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

到得十一月,整個幕北,已經變成了一個冰雪世界。

闐顏山(今杭愛山)下,積雪更是深達三尺,人馬皆不能行。

但……

在這個北風呼嘯的嚴寒時節,蒼茫大地上,數十個穿着褐衣的男子,驅趕着數十大犬,乘坐着一種原始的木製交通工具,頂着風雪,一路向前。

“甌脫!”終於前方開路的人大聲喊道:“趙信城到了!”

“停!”人羣中,一個穿着狼皮襖,戴着一頂厚厚的氈帽的貴族男子舉起手來,牽拉着的犬隻立刻就非常聽話的停下了奔跑的四肢,聚集到一起,向着主人們發出嗷嗷的聲音。

有人從身上揹着的皮袋裡,拿出許多曬乾的食物,丟給狗羣。

飢餓的大犬們,立刻就狼吞虎嚥起來。

那貴族男子卻走下牽拉的交通工具,爬上附近的一座被積雪徹底覆蓋的小土丘,極目遠眺。

視線的遠方,一座用着夯土版築而起的城塞,赫然屹立於山麓之南,死死的扼守了通向遠方的山峽的交通。

“趙信城!”貴族男子輕聲呢喃幾句,充滿的感情的道:“我回來了!”

在浚稽山和居延海之間的草原、戈壁之中,遊弋了十年後。

匈奴自次王的後人,終於再次回到了這座祖輩用鮮血和智慧建造的城塞。

匈奴帝國的第一座城市,同時也是匈奴單于的明珠——趙信城。

凝視着城塞,這位貴族輕輕屈膝,對着城塞磕頭,心中默唸着:“祖宗基業,不幸落入他人之手……遲早有一日,我要將它奪回來!”

但在現在,他不敢有絲毫他念。

因爲,如今這座城市的主人,是匈奴的於靬王,單于的親弟弟!

這也倒罷了!

孿鞮氏的人,素來不懂管理城市,各地秦城,都是交給漢朝降臣管理,所謂的孿鞮氏城主,只是掛個名頭而已。

但……

現在輔佐於靬王,坐鎮趙信城的,卻是右校王……李陵!

只是想着那個男人,貴族就感覺渾身戰慄,頭皮發麻。

那簡直是一個魔神般的男人。

詩書禮樂無所不通。

韓非子、商君書、管子、屍子乃至於淮南子,全部倒背如流。

更關鍵的,還是熟諳弓馬,便是匈奴國內最有名的勇士,最強大的射鵰者,也在這位右校王的鋒芒面前黯然失色。

每一個匈奴貴族都知道,孿鞮氏的居次(公主),桀驁無比,跋扈專橫,與南邊漢朝長安劉家的公主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而先單于且鞮侯的同胞妹妹,堅昆居次,更是衆多居次之中的佼佼者。

便是先單于在時,亦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

然而……

自從嫁給了那個男人後,這位居次便日漸賢淑溫良,甚至開始在穹廬之中,學起了女紅刺繡之事,爲右校王縫了一件漢人士大夫的寬袍常衣。

想着這些事情,他的神色漸漸平和下來,低下身子,緊了緊衣領,他揮手下令:“勇士們,隨我入城!”

………………………………

趙信城,是一座很簡陋的城塞。

至少在李陵看起來是這樣的。

簡單的夯土城牆,以版築法,層層磊起,不過三丈高而已。

城牆四周,設置的箭樓和望樓,幾乎都是木製的,頂多在木頭裡塞了點土石,防禦一下流矢或許可以,但倘若面對一支擁有隧營的攻城部隊。

這些箭樓和望樓,連一個時辰也要撐不住。

唯一的好消息是——自霍去病後,再沒有人能威脅到這個位於闐顏山南麓的城塞,遑論攻陷此城,重演當年封狼居胥山的傳奇。

“少主!”

“少主!”

正感慨中,遠遠的,李陵聽到了自己的老僕的聲音。

“邵公何事?”李陵轉過身來,柔聲問道。

雖已降匈奴六年,但李陵私底下依然習慣用隴右老家的方言說話,匈奴人雖然想要改變,但嘗試了幾次後就放棄了。

“趙遷回來了!”老僕走上前來,恭身答道。

“哪個趙遷?”李陵輕聲再問。

“趙信的長孫!”

“哦……”李陵輕聲呢喃幾句,道:“他不是去甌脫了嗎?爲何回來?”

“有長安來信,交到了趙遷手裡!”老僕湊上前來,看着自己的小主人的神色,低下頭來:“少主要不要見?”

“長安?”李陵微微愣神,向前踱了一步,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般重複着:“長安?!”

良久,他苦笑了一聲,道:“長安,誰人還記得李少卿啊!”

“就算有人記得,記得的也該是叛臣李陵……”

對於自己的身份,李陵一直糾結萬分。

他是漢臣!

自幼就深受祖父李廣影響,矢志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洗清祖輩和父輩的恥辱。

然而,造化弄人,世事無常。

如今,已經是被髮左袵,散發爲鞭。

甚至還娶了匈奴居次,成爲了匈奴權臣。

長安……

只在夢裡見過它的樣子。

“聽說是任立政的信……”老僕低聲道。

“任立政?”李陵楞了一下,有些失神,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任公子寫信給我?怕是霍子孟指使的吧!”

當初,任立政、他,還有霍光、金日磾、張安世,五人曾結伴同遊隴西,相談甚歡。

可惜,那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除他和任立政外,其他三人,都已經是大權在握,顯貴無比。

但除了霍光,其他兩人和自己的關係,都不是很親密。

故而李陵立刻就能判斷出來,是誰指使任立政寫信來的。

想了想,李陵揮手道:“罷了,去叫趙遷來見我吧!”

“諾!”

…………………………………………

片刻後,一個穿着狼皮襖,渾身冰雪印記的貴族男子被帶着來到了李陵跟前。

“甌脫趙遷,向屠奢問安!”這男子撲通一聲,就跪到李陵跟前,以額貼地,頓首再拜,道:“願天神永遠保佑您,使您的徑路(匈奴人將武器稱爲徑路),鋒利如初!”

李陵卻是垂眼看着這個男子,良久,悠悠問道:“趙甌脫來找本王,所爲何事?”

“送信!”趙遷低着頭,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人的名,樹的影!

右校王李陵,在整個匈奴,都是魔神一樣的男人。

浚稽山一役,令匈奴上下,都已經深刻的認知到了這個男人的強大和多謀。

八萬打五千,差點被反殺。

打的很多匈奴貴族,一度懷疑自己不懂戰爭,不知用兵。

要不是彈盡糧絕,加上叛徒出賣。

這位右校王,現在恐怕已經成長爲匈奴的夢魘了。

也正是因此,他在匈奴的地位,非常特殊,幾乎就是單于和母閼氏之下的第三人,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就可以決其生死。

哪怕是當初,他剛剛歸降,地位不穩。

也能提刀殺了那個害他宗族被漢朝誅滅的降將李緒。

而整個匈奴上下,卻只能看着他復仇。

李陵卻是嘿然笑了一聲,笑得趙遷感覺毛骨悚然,頭皮發麻,只能連忙低下頭來,死死的貼在地上。

趙遷很清楚,李陵只要想,自己絕對有死無生。

“信呢?”李陵忽然問道。

“在此!”趙遷趕忙從懷中掏出一個被密封的竹筒,呈遞到李陵面前。

李陵接過來,首先看了看竹筒外側的封泥,確認沒有被人解開後,他才揚了揚手,拔掉封泥,從竹筒裡倒出那封被密封其中的信函。

出乎李陵的意料,信函並非是用布帛,而是用一種聞所未聞的特殊載體。

“這是何物?”他看着那薄薄的,潔白的薄片,眉頭微微皺起來。

“回稟屠奢,此乃漢朝最新的造物,據說叫侍中紙……”趙遷低着頭答道。

“侍中紙?”李陵不是很理解。

“據說,是漢侍中張子重所造,故稱侍中紙……”趙遷趴在地上,低聲報告。

“張子重!”李陵的聲音忍不住提高了一個分貝。

兩個月前,他曾得到了長安消息,他的族弟,在這個世界上與他血緣關係最近的族弟李禹死了。

傳言說,李禹之死,就和一個叫張子重的漢侍中脫不開關係。

得知死訊後,李陵還哭了一聲,在這趙信城裡遙祭了李禹亡靈,還寫了一篇悼詞。

但也就是這樣了。

李禹和他之間的關係,也就只能到這個地步了。

倒是之後,從長安源源不斷傳來的各種消息,讓李陵知道了那個叫‘張子重’的人。

甚至,以李陵所知,就連單于狐鹿姑,也將此人列爲了匈奴重點關注對象。

因爲,有傳說說,那個漢侍中爲人‘有氣敢任’,漢皇后衛子夫甚至將霍去病佩劍賜給了他。

更緊要的是,如今在漢邊塞各部之中廣泛流傳的一本名爲《戰爭論》的兵書,據說就是此人手筆。

故而,單于想不關注都難!

對匈奴來說,最害怕的就是,漢朝再出一個霍去病一樣的戰神。

“然!”趙遷卻是被嚇得連頭都不敢擡了,只能拜道:“小人所知的事情,就是如此!”

“張子重……”李陵摩挲着手上的書信,眼神卻是看向了南方,越過了重重山巒和戈壁大漠,大河城塞,彷彿看到了巍峨的長安城中,宣室殿上的景象。

他感覺,自己的眼睛,似乎對上一雙年輕,充滿銳氣和侵略性的眼睛。

“政治不僅引起戰爭,而且支配戰爭,因而政治的性質決定了戰爭的性質……”他彷彿看到了那雙眼睛的主人,在漢朝朝堂上侃侃而談:“而漢匈之戰的性質,就是夷夏之戰!”

“是王師堂堂正正,而伐夷狄不臣的義戰!”

“是周公誅管蔡!”

“是湯武放夏桀!”

“是禹皇誅有苗!”

“爲匈奴謀劃者,背祖棄宗,宜當受春秋之誅,爲萬世所厭棄!”

多少次午夜夢迴,夢魘之中的噩兆與現實交錯在一起。

六年多,差不多四千天,他無時無刻不被現實和理想所困擾,沒有一秒鐘安寧,沒有一刻鐘不感到心痛。

他忘不了隴右的山水,忘不掉父祖的榮光。

更忘不掉的是老母的諄諄教誨。

“汝名曰陵,陵者從阜從夌也!”

“李陵!你忘記了父祖的恥辱和教訓了嗎?”

也忘不掉浚稽山中,成安候韓延年的身影。

“少卿!延年先行一步,若能突圍,明年今日,請少卿爲我灑酒!不能,黃泉路上你我相伴!”於是,拖着渾身的箭傷與上百名傷兵,衝向了潮水般涌來的匈奴騎兵,抱着他們摔下山谷。

耳畔似乎依然在回想着韓延年和那些同袍毅然決然的聲音。

李陵終於忍不住,哇的一聲,吐出一口血沫,整個人立刻搖搖欲墜,身旁的老僕連忙上前,扶起他,痛聲道:“少主!保重身體!”

又看向趙遷,斥道:“快走,勿再出現在此地,不然,必斬汝!”

“邵公!”李陵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平緩內心,道:“不關他事!”

趙遷卻哪裡還敢再留下去?

他知道,若讓那些堅昆居次知道自己的丈夫,因他這個小小的甌脫小君而吐血。

他必然無法走出這個城塞!

連忙再拜,道:“屠奢請保重身體,小人告退!”

李陵看着趙遷的身影遠去,整個人靠在了木欄上,忽然嘆道:“也不知我的子孫,翌日會不會也落到趙遷一般的下場?”

“怎麼會呢?”老僕連忙安慰道:“少主,您的妻子是匈奴單于的同產姊妹,您更獲封右校王,實領堅昆國,即使匈奴滅亡,您的子孫也當不失爲一國之君……”

“呵呵……”李陵卻是冷笑道:“趙信當年也貴爲一國之主,也娶了單于的姊妹……”

“現在呢?”

腳下的這座趙信城,依然叫趙信城。

但趙信的子孫,卻早已經不在這裡了。

他們中的大部分,跟着兒單于死在了輪臺城下。

剩下的最後一個血脈,本該繼承自次王的孫子,卻淪落爲甌脫的小君。

什麼是甌脫?

在匈奴語境中,甌脫是邊境、偵查的意思。

簡而言之,他就是匈奴的斥候,而且是被放在最危險的浚稽山和居延澤之間,監視漢軍動靜的斥候。

單于庭這麼做,其實就是巴不得他去死啊!

趙信的子孫,尚且如此,他李陵的子孫,又該如何?

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八百八十四節 天下需要你的腎第兩百二十七節 大棒(2)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七百二十節 巧取豪奪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六百四十四節 定策(4)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三百二十一節 執念第五百二十五節 開導(2)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四百七十七節 震撼(2)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八百八十七節 鬧劇落幕第九十四章 輔佐皇長孫第五百六十三節 吉祥物第六百三十五節 新騎兵(2)第一百六十九章 數字與符號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六百零一節 惶恐的官僚第一百七十二章 考察(2)第七百五十八節 新豐城的擴建問題第五百五十六節 一讓名爵第兩百六十八節 明主(1)第五百五十六節 一讓名爵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六百六十六節 超級工程(1)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2)第七百一十六節 諸子齊聚(2)第七百五十六節 官商(2)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七百三十七節 動員(1)第十章 神秘老人(3)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六百六十九節 交易(2)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八百五十二節 宏圖大志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六百零九節 阻攔第八百二十節 異變(1)第四百零三節 新豐產業園(2)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八百節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四百二十二節 大戎未至預先御之第八百二十四節 難道是天意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當伯樂吧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五百零六節 烽火逐塞(2)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八百八十七節 鬧劇落幕第兩百三十節 公務員考試(1)第三百八十節 狐鹿姑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五節 公主駕到(1)第三百六十七節 gdp狂魔第七百三十六節 泥靡歸國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五百五十二節 財政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弊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