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 節 錯誤

秋八月二十三。

申屠嘉在陽陵南方的從葬區下葬。

劉徹遠遠的站在陽陵邑的城牆上目睹了全部過程。

此刻的陽陵,已經沒有了前世的宏大,因爲先帝在位時間太短。

整個帝陵規模比之歷史上龐大的陽陵邑縮水了至少一半。

其中從葬區和帝陵本身的規模,縮水幾乎三分之二。

儘管如此,陵園依舊是一個堪比郡城的大城市。

譬如劉徹腳下的這條陽陵邑的城牆,就寬達兩丈,高約一丈,猶如要塞一般,牢牢的守護着帝陵陵園。

在遠方的陵園東北方向,帝陵工程依然在繼續施工。

哪裡是東宮薄太后未來的安息之所,也就是俗稱的後陵。

漢室的帝陵,比起之後朝代的皇家陵園,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此了。

皇帝的陵墓座西面東,皇后的陵墓座東望西。

這就是所謂的‘同塋不同穴’。

自劉邦開始,漢室帝陵就是如此佈局。

另外,因爲秦漢兩代,都把周代的昭穆制度當成一張廢紙。

所以,漢室的帝陵,也就完全沒有遵循昭穆制度的需要了。

於是,陽陵與霸陵還有劉徹給自己找好的茂陵,壓根就沒在一條水平線上的前後位置。

“最近幾天,列侯們都很不安生啊……”劉徹一邊走,一邊對跟在身邊的廷尉趙禹問道:“廷尉可聽到些什麼風聲了嗎?”

趙禹低着頭,道:“回稟陛下,臣聽到過一些……”

但他的心中,卻是忍不住的在顫抖。

在過去六十年的歷史上,每當天子單獨召見廷尉時,這意味着,天子決定拿一批人開刀了。

尤其是目前這樣的情況趙禹是在廷尉衙門被天使忽然召來此地的。他是乘着虎賁衛的戰車,走過去少府爲修建陽陵邑而開鑿的道路過來的。

趙禹來此,全程都處於保密之中。

甚至,就連他的副手,廷尉監。對此也是一無所知。

這樣的情況。在漢室歷史上從未有先例。

就是當年周勃陳平灌嬰密謀推翻諸呂時,保密工作也沒有這樣細緻。

能與之相比的,大抵只有史書上記載的秦趙長平之戰時,秦廷爲了隱瞞白起爲將的消息所做的部署了。

只要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能主宰數名乃至於數十名列侯公卿的命運時,趙禹這個以刀筆吏起家的寒門士子就忍不住的興奮起來。

“很好……”劉徹微笑着回頭讚道:“朕讓人在城樓下的馬車中放了些東西,愛卿回去以後慢慢看。看完以後。朕相信愛卿知道該怎麼辦!”

“諾!”趙禹恭身低頭。

劉徹轉身,看向前方,遠處南方的叢葬區中,百餘位列侯及其代表,正在肅穆的注視着申屠嘉的葬禮。

也不知,這些傢伙究竟有沒有知道,他們到底犯下了一個多大的錯誤。

“居然敢跟朕唱反調……”劉徹沉吟一聲:“真是不自量力啊!”

過去數天,長安的政壇局勢很詭異。

劉徹的詔書下達後。輿論和朝臣都是大唱讚歌。

法家和儒家更是大聲疾呼:錢制不合時宜,當儘早罷舊錢。行新錢。

但私底下卻是暗流涌動。

一大批在這次改革中利益受損或者感覺自己利益受損的傢伙,串聯了起來。

在文的方面,他們通過一份有六十四位列侯聯名署名的奏疏,請求劉徹‘暫緩廢行錢之策,與民生息’因爲‘錢制驟變,恐傷國本’甚至威脅‘若陛下行之太急,恐海內怨懟,民不聊生’‘四海有沸騰之意,而山河有崩疽之險’。

尼瑪,你們這是嚇唬誰呢?

若他們好好說話,劉徹可能也會跟他們好好說話。

但他們居然威脅起來。

威脅一個皇帝,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作死的表現。

既然他們作死,那劉徹也不介意讓他們清楚,什麼叫nozuonodie。

當然,肯定不能直接就將這些傢伙給弄死或者弄殘了。

不然,這輿論會怎麼看?

而且,此番長安的政局非常詭異。

除了這些跳出來的列侯們外,劉徹通過繡衣衛的密探,至少找到了兩個甚至三個黑手在幕後鼓動和操作乃至於給這些人打氣的跡象不然,就那幫已經遠離政治,每天混吃等死的列侯,哪來這麼大的膽子或者說自信?

另外,繡衣衛報告。

哪怕是過去劉徹認爲的自己的基本盤考舉士子們,這次也出現了大量的反對廢錢聲。

這就讓劉徹非常失望了。

考舉出現至今,不過三年,這個制度甚至遠未完善,也遠未到擁有能影響國家政策的力量。

通過這個制度走向官場的士子們,卻已經迅速腐化了。

繡衣衛和監察御史們報告,在關中的四千多名被分配到基層任職的士子,在過去三年裡,有兩千多人,與當地的富商、豪強有了密切的聯繫,其中大半,甚至與之有了聯姻的關係。

剩下的人,至今還能堅守自己最初理想和理念的人,恐怕也跟後世的大熊貓一樣珍稀了。

劉徹雖然從來沒有對此有過什麼指望和希望。

官員的腐朽和墮落,本就不是凡人能阻止的。

然而,這次,從考舉出來的士子中,居然也出現了大量的不跟劉徹合拍的聲音。

這就讓劉徹非常失望了。

這讓劉徹意識到一個問題:他需要的不是一些這樣的來自五湖四海,有着各種各樣心思和各種各樣訴求的官員,也不能指望這樣的官員,一心一意,矢志不渝的永遠跟隨他的號令。

因爲,這樣的官員,根本就不清楚,也不理解,劉徹想要做的是什麼,劉徹要完成的偉業,究竟是何等的宏大。

“朕需要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就如汲黯、顏異、張湯、義縱這樣,知道且瞭解朕的意圖,並願意爲此去努力的新式官員集團,而不是像現在的考舉制度一樣,選出來的官員,跟過去的舊官僚相比,只是擴大了遴選基礎,但實際上卻依然是換湯不換藥!”

經此一事,劉徹終於認識到了他過去所犯下的一個錯誤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劉徹已經決心,在明年將之改正過來了。(。)

第753節 遠航(2)第543節 酷吏(3)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063節 屠殺(2)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794節 動員(1)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181節 講道理(2)第52節 難題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98節 暗流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86節 傳播第35節 厚恩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393節 畫大餅(2)第357節 宣達司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310節 交易(2)第239節 回長安第103節 政治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083節 撤退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343節 屍山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179節 直臣第1170節 訛詐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156節 合縱(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569節 攪局者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1226節 安排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433節 忽悠(1)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649節 嘗試(1)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329節 安排第1375節 寶藏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438節 收買(3)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995節 廟算(1)第1131節 洗腦第824節 影響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175節 羞恥第363節 劇變(1)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541節 酷吏(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281節 迷霧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326節 怎麼辦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1458節 掀桌子(4)第239節 回長安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401節 法統(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214節 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