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

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

許國的動作也非常迅速,雖然皇帝和裕王出逃,都分別拉走了很多的糧食,但是因爲他們都是倉促逃走的,根本來不及將京師大部分糧食帶走。

特別是嘉靖皇帝爲了安全,帶走了紅盔禁衛和京營精銳,這一萬人中除了通知的比較早的禁衛軍帶上了十天的口糧,京營士兵都只能匆忙帶上三天的口糧。

許國以前在太僕寺工作,但是他畢竟是翰林官,能夠接觸到朝廷機密的典章,對戶部和工部的事務也很熟悉。

蘇澤任命許國爲總督倉場公署大使,全面負責京師的糧食工作。

許國首先控制的就是京師附近最大的糧倉,也就是所謂的“太倉”,他帶着兵馬過去的時候,部分京營士兵已經圍着糧倉準備搶劫了。

但是京師混亂之後,一名叫章士睿的戶部主事立刻衝到了城外的糧倉,用戶部的命令控制了守衛糧倉的士兵,正在和這些亂兵對峙。

許國立刻讓身邊的士兵上前,一下子擊潰了圍攻糧倉的亂兵,將章士睿解救出來。

章士睿不過是小小的戶部主事,竟然有如此的見識,大明朝並不缺乏能幹的官僚,只是缺乏賞識他們的眼睛。

許國立刻說道:

“章主事大功一件,我會立刻向給你大都督報功。”

章士睿露出喜色。

許國又連忙問道:“糧倉的情況如何?”

章士睿說道:“不太妙,京除皇城四門倉外,還有舊太倉、新太倉、漕運倉等11倉,共官倉15個,下設衛倉(即軍隊的糧倉)67個,另有通州糧倉4個。”

聽到章士睿這麼說,許國就知道他是個懂行的,立刻問道:“這些糧倉情況如何?”

章士睿說道:“新舊太倉因爲庫藏太多,還有糧食,皇城四門倉被亂軍攻擊,早就已經失陷,現在恐怕沒有多少糧食了,漕運倉爲了支持邊軍南下,早就已經枯竭,至於衛倉,那些倉庫就沒有填滿過,京營離開的時候已經全部帶走了。”

情況要比許國設想的還要嚴峻,他立刻讓手下去佔領舊太倉,然後對着章士睿問道:

“通州糧倉呢?”

章士睿立刻說道:“通州糧倉有糧!另外城外還有大糧商的私倉,不知道大都督有沒有命令?”

許國立刻說道:“大都督予我手令,京師城外的私人糧倉盡數徵收!”

章士睿立刻說道:“那就請許大人速速和我去接管這些糧倉!”

這些私人糧倉背後的主人,都是京師的權貴。

如今這些京師的權貴紛紛出逃,這些私人糧倉也陷入到了混亂之中。

一些看管糧倉的守衛監守自盜,那些權貴的爪牙和奴僕知道糧倉的,也紛紛出城搶劫。

不過這些都是普通匪徒,在新軍士兵的鳥銃面前,很快這些私人糧倉就恢復了秩序。

許國也是非常果斷,在接管了這些糧倉之後,將一部分糧食運送到京營中,作爲新軍的口糧之外,剩餘的糧食全部用大車裝着,從大門運往京師城內。

王錫爵名單上的官員果然都是得力的,那些帶頭鬧事的混混流氓都被送入順天府的監牢,一些手上沾染血腥的亂兵被王錫爵直接判處斬首,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京師的治安很快被彈壓下來。

此時許國押送糧食進城,接着蘇澤以大都督府的命令,宣佈在京師配發口糧。

這些糧食商人的糧店被徵用,以坊爲單位開始,需要口糧的百姓明日起到各坊的公署登記,以戶爲單位派發口糧。

接着王錫爵又向蘇澤要人手,進行登記自然需要大量能寫能算的人員,不過這在京師不是什麼問題。

京師識字人口本來就多,還有京師國子監和大量基層官吏,蘇澤以多派發口糧作爲獎勵,允許他們匿名出來做事。

看到京師的治安這個樣子,也有一些讀書人站出來願意爲蘇澤做事,蘇澤將這些人打包全部交給王錫爵,這些人員又被分到了各個坊公署。

Wшw• ttκΛ n• co

通過派發口糧登記的方法,蘇澤迅速掌握了京師人口的大致數據,在獲得了口糧的情況下,京師的治安也很快好轉起來。

四月二十二日蘇澤的軍隊進入京師,四月二十五日的時候,京師的動亂已經被彈壓,蘇澤開始帶着人整理大明朝廷的府庫。

朝廷府庫中的東西蘇澤只取走了值錢的金銀,珠寶首飾之類的東西全都不取,他最主要的目標是明廷各衙門的檔案資料。

這些資料全部都被打包裝船,通過北運河南下運往天津,然後從大沽口運上東南新軍的戰船。

在王錫爵和許國的帶領下,蘇澤進入皇宮,他也沒有去搜刮嘉靖皇帝的內庫,而是直接去往翰林院。

翰林院在皇城內部,翰林本來就是屬於內廷的翰林官。

大部分翰林官全部都被裕王帶走了,守衛翰林院的只剩下寥寥幾個太監,蘇澤很快就進入翰林院,當他看到翰林院的藏書之後,立刻對身邊的士兵說道:“所有書籍檔案,全部打包帶走!”

蘇澤又喊來一個守門的太監問到:“《永樂大典》在哪裡?”

“回大都督,《永樂大典》在文淵閣中。”

《永樂大典》其實分成正本副本,正本是藏在南京皇宮的文淵閣中,京師皇宮中存放的反而是副本。

但是蘇澤攻破南京之後,並沒有在南京文淵閣中找到《永樂大典》的正本,詢問南京官員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爲之前三大殿火災,京師文淵閣中的《永樂大典》副本被大火燒燬了,嘉靖皇帝命令南京將正本送到了京師謄抄。

只不過這些工作還沒來得及開展,就遇到了各種戰事,連三大殿工程也停工了,《永樂大典》正本就被存放在紫禁城的文淵閣中。

蘇澤立刻讓太監帶路,打開文淵閣的大門,當看到堆成山一樣的《永樂大典》,蘇澤欣喜若狂的說道:

“來人啊!將《永樂大典》全部搬走!一冊都不能遺失!”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鉅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對於蘇澤來說,京師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這本百科全書了!

其實在去年,南京國子監就有人上書,請求朝廷開放《永樂大典》,將其中一部分刊印出來,作爲對抗新學的書籍。 可是皇帝自然不願意,這件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蘇澤喊來親衛,親自監督搬運《永樂大典》,又制定了嚴格的運輸和搬運程序,確保這些書都能運回東南。

他又喊來太監問道:“國史在哪裡?”

太監立刻說道:“國史都在崇文館中的國史館中。”

“速速帶我去!”

國史,就是史書了,蘇澤在穿越前就是歷史研究者,他當然知道歷史資料的珍貴之處。

也幸虧皇帝和裕王離京匆忙,蘇澤接管京師又快,這些東西纔沒有被破壞。

來到國史館,蘇澤立刻看到了幾個慌亂的史官,以及存放國史的巨大庫房。

天一生水,黑色代表水,所以藏書的建築屋頂都是黑色琉璃瓦。

崇文館國史館也是肅穆的黑色屋頂,蘇澤看到一排排史書。

這其中就包含了明代歷代皇帝的起居注,以及根據起居注編訂的各皇帝的《實錄》。

不過明代修史的工作非常緩慢,嘉靖年間的實錄只修到了正統年,後面的實錄是在萬曆年間才修訂完畢。

這些都是明代史料的第一手資料,蘇澤自然不會放過,立刻下令將這些國史全部打包帶走!

蘇澤又喊來一名史官問道:

“元史呢?宋遼金夏史書何在?”

歷朝歷代都有給前朝修史的習慣,在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就下令讓大學士宋濂、王褘遵照詔令,主持編修。

除此之外,元朝宰相脫脫,也在元大都(京師)編修了宋代的史書。

不過宋代的史書是宋史,遼史,金史並修的,也有非常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史官立刻說道:“也藏在史館中,大都督請跟我來。”

一行人來到了另外一間庫房,打開這間上鎖的庫房,蘇澤看到了成冊的史書,他立刻揮手說道:“全部帶走!”

除了《永樂大典》,翰林院的相關奏議,以及史館中的史書之外,蘇澤對宮中的其他東西絲毫不感興趣。

他命令留守的太監封存皇宮,然後就帶兵離開了皇宮,絲毫沒有參觀皇宮的意思。

宮中留守的這些太監,也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得志的小太監,這些太監本來都準備投靠蘇澤了,卻發現蘇澤根本對皇宮沒興趣。

這些太監反而有些無所適從起來。

最後一個曾經在胡公公麾下做過的太監求見了蘇澤。

這個太監姓王,因爲胡公公的牽連被髮配到了掖庭,他見到蘇澤立刻行跪拜大禮,蘇澤讓他站起來後,王公公小心翼翼的問道:

“大都督,自從那昏君西逃之後,皇宮中剩下的太監宮女要如何處理,還請大都督公斷。”

蘇澤放下手裡的那一冊《永樂大典》說道:

“我軍已經發了告示,宮中太監宮女只要沒有惡行的,都可以發放出宮,你們在宮裡的財物可以帶走。”

王太監小心翼翼的說道:“我們這些閹人和宮女,都是伺候人慣了的,宮女還能配人,我們這些太監可要怎麼辦啊?還請大都督給我們一條生路。”

蘇澤看向王太監說道:“你們有手有腳,又怎麼沒有生路了?我知道你們的想法,無非是要給紫禁城迎來一位新主,讓新主繼續和朱明皇室一樣吸血抽髓百姓,你們依然在新主身上爲生。”

蘇澤這句話已經說的很重了,王太監再次跪下來說道:“僕臣不敢!”

蘇澤說道:“京師百姓能活,太監宮女也能活,大都督府已經下令,將京師皇莊和權貴的土地拿出來,給京師附近百姓授田。”

王太監一驚,京師附近不是沒有土地,但是大部分好的土地都已經成了皇莊或者權貴的土地。

沒想到蘇澤上來就要拿出這些田來給百姓授田,這一步也太狠了!

百姓拿到了土地,既然是皇帝再返回京師,那百姓爲了土地也要反抗皇帝收回土地。

王太監驚恐的看着蘇澤,只聽到蘇澤繼續說道:

“宮中的太監也按照男丁的標準授田,未曾婚配的宮女減半授田,婚配後按戶授田。”

蘇澤繼續說道:“你回到宮裡,將願意接受授田的太監宮女名單送上來,不願意可以繼續住在皇宮。”

說完這些,蘇澤就直接讓人送客。

就在蘇澤忙着在京師安定人心,將京師文檔搬運上船的時候。

四月二十八日,一路狂奔到了延慶的皇太子裕王,在高拱的輔佐下召集了延慶周圍諸軍。

延慶是京師西北方向的重鎮,爲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明廷在延慶設置了三衛。

延慶衛的戰鬥力還算可以,原來有駐兵三萬,其中延慶右衛還有三千騎兵。

不過被楊博帶走了五千人,延慶衛都指揮使毛文昭是洪武初年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的後人。

裕王拿着監國太子的印鑑,在高拱的協助下,又用帶來的金銀珠寶賞賜,迅速掌握了延慶衛。

手上有了兵,裕王終於有了一絲安全感,等到忙碌了一天的高拱返回臨時王府,裕王立刻召見高拱。

“高師傅,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往西嗎?”

高拱點頭說道:“宣府是九邊重鎮,還有一支精銳騎兵留在邊疆,此外大同是朝廷和俺達互市的地方,能夠爲北邊騎兵提供戰馬,只要殿下能控制宣府大同,就有機會奪回京師!”

(本章完)

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002章 家廟第001章 穿越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41章 朕的錢!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071章 破題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464章 駕崩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30章 鐵路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540章 挖人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531章 歌舞團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638章 籌碼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123章 打擂臺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97章 再破題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281章 講武堂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31章 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