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節 制度(3)

太學之事,至此基本定了下來,剩下的瑣事,譬如學制,每季度的考覈還有考覈標準,自然有文臣跟博士們去商議。

身爲皇帝,劉徹只需要定下框架跟基本政策就可以了。

真要事事都自己去辦。

前有秦始皇,後有諸葛亮。

劉徹遲早累死……

爲了多活幾年,劉徹可不想什麼都管。

他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在爲長壽做準備了。

北平侯張蒼,濟南的伏生,還有郡國地方的百歲老人的養生之法跟長壽秘訣,都被劉徹弄來了……

劉徹現在就在上林苑裡,養了幾頭專門產奶的牛……

“丞相!”劉徹看向周亞夫,問道:“武苑的學生,可已經確定下來了?”

相比太學,武苑的準備工作,就早了許多了。

早在去年,定下武苑的制度後,劉徹就讓軍方開始推薦深造的人了。

當然,跟太學一樣,劉徹知道,這頭幾批,肯定是官二代貴二代*們的狂歡。

沒關係沒門路的,就得慢慢排隊。

但,跟太學一樣,劉徹知道,大趨勢他個人的力量無法遏制,也遏制不了。

但是,軍方吃相也不能太難看了。

什麼好處都被你們佔了,其他將士看了還不心寒?

所以,劉徹早就暗示過周亞夫跟其他軍方巨頭了。

你們想佔好處,想讓自己人先來,沒關係!

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有軍功的人,不能攔在門外。

另外。武苑不同太學,這是國家武備跟社稷基石,所以。草包們還是不要來了。

想鍍金,可以去光祿勳!

“回稟陛下。臣等已經定下來了,首批武苑生源,合計三百二十一人,已經奉命交割了職位,正在來長安的路上,臣預計,他們將在春三月武苑開學之前,全部抵達長安!”周亞夫出列奏道:“此乃名單。請陛下過目!”

作爲武苑山長,兼任武苑督將軍,周亞夫還是很熱心的。

其他將在武苑擔任教官跟教授的巨頭們,也是非常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的看着劉徹。

武苑以後,天下武人,都是他們的門生子弟了。

只要不作死,子孫後代,可以長久享用這份福澤。

劉徹接過名單,看了看。老實說,從名單上,是根本看不出貓膩的。

所以。劉徹只是略略的看看,然後交給身旁的汲黯,吩咐道:“將這份名單造冊歸檔,然後,去請丞相,將諸位生源的履歷檔案,一同拿來,歸入石渠閣!”

對武苑,劉徹是極爲重視的。

未來。他將時不時的出現在武苑,甚至可能親自給武苑上課。或者請武苑學生代表入宮交談。

畢竟,黃埔軍校的故事。劉徹可是非常清楚的。

吩咐完這個事情,劉徹就問少府令劉舍道:“少府,武苑及太學教材,如今完成的如何了?”

劉舍馬上出列奏道:“回稟陛下,臣受命陛下,督造《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韜》《太公兵法》及俞候所著《樑王用兵紀略》、丞相周亞夫所著《用兵紀要》、衛尉廣及曲周候寄、弓高候頹當等合著之《離合書》等,計有九書,經合併增注後,共兩百二十一卷,百餘萬字,今已雕刻完畢,即將付印,武苑開啓之前,應能印刷完畢!”

劉徹聽了,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少府本來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就完成這樣規模的雕版印刻工作。

但孫子、吳子等傳統兵書,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雕刻了數套雕版。

至於其他新兵書,則是劉徹鼓勵和慫恿俞候欒布、周亞夫還有李廣、儷寄、韓頹當們寫出來的。除了俞候欒布外,其他人是劉徹遊說了很多次,許下了許多好處才答應的。

畢竟,這些經驗和心得,都是這些傢伙的吃飯工具,若不是劉徹是皇帝,根本不可能讓他們交出來,公開給其他人去學的。

但,這些代價是值得的。

周亞夫就把他老爹的兵書跟他自己的用兵經驗心得貢獻了出來。

而李廣、韓頹當、儷寄三人則合著了二十多萬字的騎兵訓練和指揮、作戰、管理和使用心得,命名爲《離合書》取騎兵本以離合之兵的意思,算是當代騎兵建設和使用的最前沿心得、理論。

但這還不夠!

劉徹看了看列侯們,道:“九本啊,朕覺得,還少了一本啊!”

“朕聽說,昔年淮陰侯,著有一冊兵書,名爲《韓子兵法》,世人俗稱曰《淮陰兵書》,石渠閣之中,就收錄了一冊上卷,但還有下卷,下落不明……”劉徹託着下巴,問道:“朕聞說,此兵書下卷,爲人分成三冊,各自收錄啊,未知在哪三位愛卿手裡啊?”

當年,淮陰侯韓信,爲呂后、蕭何設計誅殺。

其生前,著有一本兵書。

韓信本人,極爲自傲,於是將之命名爲《韓子兵法》,其意是要跟孫武、吳起、孫臏、司馬驤且這些兵家先賢之作相提並論。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作爲楚漢爭霸中的絕世天才,用兵如神的當時第一名將。

韓信這麼起名,自然是名正言順,沒有人敢說什麼。

但是,韓信死後,作爲亂臣賊子,韓子兵法這個名字就不能用了。

於是,被人改稱爲《淮陰兵書》又或《淮陰遺策》《淮陰兵法》等稱呼。

上卷,被蕭何從韓信的宅邸搜了出來。

但下卷,卻成了疑問。

傳說,韓信死前,已經有所預料,所以,偷偷將這下卷。分別交給了他的昔日部將保管。

甚至有的部分是數人持有。

這些人,得了韓信的兵書,自然將之當成了傳家寶。秘密收藏。

別說皇帝了,就是這些人。也不清楚除了自己外,還有誰持有。

當年,韓信的部將,或者曾經在韓信手下爲將的人,又是多如牛毛,遍及各軍。

就像周呂候呂澤一樣,根本沒辦法清算跟搜查。

於是,這就成了懸案、疑案。

歷代天子。也沒敢提起這個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離心。

但現在,劉徹命岑邁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煙閣,爲漢室歷代功臣名將立碑左傳,畫像,甚至立人物雕像,並且四時祭祀。

其中,本來朝廷認定的‘亂臣賊子’們,像淮陰侯韓信,周呂候呂澤、樑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韓王信、燕王盧綰。都是畫像而不名,立傳而不述,雖不祭祀。但褒以廟諡,列其傳、功勳,作其簡述。

而天字第一號大反派,boss,項羽,更是被劉徹封爲‘魯國公’,過繼了劉舍的兒子,去給他繼承香火,准許他永爲漢賓客。

更將谷城。化爲項羽享受血食的祭祀之地。

這樣一來,原先所謂的擔憂和顧慮就沒有了。

於是。劉徹就光明正大的催問了。

畢竟,韓信的兵書和用兵思想。是楚漢爭霸時,漢軍這一方的精髓所在。

雖然,可能很多,都已經不適合未來戰爭的需要了。

但是,其用兵思路跟戰略思想,卻是能共通的。

即使不考慮這些,單單就是給子孫後代,留些物質文化遺產,保全韓信的心血,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列侯們聽了劉徹的詢問,卻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一個人站起來主動捐獻。

劉徹看着也不急。

他清楚,這些傢伙,就算願意捐獻,也不會在這樣的公開場合捐獻。

不然,那不就成了****了?證明了他的祖先當年瞞着惠帝、太宗,私藏逆賊之物?

欺君之罪,可是要掉腦袋的?

即使劉徹真的不追究,也會成爲自己祖先的污點,被人指指點點。

但私底下,上交捐獻,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而且,劉徹也不是沒有聽到些什麼風聲。

畢竟,幾十年了,當年的絕密,到了今天,其實很多都已經有了風聲跟傳說了。

甚至有的當年的當事人,如今已是被廢除了封國,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些秘密,就更難守住了。

現在,劉徹就知道了,至少兩部分《淮陰兵書》的下落。

所以,假如某人不想給的話,劉徹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強制捐獻。

對文化知識,劉徹向來的態度就是——不能變成某個人的私藏。

好比《孫臏兵法》漢室之後,就遺散了兩千年,直到後來****考古,才從墳墓裡挖出來,這像話嗎?

還有,現在依然在傳承的許多先賢著作,都是因爲某些傢伙喜歡藏着掖着,結果,兩漢之後,就只剩下了書名跟大概概述,其他內容,全部不可考。

《尚書》當年孔子編輯跟整頓的時候,還有一百篇。

現在,就剩下了二十八篇,就這還辛虧是有伏生,在秦朝宮廷時,記下來的。

不然,這二十八篇都沒有了!

劉徹可不想兩千年後,後代子孫,想看看祖先的思想跟文化時,卻發現,一大堆的遺散、遺失、失傳。

所以,這武苑、太學、甘棠,其實也有保存和保護,傳播、弘揚先賢先聖文化思想的作用。

因爲,文化跟思想這東西,只要知道的人多了,就必然不存在,失傳的可能性。

尤其是雕版印刷跟白紙出現後,更將這種可能性降到了幾乎爲零的地步。

可以說,除非日後發生核戰爭,地球被蘑菇犁一遍,或者出個十全老人,玩文字獄,人爲性毀滅和消滅、禁絕!

不然,先賢們的著作跟論述,以後就不大可能再失傳了。(。)

ps:一萬字完成,收工~~~~~~~

第1583節 戰前(1)第342節 背鍋俠(2)第552節 誘餌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066節 屠殺(完)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352節 決戰(4)第944節 萌芽第995節 廟算(1)第542節 酷吏(2)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27節 馬屁第1200節 程序(2)第1338節 龍!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036節 出塞(1)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22節 恐嚇第1128節 波瀾(2)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203節 命運第1160節 連橫(2)第381節 殖民(1)第1006節 繳文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649節 嘗試(1)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45節 善後(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648節 殺放囚(2)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53節 條候第889節 聯姻第755節 鯨川海第946節 整頓(1)第1072節 血戰(3)第1265節 戰略(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170節 訛詐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28節 竇嬰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385節 殺使第184節 蠢貨第1413節 相親(1)第293節 挖坑(2)第521節 條件(2)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873節 腦洞第948節 整頓(3)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233節 威權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394節 說服第1467節 期許第857節 撫卹(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801節 先鋒(2)第16節 決裂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593節 貪婪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247節 佈置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021節 諜影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295節 人蔘!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53節 條候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063節 屠殺(2)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874節 未來第239節 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