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節 酷吏(2)

“將此人頭顱吊起來,掛到旗杆上,懸首示衆,好叫天下人知曉,殘民之官、害民之官,是個什麼下場!”王溫舒對着左右下令。

左右隨從,卻還一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的模樣。

他們都被嚇壞了!

河南郡,塞於天下之要,兼有水陸之利,自古就是中國膏腴,富庶甲於天下。

多年以來,漢室朝廷對於河南郡,主要就是以安撫和拉攏爲主。

哪知道,先是來了個郅都,殺了個血流成河。

如今又來了一個天使,看模樣,也是要大開殺戒。

這河南郡何其無辜啊!

王溫舒看着那些已經有些呆滯模樣的河南郡官員,鼻子裡哼了一聲。

那些人如遭雷擊連忙手忙腳亂的開始忙活起來。

王溫舒卻是提着還在滴血的劍尖,一步步走下道路,走下田埂,來到那已經被嚇得跪在地上,連動都不敢動的任戊面前,毫無人性的看了對方一眼,道:“仗勢欺人,爲虎作倀,某也留你不得!”

說着,就是一劍,刺穿了對方的胸膛,然後一腳將之踹到田間的泥土中。

田間的百姓,卻是都被嚇壞了。

一個個把頭低在泥土裡,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王溫舒見了,也是嘆息了一聲。

這些百姓,被任家折磨的太久了,折磨的太深了。

就像溪中的鵝卵石。已經沒有了所有的棱角和尖刺。

若在關中,這樣的情況,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關中的農民。也不可能被人如此折磨,視若豬狗一樣的驅使。

即使家奴也不行!

表面上,王溫舒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用着十分沉痛的語調道:“天子去歲的甲子詔諭,本官日夜研讀,屢屢從中領會聖意,本官愚鈍。雖領悟之聖意,不過陛下萬分之一。但卻也知道……”

王溫舒提起那任戊的屍首,大聲的道:“天下子民,皆陛下子民!天下黎庶,皆陛下手足!爾等殘民暴紳。安敢欺陛下手足乎?”

“朝鮮衛氏,殺漢臣民一十有七,陛下發天兵,予大罰齏之!爾等比朝鮮衛逆還厲害啊……”

河南郡的隨行官員們,紛紛底下自己的頭顱,表示自己‘慚愧至極’。

沒有辦法,這天使擡出了去年的甲子詔諭。

這甲子詔諭的內容,經過這大半年的發酵,尤其是有着衛氏朝鮮覆滅作爲理論基礎。如今已經成爲了每一個官員必修的一道詔書。

你可以不懂禮樂,也可以不懂法律,甚至還可以不通專業。人浮於事。

但這甲子詔諭你要是不能背的滾瓜爛熟。

那你就是有罪。

可以回家種地了!

頒佈半年以來,整個漢室的官僚系統,通過層層施壓,一級監督一級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將天子的甲子詔諭精神強行灌輸進了每一個官員的大腦裡。

在如今這局面下。當今天子的甲子詔諭,與太宗孝文皇帝的那幾道著名詔書。構成了漢室政權的思想理論基礎。

見着河南郡官員的模樣,王溫舒心裡略有欣喜。

此次,他奉命來河南郡解決任氏的問題。

他當然要辦的漂漂亮亮的,將這案子辦成鐵案。

只是來到河南郡,求見了郡守郅都後,王溫舒發現,這事情,並沒有一開始想象的那麼輕鬆。

任氏稱霸宣曲縣六七十年,根深蒂固。

宣曲縣的整個官僚系統和整個的社會階層,幾乎全被任家掌握。

而且,任氏並不是普通的商賈豪強。

在實際上,任家除了起家的時候,是靠着倒賣秦國官倉的儲備糧發達的之外,自其始祖開始,任氏就是以土地爲根本。

任氏不斷的兼併土地,蓄奴,同時不斷的與貴族、官員交好。

在河南郡編織起了一張巨大的保護傘。

這張保護傘之下,即使是郅都,幾次想對任家下手,都是投鼠忌器。

郅都不是害怕,而是顧忌。

顧忌誰?

當朝宰相,長平侯周亞夫!

任氏是河南一霸,其先祖在秦末時擔任秦督道倉官。

掌握了秦國在河南郡的龐大儲備糧倉。

又有着不俗的實力,天下各方都要交好他。

在這過程中,據說,任家與故絳武候周勃扯上了關係。

這也就罷了,周勃都已經死了,就算關係再深,跟周亞夫這庶子其實關係也不大,最多是個人情在。

但是,另外一個人,就不能不顧及了。

鳴雌亭候,許負。

這是一個女人。

一個七十多歲的,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女人!

從她出生開始,她的身上就籠罩了神性的光環。

她出生的那天,剛好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秋,該年,秦滅燕、代、齊,天下歸秦,秦始皇大喜,下詔徵集天下祥瑞,以作爲其統一大業的吉利。

許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其父許望,當時是秦河內郡溫城縣令,據說許負出生時,手握一塊玉佩,玉佩上隱隱有文王八卦之圖案。

更關鍵的是,出生百日,即能言語。

真正是天生神人!

就連秦始皇也被驚動,下詔賜許家黃金百鎰。

許望因此給其女兒取名爲莫負,莫負君王莫負國。

然而,十餘年後,秦末天下大亂,許莫負搖身一變,變成了許負。

而許氏,也憑藉着許負的名頭,成爲了溫城縣的霸主。

這樣的情況。在秦末很常見。

當秦崩潰時,各地官員和將軍,都選擇擁兵自守。關起門來稱王稱霸。

而這些人的下場,自然都好不到那裡去。

也就只有吳苪、趙佗等寥寥數人,以梟雄之姿,能得善終。

許家不是梟雄,也沒有一個梟雄一樣得人物。

秦二世三年秋,劉邦與項羽開始了‘看看誰先進入關中’的競賽。

而許氏所在溫城縣,剛剛好就在漢軍的進軍路線上。

領着周勃、蕭何、曹參這樣的bug陣容的劉邦。一路上,雖偶有所挫。譬如在雒陽東吃了秦軍的大虧,但總體上,進展順利,至少比項羽快多了。

至於許家。除了納城投降外,還有什麼選擇?

當然,因爲許家投降的快,所以漢初分封的時候,還是撈了點好處的。

高皇帝親封許負爲鳴雌亭候。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時,也曾封許負的丈夫斐鉞爲商洛候。

都是僅次於列侯之下的關內侯。

在這漢家,也屬於頂級的地方豪強了。

坊間傳聞,許負曾有恩故太皇太后薄氏,故此。太宗恩封其丈夫。

坊間還有傳聞,許負曾有恩當朝宰相周亞夫,據說。當年周亞夫窮困潦倒的時候,是許負拉了他一把。

坊間更有傳聞,當初,今上潛邸之時,許負曾爲袁盎所邀,至長安。見今上,大驚。曰:此子乃有人主之氣。

種種傳說,種種流言,種種事情,交雜在一起,讓許負隱隱成爲了漢室天下神棍界的第一人。

無數公卿貴族,都以能被許負相面批語爲榮,爲此不惜重金。

若非民間還有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行蹤縹緲,更加神秘莫測的司馬季主,這許負就可以成爲算命界的女王了。

而這宣曲任氏,有個女兒,嫁給了許負與斐鉞的次子斐文。

除此之外,斐鉞的長子之女,嫁給了河內豪族郭氏,郭氏有個女兒,就是現在任家的主母。

這些關係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張巨大的網絡。

即使郅都,也不敢下手。

因爲,萬一傳聞要是真的,那就要得罪丞相,得罪太僕,甚至於得罪天子了。

在沒有天子的命令的情況下,郅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但王溫舒就不同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別人是擔心,動了任家,惹出了許負,許負又牽連出袁盎、周亞夫這樣的巨頭,而且,許負身上的神秘光環,也是她的護身符。

畢竟,國人迷信,對於神神叨叨的事情,哪怕是自己不信,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萬一要是真的,豈非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但王溫舒怕蛋!

他當遊俠的時候,挖過人家祖墳,在荒野裡用錘頭殺過人,更將其屍首丟在林子裡給野狗咬。

假如真有鬼神,他王某人早就死了!

至於周亞夫、袁盎?

旁人畏懼,出身繡衣衛的王溫舒卻是一點畏懼也沒有。

作爲天子鷹犬,王溫舒眼睛裡除了天子外,餘者皆不放在眼裡。

更別說,要是真能牽扯進袁盎、周亞夫,不說把這兩個巨頭拉下馬來,單單就是藉着這個事情,掀起輿論風暴,對王溫舒來說,都是大有裨益。

到時候,天子眼中,自己是孤臣、忠臣。

輿論眼裡,他是不畏強暴,不懼強權,爲民做主,伸張正義的君子。

只要想想這樣的未來,王溫舒心裡,就舒坦無比!

所以,他今天的行爲就很好理解了。

一切都是爲了向上爬,一切都是爲了升官發財。

而想要向上爬,想要升官發財,就必須要做出成績,讓大家都注意到自己。

還有什麼比堅定不移的執行陛下的甲子詔諭,剷除貪官污吏,不畏強權,甘冒奇險,更能抓眼球的?

至於死的那個官員?

誰會關心一個死人的想法?

就算要怪罪,恐怕也沒人能指責一位忠於天子,堅決執行天子意志的忠臣!

只是……

王溫舒的目光投向遠處的南方。

“比起我來。張湯的起點,就真是高了不知道多少了!”

“他現在應該已經到了宛城了吧……”

…………

如王溫舒所想,張湯此刻。已經在宛城城外。

作爲新任郡守。

張湯的上任隊伍有些龐大。

除了天子賜給他的四百名羽林衛將士外,張湯的姻親田氏,還爲張湯準備了三十多位在去年考舉時被刷下來的士子,這些人雖然被刷下來了,但業務水平都還可以,做個書吏或者刀筆吏是綽綽有餘了。

除此之外,還有着十多位自願跟隨張湯前來南陽開疆拓土的法家士子。

這些人將成爲未來張湯在南陽郡大展拳腳的心腹。

少府那邊也派了一百餘位技術工匠隨行。

這些人將負責在南陽郡建立起基礎的水利灌溉設施和水車系統。同時爲下一步的少府工坊遷移做準備。

看着南陽郡的郡城,高大的城牆。張湯也是意氣風發。

二十餘歲,就身居郡守,兩千石封疆大吏。

任誰都難保翹尾巴。

但張湯在新豐縣做過一年多縣令,知道。作爲親民官,最重要的事情,有兩個。

第一個,找出治下的豪強大族。

第二個,甄別出這些豪強大族,那些是可以合作的,那些是必須剷除的。

能合作的,要拉攏,要給好處。讓對方願意爲你賣命。

不能合作的,直接全殺了,土地財富統統沒收!

這樣。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的抵達基層任何一個角落,讓百姓都清楚,你這個當官的,要做到是什麼事情,有什麼計劃,然後才能充分調動起所有的人力物力。全境上下,萬衆一心。朝着一個地方使勁。

這套執政思路,也是法家在漢室實踐了幾十年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鐵腕。

隨手翻了翻一路上與寧成討論的歷年南陽郡地方上報朝廷的奏疏,張湯眼中閃過一絲殺意。

寧成是南陽郡的本地人,同時還是張湯此行的副手。

假如寧成所說沒錯的話。

這南陽郡,若不行酷法重典,是很難做到跟他在新豐令任上時一樣的情況了。

甚至,就連天子交代下來的任務,都很難完成。

而完不成天子的任務,張湯知道,這南陽郡郡守的位置,可能就是他仕途的巔峰了。

“明府,南陽郡上下官吏,與地方名流,已在宛城外三十里,恭迎明府到任……”車外,傳來了寧成的聲音。

“來的都有誰?”張湯淡淡的問着。

“回稟明府,闔郡上下,名流、豪紳以及列侯、關內侯,皆在!”寧成說着就遞來了幾封拜帖。

能給郡守遞拜帖的,除了漢家功臣,列侯之後的,又能有誰?

漢初,在南陽郡共有四位列侯封國。

但是,與列侯階級一樣,五六十年下來,風吹雨打去,總有些列侯家族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失國或者絕嗣。

南陽郡四位功臣列侯中,涅陽候就是這樣的一個悲劇。

但張湯並不關心這些人。

列侯?

在長安他見多了,連平陽侯曹氏,張湯也打過交道。

只能說,祖宗英雄,子孫卻不過如此而已。

只是,表面上的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

張湯收起那些拜帖,然後問道:“寧都尉,以你之見,這暴氏與楊氏,誰更合適拿來祭旗開刀?”

暴氏與楊氏,都是南陽豪強,兩家在南陽郡根深蒂固,宛城之中的胥吏,大半都與這兩家有着種種關係。

想要當南陽郡的主人,這暴氏與楊氏就得拿一個出來祭旗,立威。

不然,這郡中上下都不會知道,這南陽郡真正當家做主的人是誰。

至於,這暴氏與楊氏,現在一沒得罪張湯,二沒表示任何意見。

若是到任後,可能這兩家還會鞍前馬後的小心伺候。

這就不在張湯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對法家來說,上任不殺人,不殺一隻老虎來立威,這怎麼行?

而且,最好是殺一隻大老虎,能讓全郡上下都爲之震撼,從此服服帖帖,不敢有異議的大老虎。

況且,這暴氏與楊氏,無論是殺了哪一個,都是死有餘辜。

這兩家手上沾着的罪惡與血污,足夠他們死一百次,一千次了!

“當然是暴氏了!”寧成斬釘截鐵的答道:“暴氏主政南越三十餘年,上上下下皆是暴氏羽翼,不剷除了暴氏,我等之令,恐怕連宛城都出不了!”

胥吏出身,寧成比所有人都更瞭解,控制了南陽郡上上下下的衙役和底層官僚的暴氏有多可怕。

相反,一直以來只是在中上層混的楊家反而有一定的拉攏空間。

“善!”張湯點點頭,不置可否的道:“就暴氏了,寧都尉你吩咐下去,讓羽林衛準備好,聽我號令,即動手!”

對張湯來說,不管是暴氏還是楊氏,都是一樣的,必須要剷除的。

無非是那個先死,那個後死而已。

不殺了這兩個家族的主要成員,把他們的勢力連根拔起,將來的政務,就要受人挾制。

不殺了他們,拿他們的腦袋和罪行來立威,又如何讓全郡上下信服?

不殺了他們,將他們屁股下面的官位和權柄分給隨同自己的親信,去那裡找那麼多官職和差事來安插自己人?

張湯的思維,簡單而清晰,明確而堅定。()

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21節 招攬人才第216節 基本盤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517節 煩擾第1590節 博弈(2)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757節 抵達(1)第642節 廟算(4)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168節 藝術(2)第1070節 血戰(1)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599節 無題第1497節 委派第325節 易手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568節 災難!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3節 橄欖枝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934節 分野(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84節 蠢貨第1207節 撕逼!(3)第1464節 甜棗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946節 整頓(1)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11節 彙報第642節 廟算(4)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687節 平律(2)第326節 選秀(1)第1019節 好奴才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90節 田叔來了第591節 新世界(7)第1384節 反轉第1529節 刷經驗(1)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232節 影響第287節 新的開始第871節 覲見(2)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27節 定策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431節 廟算(3)第658節 南巡(3)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83節 考驗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95節 人選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853節 影響(3)第595節 抉擇第66節 劇孟來投第332節 重賞!第774節 承諾(1)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309節 交易(1)第482節 視察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156節 合縱(2)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561節 左勾拳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91節 造假第98節 暗流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1426節 烏丸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