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節 龍!

此刻,在寬達三十多裡的戰場橫線上,成千上萬的白狼騎兵嗷嗷叫着,跟着部族的大纛,在右翼開始集結。

他們雖然看上去,亂糟糟的,毫無章法,彼此之間甚至推推攘攘,但,每一個曾經見過他們作戰的人,此刻都應該毛骨悚然。

因爲在這支騎兵裡,至少潛藏着數百名射鵰者和三倍於此的準射鵰者。

他們的箭術神準,幾乎列無虛發。

他們瘋狂而冷血,從不對敵人留情。

他們的裝備,精良而優秀,是匈奴各部之中,最好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胯下的戰馬,是已知世界最優秀的戰馬。

尤其是其中的那批大宛馬,不僅僅高大神俊,遠超這個世界的其他戰馬。

而且速度奇快!

匈奴人曾經做過測試,這種馬在高速奔跑的狀態下,十里的距離,僅需要一刻鐘不到。

而在騎兵對衝的標準距離——五百步之中的測試結果,更是讓人膽戰心驚——僅僅只需要從一數到三十!

這些寶馬的速度是如此可怕,以至於哪怕是同樣屬於良馬的烏孫馬,在短距離爆發上,也遠遜於它。

匈奴人將這些戰馬視爲神的恩賜,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軍臣甚至因爲害怕這些寶貴的神馬折損,連戰場都不讓他們上。

而現在,足足三千匹神馬,圍繞着蘭折野,簇擁着他,形成了一個攻擊箭頭。

現在,他們秣兵歷馬,隨時可能衝鋒。

…………

舉着千里鏡,義縱當然不會輕視或者忽視這支白狼騎。

旁的不說,這些白狼騎胯下的戰馬,就足以讓義縱垂涎三尺。

讓他甘冒風險,讓他不惜讓李廣所部承受巨大傷亡,爲的,就是這些馬,這些寶馬,這些中國騎兵未來的希望的戰馬。

你要知道,依照匈奴人的習慣,騎兵的戰馬,一般都是母馬。

這是因爲,騎兵千里機動,公馬的話,會礙事。

畢竟,公馬要是發情了,那是很麻煩的事情。

而且,對匈奴人來說,母馬所產的馬奶也是支撐他們作戰的重要資源。

這一點,在漢室也是一樣的。

不過,漢軍沒有匈奴人那麼奢侈,不能挑挑揀揀,所以,沒辦法,只好把那些調皮的公馬閹割了,免得它們搗亂。

但,那大宛馬和烏孫馬,卻沒有人捨得閹割。

每一匹,無論公母,都是寶貝。

哪怕是羽林衛和虎賁衛,也僅有少量這種寶馬,其他各部,一匹也無。

也是因此,其實漢軍的胸甲騎兵的戰鬥力很受限制。

但若能繳獲這批良馬,未來,胸甲騎兵的桎梏就要消除。

舔着嘴脣,義縱對左右將官們說道:“讓匈奴人見識一下,我大漢文明的光輝吧……這幫蠻子,還以爲騎兵作戰是過去,靠個人技術和蠻力就可以主宰戰場?”

“諾!”立刻有人領命而去,緊接着,中軍將旗舞動,一個個漢騎方陣之中,信旗也隨着舞動。

“將軍有令:各部務必嚴守軍令,以操典之紀爲綱,不可呈匹夫之勇!”一個個軍法官,在隊列之中,嚴明軍法。

“諾!”各個隊率和什長紛紛應命。

在同時,陣前的橐他,開始被輔兵趕到一側,讓開了騎兵出擊的通道。

此刻,在整個漢軍陣列之中,各部騎兵,已經跟過去的強弩部隊一般被分成了三層。

層層疊疊,兩萬騎兵與三萬多匹戰馬,在整個大地,沿着道路和平原,分散在二三十里寬,十幾里長的地域。

看着這個場面,義縱頗感欣慰,但還是有些遺憾:“可惜我軍沒有帶步兵,不然,我軍此戰應該會打的更輕鬆一些……不過也無妨,這步騎協同,確實太難了……”

周圍部將聽了,也都是點點頭。

“將軍所言極是……”有人道:“這個世上,除卻羽林衛和虎賁衛外,可以做到步騎協同者,恐怕沒有第三支軍隊了!”

自馬邑之戰後,虎賁衛和羽林衛,就成爲漢軍的最強軍隊。

即使是如今,在胸甲部隊開始在其他各野戰軍也開始建設的今天,也沒有人敢去挑戰羽林衛和虎賁衛的威勢和地位。

原因,並不是他們是天子宿衛。

事實上,在軍隊裡,戰鬥力纔是唯一衡量強弱的標準。

戰力不行,任你是皇親國戚,還是王公貴族,都得乖乖低頭當孫子。

特別是在今天這樣的風氣中,武人可是驕傲的很。

沒有真本事,不可能穩坐天下第一的名頭。

而羽林衛和虎賁衛之所以能在現在,依舊讓南北兩軍、羽林衛、灞上軍、棘門軍甚至是句注軍、飛狐軍乖乖的低頭當小弟,靠的就是強大無比的戰鬥力。

在過去,他們依靠胸甲。

而現在,依靠着強大到幾乎不可能複製的步騎協同。

騎兵給步兵掩護,步兵爲騎兵提供保護,彼此相互配合,密切合作。

在那樣的配合下,幾乎不可能由人抵擋這兩支軍隊的攻擊。

不過,在目前,也唯有羽林衛和虎賁衛能玩的起這種戰術。

步騎協同,看似簡單,但其實學問大的很。

一般人,就算知道了原理和組織方法,也配合不起來。

因爲,這不僅僅需要步騎之間,配合默契,還需要一個高強度的組織體系,一支敢於給同袍擋槍口的軍隊,更需要日復一日,從不間斷的艱苦訓練。

最後,還需要擁有一支堪稱優秀的軍官隊伍來執行和配合。

這三者,缺一不可。

旁的不說,你想象一下在後世,有幾個國家,玩的轉步坦協同?

除了五大流氓,餘者盡爲土雞瓦狗而已。

某隻土雞,甚至是丟人丟到家,豹2坦克因此威名盡喪。

雖然,步騎協同和步坦協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作戰方法和作戰體系,但是,內中的原理卻是相通的。

騎兵要跟步兵,包括弓弩兵和陌刀兵,相互配合,要知道這些軍種的優劣和反應速度,更要熟悉友軍的戰鬥方式,而步兵,更需要知道自己的騎兵的速度和特點,更要有隨時給騎兵擋槍口的覺悟。

不能讓敵人隨便可以襲擊和偷襲。

而現在,以飛狐軍和細柳營爲主體的漢軍,雖然做不到羽林衛和虎賁衛那樣的程度。

但是……

卻也已經達到了騎兵的第二重境界。

而這個境界,是目前的匈奴人,無論如何也學不到的。

因爲,它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組織體系,一支配合默契的軍隊,更需要有着深厚的同袍之情和高昂的集體榮譽感。

此刻,遠方的匈奴軍陣開始動起來了。

首先衝過來的是匈奴的黑鴉騎。

四五千騎,如同潮水一樣涌來,義縱只是看了一眼,就嘆道:“匈奴人雖然換了裝備,但這作戰方法,卻還是沒換啊……”

這樣黑壓壓的一窩蜂攻擊,是匈奴人曾經藉此縱橫世界的王牌戰術。

靠着氣勢和威嚇來恐嚇敵人。

但,這也卻是一錘子買賣!

打的贏就贏了,一旦輸,那就全輸了……

想到這裡,義縱也有些感慨。

曾幾何時,匈奴人是漢軍騎兵的老師。

漢家現在的所有騎兵,基本上都是從模仿和學習匈奴人的戰術開始的。

甚至,飛狐軍和句注軍的騎兵,一開始就是由歸義胡人訓練的。

但是……

在今天,漢軍的騎兵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戰術和作戰方法。

而匈奴人卻在原地踏步。

“先賢說的對啊……”義縱在心裡感慨:“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可不僅僅是在說中國的禮儀服章,更是在形容中國的文化制度的強大!”

在今天,在漢家的武苑。

這個世界的騎兵被分爲三種。

第一種,就是匈奴人這樣的原始騎兵,懵懵懂懂,只知道利用蠻力和自己的肌肉來逞強。

這樣的軍隊,打起順風仗來,自然無所畏懼。

但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失敗,就死定了。

就像當初武周塞下的折蘭騎兵,被胸甲一衝,立刻就灰飛煙滅。

而第二種,就是現在義縱麾下的漢軍騎兵。

組織有序,紀律井然,士兵們害怕教官的鞭子甚於敵人的刀劍。

這樣的軍隊,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而第三種,就是現在羽林衛和虎賁衛之中開始嘗試的步騎協同。

騎兵爲步兵提供保護,步兵又給騎兵提供保護,在戰場上互相配合,密切協同,千軍萬馬,如同一人。

這樣的軍隊,已經可以做到,縱使前方有刀山火海,槍林箭雨,也可以面不改色,即使陷入重重包圍,也可以以力破之。

但這樣的軍隊,實在是太難得了!

漢室用了六年,以天下之力和數千萬人口之中遴選的精英,也才堪堪造就了羽林衛和虎賁衛。

至於匈奴人?

下輩子也搞不出這樣的軍隊!

哪怕是現在義縱指揮的軍隊,恐怕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模仿和無法學習的模式。

這就是文明的力量,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而當這些力量被具象化到軍隊之上,足以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呈幾何數字上升。

就如同當年的秦軍,明明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數量,都不如對手。

但秦軍就是可以壓住數倍於己的敵人狂揍,使東方六國聞之色變,人稱虎狼之師。

而今天的漢軍,虎狼之師都已經不足以形容。

唯有龍,方是他的正確稱呼。

龍,能幽能明,能長能短,能細能巨,能藏能收,動如雷霆,靜若大海!(。)

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121節 過繼(2)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33節 竇太后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471節 在安東(3)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208節 調查(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310節 協議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404節 無題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334節 滅亡(2)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78節 腦殘粉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65節 前世仇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500節 法統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500節 法統第1502節 擔憂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444節 歸一(1)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709節 思慮第948節 整頓(3)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433節 忽悠(1)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353節 決戰(5)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795節 動員(2)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1103節 抉擇(1)第44節 財源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098節 分蛋糕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351節 決戰(3)第987節 動員(2)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378節 喜事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69節 早朝(2)第1198節 程序(1)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676節 覺醒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029節 狂歡(3)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12節 父親第1569節 攪局者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933節 廣關(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786節 洗腦(2)第321節 馬耕第1377節 任務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66節 劇孟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