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

作爲一個被挑選出來,承擔使命的深海間諜。

陽罔自然接受過最嚴格的專業訓練和針對性的教育。

在這個西元前的時代,能作爲間諜教科書的人沒有幾個。

其中,最有名,同時也最不爲人所知的,莫過於蘇秦。

在民間傳說和小說家言裡,蘇秦頭懸樑,錐刺股的勵志故事,耳熟能詳。

他掛六國相印,合縱伐秦的事情,更是無人不知。

他身上的典故,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如前倨後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等經典寓言,都是蘇秦身上的事情。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並且清楚,蘇秦實際上的真正身份!

他是戰國史上最大的死間,也是最成功的間諜!

因他之故,戰國中期強橫一時的齊國,幾可與秦相提並論的超級強國,在十餘年間衆叛親離,甚至幾乎亡國!

陽罔自然是看過和研究過蘇秦的真實面目和真正故事的人。

石渠閣之中,有着一整套的《蘇子》,更珍藏了蘇秦本人的大量書信和說辭文章。

陽罔看完所有有關蘇秦的真實史料和文字後,他的背脊都曾溼透。

在那時起,他就明白,一個真正成功的間諜。

不在於破壞敵國多少計劃,更不在於傳遞多少情報出去。

一個成功的間諜,就應該像蘇秦那樣。

誤導敵人,使敵人走上你希望他走的道路。

當然,這其中的分寸得把握好,不能像韓國那樣東施效顰——戰國末年,韓懼秦國的威勢,於是想要效仿蘇秦,送大匠鄭公於秦,讓秦人去搞鄭國渠。

結果,最終疲秦的目標沒有達到,反而使得秦國徹底補全了他最後的一塊短板——糧食問題。

想到此處,陽罔便長身拜道:“大單于、左賢王:臣以爲,摺合馬所獻的‘瓦爾那’之制,必定將使匈奴陷入衰敗之中,更將直接導致臣所負責的夏務變法失敗!”

“故臣以爲,必斬摺合馬,以安天下!”

“嗯?”句犁湖猶豫了起來,問道:“此話何解?”

夏務運動,是當前句犁湖和狐鹿涉的最大的公約數,更是他們兩個共同認定的匈奴唯一的變強之路。

事實也證明了,在經過了用中國軍功制度激勵後,匈奴的軍隊的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大幅度提升了。

就連曾經是炮灰和魚腩的雜牌與哲別騎兵,也表現出了非常旺盛的作戰意志。

正是因此,匈奴騎兵才能在西方世界如入無人之境,橫掃羣雄如卷席。

不然的話……

句犁湖認爲,匈奴軍隊甚至無法再次攻克俱戰提……

因爲,當時的俱戰提已經經過全面整修和加固,守軍的數量也增加了一倍。

若以過去的經驗,匈奴人即使可以攻克,恐怕也要大半年。

結果,在新的軍功制度激勵下,匈奴戰士和哲別戰士們,奮勇先登,只用了三天就攻克了俱戰提。

大夏總督和貴族們,牽着牛與羊,載着黃金、珠玉和美人出降。

更讓句犁湖意動的是西征時在康居王都卑闐城下,一支哲別騎兵約三千人被兩萬餘康居軍隊包圍。

當時匈奴主力被康居人所牽制,根本無力救援。

句犁湖都以爲這支軍隊要完蛋了。

結果,最後正是這支陷入了重圍,句犁湖都已經放棄了的哲別騎兵,頂着重重壓力,衝殺出來,非但殺散了包圍他們的康居騎兵,甚至反過來對康居主力的側翼發起攻擊。

正是因此,康居王被嚇得屁滾尿流,只能哭着喊着,認了自己爲父單于,獻上珠寶黃金美人奴隸無數。

又承諾,在康居境內,匈奴騎兵可以隨意進出。

還許諾年年朝貢,歲歲敬獻。

隨後大夏也遣使求和,送來無數財寶。

於是他與大夏、康居在潙水河畔簽訂了《潙水盟約》,規定匈奴爲大夏、康居的宗主國。

大夏和康居國王世世代代爲匈奴單于之子。

必須按時朝貢和貢獻,還要爲匈奴警惕和戒備月氏人。

在簽下這個條約後,句犁湖才引兵東歸。

從漢朝隨便學了點皮毛,用了點手段,就能使整個匈奴的軍隊的戰鬥力都煥然一新。

倘若夏務變法完全成功,那匈奴即使不如漢,恐怕也能與漢打得有來有回,不至於像現在,連還手能力都沒有,只能天天祈禱,大漠天險和河西走廊能夠遲滯漢軍的來襲。

現在,陽罔居然說,這瓦爾那之制的推動,居然能讓變法失敗?

句犁湖與狐鹿涉怎能不變色?

陽罔看着這兩人,輕聲說道:“臣聞商君曰: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無所處,罷無所生。是以三軍之衆,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今單于用’瓦爾那‘之制,使猛士不得於上進,而能吏不得於升遷,忠義之臣屈於庸碌之輩下,則國必亡,政必衰……”

“更將失信天下,臣以爲,此舉無異於自斷臂膀,自傷脊樑……還請單于明察之……”

句犁湖聽了,微微一笑,道:“哲別王過慮了,本單于從未想過用瓦爾那於匈奴……”

“哲別王難道以爲本單于會蠢到這樣的地步嗎?”句犁湖笑着道:“本單于只是想將此制用於西域、大夏或身毒之屬,以此制弱其國,制其民,令我匈奴永強於彼!”

這正是句犁湖的真實目的。

在句犁湖看來,漢朝的好東西,自己享受就可以了,沒必要去分享給康居、大夏之國。

因爲,匈奴以少民臨大國,用寡治衆。

萬一這些王國學會了漢朝的東西,反過來打匈奴呢?

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還是得用那身毒的瓦爾那之制度,愚其民、弱其國。

匈奴自身再進行夏務運動,變法圖強,以強兵制大國。

如此,匈奴永強,諸國永弱。

“此外……”句犁湖嘆道:“本單于與屠奢,矢志於變法圖強,用夏務強國,奈何國中貴族反對者衆,本單于不得不爲諸首頭人謀一進退之階,儘量爭取彼輩支持,使夏務之法能早日用於匈奴……”

聽着句犁湖的話,陽罔與狐鹿涉都是不可思議的看着他。

“居然是這樣的想法……”陽罔在心裡感慨:“句犁湖果然不愧有我中國血統……”

但此事,絕對不能讓句犁湖做成!

不然的話,匈奴人就可以用西域和康居、大夏等國的損失來收買自己內部的貴族,並且徹底貫徹改革、變法。

那樣的話,匈奴的改革就很有可能成功!

這樣想着,陽罔就拜道:“單于所言繆矣!”

“臣曾聞當代法家大賢張先生道:吾從未聞列國變法有不流血而成功者……”

“故商君變法於秦,原木立信,然後刑秦太傅以罰太子,殺貴族大臣不計其數,宰割萬民性命,終於變法成功!”

“吳子變法於楚亦然,皆是先除內舊之臣,去舊迎新,方能圖強!”

“至於漢室,當今皇帝即位之初,便嚴斥舊臣張歐,用周亞夫爲相,殺四王,囚齊王,流放淮南王;自元德以來,大案十餘起,兩千石、列侯以上牽連者數以百計,死者屍骨阡陌連野,流血漂櫓,故漢能革新舊弊,中興大業……”

“如今單于心懷仁慈,以爲能與老舊之臣妥協,殊不知,此乃變法之大忌!”

“俗諺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單于若立志革新匈奴之弊,變法圖強,則噹噹機立斷,與老舊切割,用圖強之法,變舊有之序,造萬世不移之基業!”

陽罔越說越激動,說道最後,他匍匐身子,拜道:“且夫,單于不見商君、吳子之下場乎?若翌日單于不幸百年之後,而獨留臣於世,舊臣等安能放過臣?”

“屆時,臣若幸運,還可如商君,雖身死然法留,萬一不幸如吳子,身死法滅,匈奴再回舊日,單于心血一朝盡喪……”

“故臣以爲,單于若願變法圖強,再造匈奴盛世,便當當機立斷,斬摺合馬以謝天下,再於此碲林之會,老舊不服貴族聚集之際,約羣臣、號諸部,申明變法之決心,下變法之決斷,凡有不從,盡皆以法殺之、囚之……”

“如此,法既立而國能安!”說到這裡,陽罔就深深的拜下去。

句犁湖與狐鹿涉則都是聽得面面相覷,心動不已。

陽罔的話說到了他們的心裡去了。

變法學習漢朝,全面推動漢化改革。句犁湖與狐鹿涉天天講,年年講。

但除了他們的嫡系和部分開明貴族外,其他人都跟聾子一樣,裝作沒有聽見。

某些老資格的部族首領,甚至直接拒絕了單于庭的一切變法要求。

他們在薩滿祭司和其他貴族支持下,頑固的抗拒着所有新事物。

句犁湖有時候,真是恨不得提刀砍了他們。

但……

句犁湖一直擔心,因此破壞匈奴的團結。

軍臣時代,給匈奴留下了太多太多不好的東西。

單于帶頭玩政變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他還喜怒無常,剛愎自用,終於使得匈奴步入今日的困境。

不僅僅丟了河間地,連幕南也丟了,連王庭也丟了。

冒頓大單于在地下哭泣,老上單于在墳墓裡打滾。

匈奴人百年辛苦,一朝盡喪!

而如今,聽着陽罔的話,他也覺得很有道理。

變法哪有不殺人的?

或許自己真的可以這樣做?

他看了看狐鹿涉,他需要知道自己的這個忠實盟友的意見。

第1604節 說服(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58節 大鐵礦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36節 抉擇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23節 蒼鷹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536節 洗腦(1)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803節 出關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49節 厚顏無恥第217節 兄弟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395節 談判(2)第58節 卑鄙第640節 廟算(2)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333節 滅亡(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8節 家宴(下)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320節 爲難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934節 分野(1)第1021節 諜影第694節 制度(3)第1583節 戰前(1)第329節 安排第1492節 深海(2)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056節 糾纏(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397節 津關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610節 胸甲第927節 封王第878節 世仇第182節 狗咬狗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11節 彙報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308節 囑託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499節 問題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347節 毀滅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908節 換俘(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68節 早朝(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579節 視察(1)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397節 立規矩第412節 考舉(5)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55節 收買第359節 微服(2)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1533節 敲打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73節 袁盎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214節 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