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奸細

我是阿斗

其後幾日,我分別見到了一些名門望族,如天水的梁氏、尹氏、趙氏,南安的龐氏、林氏,西平的麴氏,武威的賈氏、石氏,張掖的段氏,酒泉的慕容氏,安定的烏氏、胡氏等。安定胡氏算是熟人,在從鶉觚,數百胡氏族人曾與我協同作戰。這次領路的是那個名叫胡勁的虎頭虎腦的後生,他給我介紹了胡氏的家主,一個長得很普通的老人,說起來這老人卻是荊州刺史胡質的族叔,他送上良馬二百匹,感謝我對胡氏族人的照拂之德。我自然謙抑一番,把他讓到城中,與李馳安排在一起。

隨着城中賓客的增多,我越發的忙了。白天,我要親自去接待、設宴、應籌、拉攏一些有名望的人,晚上,我要會集各官員討論和解決一些事務。

我要求所有負責接待的人一定要詳細瞭解每個與會之人的一切資料,包括其家族情況怎樣,愛好特長是什麼,性格特點如何,好與哪些人交遊,有無仇家等等。與此同時,還要旁敲側擊的打探其鄉土民風,部族結構,風俗習慣,好惡禁忌,內容之全面簡直無所不包。我甚至有借這次聚會,把一直以來檔案缺失,記載不全的涼州資料都整理出來的想法。到了晚上,我學着先生畫益州圖那樣,把所得的各種知識在一幅巨大的涼州圖上進行填充,山川河流、部落分部、兵馬駐屯、勢力範圍、人風民俗、礦產資源等等。崔州平教我的《大禹定鼎圖》只是天下的大略,那圖讓我知道了天下有多大,而其間詳盡處,還要我自己一一補充完整。

黃權帶來的人中,我臨時抽調出十幾個專門作爲我的謀士,與我一起分析涼州形式。他們負責抄錄各方彙集的資料並加以整理,從中挑選出有價值的東西交我使用。

八月十日的晚上,我手扶案頭,一面翻看《漢書》,一面比照地圖,而遊楚在旁解說河湟諸郡的情勢:“天水、隴西二郡,山多林木,當地人用木板造屋,與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靠近戎、狄等少數民族,演習武技,崇尚氣力,以射獵爲第一要務。民俗質樸,不以寇盜爲恥。”

我聽着點着頭,心想無怪乎人言他文武雙全,雖然自謙說什麼讀書少,但其知識卻極是豐富。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之地,武帝擊退他們,設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以與西域諸國往來交好,用來隔絕南羌和匈奴。當然此時南羌與匈奴俱無當時之強勢。羌胡各部雖然好殺輕生,然而爲人質樸,數爲欺騙。匈奴自分爲南北二部之後,自相攻擊,降於大漢,亦無所懼者。此四郡居民有的是關東一帶貧窮者,有的是違法報仇者,有的是各地遷來的流犯,故習俗差距很大。地廣民稀,水草豐美,適於畜牧,故涼州之馬爲天下最多。爲了保衛邊塞,郡守治理時,都以強兵馬爲首要任務,以酒禮之會,來溝通官員吏民之情感,風雨不調的荒年,谷價常賤,盜賊很少,一派和平景象,比內地各郡都要好。當然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從王莽亂政,壓迫胡奴羌人,這裡也就亂起來,羌人不畏死,好勇輕生,但本身卻並不團結,內部時常混亂,所以,造反百年,卻從來沒有成什麼大氣。若馬超等陷長安也算做羌人叛亂的話,倒是最出色的一次,但失敗的卻也是最慘。”

我聽了,點點頭,用手在地圖上比着:“百年之難,不可以一日而定。不過有了此次會盟,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涼州之馬,甲於天下,有了這個資本,配上我們天下第一的弓箭與刀槍,爭霸天下,也不單純是夢了吧。”

遊楚點點頭:“雖然漢中王與世子已得三州之地,然正抗中國,怕仍是力所難及。不過若借關中之糧,涼州之馬,益州之錦,西域之商,臥薪嚐膽,十年生聚,何仇大業不成。”

“說得好!仲允兄,你能將關中之糧,涼州之馬,益州之錦,西域之商,皆看在眼內,足已證明你非止一郡之才。此會若是順利,我將引軍直取敦煌,重新打通西去之路,不知兄對西域都護這把座椅感不感興趣呢?”

遊楚笑了:“誠所願也,不敢請爾。投筆從戎,異域揚威,自是每個男兒的夢想。”

我沒看錯他。西域都護,官職與郡太守相差佛,在一般人眼中,到那關外之地,實爲受貶,但遊楚明白,那西域之地,對我們這個新興的“大漢”來說,有多麼重要。

“報!”一個名叫張雲的荊州謀士走進帳來,交給我一封短箋。我只看了一眼,便遞到遊楚手中:“仲允兄請看,此人挺有意思啊。”

八日有一支燒當羌人入城,其首領名叫楊胡馬。今日,張雲的眼線從一個酒泉人口中得知,這個楊胡馬曾與敦煌長史張恭交情深厚,此部羌人並不強大,但隨之入城的隨員竟達三百人。本來這個數字並不十分醒目,因爲李氏、胡氏等數個家主,所帶從人都不少於這個數字,但與此部的實際力量相比,可就差得遠了。

遊楚道:“三百人,一些小的部落,甚或西域的小國也不過這麼多人。昔日馬超集十部兵力,每部不過千人,看來張恭是把自己的人馬補充給他了。遊楚負責安置各部,居然未能及時察覺,楚之過也。”

我笑道:“仲允兄何必如是,此會規模如此之大,其間龍蛇混雜,一時不察,情有可原。況以張恭之愚忠,沒有反應那纔是反常呢。”金城初定,各處官吏並未安置,制度不完善,民心亦難用,故出一點紕漏亦在所難免,對於情報人員能迅速察清各部的真實實力,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我還是很欣慰的。當下下令,調關平嚴密監控這部羌人。

略一調查,發現這支羌人活動能量還不小呢,入城以來,便分別拜訪各族各部的首領,言詞間隱約模糊,閃爍其詞,竟然意指我要藉此會將涼州羌胡屠戮一空。言詞雖然簡單,但作用並不小,一些羌胡部落本來便心中不定,聽此言語,已然萌生退意。

對付此人,並不爲難,難得是如何除去他,而不讓其餘各部生兔死狐悲之感。暗中下手殺了他?不可,他有三百人,我肯定無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除去他,消息泄露,反而會做實我對羌胡意圖不善;放任不管麼?一個蒼蠅會壞了我一鍋湯。怎麼辦?想了想,我苦笑了,自己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總喜歡用計謀,這可不是個好現象。其實很多事情,可以在太陽下光明正大的解決的。

當下我於次日大排延宴,請已至金城的頭面人物相會,也約楊胡馬前來。此人在人羣中並不出衆,若非情報蒐集工作做得好,我絕計難以察覺此人的存在,更不用說洞悉其陰謀了。

於是我在席前敬酒三杯,直接談起城中流言:“在下奉我父王--當今漢中王兼領徐州牧、益州牧、皇叔劉使君之命,安定雍涼二州,驅逐曹逆,復我大漢江山。兵鋒指處,數郡皆平,設會於金城,與河湟諸郡義士仁人相聚,共商大計。誰知近日,城中竟有謠言,說我意圖不良,設宴鴻門,意在沛公,實令禪感傷之至。”

李馳諸人笑道:“這種屁語誰能信得。”諸人也議論紛紛,互相探看,有些知道內情的不由把目光投向楊胡馬。楊胡馬強自鎮定,並不開言。

我緩緩說道:“起初我也以爲是自己德行不足,故而難得各郡英雄信任,以至傳出如此謠傳;後來方知,這卻是有心人所爲,我便奇怪,涼州上士,以勇氣爲先,以武力爲尚,以誠心待人,最恨的便是弄詭計,耍心眼兒,今日之局,果然奇怪的很,倒底是誰做出此等令人不齒之事呢?”

我停了下來,把目光在場中緩緩掃過。馬超在我身邊面沉似水,還未動作,一旁的楊秋猛一擊桌案,站了起來。楊秋乃是安定人,曾隨馬超攻陷長安,素有威名。後來馬超兵敗,他逃回安定,被曹操圍困,只得投降。我攻安定時,他也曾到鶉觚城下,卻並未參也攻城,兵敗之後,歸順於我。此時他雖然已是白髮老者,卻是威風不減:“倒底是哪個王八蛋敢來懷疑劉世子!站出來,老子撕了他!”

一時間羣情激憤,議論不已。突然有人叫道:“是楊胡馬這個混蛋,昨天就是他跑到我的帳裡,說些亂七八糟的話,我當時就怒斥他以小人之心度世子之腹,原想他只是一時糊塗才做出此事,沒想到他竟是刻意爲之,着實可恨!”說話的是酒泉的一個頭領。我聽着,知道此人絕不象他表現的那樣擁待於我,此時說話,只是當衆討好於我罷了。當下鼓勵的向他點一點頭。他一開口,又有幾個人出頭指證。

楊胡馬再也無法逃避,衆人圍成一個圈子,把他環在中心。楊胡馬抽出刀來,四下環視;周圍人衆更怒,各舉刀劍,破口大罵。楊胡馬卻將刀橫在自己頸上,向西呼道:“張長史,可惜大事不成,楊胡馬有負重託!”說着便要自殺。

我喝道:“慢!楊胡馬,你來此地,是我所請,雖然你挑撥衆人的關係,破壞金城盟會,壞了羌族好漢的名頭,但我不殺你,我放你回去。你回去對張恭說,若想與我做對,戰場上真刀真槍的來,不要弄這等人人看不起的下作構當,滾吧!”

衆人聽得此言,一面讚揚我寬宏大量,一面痛罵楊胡馬的小人行徑。一些羌人聽我罵楊胡馬“壞了羌族好漢名頭”,不由恨的牙齒髮癢。羌人自來爲漢人所輕視、欺侮,好不容易新來的這位劉世子視羌漢爲一家,卻給自己族裡人破壞了聲名。早有人指着楊胡馬道:“回去洗乾淨脖子等着,我帶合族人馬去找你!”

楊胡馬至此,無一語可答,只有低頭離去,趕回下處。

他不知道,在集會之前,我早密令關平帶領大隊人馬,包圍了他的下處,將那些兵馬全部擒拿了下來,要回敦煌,他只能一個人回去了。

我同意放他,但並沒有同意放歸張恭的人。我並不十分出色,所以不會自大,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削弱敵人的機會,若不是放他回去對我聲名有好外,連他我也不會輕易放的。

第13章 世多歧路第86章 大風疾起第65章 新的格局第83章 劉巴第5章 江東來的人第9章 大禹定鼎第48章 應對之策第27章 伏擊第99章 條件第71章 章武元年第20章 江東之行第50章 鄴城雲亂第26章 合兵第58章 刺客的後代與刺客第78章 “關公”顯靈第84章 地覆天翻第82章 劍光陰冷第14章 林中夜宿第58章 劉璿劉諶第五章第14章 董昭定計縱廖立 李嚴報信戲張苞第100章 相見第十九章第百零六章 蠻人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一章第35章 隱憂第38章 鬥將第87章 絕境拼殺第29章 初學政事第65章 白馬鐵騎第29章 初學政事第26章 合兵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十一章第64章 巨星隕落第48章 應對之策第61章 黃權直諫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50章 藏匿第71章 章武元年第28章 捕羊第百零六章 蠻人第51章 八陣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74章 機會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85章 逆擊第38章 鬥將第39章 內亂第15章 御史冷麪侍中終入獄 丞相賢良廖立感衷情第百一一章 真相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83章 連夜脫逃第68章 蒼老的父親第50章 鄴城雲亂第4章 所謂嫋雄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15章 張魯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20章 江東之行第88章 死鬥第25章 敗局第16章 義舍遇險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四十六章第89章 趙雲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74章 黃河九曲第28章 墳墓第90章 風雲四合第38章 長安安民第48章 星隕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8章 拜師第89章 雨中破敵第40章 雛虎第64章 五泉山上第63章 血濺黃河第92章 燒船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46章 鏖戰第32章 備戰第90章 漢軍退卻第3章 第一次轉折第48章 星隕第90章 漢軍退卻第16章 鮮卑使者第21章 惱人的六月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43章 人心第98章 南下第50章 鄴城雲亂第23章 銘誓第14章 初定關東第41章 且蘭城下第73章 李陵後裔第十八章第73章 李陵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