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節 清醒清醒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劉徹將地圖攤開,旁邊待詔的太史令司馬談恭身道:“陛下,津關,非指單獨某地,以漢律規定,函谷、蕭關、武關、臨晉關等皆爲津關,所謂津,要隘也!東南津關,乃春秋所置,位於淮水之中,扼東南要衝,鉗制淮泗,俗稱曰關州!”

司馬談將手指指向地圖上一個在淮水中的紅點,向劉徹介紹這個古老的戰略要地:“左傳之中,就曾記載,莊公十九年,巴人犯楚,楚子大敗於津,指的就是此處!”

他微微沉吟後道:“漢興以來,高皇帝一統天下,於關州複製關隘,設置樓船艦隊,盤查過往商船,非有傳不得出入,呂后二年,布《津律》,加強對諸關的控制,於關州設置都尉,歲入傳賦千萬錢,至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關州傳賦歲入三千萬……孝文皇帝十二年,罷諸關,勿用傳,至今如此,關州乃廢!”

司馬談的介紹,總體來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闡述事實。

劉徹聽完,點點頭。

作爲皇帝,他自然清楚,漢室的傳符制度,有多麼嚴格。

依照漢律規定,傳分兩種。

一種是公務用傳,這種傳由縣令或者縣丞簽發。

以竹筒密封,其上錄有持傳者的姓氏名諱籍貫,出發地與目的地,以及要去做什麼。

另外一種則是民間的私人身份證明,由縣一級的地方官員簽發,這種傳,比之公務用傳更加嚴格。

不止將持證人的身份信息、籍貫名字,全部寫在上面,還記載了此人的身高體貌特徵,以及過往犯罪記錄。

這簡直就是一個西元前版本的護照了!

持傳之人,無論公務還是私人,每過一關,守關查驗的士卒,都需要在其傳符上加蓋本關關符,另外,還要出具一式兩份的驗看文書。

一份交給持傳者,另外一份交給上級。

這份文書,將成爲持傳者在通過下一個關隘時的證明文件。

後世西遊記裡唐三藏到處蓋關防文書的故事橋段,最早可能就是來源於此。

所以說,後世的穿越者們,假如不是靈魂穿,到了古代,千萬別亂跑,不然,一個非法過關者,極有可能被官府當成通緝犯或者逃奴給抓進監獄裡蹲小黑屋……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如此嚴格。

在劉徹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的時候,這位天子大手一揮,廢止了幾乎所有的關防。

使得民衆可以自由往來通商,漢室工商業因此迅速蓬勃發展起來。

不過二十年時間,富可敵國的大商賈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了出來。

劉徹差不多明白,爲何連周亞夫都要摻一腳進這個事情裡面了。

換了其他任何人,都會忍不住摻一腳!

在中國,有錢的商人,從來都是統治階級的待宰羔羊,想跟西方一樣,用錢財控制政權?在中國,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手握槍桿子的軍隊,高高在上的貴族皇族,哪一個隨便伸出一個指頭都能捏死這些商人。

軍人集團這次跳出來,不過是個先鋒,一個試探。

劉徹能想象到,以後,越來越多的利益集團,都會跳出來,在商人的身上狠狠咬下一大口來。

就連劉徹自己,在聽到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的時候,區區一個關州,一年能收三千萬錢過路稅,都有種恨不得馬上恢復所有關卡的衝動。

只是,劉徹忍了下來。

身爲穿越者,劉徹很清楚,廣設關卡,短期內能帶來大量稅收,但在長遠角度來看,無疑是殺雞取卵。

工商業的發展與擴張,需要一個相對自由且寬鬆的環境。

更需要一個廣闊的流通市場。

可以想象,假如恢復太宗孝文時期的關卡,甚至開設更多的津關。

現在還蓬勃發展的工商業,不出十年就要衰敗,再想發展出今天這樣強大的工商業,那就可能需要二十甚至三十年的努力了。

只是……

劉徹躊躇了一下。

商人們也是自己作死!

過去二十年,看看這些傢伙都幹了些什麼吧?

幾乎所有商人,在實體賺錢後,都忙着炫富、忙着擴張,忙着更加嚴苛的剝削工人和農民,他們逼迫了無數農民破產,導致了無數的問題的產生。

這些傢伙揮舞着金錢,通過輸粟捐爵以及納貢、眥算等手段,獲得了在過去只有軍功貴族纔有的爵位和地位。

想想看,後世的天朝人民是怎麼討厭那些暴發戶煤老闆的,就能知道現在的輿論,對於暴富的商人是個怎麼看法了。

尤其是,整個主流輿論,都在高舉‘以農爲本’的時代。

商人們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好了墳墓,順便連棺材都準備好了!

這還不算!

某些商人,更是在發家後,開始挑釁統治者的耐心。

譬如去年,河東郡的官糧倒賣一案。

牽扯進裡面的除了淮南王劉安那個倒黴鬼外,還有齊國的大商人刀間。

天知道他一個高利貸商人兼黑幫頭目,好好的保護費不收,跑來攙和這作死的事情,是嫌自己活得不耐煩還是怎麼的!

只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換了一個任何一箇中國皇帝,都不會容忍,這種資本企圖進入政治領域的行爲。

劉徹更加不會容忍!

因爲他很清楚,資本控制了政治會發生什麼。

兩宋與明朝的下場以及後世西方的資本家們,都很深刻的教育了劉徹,資本,假如裹挾了政治,那一定會發生災難。

資本這東西,可是隻有利潤,沒有祖國的!

“先讓他們吃點苦頭罷!”劉徹心裡想着。

這些商人,假如不給他們點教訓,給他們些顏色瞧瞧,讓他們清醒清醒,再縱容下去,說不準,他們還會以爲這個國家是他們的呢!

劉徹於是對王道吩咐:“去回信給江都王,告訴他,船廠工匠之事,朕會下詔,命齊國、膠東、膠西三國抽調精幹,至於津關之事,國家大政,身爲臣子,還是不要隨便議論的好,轉告江都王,少跟江都的商人來往!”

這事情,很顯然,明擺着就是吳楚的商人,在用金錢美人成功的打動了劉閼這個笨蛋,讓他跳出來反對。

劉閼這個笨蛋,也是該給他澆盤冷水,讓他清醒清醒了!R1152

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4節 財源第529節 擦屁股第111節 彙報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327節 選秀(2)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99節 水軍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263節 上谷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480節 佈局第215節 漢鼎!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622節 恐嚇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748節 國葬(2)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37節 收心第103節 政治第64節 試驗第8節 家宴(上)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510節 綠茶婊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334節 戰場第76節 黑心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518節 昆明池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55節 收買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589節 博弈(1)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320節 敲打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747節 國葬(1)第5節 推恩(上)第1182節 講道理(3)第518節 昆明池第641節 廟算(3)第102節 抓捕第1514節 戰略(2)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356節 緣由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610節 胸甲第88節 扁鵲傳人!第1063節 屠殺(1)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476節 見聞(2)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283節 五銖錢!(1)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690節 文治(1)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93節 統治(3)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3節 考驗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900節 封禪博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