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因材施用

“小臣寧成拜見殿下……”寧成小心的走到殿中拜道。

“擡起頭來……”劉德輕聲說道。

寧成小心的擡頭,劉德一看,此人確實有虎狼之像,讓劉德想起了很久以前他還是個學生的時候見過的一些溜達在他學校外的混混。

都說相由心生,此話雖然離譜,但在寧成身上確實合格的。

在劉德的前世,寧成可謂是威震天下,接過郅都的旗幟,將長安城的公侯教訓的服服帖帖,沒一個敢造次的。

這說明了他的能力。

但是,跟郅都不同,郅都廉潔奉公,而寧成貪得無厭。

他的貪婪幾乎沒有止境。

而且膽子大的讓人吃驚。

劉德甚至聽說過,他居然敢勒索諸侯王!

從本心來說,劉德一點都不喜歡寧成,甚至,可以說討厭寧成這樣的人。

因爲寧成這種人,心中沒有畏懼之心。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太會喜歡這樣的大臣,甚至發現一個就會殺掉一個!

然而,自古成大事者,誰手底下沒幾個地痞無賴,流氓惡棍呢?

惡人須有惡人磨,有些事情,像顏異這種君子,汲黯這樣寬厚的老實人,真的沒有辦法處理。

就連後世滿嘴慈悲的和尚們都知道要培養怒目金剛,身爲君王,手底下沒幾條瘋狗,走出去都沒臉見人啊!

“卿是南陽人?”劉德翻着寧成的履歷問着。

“回殿下是的!”寧成小心翼翼的答道,儘管在來之前,他已經在張湯那裡問過了一些劉德的喜好,但,親身接觸過,他不敢不小心。

“南陽好地方啊……”劉德笑着道:“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卿所學的是法家哪一位的典籍?”劉德忽然問道。此時法家分爲三個山頭,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韓非重法,各有所長。

“回殿下,臣所學,乃是申公之學……”寧成答道。

“哦……”劉德點點頭,這就對頭了,申不害的學問,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過分強調術的重要性,簡單點說,就是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若有朝一日,某郡宗族橫行,兩千石不能制,若用卿,卿何以爲政?”劉德拋出一個大餡餅誘惑着,表面上是問寧成的處理辦法,但實際上卻在暗示寧成,將來可以讓他當一地郡守。

寧成家族世代爲吏,察言觀色的本領和揣摩話語的能力,自然是有的。

聽了劉德的話,寧成心中大喜。

他想了想,拜道:“若是臣爲政,唯盡殺之而已!”

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了。

劉德先問了他的學派,又問了師從,倘若他還回答仁德什麼的,那就是騙鬼了。

更何況,這確實是當世法家大臣治政地方簡單粗暴便捷有效的方式。

地主豪強勢力太強,把持地方話語,政令不通怎麼辦?殺!

宗族強勢,橫行霸道,怎麼辦?殺!

貴族囂張跋扈,觸犯國法怎麼辦?還是殺!

當世名臣之一,主政河東郡的河東郡守周陽由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其自主政河東以來,所殺的豪強已經過百,地方噤聲,在河東,他的名字甚至能止小兒夜啼。

而劉德需要的也是這麼一個答案。

宗族與豪強,永遠是君王的心病,想要中央集權,就得砍掉那些盤根錯節的宗族勢力。

漢地這麼大,總會有地方出現尋常官員無可奈何的宗族勢力,這時候,就是放出寧成這樣的人去披荊斬棘,大開殺戒的時候了。

“先請卿爲我之侍郎,異日再授官職!”劉德拱手對寧成道。

對劉德來說,寧成這把尖刀,目前最大的用場,就是即將到來的秋收。

不殺個血流成河,那些糧商是不可能老實的!

說着就拿出了一塊令符,鄭重的交到寧成手中,囑咐道:“戒驕戒燥,廉政奉公,卿當謹記謹記!”

“諾!”寧成一拜,然後就退下。

接下來,是鄭當時,沒什麼好說的。

無非就是顏異那一套的翻版,劉德同樣任命其爲謁者,將其打發給張湯,去幫助協助張湯處理事務,整理公文。

像鄭當時這樣沒有主見的人,在張湯這種主見十足,意志堅定的人才手下,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然後就是蠱臬柔、靳石,這兩人都是徹侯之後,家世顯赫,前世也曾作出過一些成績,劉德考慮再三,將這兩人分配給劇孟,讓他們去協助劇孟約束和管理長安的遊俠以及結好世家大族,一方面鍛鍊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的貴族身份,有助於劇孟更好的跟長安大大小小的貴族打交道。

“下一位就是主父偃了吧?”劉德問着王道。

“回殿下,是的!”王道回答道。

“嗯!”劉德點點頭,對於主父偃,劉德還是比較期待的,拋開他的私德不說,此人所作的種種事情,都給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削藩策徹底解決了諸侯尾大不掉的問題。大一統理論成爲之後兩千年中國政治不變的真理,無論五胡亂華,還是五代十國,都不能改變中國最終統一的實現。

而且有趣的是,前世主父偃死於公孫弘之手。

而今生主父偃卻先於公孫弘入仕……

那麼,這兩個冤家對頭,今生相見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就讓劉德非常好奇了!

不多時,主父偃就在宦官的帶領下,走了進來,對劉德一拜,道:“臣主父偃,拜見殿下!”

“卿請起……”劉德坐在位子上,翻着主父偃寫的文章和試卷,看了看,問道:“卿自臨淄而越中山,遍遊燕趙,有何感觸?”

主父偃想了想,再結合之前他所打探的一些關於劉德的情況,於是大着膽子道:“江山壯麗,山河錦繡,臣爲之心醉,然,諸侯跋扈,橫行不法,侵佔地方民田,欺凌弱小之事,時有發生,長此以往,臣恐國將不國,社稷有傾覆之危……”反正,中山、燕趙等諸侯王從未給過他半分好處,甚至還曾羞辱過他,抓住機會,主父偃立即就報復了。

“卿倒是真敢說!”劉德笑了一聲,縱橫派的人就是喜歡說這些道道,範睢、張儀、蘇秦,無不如此。

“諸侯之事,暫且不表……”劉德揮揮手打斷了主父偃想要繼續說話的意圖,劉德很清楚,諸侯的事情現在輪不到他操心,更輪不到主父偃議論。

他站起身來,走到主父偃身邊,道:“卿的算術不錯,所寫文章邏輯思維也挺有新意,暫時就先委屈卿擔任我的舍人,爲我統籌規劃,整理賬目和公文,卿可願意?”

說是舍人,其實不過是個頂着舍人名頭的侍從官而已,權力什麼的一毛都沒有,倒是工作有一大堆,特別是,爲了給即將到來的秋收做準備,劉德計劃整頓一下長安城裡,至少是他管轄下的三市秩序與商業,一方面撈點錢,另一方面做出些政績出來,不然,別人都要以爲他不過是個嘴炮了。

而政績從哪裡來?

答案只有一個,稅賦!

從商人嘴裡搶錢,那可是無異於虎口奪食。

更何況,劉德的計劃不止是搶錢那麼簡單,加稅那麼輕鬆。

簡而言之,他的計劃是八個字:打擊壟斷,扶持中小。

想要把這件事情在秋收前辦好,辦漂亮,劉德就必須動用他的全部力量和手段。

而主父偃的這個位置尤其重要。

主父偃聞言,立刻深深一拜:“臣願爲殿下效死!”

嗯?劉德一聽,心裡頓時有些欣慰,道:“還算懂的感恩,不枉我看重你一番……”

在主父偃之前,其他人都是效勞而已,而主父偃卻說出效死,很明顯,這主父偃目前的忠心值是最高的。

既然如此,劉德就不免要有所敲打了。

他從懷中拿出汲黯給他的那個竹簡,遞給主父偃,道:“範叔能敲打須賈,是因爲他是丞相,卿覺得,卿現在是丞相了嗎?”

“卿的才華,我是相當看重的,但是,這幼稚的毛病還是好好改一改!”劉德笑着道,這主父偃確實是有些幼稚,有些事情你悄悄的做不就行了,非要光明正大的說出來,這就好比電視劇的反派,一定要在勝利之前給主角說出他的計謀,結果陰溝裡翻船,被人直接絕地反擊,打成渣渣。

主父偃看了那竹簡,再聽了劉德的話,頓時汗流浹背,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劉德呵呵的笑了一聲,將那令符遞給主父偃,拍拍他的肩膀,勉勵道:“海納百川,有容納大,卿快意恩仇,固然瀟灑,可卿可聽說過那位人傑是睚眥必報,斤斤計較之人?連淮陰侯都能恕跨下之辱!”

“卿下去以後,多與汲黯相處,黯長者,能容人所不容!”劉德笑着道。

主父偃聽了,頓時鬆了口氣,拜道:“臣謹遵殿下教誨,必時刻謹記在心!”

“善!”劉德點點頭,至於主父偃能不能聽進去,劉德就不知道了,但至少跟在汲黯身邊,能讓這主父偃稍微增長一些城府,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跋扈,或許將來這如今的安排能救他一命!

其實劉德所安排的人跟事,都是有針對性的。

顏異是君子,所以劉德把他放在身邊,作爲自己的門臉,同時好生栽培。

寧成是瘋狗,一般人看不住,所以劉德親自看管,栓緊鏈條。

蠱臬柔、靳石,貴族出生,跟平民百姓生活在兩個世界,於是,他們去了劇孟那邊,一方面是鍛鍊他們的能力,增長他們的見識,同時未嘗不是給他們一個接觸平民百姓生活,瞭解百姓疾苦的機會。

主父偃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劉德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於是只能拜託汲黯代爲管教和督促。

“因材施教,爲政又何嘗不是如此?”劉德心中想着:“只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就算是天下第一壞蛋,也可能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RS

第1127節 波瀾(1)第323節 疑慮第1160節 連橫(2)第404節 無題第675節 神蹟第1198節 老將第419 長安諜影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90節 田叔來了第824節 影響第1160節 連橫(2)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549節 比爛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1503節 接班(1)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59節 微服(2)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3節 橄欖枝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112節 父親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681節 法度第825節 腹黑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2節 雪中送炭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573節 戰和(2)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321節 馬耕第1408節 裁決(2)第320節 敲打第1491節 深海(1)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594節 戰起(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786節 洗腦(2)第523節 金山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388節 聯盟(2)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693節 制度(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193節 公示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96節 趙胡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094節 天單于(2)第281節 迷霧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439節 收買(4)第53節 條候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69節 早朝(2)第384節 官僚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36節 抉擇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42節 長漂第342節 背鍋俠(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217節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