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節 尚武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不到三日,少府岑邁就將十幾個長安城中出名的小說家的名字遞到了劉徹案前,他的意思很明顯:陛下您就看着選吧!

而劉徹看完名單後,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這名單上的人名,一半是列侯!

正兒八經,受過冊封與誥命的列侯!

剩下的,不是元老勳臣之後,就是關中豪門名士……

想想也正常,小說家雖然是市井產物,面向的也是普羅大衆,寫的呢也基本是些荒誕離奇的故事與神話。

但是……

首先,能寫故事的人,豈是什麼窮酸秀才?

曹雪芹要不是他家早年鉅富,他能有那麼好的底子寫《紅樓夢》?

施耐庵錯非不是張士誠的幕僚,能寫出《三國演義》?

在這西元前的時代,能把宮廷秘聞寫成小說,段子的人,又豈是等閒之輩?

像是太宗孝文皇帝時期,那首著名的‘一尺布,尚可縫,兄弟兩人不相容’的歌謠,那是不知政局變化的農民能做出來的?背後沒有熟悉宮廷尤其是皇帝本人性格的人指點,誰能寫出這樣一首準確的捕捉到皇帝心理的歌謠來?

還有那本著名的《西京雜記》對漢庭典故順手拈來,不是在漢宮待過的人,誰能寫出來?

再一個。在這個普羅大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還在爲每日果腹之物奔波勞累的時代,除了那些閒的蛋疼。百無聊賴的貴族勳臣和富豪,誰他媽有那個閒工夫去寫這些玩意?

所以,實際上小說家們全部都是貴族土豪,也就可以想象了。

劉徹在名單上看了一下,基本上,出現在名單裡的列侯,大部分都是些已經沉寂了起碼二三十年的老字號列侯。

“大概是太過寂寞了吧……”劉徹心想。

然後他就下令,道:“傳令:命寧陵候呂臣,臨轅候戚觸龍、堂陽候孫德入宮覲見!”

“諾!”王道立即領命而去。

不過半個時辰。三位身穿列侯冠袍的大臣,就相繼入宮。

他們乍然被從家裡傳召到宮中,心中,都是忐忑不安,畢竟,他們這些列侯,在長安城裡,屬於早就被遺忘的那一羣人了。

最近三十年來,也就只有新君即位。天子駕崩,太后薨去這些時刻,他們纔會被召進宮中。

恩,除此之外。似乎就只有犯了大罪,將要被問罪的時候,纔會有機會見到天子

因此。見了劉徹,立刻就叩首:“臣等奉詔覲見陛下。未知陛下詔臣等可有吩咐?”

劉徹卻是笑意吟吟的看着這三個列侯。

這三位列侯,都很年輕。

最重要的是。封國食邑,都很少!

最多的是寧陵候,食邑一千戶,最少的是臨轅候食邑不過五百戶,就是有些關內侯,食邑都比這位列侯多。

在漢室,食邑戶數的多寡,是直接關係到列侯本人及其家族生活品質的。

即使是食邑戶數最多的寧陵候,歲入也不過二十萬錢,即使加上賞賜和封國產業的油水,最多三十萬錢。

這麼點資本,別說是在列侯圈子裡逞能炫富了,就是關中本土的豪強地主階級也表示,我不服!

這年月,隨便在長安近郊的地方買個莊園就是上百萬錢!

就是新開發的陽陵地區,一畝耕地價格也多達三萬錢!

是以,這三位列侯,除了那套太常衙門給他們置辦的列侯冠袍外,可謂身無長物,看着,而這三人的樣貌,看着也跟鄉下的土財主差不多。

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他們從未下過地勞動過,所以皮膚白皙,頭髮整潔。

劉徹揮揮手,道:“三位愛卿免禮,來人,賜座!”

待得這些人落座後,劉徹才微微沉吟道:“朕今日詔三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件事情,要託付給三位愛卿,不知三位可願爲漢家江山效力?”

“臣等夙興夜寐,以爲陛下效死而生!”三位列侯雖然遠離政治很久了,但是,這種表忠心,拍胸脯的技能還是有的。聞言,立刻就出列叩首,一副要給劉家做牛做馬一萬年的架勢。

劉徹呵呵一笑,道:“卿等忠心,朕知矣!”

三人中,地位比較高的寧陵候呂臣微微擡頭,小心的問道:“不知陛下,有何事差遣臣等?”

劉徹站起身來,嚴肅的面朝劉邦的長陵方向拱手道:“朕昨日夜半做夢,夢見高皇帝對朕曰:小子徹!朕創業艱難,賴上帝加恩,致有天下,方今海內承平,靡靡之風四起,列侯勳臣,鬥雞走狗,以博戲爲業,朕甚痛之,女且好自爲之!朕於是驚醒,乃見牀前天子劍出匣自鳴!”

“朕乃知之,此高皇帝託夢示警也!”劉徹揮揮手,王道立刻會意的捧着‘證據’——與傳國玉璽一樣,被視爲劉氏天子威權象徵的高皇帝白蛇劍,走到三位列侯面前展示。

呂臣等三人一看那柄傳說中高皇帝斬白蛇起義的聖劍,立刻就匍匐在地,不停的叩首。

這種假借祖宗名義,僞託鬼神之名的把戲,劉徹玩起來,可謂是得心應手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拆穿他,也沒有人敢拆穿他!

劉徹看着寧陵候呂臣,道:“呂卿,爾祖夷候以舍人從高皇帝於成留,先破曹咎、成皋,又以都尉擊陳烯,高皇帝以爲良將也,因功封爲寧陵候!”

他又看向孫德,道:“孫卿。爾祖哀候赤公,以中涓從龍。起於沛,以將軍擊項藉。雖有滎陽至敗,然百折不撓,終捲土重來,再以郎與項藉戰,勝,爲上黨郡守,擊陳烯,有功,封爲堂陽候!”

劉徹這話說完。孫德與呂臣已是感動的稀里嘩啦,泣不成聲。

似他們這樣的列侯,最榮耀的,不就是祖先的功績?

劉徹卻接着道:“戚卿,乃祖堅候腮公,同樣乃名將也,以單騎守薊城,阻匈奴鐵騎於外,安民生於內。致功爲列侯!”

劉徹忽然提高了聲調:“祖宗創業艱難,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致有今日漢家之盛。朕嘗聞鄉間長者曰: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源者思其源!”

這話立刻就挑動起了呂臣三人的心思。

對於列侯們來說,每天錦衣玉食的生活。使得他們心中其實普遍都存在着極大的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來自於劉家天子簡單粗暴的對待,以及他們自己本身與祖宗的差距。

特別是呂臣等幾乎被主流遺忘的列侯。心中的這種不安全感尤其強烈。

他們擔心,有朝一日。天子一句話,就把他們的爵位給收回。

那樣的話,一家老少,就全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看看留候、瓚候,這些失去了候國的昔日風光人物,就知道,一旦出現了那樣的事情,他們的下場會怎樣?

留候、瓚候,有大功於社稷,只要長安的天子還姓劉,遲早都會給他們復家,重新封侯,譬如去年,先帝就重新封了瓚候的後人。

但是,他們這些默默無聞,泯然衆人的列侯怎麼辦呢?

劉徹的話,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更重要的是,作爲天子,劉徹的講話,也毫無疑問,激發起了他們心中的熱血。

呂臣等人立即就叩首,道:“陛下聖明!”

劉徹笑了笑,道:“朕聽說,三位愛卿,都曾託名寫過一些坊間的故事段子?”

然後,他不等這三人回答,就繼續道:“不用急着否認,朕即叫卿等來,自是查清楚了的!朕命卿等前來,也與此事有關!”

“三位愛卿善寫故事,橋段,朕想請三位愛卿,整理漢室立國以來的功臣名將事蹟,將之錄於竹帛,傳於萬世,使後人,永永不忘先祖創業艱難,飲水思源,知今日盛世之根!”

給開國將帥功臣立傳,寫他們的光輝偉績,光榮往事以及偉岸的人格。

這種事情,在後世,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幹。

即使人類希望,民煮燈塔,也照樣落櫻神斧,開國聖賢,全部聖人,人格魅力max。

劉徹豈能落於人後?

這種洗腦的工作,不僅僅要重視起來,而且還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戈培爾說過:只要謊話說了三千遍,自然就成了真理!

而且,這只是個開始。

以後隨着戰爭的開始和準備,相關的輿論工作和宣傳工作也要到位。

劉徹可不希望,出現什麼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言論。

這些天,他已經糾結自己的幕僚智囊團,在討論,怎麼樣在秦代的軍功勳爵名田宅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最主要的方向是兩點。

一點是,必須保證,軍人立功後其待遇不至於讓人寒心。

否則,前線戰勝,後方傷殘退役軍人卻落得一個孤苦終生,甚至陣亡軍人遺孤無人撫養的局面,那老百姓誰還願意當兵啊?

前世小豬後來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徵兵制,甚至放棄邊郡的全民義務兵役制,改以募兵爲主要手段,就是因爲,徵兵徵不到合格的兵源了。

而導致兵源匱乏的原因,就是軍人的功勞與待遇不相符合。

爲國效死,爲國陣亡的軍人得不得合理的撫卹和照顧。

還有一個就是,將秦代的軍功勳爵名宅田制度,改成軍功折錢。

目前劉徹的思路是:左庶長以上,依舊授田封爵。

左庶長以下,按不同等級,每年發給一定的錢糧補貼,同時相應的軍功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

另外,傷殘陣亡退伍軍人的相關福利與制度,也要出爐。

總而言之,在以考舉士子逐漸取代舊有的軍功貴族官僚集團的同時,劉徹不希望,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因此被打擊。

相反,劉徹想要讓軍人的地位,至少保持秦代的水準,甚至,超過秦代的水準。(

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754節 遠航(3)第929節 探尋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36節 抉擇第96節 趙胡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323節 抉擇(1)第717節 無題第147節 陽弋第1445節 歸一(2)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287節 新的開始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934節 分野(1)第373節 科技樹第933節 廣關(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516節 緣由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1376節 黑科技第35節 厚恩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327節 選秀(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1261節 居庸關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48節 猶豫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520節 條件(1)第1083節 撤退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203節 命運第357節 宣達司第1474節 衆智(2)第599節 無題第1377節 任務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1318節 運動戰(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569節 人心(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676節 覺醒第1308節 疑惑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347節 毀滅第356節 緣由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747節 國葬(1)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093節 天單于(1)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851節 影響(1)第357節 宣達司第1515節 局勢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752節 遠航(1)第458節 趙佗!第445節 博弈(1)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485節 假象第587節 新世界(3)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909節 換俘(2)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71節 早朝(完)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1320節 爲難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385節 殺使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507節 無題第690節 文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