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節 中央集 權(1)

“丞相可有意見?”劉徹一臉真誠的看着周亞夫問道。

對於周亞夫,劉徹根本就沒想過可以憑藉一個移民軍管的計劃就能讓他低頭。

假如周亞夫如此輕易的就能低頭,那他也不是周亞夫了。

在漢室歷史上,周亞夫就像一個格格不入的異類。

他最終甚至爲了堅持原則,絕食而死。

這樣的人,又豈會因爲利益交換而妥協?

劉徹選擇先談移民,其實只是希望周亞夫能聽進他在鹽鐵問題上的分析和論據而已。

不然,要是對方連聽都沒聽,就先入爲主了,那麼,就算說幹口水,估計也沒什麼作用。

周亞夫躊躇了一會,心裡面無數個念頭閃過。

老實說,鹽鐵官營還是私營,朝廷準不準民間鑄錢,商人階級的存在性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對於漢室的列侯階級來說,完全沒有影響。

列侯們的經濟來源,最大的一塊,還是封國的食邑租稅。

他們與商人的關係,也不怎麼密切,頂多,就是與關中的大戶們有些交情。

至於關東諸地的商人們……

漢室五十餘年寬鬆的經濟金融政策,使得關東商人們也不怎麼需要朝廷大佬的庇護。

對於大商人們來說,既然我給了錢,朝廷未必照顧我,不給錢,朝廷也未必打擊我,那我爲何還要把口袋裡的小可愛拿去給別人?

所以,漢室前中期的商人們一方面在作死的道路狂奔不已,另一方面。卻沒有人去經營朝廷的勢力和收買保護傘。

他們在漢室黃老派無爲而治的呵護下,財富與土地急劇增長。

直到儒家和法家上臺。磨刀霍霍的時候,他們纔想起來要找保護傘。但可惜已經晚了。

臨時抱佛腳,只能是被人當豬宰!

所以,周亞夫現在在考慮鹽鐵的問題的時候,基本就沒從商人們的角度去思考。

商人們是死是活,與他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仰或者未來兩千年的中國,絕大多數時候,官府和主流輿論是拒絕承認商人的地位和貢獻的。

市籍之人。賤戶而已,下三濫的玩意,也好意思姓趙?

甚至,連商人們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的……

過去五十年,無數商人發達後,想的不是洗白商人的名聲,而是費勁心思的,花費鉅額資金,將自己的子弟後代送到長安。送到皇帝身邊伺候,希冀能混個官身。

一旦自家子弟混出頭來了,那全家上下,立刻棄商。花上大半身家,在長安置業落戶。

因此,對周亞夫來說。此事的關鍵在於:鹽鐵官營後,會不會引起天下動盪?

要知道。關東諸侯們,十個有九個是靠着鹽鐵利潤過日子的。

動了諸侯王們的奶酪。這幫傢伙要是狗急跳牆怎麼辦?

還有,涉及太宗孝文皇帝,不管什麼事情,周亞夫都要三思。

他是太宗孝文皇帝一手提拔的,知遇之恩,無以爲報。

只是……

天子所提的移民屯墾政策,若真是可行。

那可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

旁的不說,移民屯墾之後,開發出來的土地,就不知道能養活多少人。

更重要的是——移民能大大增強漢室對於遼東、遼西以及朝鮮新服之地的控制力,而且,移民同時還增強漢室的國防。

好處如此之多,周亞夫覺得自己沒理由反對。

“罷了,先看看陛下是怎麼說的吧……”周亞夫心中想着。

旋即他就俯首道:“聖明無過陛下,臣唯頓首頓首,謹奉陛下之詔!”

至於晁錯,周亞夫話語剛落,他就立刻叩首道:“陛下,臣覺得,御史大夫衙門也當參與進這屯墾移民之事,各屯墾軍,當置監察御史,以督不法!”

晁錯與周亞夫相比,他身上的官僚味道就濃厚多了。

同樣一件事情,周亞夫考慮的是全局,是全天下,是子孫後代。

但晁錯卻只想到自己的御史大夫衙門的利益,以及自身的權柄。

但晁錯也沒說錯。

任何事情都需要監督。

明朝的衛所制度,本來是很好的,就是失去了監督,最終竟然墮落到了紙面上幾十上百萬的衛所軍隊,居然奈何不了一羣烏合之衆,喪家之犬組成的倭寇,朱元璋要是泉下有知,恐怕要都已經在打滾了。

劉徹點點頭,表示同意:“御史大夫所言,甚合朕意,卿回去後與侍御史等擬個條程,再交由朝議討論罷!”

“諾!”晁錯俯首而拜,心中真是喜不自勝!

任何一個衙門的領導,能否服衆的要點就在於能不能給手下搞到福利和位置。

天子的移民屯墾計劃,若是實施起來,起碼需要上百位監察御史去輪流監督和視察。

這一百多個職位,足夠晁錯將之拿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了。

劉徹揮揮手,繼續下一個議題。

移民是遠期規劃,即使在朝議上通過,然後下詔,組織起第一批移民,估計也要等到今年夏天才會成行。

這事情暫時來說,還不需要詳細的討論。

但有一個問題,劉徹卻必須現在就與兩位重臣取得一致意見。

這個問題就是殺人的問題!

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天,殺人的季節已經來臨。

漢室與隋唐之後的王朝不同,甚至與東漢都不同。

漢室的律法賦予了地方郡守處決犯人的權力。

在漢室,多數死刑犯,不需要上報天子,地方官自己就可以殺了。

更麻煩的是,漢律規定,地方官在刑訊犯人的時候,除了太宗皇帝已經明令廢除的肉刑外,其他刑罰,都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

一般來說,地方官鞭笞犯人,甚至將犯人鞭笞致死致殘,這些都不是事。

當年,絳候周勃進了廷尉大牢,幾乎就被折磨掉了半條命。

歷史上的韓安國也有死灰復燃的故事留下。

這些兩千石甚至萬石的頂級貴族官僚,尚且被獄卒弄得欲仙欲死,何況平民百姓?

史記上王溫舒就曾感慨:要是冬天再長一點就好了。

義縱也曾幹過殺人殺到全郡上下人人膽寒,郡中豪強的血流的連河水都染紅了的地步。

更麻煩的是,漢室的地方郡守,是將殺人視作政績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冤假錯案,自然就免不了。

可是作爲皇帝,劉徹卻不能讓這些傢伙亂殺人。

而且,中央集權的一個特徵,就是皇帝擁有死刑的複覈權。

所謂生殺予奪,盡操於天子之手。

像現在這樣,地方官自己就可以決定殺人,這對劉徹來說,太不科學了。

而且也不利於漢室中央政權的威權。。

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543節 酷吏(3)第991節 諾!陛下!第1475節 見聞(1)第109節 設計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468節 細柳獸第87節 萬石君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237節 賄賂第238節 喪母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1198節 程序(1)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461節 大朝儀(1)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468節 家宴(2)第321節 馬耕第7節 推恩(下)第1005節 殺雞第357節 宣達司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491節 深海(1)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457節 掀桌子(3)第385節 殺使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363節 劇變(1)第1582節 籌備(2)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927節 封王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319節 投機第1414節 相親(2)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410節 考舉(3)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283節 山寨(1)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633節 新學派(2)第361節 微服(4)第429節 廟算(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218節 認可第943節 微行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447節 如癡如醉請假條第386節 制度第191節 造假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386節 制度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75節 爲政第209節 調查(3)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45節 鑄幣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11節 考舉(4)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31節 相信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005節 殺雞第1491節 深海(1)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336節 兄弟們(2)第821節 臣服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064節 屠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