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節 延年公子(2)

說話間,呂溫就帶着張越走到了一棟建築之前,門口的牌匾上,用着小纂,寫着‘集賢館’三個字。

“張侍中,請在此稍候片刻,待在下去通傳……”呂溫轉身對張越作揖拜道。

“嗯……”張越點點頭,恭身回禮,然後肅立在道路一側,這是爲表示對太學的尊重。

…………………………

此刻,集賢館中,衣冠如林。

一位位年輕的太學生們,正滿眼恐懼和震驚的看着一個端坐在左側的年輕士子。

此人約莫二十四五歲,生得白白淨淨,嘴脣上留着一小撮鬍鬚,頭戴着進賢冠,身穿一件直裾深衣,看上去頗有些古書上的君子之風。

“此番,延年奉師命來拜會董公,蒙董公門下高徒不棄,願意不吝指教,延年受益匪淺……”這年輕人對着高居上首的董越長身而拜。

話雖然說的客氣,但在場衆人,無不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疼的厲害。

但偏偏發作不得,這位延年公子,入這集賢館後,就與諸生辯論經義,談論義理。

到現在已經是七戰七捷,在場的太學生,竟無人能阻!

若讓此子昂首走出太學,那麼,在天下人眼裡,公羊學派就等於輸掉了這一場‘切磋’。

雖然影響倒不是很大。

而且,公羊學派也並非沒有輸過。

甚至,哪怕是董仲舒年輕的時候,也經常爲人所敗,及至五十歲後,理論大成,開山立派才所向無敵。

只是,終究臉上不好看。

特別是對於在場的年輕人們來說,這樣的失敗,就是恥辱!

而對於公羊學來說,恥辱需要償報,今日敗來日勝。

不然的話,這輩子都是人家的手下敗將,見了面只能恭身站在對方的右側,以示臣服。

這對於這些太學的年輕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技不如人,還能如何?

這個年輕的士子,確有大才!

不僅僅本身對《詩經》的研究,已經超越他這個年紀的極限,更可怕的是,他還對《公羊春秋》《尚書》有着精闢而深刻的認知。

就在方纔,他用毛詩之義,結合公羊學派的思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七戰七捷,讓人不得不‘再拜而辭’,簡直可怕!

此刻,聽着他不輕不淡的話語,集賢館裡的十幾名太學生,面有憤憤之色。

“假使王兄、貢兄在此,安能讓汝得意?”有年輕人輕聲低語着。

聲音不大,卻讓那位延年公子聽到了,他微微回頭,看了看那個年輕的太學生,嘴角微微露出一絲譏諷之色。

王、貢、楊,太學三傑之名他自早有耳聞,此番來此也正是爲了這三人而來。

沒想到,這三位太學英傑卻跑去了新豐縣,當起了鄉亭的薔夫遊徼,還美其名曰:實習之道,以踐春秋之義。

但,他卻是頗爲不屑。

什麼實習嘛?

不就是看到那位侍中官,所謂的張蚩尤崛起迅速,就跑過去捧臭腳,甘爲他人門下之犬,不值一提!

於是,這位延年公子便笑着對董越拜道:“晚輩聞說,董公門下有三位高徒,王、貢、楊,號爲太學三傑,晚輩仰慕已久,若能得三位師兄賜教,延年不勝榮幸之至!”

董越聽着,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貫長卿和他也算是‘世交’了。

貫長卿之父貫高與乃父董仲舒,也算得上筆友,曾經多次‘交流’‘切磋’。

後來這位貫高就去抱小毛公的大腿了,兩人組隊一起在河間國搞了一個偌大的聯盟,帶起了古文學派的潮流。

如今,這個世兄的弟子,跑到自己面前耀武揚威,董越要說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

但,小兒輩的紛爭,他是不可能下場的。

他要下場,那就是以大欺小,甚至連這太學中輩分比這位延年公子大的也都被禁止下場。

不然,太學人才濟濟,豈會被一個小年輕所敗?

當然了,這個年輕人的經學造詣確實不俗,深得大小毛公真髓。

而且,君子館的資源在事實上來說,也不比太學小。

原因嘛也很簡單。

君子館乃當今天子的庶兄河間獻王生前傾其所有而建。

館中收藏了無數書籍,有許多甚至連長安也沒有!

不然,人家何以諡曰:獻王呢?

不然,這位獻王何必英年早逝呢?

區區一諸侯王,還敢收集比朝廷還要多還要豐富的藏書,你想做咩?

是諷刺天子不明於禮樂?還是乾脆想要學習周文王,立德以代商啊!

獻王雖薨,但其生前蒐集和完善的龐大圖書典藏,卻都留在君子館內,而其子劉不周雖然沒有和乃父一樣繼續全力支持君子館,但多多少少也要做做樣子,撥些錢糧,給與優待。

是故,在如今天下,君子館就是最大的私人書院。

其中弟子多的時候,有兩三千,少的時候也有近千人。

乃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更是董越極爲忌憚和提防的對象!

因爲,量變遲早會發生質變。

弟子門徒越多,其主張和思想的傳播性就越廣。

當然了,毛詩學派只是詩經學派,和公羊學派的競爭性不算大。

縱然興盛起來,要擔心的也是齊詩、魯詩和韓詩,還輪不到公羊學派杞人憂天。

所以,聽着對方的話,董越也並未動怒,只是笑道:“吾的三位劣徒,蒙侍中張公不棄,徵爲新豐吏,學習治民、教民、富民之術,未有空暇,若延年公子不棄,可以去新豐與之論道……”

嗯,等這個年輕人去了新豐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天高地遠了!

那位張子重雖然現在只表露春秋上的造詣,但從其言行,總是喜歡引用詩經來看,大約這個年輕人要成爲對方的墊腳石了。

延年公子聽了,卻是拜道:“晚輩也早聞長安新近出一侍中公,學識淵博,有古賢之風,正欲請教之,奈何不得門路,望前輩書信一封,以爲拜帖……”

這也是他來此的目的。

毛詩棄徒,卻在長安混的風生水起,更有着不錯的文學之名。

此事若傳揚出去,就會讓天下人都恥笑整個君子館。

爲了防止出現這種羞辱,他只能去挑戰那位侍中官,最好令其折服,說幾句君子館的好話。

不然,這麻煩就大了!

第四百零八節 對策(3)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兩百四十節 刺張(1)第三十一章 秀才(2)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八百一十九節 莫欺少年窮第八百九十二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一章 穿越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四百九十節 疫情(3)第八百一十七節 技術人生(1)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五十三章 狂妄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遠方來(1)第五百九十八節 砍瓜切菜(3)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節 使團(4)第八百一十一節 權衡第五百五十五節 封侯非我意第八百七十一節 十面埋伏(3)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第八百四十八節 蚩尤化胡(1)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三百五十三節 延年公子(3)第三百五十七節 巫蠱之禍?(4)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七百四十二節 手持斧鉞,口銜仁義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八百九十節 楊孫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四百七十九節 震撼(3)第三百九十二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九十七章 北軍第七百七十八節 虎父犬子(2)第兩百九十五節 面聖(2)第五百零二節 矯正(1)第兩百五十四節 豈曰無衣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一百八十六章 官僚(1)第兩百七十五節 李廣利來訪(2)第八百七十三節 橫掃(1)第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六百五十節 震撼(1)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八十四章 入覲第六百六十七節 超級工程(2)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五百八十一節 蚩尤之威【求月票】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六百四十四節 定策(4)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八百節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七百九十九節 漩渦(1)第五百六十八節 貿易(1)第七百二十三節 五銖錢最高!第三百八十五節 墨家門徒?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七十八章 公孫遺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兩百七十八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2)第一百零五章 馬屁精第四百七十四節 不堪一擊(1)第八百七十四節 橫掃(2)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三百八十五節 墨家門徒?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八百六十四節 強勢(1)第五百九十九節 砍瓜切菜(4)第四百五十五節 影帝張子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正義’無敵?(1)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六十六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1)第六百五十四節 協商(3)第兩百六十節 天子贈書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四百九十三節 吾來遲了!第八百四十二節 領袖(2)第六百二十九節 烏孫來使(1)第八百節第七百二十五節 保安軍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