時應命說着,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一畝地,並且去稱重。

半小時後,一畝麥地產出已經出來:“大人,均畝產三石半,只多不少。”

“就以此爲基,畝產三石半,上報於陛下!”李洹點頭,這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大都是開闢的新田,而當前那些熟田,大多也才兩石,如今已然增產近一倍了,於是命令說着。

“遵命!”由於公文早已寫好,當下文書在一行中,增添了一些數字,就寫完了。

李洹展開一看,不由一笑,說着:“立刻快馬傳遞給陛下!”

“是!”就有二騎,翻身上馬,疾奔而去。

“大人,現在天熱,是不是避避?”此處的責任吏員問着:“此處有我們就可。”

李洹此時搖頭,說着:“今天不必。”

隨着收割,百姓喜色越來越濃,雖是勞累而不懼,李洹也覺得同樣興奮。

此時,是開元初年,縱觀此時天下形勢,華夏百年戰亂,漢民逐漸式微,而邊塞異族的勢力卻日趨龐大,甚至不斷擴展着軍力,而後數十年,異族內部相互吞併,就會誕生羌、匈奴、鮮卑等族爭奪天下。

在漢人們的不知不覺中,胡族正在激烈統一,並且誕生着霸主,日後各方作亂,都會進擊中原之地。

在這等形勢下,楊伊只有逆流而上,爭分奪秒,現在就是又一次考驗和進步。

城外開闢的良田到城內宮中,也不過二三十里,此時吏員快馬加鞭,也就只要一個時辰就到了。

此時,宮中,楊伊此時正閉着眼思考着問題,近侍見了,趕忙就近前請示:“陛下,中午應該安歇片刻罷?”

“我不用,還要再想些事,你們都下去吧!”

楊伊坐了一會兒,只覺覺萬緒紛來,雖然已經登基,可是也再難親自主持北伐,而如是不能迅速北伐佔領一些成果,只怕還是會陷入拉鋸戰中。

司馬氏勢大,如今曹魏皇族就算有了幾分實力,司馬氏最終還是會贏得,也就這兩年了,不趁着這機會,佔據一些優勢,那麼未來,會難上很多。

如今天下,自然是佔據中原的魏國最強,已經佔領天下五分中的三分,如果這勢頭再下去,再給魏國佔領一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自己雖然身爲一國之主,名義上也有着二十一郡(益州12郡,南中7郡(諸葛亮南征後有效控制),雍州、梁州3郡(漢中、武都、陰平)),可真正掌握的,也只有一個半郡,兵數千,就算在數千的戰兵中中,真正緩急可濟忠心耿耿的也是寥寥無幾。

要知道,雖然身爲帝王,但是手中只有兩郡,其中一郡也是前線,如此之勢,供養這數千戰兵已經很吃力了,不時還得花錢買錢糧,想要再徵兵,也沒有多少多餘。

可是如今形勢,想要從魏國口中,虎口拔牙,把前線三郡的戰線前移,如此,這空間就大了一分,蓄養的軍民也能增加不少,這纔是大利。

就在這時,遠處門敲響了:“陛下,李郡守來報!”

聽了這話,楊伊霍然而起,還沒有等來人稟告,就直接上前取下了公文,展開一看,“新郡今開良田十三萬畝……割麥,預計五十萬石”,見得此語,楊伊頓時大喜。

有糧就可以考慮其他了,如今商業上,此時還並無多大的利潤,基本上也就是維持了,稅收上,更不用說,也虧得姜維、霍弋等人,能交上一些稅收,不過南中還是巴州,都面臨着敵人,能上繳的也不多。

如今季漢三面臨敵,姜維、霍弋能獨擋一面,而楊伊想要在這兩年做出成果,只有北伐。

命人取出一張紙來,以及一個玉璽,粗略數言,再稍微一看,見並無弊端,就令人說着:“宣詔,速將此令,傳於新郡。”

“遵命!”此時近侍中就有人立刻應着。

新郡各處,已然接近黃昏,不過百姓們都還在繼續在收割中忙碌着,如今,這半天時間,粗略收割完了數千畝,預計今天至少能收一萬畝,收好的麥子正一捆捆紮好了,運到各處早就準備好的作坊之外。

這時,已經有數十個水磨一字排開,還有一些離水遠的,建的石磨,用的是驢,百姓歡呼着,將麥子倒入,或是水車,或者是驢拉着,通過碾滾子在碾盤上的來回滾動達到碾軋脫殼的目的。

這是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穀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佈在四周,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羅篩去麩皮等就得到麪粉。

而麩皮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比如餵豬餵雞都不錯。

“傳吾命令,各處工坊的麪粉和麩皮要統計,每石小麥,可出麥粉多少?”

“慣例是七成,預計可得麥粉三十萬石!”戶曹這邊說着。

“那就把麥粉留下一半在郡中,另一半上繳國庫。”

李洹此時思想片刻,就毅然說着。

“大人,這剩餘的可不多了!”此時戶曹皺着眉說着,還得養民,還得分工,這糧可不太夠。

如今新郡這邊,分了田的民戶也就罷了,還有許多的奴戶和未曾分田的民戶,都得郡裡來養,還有工戶,預備的糧可得充足,要不然頃刻間就是大禍。

“分了田的百姓家也會有餘糧,以後只要維持,並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再算一下,稻子畝產有多少,有五石不?”

《史記·河渠書》載河東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

這就是說,灌溉水稻田的平均畝產是四石,而這裡,本來出產就高,還有各項措施增加收穫,預計五石並不算多,這還不考慮着高產良田。

果然,戶曹那邊商量了一下,然後回來就說着:“啓稟大人,吾等商之,應有七石以上。”

“那就對了,這稻田總計有十萬畝,可得七十萬石,吾等還憂糧食不成?”李洹大喜,哈哈笑着的說着。

此前冬季種麥,而春季種了稻,稻子也就比麥子晚收一月。

“是,大人!”

戶曹那邊再一算,覺得雖然有些差額,不過也差的不多,再說還有雜糧可種。

“不過,這麥田所收還算是無憂,等得稻田,未必就沒有打攪了。”李洹此時眯着眼,看向遠處:“吾當稟明陛下,當綢繆之。”

楊伊此時也自然是明白的,她比李洹信心更足,也更知道其中利害。

這打攪,不但是內,也是外,一年至少二季,這就有百萬石糧,這是何等概念?

就是之前,劉禪在錦官城爲帝之時,統轄蜀地二十一郡,但是實際上國庫收入也未必有這樣多的糧食!

這是由於,在別的郡縣,都有着地主和豪強以及士族,還有着官吏盤剝,因此百姓負擔超過了五成,而最終國庫拿到手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也沒有如今增產的手段,只是這增產,田地都差不多多了一倍的收穫。

而新郡中,除了一些命大的地主,剩餘的都被魏軍一波肆虐後,破家滅門了,大部分都是無主的良田。

沒有任何地主豪強插手,官吏敢上下其手的如今也還沒有,因此這收穫直接獲得,而現在也可見楊伊現在的經濟實力了。

這前後兩月,至少五十萬石糧食歸入國庫,而就算是極辛苦鍛鍊的士兵,日食兩斤,一月六十斤,一年八石許,也可養上數萬人了,更加不要說不斷增長的流民了,如今一斤可以大肆擴張,如今已經可增長養兵一倍數額了!

想到這裡,楊伊才深刻理解到,爲什麼都要屯田了,屯田所得,無人可以剝奪,全是自己的收入,這就是那些野心家造反的本錢,實是糧足兵精啊!

只要有着一片根基,內外無憂的根基,只要以此屯田,就可以不斷吸取流民,就有着本錢!

所以哪怕劉禪掌握了二十一郡,看着實力遠在一郡之上,而在實力上,卻是最多的旗鼓相當!

因此再怎麼樣有天命,氣運也不是憑空而來,唯有掌握了這帝王之資,才能如龍得水。

就像是當年高祖,也得“深挖洞,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這積糧就是根本了;還有當年魏武曹操,也是屯田得利之後,才創下了基業。

當年先丞相也是,屯田積糧之後,纔敢毅然北伐的,

李洹此時正思考着,可能會來的干涉,比如眼熱的那些蜀地士族豪強,還有山中窺視的強盜等等,作爲郡守,如今雖然不可參與軍事,但是卻得未雨綢繆。

不可參與指揮,但是卻得在後勤各方面做好準備。

而一邊的官吏,此時已經命人將已經磨出的麪粉和麩皮分成二半,命着工人裝着運往兩個地方。

就在這時,遠處有着騎兵的聲音,一騎先進來,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報,繡衣使者,帶着陛下令喻來了。”

不是錦衣衛,而是繡衣衛,俱是練武有所成就女子,而女子性情容易投入感情,楊伊就創了一門心法,取“十二少,十二多”爲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當然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過楊伊大肆裁剪宮中職位,縮小宮中人員數量,相對來說也差不多了。

像是如今天下,是超凡入聖的時代,這官員都得有實力,不然被遊俠兒割了腦袋就不可了,而像是李洹這等鄉人,限制他們的天花板中,也有實力的原因。

實力不足,也就不能爲高官,不然被人脅迫,卻是有失朝廷顏面,武將這方面更甚,實力不足,也就做不到將軍之位,就像是張牧之,立下的功勞也都足夠了,但是楊伊卻沒辦法晉升他,當前的職位已經是他那個實力的極限了。

李洹、曲垣等文官也俱都是如此,楊伊看好曲垣,就是因爲有了浩然氣,就可以快速增強文道的實力,而當前,文道也是武力的保證之一。

一首首簡單的戰詩詞,不需要太強的身手,就讓一名文道之士足以自保了。

不像是武道,需要種種資質,還得長年累月的修煉,而楊伊傳入宮中的這門心法,按說已經是魔道心法了,卻是容易速成,不過相對好處也多,損失的卻都是可以接受的。

就像是如今,新郡多糧,這損失的是那些士族、豪強地主,但是卻是富國,這纔是正途。

第二十七章 江湖見聞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四十八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 (下2)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一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2)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一把三十章 名士不畏死第十七章 論劍初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代戰甲第五十四章 西縣第六十六章 梅莊(1)第八十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八十八章 襄水畔戰雲密佈第三十二章 天魔琴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十四章 金蛇秘籍第二十九章 暗謀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七十四章 黑木崖之戰(1)第一百四十四章 荊州攻略(5)第二十九章 兵器譜(1)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五)第七十三章 大戰又起(三)第一百零五章 袁公路一無所獲第一百零五章 漫展(1)第一百二十九 算計第七十二章 新品發佈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二十章 汽車人變形第二十七章 楊琳第一百四十五章 荊州攻略(6)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二十四章 極樂淨土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一百三十六章 衛星第三十四章 流沙門第六十二章 辯龍第七十一章 荊州(2)第二十六章 晉第一百一十五章 面聖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六十九章 各方反應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三十六章 驚第六章 賊王大會(6)第十章 無法拒絕的100萬第四十三章 傳鷹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六十五章 瑣事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八十九章 駕臨第一百五十一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二)第十八章 北上第四十八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3)第一百二十章 至寶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三十一章 俯首第十五章 秘境(1)第六十章 結盟(2)第十四章 鄴城第四十一章 “高玩”第五章 謀算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一)第六十三章 武道宗師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緣由第七十九章 從零開始第十二章 恐懼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四十八章 海上遭遇戰第二章 華山劍宗第八十二章 驚天魔盜團第三十三章 鐵膽神侯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十四章 士族第十二章 根基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十四章 對峙第七十一章 荊州(2)第二十五章 兩敗俱傷第十二章 根基第六十九章 再敗第五十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漢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