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民政

我是阿斗

七月二十日,西方消息傳來,枝陽被攻破,姜維暗結城中富商李氏,用藥麻倒郝昭,生擒了他。但是郝昭蘇醒之後,乘兵丁不備,以頭碰柱而亡。得此消息,我心黯然,閻豔不去說他,孟建、郝昭之死,實在另人痛惜。此二人若能歸順,我大漢可得多大助力?

不過我還是通令嘉獎姜、馬二人。其後,馬岱引得勝之兵屯於破羌,與鞠演屯兵的西都相去不過百餘里。鞠演大驚,遞表請降。姜維引軍直抵蒼松,武威太守丘興、將軍魏平請降。

這段日子,我讓關平和魏延守營,自己帶同馬超、蘇則和遊楚,巡遊於金城各處。蘇則對我還是愛理不理,只要我話間不傷到百姓,他便一言不發。於是我便開口閉口要殺多少百姓,蘇則怒火中燒,與我據理力爭,逗得遊楚掩口而笑。

馬超經了此次大勝,似乎整個人也不似原來那樣冰冷,竟有時也會口角微翹。我想,是不是該請先生幫忙,給他續個弦什麼的,成個家,也有人照顧他,省得他總是自苦。

閻豔父子的屍身帶回了金城,但金城閻氏諾大一個家族,竟已空無一人,只得打探閻家墳塋,葬於城外山腳。但數日後再去,那座新墳前卻已佈滿紙灰,分明是有人在夜裡來拜祭過。我想起閻豔死前那句:“我兒子會給我報仇的。”不由微微有些擔心,我已打聽到,閻豔有三子,長子名煥,次子名燮,三子名爔。死於黃忠箭下的是其三子閻爔。其長子閻煥,次子閻燮俱逃身在外。此二人皆有穿牆入室,徒手擊虎之能。我於是暗地裡加強了警衛力量,並送了馬超幾個侍衛。但馬超卻似並不在乎的樣子。

炎炎的夏日讓每個人身上都發懶,涼州之人更是如此。在這樣的時候,一些羌胡部衆甚至整天藏在營帳裡,只在黃昏時分才騎一騎心愛的馬匹。每當這時侯,他們就會發現一些漢軍來找他們,這些漢軍與從前那些漢軍很不一樣,他們不是指高氣昂,而是和藹可親,甚至,他們會與他們一起比賽騎馬,角力,一起打獵。後來他們得知,那些兵是漢中王世子的人,於是他們對這位漢中王世子充滿了好奇。漸漸有傳說,那世子是星宿下凡,連神威天將軍都對他服服貼貼。

這次的傳說並不是我刻意傳出的,我不再弄這些小把戲,因爲它會讓遊楚這樣的高人看不起。整個七月,我除了巡視各地,安排屬員,治理民政這外,就是與遊楚、馬超等人探討如何使羌胡各部徹底平定下來,而讓士兵們與各部族進行交流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自東漢以來,羌部叛亂頻繁,僅東西羌和白馬羌反叛就達五十多次。東漢本就被外戚和宦官折騰的上氣不接下氣,又因爲持續了上百年與羌人的征戰,光花在這裡的軍費就達數百億計,還產生了像董卓這樣擁兵自重的軍閥,直接導致了東漢的滅亡。今天我雖佔領雍州,一日不徹底解決羌胡問題,一日無法把它建設成我穩定的後方。我可不想日後出現我正與曹軍對恃,忽然後方羌兵數十萬前來攻打我的局面。不過,論起理民政來,我比軍政要強得多,在蜀中時,隨着孔明等幾人早歷練出來了。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氏之別也。”遊楚說道,“《國語,晉語》裡說,‘炎黃二帝本是兄弟,黃帝姓姬,炎帝姓姜。’‘氐人和羌人都是炎帝的苗裔,而且和姜姓部落同奉伯夷,四嶽爲祖神。’其實與我漢族應算一家,不過沒有人認爲他們與漢族是一個民族,西周和戰國時對西部氐羌系各部落都統稱“西戎”;分散於青海河湟、西域、西南等地。王莽亂政時,羌人部落又開始向內地遷徙,在隴西、金城、上郡、西河、安定等郡都有羌人錯居,這些羌族種類繁多,比如先零、燒當、勒姐等等,子孫支分,凡百五十種。此後又被天子遷徒,馬將軍祖上伏波將軍任隴西太守時,就曾遷徙遊牧在大榆谷一帶的先零羌至天水、隴西、扶風三郡。羌人由此時被分化爲東西羌。遷徙後,羌人被髮左衽,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既異,言語不通。數爲小吏黠人欺零侵害。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其人崇拜武力,以戰死爲吉利,病死反而不祥。堪耐寒苦,善於山谷作戰。風俗奇異,比如父兄死,後人可續其妻,以故繁衍很快。沒有名義上的君長,擇強者而奉之。所以,我認爲令羌人歸心,必示之以威,撫之以柔,護之以慈,待之以公,方可達成少主心願。”

我聽着,點着頭,看看馬超,他似乎並沒有聽進去,只聽到他祖上馬援的時候精神振作了一下,我暗歎一下,似乎對於理民,他真得不感興趣呢。而蘇則在一邊照例是面色鐵青,一言不發,他自是懂得,而且不會比遊楚懂得少。但他爲保平民,對我言降,可在我面前依舊是以“漢臣”自居,在他眼裡,我並不代表大漢。

我點頭道:“羌胡族類雖異,但亦是我大漢子民,不可以異類目之。誠如鍾允所言,正是因風俗不同,又受侵害,故生反叛,百十年間,雖歷無數名將鎮之,亦難平定。故羌民之事,在民政而不在軍力。我嘗聞董卓得羌胡心,起自一牛。漢律不可殺牛,董卓時耕田,有羌胡豪帥來投,卓殺牛待之,羌人爲之感動,歸時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我治隴右,安可下於董賊乎?我當以天下爲一家,無論羌胡還是蠻夷,奉我大漢爲主者,皆是大漢之子民,無分親疏貴賤。皆可得地而耕,得草而畜,得桑而織,得麻而績,得工而勞,得商而務,得官而守。少有所依,老有所養,男有所處,婦有所從。”

蘇則在一邊冷笑道:“此少年之言。世事知易而行難,若只此數語而天下平定,我大漢百歲之名君良臣皆爲木石不成?”

我笑道:“我此語或大,但我不持私心,一意爲天下計,不信此事不成!”

蘇則不語。

當下我說道:“前日我們巡遊,見金城東郊之禾絕佳,長勢喜人,我曾問田間老者,爲何此禾長勢如許之妙。其人言,以糞拌種而植,可增收。我已命人對此老嘉獎。此亦羌人,然其言行,與漢人無所異,知法守禮,直至強於漢人,此亦蘇太守牧守之功。神農、大禹之爲治,以穀物爲立國之本,食物便無窮盡,以貨幣進行流通,則百姓各取所需。文景之治,休養生息,三十稅一,則萬民歸心,終成武帝之霸業。重農桑而薄徭役,此其一;

九族合,家國寧。前代,以周之強盛,建連城以衛國都,分井田而治天下,興盛時有周召二公爲相治理天下,衰落時仍有晉、鄙諸國進行扶助,這就是睦親之義。而春秋時城陽大夫,倉庫裡的糧食爛掉都不給親族百姓,所以敗亡。闢如用人,我在蜀中曾提到,便是蠻夷,只要心向大漢,亦可爲官爲將。在此,我依然要把羌胡當做親族,予以尊重,不可輕賤欺凌。合漢夷而睦家邦,此其二;

虞翊爲武都太守,初至時,全郡不足萬人,虞翊撫百姓,召流民,二三年間,人口達四五萬之多;朱邑在桐鄉爲官,關心孤寡之人,問起百姓疾苦每自涕淚橫流;馬燧爲懷州刺史,看到野外有暴露的屍骨,就讓人將它他掩埋好。此皆當世之愛民者。我輩必以此爲鑑,作養百姓而不能作踐百姓。愛民生而蓄民力,此其三;

武帝宣揚六經,恢復六經博士的官位,選擇品行端正的人來擔任。明帝親自到太學講學。文翁在成都興辦學校,韓延壽在穎川進行教化,偏遠落後的蜀、穎之地,而今才人倍出。管仲、李悝之爲相,定法紀,權輕重,調陰陽。依時依事,各安方圓,取之有節,而制之有方,使工不失務,農不失時,士不失養,官不失祿。宣教化而明法紀,此其四;

涼州西去,有億兆之地,萬乘之國,金玉無數,更有大秦諸國,其力不下於我大漢。貿易往來,互通有無。通西域而和諸國,此其五。

有此五策,則雍涼之事可定也。”

我說完回頭看時,馬超已是昏昏欲睡,而遊楚雙眸炯炯,大聲稱善。蘇則良久無言,忽得長嘆一聲,喃喃道:“難道大漢真得要落入大耳兒之手不成。”

這時帳外有人報告,叫進來時,那侍衛道:“世子,鞠演來降,其軍已至金城西門。”

我微微一笑:“等得就是他!”

第40章 飛軍第30章 伏擊第62章 智取安邑第58章 隴西李氏第32章 備戰第97章 破敵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85章 逆擊第22章 濁浪滔天第58章 劉璿劉諶第70章 危機早伏第34章 詞鋒第44章 攻心第十九章第72章 潘璋奪權第79章 大婚之日的戰書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94章 謀攻第60章 刺客第75章 計騙闞澤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15章 張魯第92章 合力齊心第100章 相見第40章 雛虎第4章 所謂嫋雄第68章 蒼老的父親第95章 相攻第34章 智取且蘭第5章 江東來的人第77章 爲將之道第93章 王碰王第10章 亂中亂鮮卑入長安 迷中迷阿斗審欽犯第89章 趙雲第42章 關平逞威第37章 遺折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59章 白帝之戰第35章 平亂第63章 血濺黃河第43章 曹睿遷都第30章 大勢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29章 初學政事第19章 鮮卑攻略第79章 垂釣第80章 長城之戰第四章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10章 我要伴讀第百零八章 攻心爲上第26章 南蠻之亂第99章 條件第8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40章 白馬將軍第54章 縱橫捭闔第80章 突來疫病第92章 合力齊心第37章 雪攻第25章 敗局第54章 軍校大典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89章 將計就計第30章 大勢第91章 東吳內鬥第85章 降魔神杵第3章 洛陽攻守第四十六章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66章 破陣第100章 相見第87章 迷霧重重第83章 劉巴第92章 燒船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56章 民政第57章 立威第4章 宛城風雲第90章 漢軍退卻第4章 所謂嫋雄第7章 白衣陸遜第81章 謠言四起第19章 讓漢中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5章 火併第48章 荀緝奪城第40章 雛虎第13章 世多歧路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61章 各呈豪強第20章 江東之行第23章 孫權稱帝第17章 舉士第66章 破陣第41章 且蘭城下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30章 風雲突變第90章 風起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