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節 封賞(1)

爆竹聲聲辭舊歲,總把新符換舊符。

又是一年新年了。

元德四年,冬十月初一,歲在辛卯。

一年一度的大朝議如期舉行。

今年的大朝議更加特殊一些,因爲,今年將是劉徹登基以來的首次全國大計。

大漢帝國的數十個郡國,上千的縣治,都要將他們過去三年的施政成績和稅賦清單,上計長安。

有人將黯然離開,告別仕途,也有人將獲得青睞和提拔,魚躍龍門。

當然,這個事情,暫時還不需要劉徹頭疼。

對天下郡國官吏的考績工作,將會持續整個冬天,一直到夏四月,纔會結束。

到那個時候,誰過去三年乾的不賴,誰又應該受到懲處,一切都水落石出。

因此,今天這個大朝議,毫無疑問,主要議題就是封賞馬邑之戰的立功將佐。

這個沒的說。

皇帝不差餓兵。

在古代中國,想要讓軍隊保持戰鬥力?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賞賜了!

就連宋明兩代的文官都知道,短了丘八大爺的賞賜和軍餉,人家分分鐘兵變給你看。

而在秦漢兩代,天下最好的男兒,最優秀的人才,爲何都擠破了腦袋,也要擠進軍隊裡?

還不就是,投軍入伍,只要運氣不壞,得勝歸來,就能得到票子、房子、妹子,甚至土地、爵位和榮譽?

司馬法雲:軍賞不逾月,欲民速得爲善之利也。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軍事貴族和統治者就已經知道了。

想要士卒賣命,給自己作戰。

那麼就一定要重賞。

而且是在戰勝之後,就馬上落實相關賞賜。

讓房子票子妹子跟土地爵位,實實在在的落到了軍隊的士兵和軍官手裡。

這樣,百姓們就會踊躍從軍,士卒們作戰也會非常勇敢。

你要是賞賜不及時,或者賞賜太輕了。

呵呵……

宋太宗在看着你……

所以。劉徹在等待例行的大朝議諸禮完畢後,就首先開口,說道:“朕聞,功必賞。過必罰,此先王之聖行也!馬邑之戰,驃騎將軍縱,前將軍馳,前將軍不疑等率軍努力殺敵。始有馬邑之勝,令朕雪高帝平城之恥,功在社稷,其令有司,奏報有功將士名諱,具其軍功,奏於朕前,朕當不吝以封侯之酬!”

御史大夫晁錯於是出列拜道:“臣錯謹具馬邑之戰,有功將士,百四十五人。敬呈陛下御前,伏請聖覽!”

這記錄軍功,彙總有功將士,確實是御史大夫的分內職責。

此番馬邑之戰,幾乎大半的隨軍軍法官,都是御史大夫衙門的御史。

此時,中國的御史,可不是後世的清流,只會嘴炮,全無一點實際能力的廢物。

他們多數人都能騎得了烈馬。喝得了烈酒,更背得熟軍法制度,熟悉軍隊條例。

毫不誇張的說,宋明的御史清流們。在秦漢的御史面前,一個能打的也沒有!

馬邑之戰中甚至有御史立下軍功,斬首匈奴騎兵的例子。

而得益於白紙的規模化生產和普及。

御史大夫衙門的軍法官以及劉徹委派的尚書監軍們,得以能夠首次詳細到個人,記載所有有功士卒和軍官的功勞,將他們精確到個體。彙總起來,呈報朝廷。

晁錯呈報的一百四十五位有功將士,只不過是參戰軍隊裡,功勞最多的一百四十五人。

而且,不包括司馬以上的高級軍官。

因爲,按照劉徹改良的全新軍法制度。

漢軍的高級軍官與中低級軍官軍功計算方式,採用兩套不同的標準。

在中低級的軍官和士卒中,依舊採用過去,按照戰功和斬首數計算軍功。

而高級軍官們的功勞,則用一個全新的計算方式。

包括了他對上級命令的執行程度,對上官指派的戰術任務的完成程度,以及斬首數等等綜合起來進行計算。

個人英雄主義,桀驁不馴,仗着自己有幾分勇武,就毛躁的不聽命令的軍官。

功勞再大,在這個體系下,得到的軍功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至於將軍們,則徹底脫離了舊有的軍功計算方式。

他們的功勞、戰績與賞賜,都將被公開擺到朝堂上,公示羣臣後,才能進行評定和封賞。

劉徹將晁錯呈遞上來的一百四十五人的名單看完,然後,就道:“御史大夫所奏,朕已看過了,就依照軍法所規定的制度,對所有有功士卒進行賞賜,不得有誤!”

“諾!”晁錯聞言躬身一拜。

他報告的那一百四十五人,都是漢軍的中低級軍官和作戰表現突出的士卒。

按照現行軍法制度,這些人,就是此番馬邑之戰,漢軍中成功突破了自身出身限制和天花板的豪傑。

他們都將以司馬的身份,進入武苑深造三年,接受軍事培訓和教育,三年後畢業,然後去南北兩軍輪值一年,最後根據表現,分配到野戰軍團或者地方郡國任職。

即使是表現最差的人,也能最後撈到一個縣尉的職位。

其中的佼佼者,十年之後,甚至可能是單獨坐鎮一郡的郡尉或者某支野戰軍的校尉、都尉。

未來封侯有望,甚至九卿也不是不能期待。

這在和平時期,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也唯有戰爭,通過立功和表現,他們才能乘上這條青雲之路,鯉魚躍龍門,進入統治階級和貴族的序列。

除此之外,在爵位、財富和土地的賞賜方面。

他們也將收穫頗豐。

哪怕是排在名單最後面的哪一位,也可以躋身進入第十級的左庶長。

而排名前十的那些幸運兒,更是一躍進入了封君的序列。

獲得排序爲第十八級的大庶長爵位。

大庶長已經是頂級的貴族,是勳臣的准入門檻。

可以食邑三百戶或者六百戶,可以養士,可以擁有自己的家臣,家兵,可以合法的擁有一些軍械。

當然,他們跟關內侯與列侯相比。還只是個小兄弟。

而且,爵位無法世襲,會隔代遞減。

另外,假如未來作戰失敗或者吃虧。扣起來也非常厲害。

秦朝時,就常常有士卒,自布衣而起,成爲左庶長,大庶長。

然後。下一戰,作戰指揮失誤,就被打回原形。

但……

漢家與秦不一樣啊!

尤其是當今天子,特別重視培養新的軍功貴族。

所以設立武苑,專門培養軍官。

這些人進入武苑,學習三年後,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時,誰敢說他們不是個合格的軍官?

像故秦之時,一個卒子走運,一下子就飛黃騰達。然後,下一場戰爭就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已經不太可能有了。

至於財富什麼的……

單單是少府已經在列的賞賜數字,就已經足夠這些傢伙,這輩子都衣食不愁了。

另外,他們每人還可以獲得相應的土地賞賜。

排名在前十的,甚至直接擁有了自己的食邑之地。

雖然看樣子,天子是打算在懷化那邊的屯墾團劃給他們。

但這也依舊是一個能支撐起一個未來的軍功武將世家的根基。

他們的子孫後代,將因此獲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還可以獲得完好的訓練和成長機會。

只要不犯傻。不作死,這些在名單上的一百四十五個中低級軍官以及士卒,他們的未來和家族的未來,以及子孫後代的未來。從此徹底改變了。

他們進入了‘士’的階級。

成爲了每年天子新年詔書勉勵的對象。

而其他立功的士卒和軍官,雖然不如這一百四十五個幸運兒。

但,賞賜和爵位的嘉勉,也足以改變他們的人生了。

許多的參戰士卒,在戰前,可能一無所有。

但此戰之後。卻已經能讓他的家人和妻小,過上小康生活,進入中產階級的序列。

…………

劉徹輕輕將手裡的那些有功士卒的名單放到一邊,交給王道,然後,他就看向了丞相周亞夫,問道:“丞相,功臣名單,可已統計完畢?”

周亞夫立刻出列,拜道:“啓奏陛下,臣奉命遍覽和檢視驃騎與前將軍等所奏攻城名單,查無遺漏,故奏於陛下之前!”

“南軍司馬秦牧,從驃騎將軍出武州塞擊匈奴折蘭王,率先出戰,陣斬匈奴骨都侯一人,得首四百八十三級,又於馬邑之西,生得匈奴白羊王……”周亞夫捧着一個表章念着:“北軍司馬張復,從驃騎將軍出武州塞,隨秦牧之後,與匈奴折蘭部交戰,大破之,首先生得匈奴骨都侯一人,俘虜百餘……”

“虎賁衛校尉張楓,羽林衛校尉楊敢,從驃騎將軍出武州塞,列陣武州之外,當面擊破匈奴折蘭王大纛,又隨驃騎轉戰馬邑,陣斬匈奴右賢王,生得匈奴骨都侯數人……”

周亞夫每念一個名字,就有一個昂首挺胸的漢軍軍官出列,跪到周亞夫身後,他們用着諸夏民族古老的士禮,俯首而拜,嚴肅的道:“末將秦牧(張復),賴陛下之威,社稷之靈,幸不辱命,雖有薄功,不敢稱雄!”

當週亞夫唸完最後一個名字。

大殿中央,已經跪下十三位有功的高級軍官。

他們有的是在正面作戰,率部表現出色,屢立戰功的大將。

有的是在側翼做保障工作,率領和指揮民夫青壯,及時可靠的保證了大軍供應的文官。

更有遠征上千裡,深入草原,端掉了尹稚斜老巢的騎兵軍官。

這也是全新的戰功計算方法改革後的第一批受益者。

在以前,只有前線勇敢作戰的將軍,能風光,能收益,能獲得好處。

而在後方做保障工作和爲大軍側翼掩護的人,卻只能撈到點湯水。

這當然是很不合理的。

正面作戰的將軍和士卒,固然應該受賞。

但後勤工作和側翼掩護以及牽制的軍隊和官員,難道就活該吃糠喝稀?

長此以往,後勤工作和掩護任務,誰還願意去做?

而且,也不利於軍隊內部的穩定。

劉徹看着這些人,站起身來,對着羣臣問道:“卿等以爲,這殿中諸位司馬校尉,其功勞當如何評定?”

雖然,劉徹自己早就已經跟自己的心腹親信們商量好了怎麼冊封和賞賜。

但這樣子還是要做的。

反正,劉徹現在有的是願意給他當託的馬屁精。

果不其然,早就已經知道了劉徹心思的少府令劉舍和舞陽侯樊市人以及復陽候陳嘉、中水候呂青肩,就幾乎同時跳出來,拜道:“陛下,臣等皆以爲,司馬校尉,遵奉陛下的詔命和將軍的指揮,奮力殺敵,用心輔佐,有功,當錄其名諱於大鴻臚,奏於太廟,佈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傑,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傑之心!”

漢室,列侯們統一歸屬大鴻臚登記在冊,錄名諱籍貫和祖先名字以及家族主要成員的大名,然後報告太廟,告訴列祖列宗,今天,大漢帝國又多了一位得力干將。

所以,劉舍等人的話意思很清楚了。

那就是要封侯!

頓時,殿中上下,都是鴉雀無聲。

尤其是那十三位軍官,更是隻覺得自己的小心肝撲通撲通的狂跳不停。

列侯啊!

這可是列侯!

人臣的頂峰,漢家爵位制度的最高點。

一旦受封,就能享有封國食邑,可以合法的蓄養家臣、家兵,並且擁有出任將軍、郡守和重要職位的優先權。

同時,在漢室,丞相,有且只能從列侯集團中選擇。

不僅如此,成爲列侯,還意味着可以爲父母妻兒爭取誥命和出生。

自己的子孫後代,從此,在起跑線上就已經領先了其他同齡人一大截。

別人還需要一步步熬資歷,撈軍功,他們就已經直接跳過了這些步驟,可以出任都尉、校尉甚至郡守、將軍!

更重要的是……

假如他們果然被封爲列侯。

那麼,他們立刻就成爲了今上的絕對心腹!

原因很簡單,今上即位四年來,在理論上來說,自己等人,纔是真正的受封今上,受命今上的功臣。

這種關係,天生就比其他列侯更親近。

因爲,將來自己百年之後,按照傳統,必然會陪葬茂陵。

生是臣子,死爲侍從。。

PS:

今天有點卡文雖然拖到現在才更!

但等下還有!

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4節 樑王劉武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357節 乞和第1209節 新法家(2)第394節 說服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186節 麻煩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579節 視察(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851節 影響(1)第873節 腦洞第987節 動員(2)第1473節 在安東(4)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152節 安排第519節 盤算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章 復活第1123節 赦與罰(1)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326節 怎麼辦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014節 切割第861節 杜仲膠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585節 戰前(2)第1384節 反轉第1112節 屈射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04節 栽贓第1425節 使團(2)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342節 背鍋俠(2)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189節 明主(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467節 期許第342節 背鍋俠(2)第634節 新學派(3)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175節 羞恥第217節 兄弟第851節 影響(1)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058節 大鐵礦第644節 懸賞第283節 五銖錢!(1)第1169節 藝術(3)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208節 諷刺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1148節 壞水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387節 聯盟(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799節 戰前(3)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464節 大朝儀(4)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6節 宰肥羊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845節 善後(2)第281節 迷霧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796節 投軍第852節 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