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

新豐城外,輝渠牧場。

此時,一場球賽正在進行。

賽場上,自然是你衝我撞,攻防往來。

自從,當初張越將這橄欖球的規則,交給了漢軍後。

這一運動,迅速風靡北軍,甚至還傳播到了民間,大有要取代蹴鞠,成爲關中男兒第一運動的趨勢。

沒辦法,蹴鞠運動,雖然也是有趣。

但總歸不夠刺激,不夠熱血,不夠大丈夫。

哪有這橄欖球的肌肉碰撞,鐵血衝殺來的痛快?

當然了,因爲技術和場地原因,這種過於激烈的運動,總是容易讓人受傷。

然而……

掉塊皮,磕掉幾塊肉,有什麼關係?

漢家男兒,便是士大夫們,也經常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砍個三進三出。

鄉亭之間搶水、維護田界,乃至於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互相械鬥,哪年不死個三五百?

與之相比,區區擦傷?算得什麼?

在某些橄欖球運動興盛之地——譬如說新豐、臨潼乃至於萬年,據說現在,械鬥已經落伍了。

老少爺們,有什麼事情,嘴巴的道理解決不了,那就來一局橄欖球。

只要贏了比賽,自然贏了糾紛。

這可比械鬥好多了。

最起碼,不會死人了。

而且,參與者也是多種多樣。

不僅僅軍人、百姓喜歡。

就連士大夫、士紳、貴族甚至官僚也喜歡。

在新豐,各鄉的官吏甚至都各自組織了一支球隊,有機會就切磋一下,沒機會就自己打自己,也蠻好玩的。

今天,在牧場的這場比賽,就是新豐縣衙的球隊和工商署官吏的球隊之間舉行的比賽。

縣衙隊穿的是黑色的麻枲外衣,而工商署的球隊,則財大氣粗,直接穿上了西域進口的罽布製成的球衣,還在腦袋上套了一個用竹子編成的防護頭盔,手上更是戴上了價值不菲的皮手套,手套裡填充了大量的鴨絨,既保暖又能防止受傷,免得回去以後不能打算盤。

這自然,讓縣衙隊在羨慕嫉妒恨之中,鄙視連連。

作爲縣衙隊的分球手(類似現代四分衛),常遠就吐了口吐沫,朝着對自己狠狠衝來的那幾個工商署的人,大笑一聲,嘲笑道:“汝等娘娘腔,也能打球?”

然後一彎腰,就將球分給了一側來的接引隊友。

立刻引得所有觀衆大聲喝彩!

特別是輝渠牧民們,紛紛大喊:“彩!彩!彩!常丈夫威武!”

………………………………

張越坐在一個小山丘的草皮上,遠遠的看着球場的情況,聽着歡呼聲,心裡面也是欣慰無比。

常遠的情況,他一直在關注。

而這位常惠的兒子,也沒讓他失望。

在縣衙裡做事,井井有條,得到上下稱讚。

平時,非常愛學,不懂就問,不會就請教,連陳萬年也是屢屢稱讚,短短四個月就連升兩級,完成了其他考舉士子至今未能完成的壯舉,成爲縣衙的戶曹吏,秩比三百石。

更重要的是,此子的軍事素養和組織能力,都很出色。

真是讓張越起了愛才之心。

正好,新豐要練新軍,所以,張越已經下了調任書,要將之調到新豐即將組建的郡兵司馬之中擔任隊率。

此番前來,就是來做最後的考察的。

結果,自然是很不錯的。

但張越身邊的劉進,卻沒有這麼多念頭,此刻,他已經全然投入到球賽的氣氛中去了。

說起來,橄欖球這項運動,能發展的如此快,劉進的功勞佔了很大一部分。

正是這位長孫殿下,准許了北軍期門郎組織球賽,然後,到了長安後多次出現在球賽賽場的觀衆席前。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北軍六校尉,當然不是吃乾飯的。

自然立刻就在各自營地推廣。

然後,大家立刻就發現,這個‘撞球’(因這橄欖球總是衝撞來衝撞去,所以大家都習慣稱之爲撞球),比過去的蹴鞠好多了。

特別是對軍隊來說,撞球要配合,要智謀更要力量。

而且總是力量大的一方,速度快的一方,碾壓弱勢一方。

所以呢,北軍六校尉上下,立刻瘋狂迷戀上這項運動。

舊有的蹴鞠,在北軍中已經式微。

“好球!”劉進猛地跳起來,大聲喝彩,爲球場上的一次絕妙配合擊節。

張越趕忙拉住他,道:“殿下,人多眼雜,不可忘形!”

劉進聽着,醒悟了過來,乾笑兩聲,道:“卿說的是……”

可能是要爲了岔開話題,劉進坐下來,對張越問道:“卿籌備的縣學一事,準備的如何了?”

“回稟殿下,一切順利……”張越連忙彙報工作,縣學的事情,劉進的支持,至關重要!

甚至可能比天子的支持還要重要一些。

畢竟,縣官不如現管。

而在縣學上,張越的野心,又前所未有的大。

“殿下,臣計劃在縣學,設置八門功課,分別教授文學、地理、算術、珠算、春秋、百工常識和兵法、製圖……”

“相關教材,也都在編寫,只要完成,便會呈遞給殿下……”

劉進聽着,卻是疑問着道:“這麼多課程啊……”

“國家養士育人,自當重之以學,授之以材……”張越輕聲道:“更何況,欲建小康,興太平,豈能只用一面之材?”

“文學,陶冶其心,地理廣之以視野,算術明之以事理,珠算動之以才捷,春秋教之義,百工告之以天下技巧之事,兵法育其內志,製圖養以其能!”

“若認真學習,一旦三年之學滿,則立可用之,使殿下大業不愁無人輔佐!”

劉進聽着,點點頭,對這些他都不反對。

只是……

他看着張越,問道:“如此一來,士大夫會不會有所議論?”

張越自然早有準備,連忙道:“殿下,蜀郡石室,士大夫也沒有議論啊!”

蜀郡的石室官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學校。

乃是五六十年前,蜀郡太守,國家名臣文翁所建。

自石室之學立,蜀郡學派就迅速崛起,成爲了漢家有別於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的第三派系。

著名的大文豪司馬相如,就曾就讀於石室。

不止如此,石室官學,還影響了之後的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的教育方式。

現在天下名士鴻儒授徒,有入室弟子和記名弟子之分的規矩,就是來源於石室官學,此外,老師們設帷幕,自顧自的講,不許提問,也是從石室官學傳來的規矩。

可以這麼說,石室官學,開了中國教育這先河。

後來胡毋生、董仲舒,開設學苑,教授門徒,都是從石室官學得到的啓發。

所以,張越其實是偷換概念了。

石室官學成立的時候,還是黃老學派的天下。

那個時候的儒生,甚至還被逼得到了獸圈去和野豬搏命。

哪裡有力氣干涉蜀郡的事情?

劉進卻是再沒有疑慮了,點頭道:“那卿就去辦吧!”

“諾!”張越趕忙拜謝。

縣學!

這是張越在政治上最大的野心和企圖了。

作爲穿越者,張越在這個西元前的時代,其實一直感到格格不入。

公羊學派也好,穀梁學派也罷。

黃老思想也好,法家理念也罷。

終歸,都是立足於封建社會的學派思想。

至於號稱最最叛逆,被孟子扣上了‘無君’帽子的楊朱思想,其實也不過是一個無政府的自由主義學派。

而張越是生於一個大工業化時代,成長在多就是好、快就是美,gdp賽高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黑貓白貓,能抓老鼠方是好貓。

在那個時代,不惜一切發展經濟,窮盡所有提高生產力纔是主流。

張越本人,也是無比認同那些觀點和思想的。

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富裕,經濟就必須提高。

而要發展經濟,必須提高生產力。

要提高生產力,沒有工程師,等於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竹籃打水。

所以,其實縣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第一批工程師,至少也是找到第一批有工程師潛力的人才。

張越知道,也只有工程師或者具有工程師視野的人,才能理解他,才能和他真正的志同道合。

當然,張越很清楚,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而且,他也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和當前時代的現實,去盲目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暫時來說,縣學也只會是潤物細無聲,在悄然之間,傳播他的想法,在公羊思想和儒家的一些積極理念的掩護下,悄悄發展。

直到有一天!

直到有一日!

社會生產力,摸到一扇門檻。

國家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水平。

那麼自然而然的,張越播下的種子,就會迅速吸取營養,長成參天大樹。

這也是張越爲什麼要暗地裡扶持墨家,甚至私底下里還跟法家乃至於黃老學派眉來眼去。

不給儒家找點麻煩,不給儒生們找點事情做。

這些閒得無聊,沒有事情做的傢伙,很容易就盯上他和新豐。

自己怎麼發育,如何出裝呢?

而有了墨家,就等於有了一個優秀的mt,可以很好的拉嘲諷。

若再能想辦法復活法家,給黃老續命,那麼dps和控制就都有了,起碼可以爲那些未來的工程師和工業黨,爭取一百年的發育時間!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節 天下誰屬(2)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兩百七十四節 李廣利來訪(1)第三百六十八節 求情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兩百六十三節 無限自衛權第五百八十五節 蚩尤吐哺第六百五十八節 變天(1)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五十七章 士林風骨第兩百七十八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2)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節 天下誰屬(4)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五百二十九節 無敵loli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八百六十八節 強勢(5)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三百八十三節 徵辟丁緩(1)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一十節 諸夏(2)第一百九十五章 託付 【爲萌主又陽晨加更】第四十九章 氪金(2)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六十四章 陰謀第七百九十九節 漩渦(1)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八百八十三節 穩得不行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七百七十四節 人人都愛張子重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三百四十五節 炙手可熱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三百二十節 影響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五百二十一節 劍拔弩張第兩百七十四節 李廣利來訪(1)第五百零二節 矯正(1)第一百四十八章 厚顏無恥【中秋快樂】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四百九十二節 聽診器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七百一十九節 諸子齊聚(4)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六百六十節 雕版印刷第六百一十節 計謀不敵神通第六百五十六節 共識(2)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七百八十四節 戰爭準備(2)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四百七十二節 底牌第三百七十一節 天子的難題(1)第四百六十八節 正確的拍馬姿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1)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六百一十七節 陷阱?誰坑誰還不一定呢!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五章 神奇的空間(2)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四百七十四節 不堪一擊(1)第六百七十二節 變化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一百八十三章 商賈、豪強(3)第兩百四十五節 反應(2)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五十九節 韓說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兩百四十六節 江充末路(1)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五百零七節 嚴禁公款吃喝第八百六十八節 強勢(5)第八十七章 用之則爲龍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五十七章 士林風骨第六百八十八節 喝熱水運動(1)第八百四十七節 別離(2)第五百五十五節 封侯非我意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七百一十八節 諸子齊聚(3)第八百九十一節 楊孫氏的野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