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

狐鹿涉穿着一身從漢朝進口的絲綢錦衣,衣冠飄飄,宛如漢家士大夫貴族們一般臥坐在鬆軟的牀榻上,手裡捧着一卷竹簡。

這是狐鹿涉最近從匈奴的收藏品裡掏出來的一套寶貝。

來自中國法家的大賢之作——《商君書》。

這可能是冒頓單于或者老上單于時期,和親的漢朝公主的陪嫁物品。

一直被匈奴人丟在了姑衍山的某個山洞裡腐爛發黴。

直到被狐鹿涉翻了出來,立刻如獲至寶。

可惜,這套經典在那個山洞已經被腐蝕了許多,僅有兩三卷還能辨認,餘者都已經模糊不清了。

“真乃是真理名言啊……”放下手裡的竹簡,狐鹿涉感慨萬千。

這竹簡上的每一個字,都在打動着他的內心。

商君書在他眼裡,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一個理論,一個思想了。

更是一個完整而嚴密,上下嚴絲合縫的社會制度。

還是一臺隆隆作響,指向強盛未來的戰爭機器。

“若我匈奴早十年得此書,依商君之說而改之,用商君之制而激勵上下,何來馬邑之恥,高闕之敗,燕薊之辱?”他嘆息着搖着頭。

往事已不可追矣。

今日匈奴,困守於幕北寒苦之地,全賴西域資源和西征勝利成果而維繫。

國家困頓,積弱。

甚至很多貴族,都已經不願意調頭向南了。

他們只想遠離漢朝,遠離長城,遠離那個噩夢。

狐鹿涉一點也不懷疑,只要漢軍越過瀚海,或者打通河西走廊。

那麼,西域和幕北的匈奴貴族,馬上就會帶着軍隊和人民,奪路狂奔,向西方的康居和大夏逃亡。

因爲,跟漢朝人對剛,一定會死!

而去西方,卻可以逍遙自在,快活似神仙。

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沒看到須卜氏都已經將自己的大纛放到了康居境內的‘單于城’。

呼衍氏做的也不賴,他們的萬騎主力和部族,統統向西遷徙,到了故烏孫之地。

其他大小別部,也基本都做着類似打算。

一旦漢軍大舉北伐或者西征,那就風緊扯呼。

將西域諸國和幕北之地丟給漢朝,希冀這些土地可以填飽漢朝人的肚子,讓漢朝人不來追殺自己。

反倒是那些在西域和西方大夏、康居徵召的‘哲別騎兵’,願意與主人同生共死。

“偉大的屠奢,哲別王求見……”這時門口傳來的侍衛他的親信貴族的聲音。

“傳……”狐鹿涉連忙整理好衣冠,臨襟正坐,端坐起來。

在陽罔面前,狐鹿涉一直有些自慚形穢,特別是當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的時候。

“臣拜見屠奢……”陽罔見了狐鹿涉,微微恭身拜着。

“哲別王快快請坐……”狐鹿涉立刻笑着招呼:“來人!爲哲別王獻茶具……”

不多時,就有着大夏侍女,捧着一套清香四溢的茶具出現。

儘管目前漢匈之間處於戰爭狀況,但是,戰火阻隔不了商路,也無法阻擋追逐利益的商人的步伐。

在浚稽山,在順德,在蒲奴水,每天都有漢匈的商人,在悄悄的交易。

匈奴人拿着從西方劫掠來的財富、女子、奴隸,不斷的從漢室進口他們想要的東西。

包括書籍、武器、香料、絲綢、陶瓷乃至於茶葉、茶具。

在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甚至連漢軍的制式甲冑(皮甲與鎖子甲)也敢賣給匈奴人。

最近一個月來,漢匈之間的走私貿易,更是昌盛至極。

單單是茶葉,就有數千石流入北匈奴。

而作爲代價,匈奴人失去了他們在西方征服所得到的三分之一的黃金,一半的寶石和全部的白銀。

此外還有上萬奴隸被送到了漢朝商人手上。

陽罔不清楚,匈奴人從哪些走私商人手裡買到了多少武器裝備和金屬,但他很清楚,匈奴人買到了大量絲綢、茶葉、陶瓷。

如今,匈奴國中貴族,基本人人都有幾套絲綢衣物。

穹廬之中,都有着陶瓷器皿,廚房之中都有着鐵鍋與菜刀。

特別是那些驟然富貴的西征功臣們,花起錢來,眼睛都不眨的。

於他們而言,哪怕全部花光了,再去西邊搶一次就好了。

反正,西方的人民孱弱無比,軍隊毫無戰鬥力。

而陽罔眼前的這套茶具,精緻無比,通體呈青色,光滑細膩,外表雕刻着鳥獸圖案,美輪美奐。

這樣一套茶具,陽罔打聽過,需要用等重的黃金或者上百個奴隸才能在走私商人那裡買到。

輕輕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杯中的茶水,品味着脣齒之間的清香味,陽罔心曠神怡,有些夢迴長安的感覺。

“屠奢……”陽罔放下茶杯,在心裡打好腹稿,然後開口道:“臣聽說,近來有身毒奴隸曰摺合馬者,獻策單于與屠奢,欲以身毒所謂‘瓦爾那’之制,用於匈奴?”

“有這麼回事……”狐鹿涉問道:“哲別王以爲如何?”

那摺合馬是句犁湖從大夏帶回來的戰利品。

也與他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個奴隸提出的那個制度,卻頗得許多匈奴貴族的認同。

句犁湖都已經有所動搖了。

畢竟,現在的匈奴帝國,面對的是有史以來,人類所可創造的最強大的帝國和最強的戰爭體制。

奠基於商君耕戰制度基礎之上,用着信仰與理念包裝,用榮譽和地位激勵,用鐵與血磨礪的可怕軍隊。

更有着當代無解的bug軍隊——胸甲騎兵坐鎮,作爲中軍砥柱。

除了老天爺,匈奴人想不到還能有誰可以擊敗漢軍?

哪怕是句犁湖和狐鹿涉,他們也不敢設想自己有生之年能夠擊敗漢軍。

他們最多最多就是做夢幻想一下,經過改革,重整旗鼓的匈奴騎兵,藉助大漠天險,以逸待勞,挫敗漢朝的北進或者西征企圖。

爲匈奴帝國的復興和發展爭取時間。

僅此而已。

至於幕南、高闕與長城?

所有匈奴人都心知肚明,他們永遠回不去了。

這不僅僅是因爲漢朝軍隊的戰力讓他們絕望,還有着漢匈國力的不對等。

匈奴本部的所有人口加起來,也不足漢之一郡。

哪怕算上奴隸和西域各國的人口,撐死了也就漢之十一而已。

實力對比如此懸殊,匈奴人拿什麼去與漢朝鬥?

騎兵嗎?

笑話!

現在,天下騎兵的典範和標準,都是自漢出。

所以,在這種絕望和對未來勝利的不自信之下,匈奴國中貴族,其實都已經在隨波逐流了。

這個時候,摺合馬冒了出來,還拋出了來自身毒的‘瓦爾那’制度。

立刻直擊了無數人的靈魂。

許多人認爲,與其費盡周折去學習漢朝,搞什麼夏務運動,顛覆了祖宗制度不說,還給了奴隸和異族上位的機會。

還不一定能有什麼效果。

還是這瓦爾那好。

貴族永爲貴族,奴隸永爲奴隸。

人分等級,血分污淨。

多麼美妙的設計,多麼完美的構造!

還能有比這個更好的事務了嗎?

“屠奢……”陽罔看着狐鹿涉,他知道,自己必須說服眼前的這個匈奴貴族。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對狐鹿涉拜道:“敢問屠奢:屠奢以爲那瓦爾那之制,於匈奴可有益處?”

“自然是有的……”狐鹿涉正色道:“至少,實施此制,可保諸部貴族頭人的永世富貴,甚至可以收買西域各國貴族王室,使之盡心竭力,爲我匈奴效死!”

這正是這個所謂瓦爾那制度的可怕之處。

它是一個爲征服者,爲上位者,爲肉食者設計的完美製度。

在制度上在宗教上在理論上在信仰上確保了征服者、上位者和肉食者的絕對利益。

確保了上層的貴族,哪怕是隻豬,也能穩如泰山。

對於匈奴,對於西域諸國王室、貴族有着難以抵禦的誘惑。

尤其是匈奴!

自燕薊之戰後,匈奴本部損失慘重,青壯男子幾乎死了三分之一。河西的失陷,又讓匈奴丟掉了十幾萬本部人口。

匈奴帝國的人口規模已經下降到了歷史低點。

這迫使句犁湖只能將大批別部和奴隸轉爲匈奴本部,又加強了軍臣時代的哲別制度,這才讓匈奴帝國不至於崩潰。

但禍患也已經埋下。

當作爲主幹和主體的匈奴本部,也就是孿鞮氏、須卜氏、呼衍氏與蘭氏及諸別部氏族的人口在帝國人口構成之中,落到了第二甚至第三羣體時。

匈奴帝國的統治根基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以少民而臨大國,用寡治衆。

匈奴人自己心裡也是發毛的。

誰能保證,佔據人口多數的異族奴隸和哲別騎兵們能一直忠心耿耿?

誰能確保西域各國不會聯合起來反水?

而匈奴本部的人口,卻已經少到不足三十萬。

你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人能睡得着?

摺合馬的瓦爾那制度,等於是一個窮困的旅人在荒野之中看到了篝火,哪怕明知道有危險,恐怕也得靠近嘗試一番。

因爲,這個制度,至少可以爲匈奴人解決以少民臨大國,用寡治衆的禍患。

這個制度更符合很多匈奴貴族,特別是那些在夏務運動之中利益受損的貴族的利益。

他們幾乎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制度。

薩滿祭司們更是上跳下躥,鼓譟聲勢。

爲摺合馬搖旗吶喊,鼓掌助威。

句犁湖的態度曖昧不清,更是另這一風潮無限膨脹,終於在這碲林大會之前,積聚起足夠的聲浪。

第292節 挖坑(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530節 刷經驗(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160節 連橫(2)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232節 影響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566節 風暴(2)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52節 難題第796節 投軍第1130節 刷新第132節 殿問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650節 嘗試(2)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1376節 黑科技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538節 無題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513節 鼓譟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205節 撕逼!(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432節 廟算(4)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608節 定策(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509節 禍事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3節 薄皇后第735節 心軟第607節 定策(1)第916節 哭廟(2)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861節 杜仲膠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595節 抉擇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590節 新世界(6)第495節 歸心第378節 喜事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906節 洗牌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747節 國葬(1)第1063節 屠殺(1)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218節 認可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683節 壓力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