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節 新思維(2)

劉徹微微一笑,看着羣臣,心裡思量了一會,繼續道:“誠如晁公所言: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晁錯和賈誼兩人先後所上的針對工商業與農業問題的奏疏,也是劉徹敢說商人於國不無裨益的底氣所在。

其實,在漢室,特別是最近二十年以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到了商人是怎麼迅速膨脹起來的。

於是,怎麼處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關係,怎麼定義兩者在國家行政中的地位,就成了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

在這個問題上,裝鴕鳥,顯然不是劉氏的思維方式。

而且,天下人又不傻。

這經商致富,毫無疑問比種田有前途得多了。

那怎麼控制和抑制工商業的發展速度就成了擺在每個政治家面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賈誼、晁錯,算是開路先鋒。

這兩者的思維和思路,奠定了漢室對於工商業與農業政策的基調。

正如晁錯在十幾年前的那道貴粟論中所言,想要讓天下人,特別是農民都去種田而不去經商,單單靠拼命喊種田好啊種田好,就是種田好,是沒用的。

得讓老百姓知道種田的好處!(以開其資財之道)

因爲百姓的治理是很複雜的事情,統治者應該知道,百姓追逐利益,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慾望,就像水向下通過低窪流向東南西北一樣(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這就是貴粟論的核心思想。

同時也代表了統治階級對於工商業越來越興旺的形勢的態度。

漢家到目前爲止,都很清醒。

假如百姓種田的收益不能養家餬口,那他們肯定就會去經商。然後就會造成種種社會問題。

而一味的裝鴕鳥,假裝看不到這些問題,遲早會引發大亂!

這天下的秩序都可能會被打破!

正是因爲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些問題,是以,二十年來,漢家天子輕徭薄賦,根本用意就是要跟工商業爭奪人口。讓百姓種田能保持溫飽。

但是,不管是晁錯也好,還是賈誼也罷。

他們限於時代的侷限性。都只能看到三五年的發展趨勢。

三世爲人,劉徹很清楚的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就是在當下,一場農業革命也正在悄然發生。

關中和天下的許多富庶地區的地主家庭。農具開始鐵器化了。同時,耕牛也開始被運用。

而今後數十年,這場革命將席捲全國,並延綿數百年。

而在這其中,起了關鍵性推動因素的,恰恰就是天下的鐵器商人。

爲了賺錢,正是這些傢伙,不斷的推動和改良鐵製農具。使之很好的適應了農民的需要。

而且,劉徹很清楚。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必然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事業。

因爲,人口會越來越多。

不管劉徹怎麼努力,也沒辦法在他短暫的人生之中發展出近現代農業。

沒有農業工業化,土地的產出就沒辦法養活所有的人。

至於寄予厚望的印度殖民地,終究只是一個野望而已,能不能做到,還是兩可,即使真的成功了,底層的百姓又有幾個能分潤到殖民地的好處?

是以,必須給即將到來的人口爆炸找到一條出路。

而,工商業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當然,這些東西是不適合拿到檯面上來說的。

在中國古代,自有一套政治遊戲規則。

劉徹整理了一下思路,對着大臣們道:“孤嘗讀史書,昔太公望封於營丘,其地惡,人民寡,於是太公勸民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民衆歸之,強至而幅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聯袂而往朝矣,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於是恆公乃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在古代中國,政治家不管做什麼都得從古代找例子來作爲自己政策的政治正確性解釋。

劉徹舉的是史實。

諸子百家,人所公認的聖賢之事。

管子更是漢室歷代天子推崇的大賢達,當此之時,人所公認的人臣楷模。

無論是黃老還是儒法,其經濟政策其實大抵都是從管子的思想中延伸而來。

跟後世的孔子差不多,這時候的管子就是一個籮筐,什麼東西都能扯上去。

劉徹看着大臣們,問道:“公等皆名臣,漢家肱骨,博聞廣識,當今天下,是個什麼局面,孤不說,諸公也看到了!”劉徹站起身來,對着晁錯、張歐、袁盎三人問道:“何以管仲能以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我漢家卻無此惠?反受其累?”

聽了劉徹的這些話,大臣們都低下頭,有些臉紅。

漢家對商人喊打喊殺,喊了二十多年,結果,商人在朝廷的喊打喊殺中越發興盛起來。

其產業不斷擴大,規模像滾雪球一樣,一年勝於一年。

這些商人賺了錢,不是大肆買房置地,就是揮霍無度。

朝廷沒有得到好處,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

不管是賈誼當年的政策,還是晁錯當年提出的貴粟論,到今天,事實證明,它們已經破產了。

只是礙於當道之人,執政者,沒人敢當面說出這個問題。

但,人人都清楚,這漢室的商業經濟政策,已經到了必須要進行改變的時候了!

是以後來小豬當政,所推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幾乎全部落實了下去。

實在是人人都知道,再不改變些什麼,那這個天下就要完蛋了。

如今,劉徹以太子身份,正面提出這個問題,竟無人能給一個正面的答覆。

劉徹笑了笑,看着這些沉默不語的大臣,他知道,他已經拿回主動權了。

於是,向前一步,跪下來叩首道:“父皇,臨邛賈人程鄭氏與卓氏,日前找到兒臣,言願獻錢十萬萬,以通褒斜道,這就是兒臣所說,商人於國,也不無裨益的由來!”

此話,立刻就像一顆石子掉進水裡,馬上就引發了強烈的震盪。

十萬萬錢!

漢室一年財稅收入也不過四十萬萬錢!

這筆錢相當於漢室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所有的大臣,都不可避免的呼吸急促起來。(……)

PS:抱歉今天卡文了……只能2000了

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34節 覺悟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323節 抉擇(1)第990節 交易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250節 調整(2)第1308節 疑惑第81節 求情第1028節 狂歡(2)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32節 殿問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64節 試驗第357節 宣達司第1117節 腦洞(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29節 彌補疏漏第1169節 藝術(3)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197節 入場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1326節 怎麼辦第1124節 赦與罰(2)第964節 省親(1)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589節 博弈(1)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78節 腦殘粉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358節 自作孽第873節 腦洞第98節 暗流第432節 廟算(4)第1098節 分蛋糕第507節 無題第409節 考舉(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207節 撕逼!(3)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167節 明君?第1424節 使團(1)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310節 交易(2)第649節 嘗試(1)第661節 背景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265節 戰略(1)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408節 裁決(2)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063節 屠殺(2)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4節 表演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174節 矯正(1)第321節 馬耕第657節 南巡(2)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7節 推恩(下)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878節 世仇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