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節 酷吏(3)

淯水北岸,人頭攢動。

來自南陽郡治下三十六縣的地方官員、名流以及貴族代表,濟濟一堂,等待着新任郡守的到來。

在上個月,故郡守被調職去會籍郡時,南陽上上下下,就已經知道,新郡守的來頭了。

當今天子的絕對心腹,潛邸三巨頭之一,故廷尉刑曹令吏,故新豐令張湯!

對待這樣一個人,無論怎樣重視,都不爲過。

何況,這張郡守,據說與當朝廷尉趙禹關係很好。

換句話說,要是得罪了這位張郡守,恐怕人家都用不着費什麼勁,直接投到廷尉大牢去。

不用看別的。

單單隻看在歡迎新郡守到任的人羣裡,朝陽候華當與棘陽候杜但。甚至杜衍候王市臣這個看上去,好像隨時都要斷氣的病秧子,都在家人的攙扶下,出現在了迎客亭中。

就知道,這位新來的郡守,背後潛藏的權柄,多麼的恐怖。

恐怕,這南陽郡建郡以來,都無人能比擬這位張郡守所擁有的權柄。

在這一片歡慶的氣氛中。

南陽郡主薄暴韞卻是憂心忡忡。

跟他一樣皺着眉頭的還有郡丞楊學之。

根據線報,這位新郡守足足帶了差不多千人的隨行隊伍,前來上任了。

這是要幹什麼?

真是讓人心裡發毛!

“據說這位張明府。單單是書吏,就帶來了數十……”暴韞苦着一張臉跟楊學之訴苦:“這擺明了,就是不信任吾等啊……”

漢室有制度。中央並不管關東地方郡縣治下的千石以下小吏。

甚至,以約定俗成的慣例,這一郡上上下下的官員,除了兩千石的郡尉外,餘者郡守皆可自決之。

換句話說,就算是已至一郡官員頂點的主薄、郡丞,郡守也可以一言而定其去留。

這新郡守。帶着幾十個書吏和十幾位朝廷認可的四百石、六百石甚至八百石的官員一起來上任,這等於告訴南陽郡上上下下。

新來的明府。信不過大傢伙。

暴韞爲官將近十五年,他老爹過去也幹了十幾年的南陽主薄。

從未見過行事如此囂張,作風如此霸道的郡守。

錯非是這新郡守,靠山大的嚇死人。而且,還帶了幾百天子親兵,暴韞真想,買通幾個亡命徒,找個機會弄死這新來的囂張之人。

比起暴韞,楊學之的性格就平穩多了。

“暴世兄且莫心急……”楊學之雖然心中也是憂慮重重,但是,他的底氣比暴韞來的更足一些:“世兄與吾家,歷代積善。忠心耿耿,爲天子牧治這南陽三十六縣,可謂是嘔心瀝血。劈堅斬棘,更施恩無數,澤及萬民,那張明府若真敢對吾等下手,自有輿論物議。”

楊氏一族,世代治《論語》。可謂是這南陽地面上的儒家巨頭。

想動他,就得面對整個儒家的口誅筆伐。

儒家雖然內鬥很厲害。平時各派系都恨不得對方去死。

但只要牽扯到了‘法家酷吏威迫純善儒門子弟’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必然是兄弟閱牆而外禦其侮。

關中,儒家根基淺,掀不起浪花。

但在這廣大的關東地區,儒家纔是真正的老大,持話語權牛耳的巨頭,這張明府若是不想挑起儒法之爭,就不能動他。

否則,儒家各派,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這個法家新星。

更讓楊學之放心的是,他有個妹妹,嫁給了樑國郎中令公孫詭,公孫詭乃是樑王心腹,真要嚴格追究起來,地位未必不如這新郡守,最起碼,楊學之覺得,看在他妹夫的面子上,這張明府,必不敢動他!

“可是……”暴韞卻還是有些擔心,最近,他眼皮子老跳,半夜常常被噩夢驚醒,夢中不是夢見了那些曾爲他杖殺、冤殺的冤鬼索命,就是夢見自己爲亂刀分屍,家族上下,血流成河。

“就算他張明府真的鐵了心,要動我等……”楊學之咬着牙齒,惡狠狠的道:“他就不怕,官不聊生,物議沸騰嗎?”

暴韞聽了,這才心裡稍稍有了些安心。

這確是事實。

暴氏與楊氏紮根南陽四十餘年,闔郡上下,不敢說全是自己人。

但至少四成的大小官吏,都與暴楊兩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換句話說,動了他們,這郡中上下人人自危,什麼事情,什麼政務都開展不了。

過去,也曾有郡守,想對楊暴兩家開刀。

但,剛剛露出苗頭,楊暴兩家的主人就主動請辭。

然後,整個郡守衙門和下面的縣鄉衙門立刻癱瘓一半。

道路無人去管,水力沒人調度,稅賦、徭役也無法徵發,甚至,就連郡守府想去外面購買日用品,都會遭到刁難和拒絕。

不過一個月,那位郡守就不得不低下頭來,請着楊暴兩家回來主持大局。

雖然,這是上一代人的事情。

但至今,仍然是暴氏與楊氏津津樂道的美事。

新來的郡守,再牛逼,靠山再大。

沒有暴家與楊家的配合,他能坐穩位置?能幹出政績?

不過,新郡守來頭確實很大,靠山硬扎。

能讓還是要讓着,伺候好,伺候舒服了,等他老人家鍍金完成,高升而去,翌日位列朝堂之中,或許還能記得今日的香火情。

“我要不要晚上去給新明府請安,納誠?”暴韞心裡盤算着自己的小算盤。

新郡守之來,南陽上下,都有着清醒的認識。

這位背景大的嚇死人,排場也大的讓人咋舌的年輕明府,對南陽,即是危機,也是機遇。

惹得他不快,那當然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但只要攀附上去了,那等於抱着一跟金大腿啊。

飛黃騰達,就在今日!

連下面的小吏都知道,只要抱上新明府的大腿,前途就不可限量。

暴韞且會不知?

只是不知道爲何,暴韞的眼皮子總是跳,他的心裡總是發毛。

卻找不到不安的源頭。

這讓他寢食難安。

不過,這不能怪他。

自諸侯大臣共誅呂氏,酷吏這兩個字就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雖則中間偶有一兩個酷吏出現,但終究是孤例。

主政的官員,主流還是‘清靜無爲’‘與民休息’的黃老派貴族。()

ps:今天卡文了,好難受~~~~~

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786節 洗腦(2)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425節 冬小麥(2)第801節 先鋒(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648節 殺放囚(2)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75節 爲政第189節 佈置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552節 誘餌第694節 制度(3)第519節 盤算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873節 腦洞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69節 早朝(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846節 善後(3)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797節 戰前(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387節 聯盟(1)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277節 戰前(1)第1253節 戰略(1)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43節 貓膩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145節 經濟(2)第851節 影響(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323節 疑慮快去搶紅包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85節 戰前(2)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505節 接班(3)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579節 視察(1)第1037節 出塞(2)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326節 怎麼辦第1281節 戰上谷(2)第478節 引導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81節 爲難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29節 彌補疏漏第393節 和親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233節 威權第437節 猜疑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756節 命名第510節 綠茶婊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467節 家宴(1)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84節 蠢貨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283節 五銖錢!(1)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