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

問完這個問題,劉徹就繼續對劉舍道:“卿繼續報告,太學諸校本的情況吧……”

“諾!”劉舍點頭,繼續奏報:“臣受命,督辦太學諸經典之印刷,至今,已將《呂氏春秋》計一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商君書》計三十一篇計十六萬七千字(注1);《尚書》二十六篇,《詩》三百零五首,《大學》四十二篇,《論語》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九章算術》及北平文候所獻《九章算術經略》《今政略要》及《算數書》《周算》兩千石易經博士司馬季主所著之《律書新觀》等共計七十八卷,一百二十七篇,五十九萬字,這些皆已印刻完畢……”

劉徹聽着,非常滿意。

這下子,以後東方朔再也沒辦法吹牛逼說哥讀了三十二萬字著作,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就劉舍現在嘴裡吐出來的這些已經雕刻完畢的字數,就足以讓東方朔目瞪口呆了。

“另外,前時,少府有司,已經雕刻完成了《道德經》《黃帝內經》《老子》《慎子》《伊文子》《宋子》等先賢著作,此外,《韓非子》《莊子》《墨子》等著三十餘冊,還在印刻之中……”劉舍繼續彙報着:“漢興以來,歷代名臣及大賢論述等,五十餘冊,四百多卷,則暫且押後再刻……”

這也是沒辦法。

少府在強,也無法完成這樣浩大的雕刻工程。

你要知道,一個合格的雕刻工匠,一個月,也只能雕出幾千字而已。

少府現在最多一千多,不足兩千的工匠和學徒,就算每天天一亮就工作,一直到晚上,可能也要五六年,才能將全部先賢著作雕刻完畢。

但人又不是機器。不可能天天工作。

尤其是雕版這樣需要聚精會神的精細工作。

一般一個工匠,雕刻兩個時辰,就得休息休息了。

連續工作三天,就得散散心.休假一天。

老實說,少府能用三年時間,搞定兩三百萬字的雕刻工作,劉徹都想給岑邁跟劉舍發個一噸重的獎章來表彰了!

“卿與少府諸位匠人,辛苦了!”劉徹站起來表揚道:“傳朕的命令。少府所有參與雕刻的匠人,皆賜爵一級,免徭役賦稅三年,賜酒肉各一石,錢人一千錢,有罪及刑耐,除罪一級!斗食之官,皆列爲有秩,百石以上者,皆以其功勞。各升其秩比,至於卿……益封一千戶!故少府將作大匠岑邁,賜爵關內侯!”

劉舍立刻就喜滋滋的拜道:“陛下隆恩,臣代少府上下拜謝!”

其他大臣,也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

這文教盛事,不會有人意見。

更何況,這個事情,還關係着自身學派與理念的未來與前途。

大家更是隻是拍手鼓掌跟感激的份。

甚至,就連劉舍,許多人都覺得看的順眼多了。

“董公、胡公、張公……”劉徹將視線投向現在在長安的三大學閥。溫言道:“所有雕刻完畢的典籍經典,朕會讓少府擬個名單,交於三位,三位皆長者。可自書錄名單之中自行選擇各自所要講授之經典,朕將令少府優先印刷!”

現在,少府,其實哪怕是印刷力量,也是緊張的很。

甚至紙張都有些供給不足了!

武苑、太學、甘棠都要印刷,所以。只能優先滿足那些緊缺的書籍的印刷工作,其他的,就先放一邊吧。

“諾!”董仲舒跟胡毋生以及張恢立刻出列拜道:“臣等謹奉詔!”

這種好事情,他們當然不會拒絕。

尤其是董仲舒跟胡毋生,雖然以前有些矛盾、分歧。

但現在,這對師兄弟相互看了看,在心裡面哈哈大笑起來。

“穀梁派……嘿嘿嘿嘿,總算落到吾等手中了……”

董仲舒的心裡甚至起了個奇怪的危險念頭:“若吾不小心,將《穀梁春秋》的某些篇章給遺失了……”

穀梁派手裡肯定是有原稿的,毀了或者遺失了雕刻版本,沒什麼大不了,人家依然可以繼續雕刻。

但是……

少府現在肯定是忙不過,不大可能給穀梁派再服務一次。

這樣,穀梁派就必須去排隊。

以目前的排隊情況來看,就算天子出面施壓,沒個三五年,穀梁派也排不上隊。

畢竟,不止穀梁派有靠山,有門路。

其他諸子百家先賢的徒子徒孫,豈是等閒之輩?

這樣,就能把穀梁派的計劃拖上三五年了。

三五年後,公羊派自然是早已經上岸了,然後就可以看着在水裡撲騰撲騰的穀梁派囉!

只是,董仲舒知道,他若是這樣做了,穀梁派肯定跟他不死不休。

現在,穀梁派在雒陽跟河內還是很有勢力的。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何況他這樣的絕戶計。

到時候,恐怕,穀梁派都能幹得出跟墨家聯手的事情了。換了董仲舒自己站到穀梁派的立場,若《公羊春秋》被人這麼陰了,他也能放下仇恨和門戶之見,去墨苑找當代鉅子聯手。

如今,儒門內部各派系,已經在當代儒家最大的學閥,魯申公的倡議下,做出了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決議。

若公羊派先玩這樣下三濫,申公那邊也不好交代。

但,下三濫玩不了,可以來光明正大的行動。

譬如說,將《穀梁春秋》的某些異端學說,踢出太學的課程範圍。

這樣穀梁派就算再憤恨,也沒地方說理去!

儒門派系這麼多,總有些論述,是要捨棄的嘛。

公羊派如是,思孟學派如是,齊魯詩派亦如是。

難不成你穀梁派特殊?

至於張恢,也是看着這個任命,心裡樂開了懷。

法家內部,其實也不是一團和氣。

商君的門徒、韓非子的門徒,對申不害的徒子徒孫,未必就那麼客氣了。

另外,怎麼‘盡地力之教’‘權術勢’的輕重之分,也有分歧。

如何取捨,以誰爲主,過去就爭辯了幾百年。

張恢自然有自己的立場跟取捨。

即使是看上去相親相愛,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黃老學派,現在就已經打成了狗腦子。

黃帝派、老子派、莊子派,還有下面的小派系,爲了到底以誰爲主,早就鬧得不可交了。

但,黃老派比較聰明。

他們私底下再怎麼鬧騰,在公開場合,還是非常和氣的。

因爲他們很清楚,在這個問題上,真正做決定的人,不是他們。

而是東宮兩位太后,還有章武候竇廣國。

這些天,黃老各派系,都是拼命往東宮跑。

而劉徹也早已經將此事的決定權,作爲禮物,送給了東宮的薄太后跟太皇太后竇氏。(。)

ps:

啊,我今天寫了13字!

真是佩服和感動~

於是,我決定這一章定時~早上八點~

第186節 麻煩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449節 土化肥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369節 無題第1177節 應變第494節 油脂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530節 刷經驗(2)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433節 忽悠(1)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324節 抉擇(2)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921節 齊魯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67節 明君?第506節 陷阱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517節 煩擾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648節 殺放囚(2)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066節 屠殺(完)第1464節 甜棗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424節 冬小麥(1)第357節 宣達司第1277節 戰前(1)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586節 新世界(2)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36節 抉擇第342節 背鍋俠(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152節 安排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648節 殺放囚(2)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64節 試驗第424節 冬小麥(1)第648節 殺放囚(2)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35節 厚恩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844節 善後(1)第506節 陷阱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96節 趙胡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445節 歸一(2)第990節 交易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916節 哭廟(2)第426節 換皮第123節 蒼鷹第857節 撫卹(2)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