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節 中央集權(3)

劉徹揮揮手,制止了晁錯繼續說下去。

似乎是大朝儀的時候的刺激吧,劉徹感覺,自己的御史大夫最近有些急於表現了。

不過,也不能怪晁錯。

最近晁錯的壓力,非常大。

來自方方面面的打擊和攻忤讓他疲於奔命。

自從先帝駕崩以後,晁錯的御史大夫之職,實際上已經如同空中閣樓。

要不是劉徹遲遲沒有表態,甚至暗地裡拉了晁錯幾把,恐怕現在,晁錯要面臨的就是衆叛親離的局面。

不說別的,桃候劉舍最近這段時間就幾乎天天在東宮和未央宮之間穿梭,打的是什麼主意,幾乎人盡皆知。

“丞相所言,朕自清楚!”劉徹道:“太宗孝文皇帝的‘馳山澤鹽池令’朕亦無意違背!”

‘馳山澤鹽池令’雖然看上去好像受益的都是大地主大商人和地方的諸侯王們。

但實際上,劉徹明白,馳山澤鹽池之令,更在某種程度上給予了最底層百姓喘息之機。

按照中國傳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山澤鹽池這些大自然的恩賜的歸屬權,當然是歸於天子。

太宗孝文皇帝下令馳山澤鹽池,准許百姓可以不需要官府批准,即可自行去山林捕獵伐木開採礦山乃至於煮海爲鹽。

這使得底層百姓,哪怕山窮水盡了,也依然能從山林湖泊海洋與河流中獲得生存的必需品。

要是換了在秦代,百姓哪怕只是捕殺了一隻山林中的野豬,都屬於犯法。

劉徹要是膽敢廢除這條命令,那麼,天下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秦,也唯有一個秦。

劉徹也不想學秦朝那樣作死。

周亞夫略略有些疑惑,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劉徹呵呵一笑,這個世界哪裡有什麼沒有漏洞可鑽的政策?

就是歷史上的小豬的鹽鐵政策,實際上也饒過了馳山澤鹽池令,通過桑弘羊主導的治粟都尉衙門來推行,又在上林苑起了個水衡都尉的馬甲來洗白。

其基本基調就是所謂的民制、官收、官賣、官營。

這樣一來,就完美的繞過了馳山澤鹽池之令。

政府依然准許民間煮鹽、鑄鐵,只是不允許私人私自買賣與交易

所有與鹽鐵有關的貿易,必須通過鹽官和鐵官進行。

作爲穿越者,劉徹對小豬開啓的這個鹽鐵官營政策的弊端不說無所不知,但也多少了解一些。

毫不誇張的說,始自小豬的鹽鐵官營政策,在未來兩千年養活了無數的官商。

甚至於很多時候,中國境內最大最強的官商集團就是鹽商及其依附的官僚集團。

劉徹並不想走這條被歷史證明了的死路。

小豬的鹽鐵官營政策,壞就壞在民制、官收這個環節。

民制官收就意味着只有官商才能幹這個買賣,其他任何人蔘與進來,都肯定會被吞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而且,小豬的鹽鐵官營政策,還極大的限制了中國的鑄造冶鐵技術的發展。

在如今就已經出現在少府,並且已經初具規模的炒鋼技術和灌鋼技術,居然在未來一千年,幾乎原地踏步。

既得利益集團,蠻橫的拒絕和阻撓一切可能損害他們利益的技術與發明。

就像後世頁岩氣剛剛冒出頭來,中東土豪就施展天魔解體大法,強行將油價打壓到任何頁岩氣與頁岩油越採越虧的地步。

想到這裡,劉徹就整理一下思路,道:“民間鑄鐵、煮鹽,朕自不會去幹涉,百姓買賣,也聽其自便!”

“只是……”劉徹眨了眨眼睛,道:“朕將在丞相之下新設鹽鐵令一職,秩比兩千石,令下設丞,令郡國各地縣一級的衙門,各設鹽鐵官,專責於市集之上售賣鹽鐵製品!”

周亞夫聽了,卻是滿頭霧水,不明白天子這麼幹,到底所圖爲何?

要知道,如今天下的鹽鐵商人,基本都是地頭蛇,而且,多數商人的生產成本實際上比朝廷低。

畢竟國家行爲,多多少少要爲工人考慮,除了被判刑的刑徒外,其餘工匠,基本都有薪水和安全保障,出了事故,還要撫卹。

就是刑徒,參加煮鹽採礦,要是死了,朝廷也要給家屬一個說法。

但商賈不需要。

他們廉價僱傭失地和無地農民,用棍棒威逼。

泥腿子死了,直接往山裡一丟,苦主就算找上門,一句我不知道就能打發。

就是告上衙門,這樣的事情,地方官通常也不會在意。

章武候竇廣國年輕時,不就差點死在了這樣的一個黑礦山中?

所以,朝廷要與地方的商賈在鹽鐵上競爭,價格上就不是朝廷能負擔得了的。

但周亞夫哪裡知道,墨家的加入和技術的進步,使得商人們在鹽鐵上已經徹底失去了所有的競爭力

目前新一代的高爐,一日出鐵千斤。

雖然質量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無論成本還是效率都已經甩開了當世所有的商人。

至於鹽?

江都王劉閼在劉徹授意下,已經在江都境內開始了曬鹽。

比起靠柴火煮鹽,曬鹽雖然結晶什麼的都不如煮鹽。

但架不住曬鹽產量大啊!

一畝鹽鐵一月產鹽的數量,就比得上數百工人日夜不停煮鹽的產出了。

至於成本,那更是幾乎無限接近於無。

商人們拿什麼來跟朝廷的官營產品競爭呢?

甚至,劉徹只要願意,他完全能用低於商人們鑄鐵煮鹽的成本價來摧毀他們,打垮他們。

只是,暫時不管高爐還是煮鹽,都還沒形成規模。

所以,商賈們大抵還能苟延殘喘個幾年。

不過這樣更好。

溫水煮青蛙,纔是對付這些傢伙的最佳策略。

等曬鹽的鹽田和高爐形成了規模,在政府主導下,用軍隊做保鏢,以國家信譽爲擔保的鹽鐵令衙門,將會碾碎所有的競爭者。

商人們想要在這樣的競爭下活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朝廷,同樣用高爐和曬鹽。

只是,天底下那個商人能有少府的底蘊,和天子的威權,可以不惜代價,不惜工本的來推進技術進步?(。)

第712節 影響第102節 抓捕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474節 衆智(2)第402節 法統(2)第432節 廟算(4)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151節 教育第756節 命名第73節 袁盎第93節 尷尬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381節 殖民(1)第798節 戰前(2)第1155節 合縱(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68節 早朝(1)第156節 宰肥羊第328節 選秀(完)第322節 研究第1246節 義民第485節 假象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60節 微服(2)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890節 任命第1308節 疑惑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430節 廟算(2)第326節 選秀(1)第1408節 裁決(2)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624節 隔閡第1157節 合縱(3)第1232節 影響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217節 兄弟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275節 新思維(4)第1006節 繳文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198節 程序(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755節 鯨川海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320節 爲難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272節 新思維(1)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634節 新學派(3)第216節 基本盤第1174節 矯正(1)第1246節 義民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897節 租船(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500節 法統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111節 彙報第334節 滅亡(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649節 嘗試(1)第581節 爲難第237節 賄賂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6節 推恩(中)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921節 齊魯第356節 緣由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187節 鼓舞第591節 新世界(7)第890節 任命第966節 省親(2)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