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

老人巍顫顫的在弟子的攙扶下,走下馳道,來到田間,更近距離的觀察着這眼前的世界。

只是……

弟子們鼻子都很靈,微微一嗅就聞到了空氣中,好像有股怪味。

味道有些好似鄉間農民家的茅坑裡……

循着味道找過去,很快大家就都發現了,似乎好像大概這怪味就來自不遠處的田裡。

這味道雖然不大,但卻讓人很不舒服。

反倒是老人,因爲年紀太大,嗅覺、味覺都已經退化,所以根本沒有聞到。

“老師,此地似有污穢……您還是不要去了吧?”一直扶着老人的車伕低聲勸道。

“哪裡有什麼污穢?!”老人瞪了一眼,道:“春秋他谷不書,至於麥禾不熟則書之,凡麥禾之田,皆聖人之所期!”

他看着前方不遠處,一個正在田埂邊上休息的老農,笑着走了過去。

“老大兄,有禮了……”老人微微作揖,拱手問禮。

那老農卻被嚇了一跳,連忙起身回禮道:“不敢,不敢!”

然後問道:“尊客何來?”

“長安……”老人微微笑着,一點也不講究的拉着老農的手,問道:“老大兄啊,小老兒想請教您幾個問題……”

老農聞言,看着面前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大,衣着紫貴,還有着如此多隨從的‘來自長安’的老人,立刻有些受寵若驚,道:“不敢當尊客之請啊,尊客有事就儘管說吧……”

老人輕輕笑着,拉着老農的手,坐到田埂上,一點也不管那田埂上的泥土可能會弄髒自己的衣服。

“這新豐縣,如今是在種宿麥?”老人輕輕問道。

“是啊……”老農看着眼前的土地,有些得意的撫着鬍鬚,道:“自從聖天子嘉恩,以長孫領我新豐,又命張侍中爲新豐令,新豐百姓可算是有救嘍!”

“又是免我田稅,又是特詔無出口賦,真真是聖明天子,太宗之後啊!”說着老農就對着長安方向和霸陵方向拱手而拜。

對於關中人來說,對於太宗皇帝的思念與懷念,數十年來從未衰減。

在大部分的農民心裡,那位已故的漢天子,幾與聖王無異。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劉氏的統治之所以穩固,太宗遺德佔了很大一部分緣故。

“如今,張侍中更是授我等農夫,種種耕作之術,還派了官吏來指導我等如何施肥、如何播種,如何耕作,更作了種種農具,以教我等!”老農說着,就笑了起來:“甚至還讓官吏,與我等約法,保證明歲夏四月,宿麥收成每畝不低於四石!”

“四石?”老人聽着,眉毛一跳。

宿麥的產量確實是高於粟米的,但是……

畝產四石,這也確實太誇張了吧?

“可不是呢!”老農也是有些不太相信:“鄉亭之中,許多人都在議論這個事情,也有許多人都不信,但,鄉中士紳與官吏,都說‘官府素來說一不二,與民約法,斷無悔諾之可能’”

老人聽着,暗自點頭。

漢室在他這樣的老一代士大夫眼中,有着無數缺點。

但有一個事情,卻是沒人能否定的——國家對人民的承諾,素來算數。

高帝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迄今是鐵律。

太宗、先帝,除肉刑,去誹謗,更令田稅三十稅一。

哪怕當今窮的去搞告緡,玩口賦,也是不肯提升田稅。

既然官府許諾,與民衆約定,那麼,只要當事人還在,這個約定就必定是算數的。

就聽着那老農道:“俺聽着士紳們都是如此說,加之新來的鄉薔夫、鄉遊徼等人,也都每日來鄉亭宣講種麥的好處,更與俺保證,每歲依然可以種粟,且可令地力不失……俺就答應了下來!”

“能令地力不失????”老人聽着目瞪口呆,左近隨從弟子們,更是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

作爲公羊學派之中的經世派,他們這一系多出基層官員。

現在漢家天下公認的循吏,蜀郡太守張寬,就曾在老人門下聽講。

而老人門下弟子之中,兩千石地方郡守和千石地方大員,足足出了三四十人之多。

故而,他們都很清楚,現在漢室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地力不足的問題。

шωш●ⓣⓣⓚⓐⓝ●co 關中還好,土地只需要三年一休耕。

但在北方地區,卻是兩年一休耕。

藉此恢復地力,讓土地重新擁有活力。

倘若不休耕,那麼……種下的作物,將可能歉收乃至於絕收,甚至可能令土地從上田變成下田,乃至於鹽鹼地。

在某些貧瘠之地,土地甚至一休耕就需要三五年來重新恢復。

也正因爲如此,在事實上來說,漢家天下在冊田畝,基本上每年都有數百萬畝處於休耕狀態,這些土地上最多種些葵菜、大豆。

換而言之,倘若新豐果能令地力不失。

這恐怕,堪比河出圖,洛出書,鳳鳥來朝,是最好的祥瑞,更是漢室受命之符兆。

老人感覺自己的心臟似乎有些承受不住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問道:“老大兄,這新豐縣是怎麼說的?他們如何保證這地力不失呢?”

“俺聽鄉里來的農稷官說,似乎是用三個辦法,其一曰:深耕,以侍中公所作之‘曲轅犁’深耕田地,令地力釋放,其二曰‘代田’,于田中做圳壟,今年以壟爲田,明年以圳爲田,如此可以達到休耕之力,至於其三,則以肥水施之,令田增肥……”老農笑着答道:“老漢俺是不懂什麼大道理,只是,農稷官們說的似乎確實有道理,而且,侍中公所做種種器械,着實厲害,想來應該是真的!”

老人聽着,目光怔怔。

侍中公?

貌似就是哪個張毅張子重張蚩尤了。

自入長安,他就一直耳聞了此人的所作所爲。

恨他的人,車載斗量,但喜歡他的人,同樣多如繁星。

董越似乎想要將他作爲先師董子的弟子,代父收徒……

他留在太學的那《二十八義》自己也看過了,確實是發前人所未有,明述春秋之大義的鉅著,哪怕是自己看了,也覺得獲益良多。

就在這時,遠方的田埂上,走來一個農婦,這婦人提着一個籃子,身後跟着幾個孩子。

遠遠的喊着:“阿父,阿父,吃朝食了,今日俺給阿父和夫君做了張公餅……”

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一百九十章 先王之制(1)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八十二章 面聖(3)第四百三十八節 千萬別給朕面子【新春快樂】第四百六十八節 正確的拍馬姿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節 使團(4)第兩百三十八節 江充之死(1)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一百五十章 針鋒相對(1)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四百七十四節 不堪一擊(1)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四十五章 教育(3)第七百八十二節 惟賢惟德 能服於人(2)第八百二十八節 書呆子外戚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當伯樂吧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三百三十節 甲亭的變化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一百零七章 宮廷險惡(1)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七百五十三節 君心難測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八百四十一節 領袖(1)第七十章 陷阱與死心第三百八十節 狐鹿姑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節 手持斧鉞,口銜仁義第六百八十六節 黃金的魔力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五百七十二節 掀桌子的王牌第五百五十八節 王氏外戚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八百二十一節 異變(2)第兩百七十九節 將星璀璨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五百八十四節 小人(2/3)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八百二十九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1)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六百零一節 惶恐的官僚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三百一十四節 尊尊親親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七十五章 羅網(2)第七百七十五節 老將軍的託付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九十一章 暗流(2)第一百九十章 先王之制(1)第五百六十三節 王者無敵【兩千五百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兩百三十三節 博弈(1)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四百六十一節 吩咐第三百五十六節 巫蠱之禍?(3)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三百三十五節 佈局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七百九十六節第五百六十七節 白手套第四百零三節 新豐產業園(2)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八百一十三節 神棍之災第七百九十三節 入甕(2)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六百一十一節 回京第六百五十六節 共識(2)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六百八十六節 黃金的魔力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五百一十八節 劉據的決斷第六百六十五節 張布斯(5)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六百五十六節 共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