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第三條路

第569章 第三條路

“第三條路?”

“沒錯,就是半介入式的腦機設備。介於入侵式和非入侵式之間的一條路,所以叫做第三條路。”

王大力彷彿重新回到了課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趕緊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陳博,你說的這些我都不懂,快給我仔細講講。”

陳以清扶了扶眼鏡,微微一笑道:“好吧,我儘量解釋得通俗易懂。其實你並不需要懂得太多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只需要有一定的瞭解就行。”

“半介入式說起來挺複雜,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介入手術,將微電極放入大腦運動神經皮層的血管中,就像心臟支架一樣,從一根細絲膨脹爲網狀支架,撐開後固定在血管壁上。”

“腦血管的介入手術已經非常成熟,技術上並沒有任何難度,而且我們可以從脊髓部位開展手術,可以說基本上是無創的,長期植入也不會損害人的大腦。”

“神經支架放在合適的血管中,能夠提取運動相關的大腦神經信號,並傳輸到外部,經過定製的神經芯片放大和轉譯後,加工爲外部電機信號,從而滿足截癱患者的腦控需求。”

“大體的原理就是這麼回事。”

王大力點點頭,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我懂了。”

“所以你們神經科學家負責生物這部分的神經電信號,我就負責電機信號和機械部分,是吧。”

“說得對極了。”陳以清投以讚許的眼神,繼續往下說道。

“總之,整個腦控系統分爲三個部分。”

“最重要的部分在於將微電極植入腦部,然後提取與運動有關的電信號,這部分的工作將由我來完成。”

“然後是將神經元電信號進行加工,轉換爲外部驅動電機信號,這需要建立獨立的計算模型,然後在動物和人體實驗中不斷根據反饋進行優化,這些工作主要是我的助理張莉在負責,當然算法模型也需要阿龍的幫助。”

“最終,所有這些工作都要落到現實中的設備上來,也就是腦機接口和其控制的外骨骼裝置。”

“這些工作就要依靠你來完成了,當然一開始我們會盡量做得比較簡單,所謂外骨骼裝置可能只是一個機械把手或旋鈕之類的東西,等到有一定成果了,纔會往真正的外骨骼方向發展。”

“不管怎麼說,一個定製的神經芯片是必須的,它不但能加工神經電信號,還必須結合低功耗,多通道的無線技術,將幾千個神經元產生的聯合信息,傳遞到大小相當於一部手機的可穿戴加工單元中。”

“這個加工單元將負責運行多個獨立的計算模型,對大腦電信號進行優化,同時還將控制所有的訓練程序,並向外發送動態數字電機信號,從而控制分佈在機械外骨骼各個關節處的促動器。”

“利用這套最新的腦機接口設備,大腦的運動指令將與分佈在外骨骼各處的電動機械迴路發生互動,以模擬脊髓反射弧,進行反饋和訓練。”

“這將形成大腦信號與機械反射之間連續的相互作用,達成一種大腦-機器控制所共享的模式。”

“經過數週的互動後,患者的大腦通過這種可塑性的調整,會完全將外骨骼同化爲自己身體意象的擴展。”

陳以清說到這裡,平淡無波的語氣終於變得激動起來。

“最終的結果,也許患者能夠開始行走,調整步速,並根據地形的改變做出姿勢和步態的調整。到時候,患者將能夠利用由腦機接口控制的外骨骼自由地到處活動。”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也是我們的長期目標,目前我們還無法達到。”

“但能夠在一年內,讓患者使用腦機接口設備,在手機和電腦上打字,玩遊戲,這樣的初步目標,還是可以達成的。”

“至於中期目標,大概是在兩到三年內,讓癱瘓的患者通過腦控設備,達到基礎的生活自理能力。”

“哪怕僅僅是用意念控制着機械手,爲自己端來一杯熱茶,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這就是我對項目的整個設想了。”說到這裡,陳以清終於停了下來,笑着詢問道。

“對於腦機接口和外骨骼的技術原理方面,你有什麼看法?怎麼樣?應該不是很難懂吧。”

王大力坐在一旁,已經聽得目瞪口呆了,他趕緊搖搖頭,隨即又馬上點點頭。

“你說得很清楚,我都聽懂了,基礎原理確實不難。”

這段全程高能,信息量極大,他一時聽得目眩神馳,腦子裡已經開始瘋狂運轉起來,想象着什麼樣的機械裝置會更加適合了。

陳以清滿意地笑了:“那就好,這樣算下來,我們的核心團隊只需要五個人就夠了。”

“一位一流的神經外科醫生,一位出色的算法專家,一位頂尖的工程師,再加上我和助理,五個人組成一個團隊,齊心協力,才能完成這個項目。”

說到這裡,他突然面露爲難之色。

“算法專家和工程師已經有了,一流的神經外科醫生卻不好找,但卻又非常關鍵,畢竟大腦的血管可比心臟血管精細太多,如果技術不夠精湛,很可能無法將微電極放到準確的位置。”

“或者說,即便將微電極放到了該放的位置,操作不夠好的話,也有可能對大腦產生一定的損害。”

陳以清沉吟道:“反正這個人選一定要慎重,估計得從合作的三甲醫院找一位有口皆碑的神外醫生。但我也有點擔心,即便我們滿意,也不能保證對方就一定有興趣參加這個項目。”

王大力略一思索,便道:“咱們老闆娘不就是神經外科醫生嗎?你找衛總問問唄,讓她推薦一下,人家都是同行,肯定知道全國哪家醫院的神外醫生最牛逼。”

陳以清瞬間大喜:“沒錯,我腦子糊塗了,居然沒想到這一點,幸虧你提醒了我。”

王大力咧嘴一笑:“那可不,畢竟是咱的項目,可得上心啊。”

他倒是不把自己當外人,立即投入進去,開始爲項目着想起來。

兩人又交流了片刻,把一些工作思路都商量好,甚至還敲定了第一次項目會議的時間。

等到陳以清準備告辭離開的時候,王大力突然隨口問道:“陳博,這項目現在有志願者嗎?”

陳以清露出一絲苦笑,回答道:“過去這幾年,我們主要以動物實驗爲主,然後一些對人類大腦的試驗,主要都在我和小助理身上輪流來做。”

“畢竟,你懂得,如果神經科學家的研究,自己都不敢上,那別人更加不敢來了。”

“除此之外,因爲關係到大腦的試驗,參與者不多,所以我們通過CRO重金招募了幾個漸凍症患者,可是幾年下來,一直都成效不大,他們也逐漸失去了耐心,基本都離開了項目組。”

“總的來說,我們的新項目,志願者應該是不夠的,可能要重新招募一批人。”

王大力一聽,頓時瞭然,這肯定是患者不堪長期的小白鼠生涯,做了幾次試驗就跑路了。

大腦實驗本來就吃力不討好,健康人根本不願來,來的都是各種絕症患者,主要目的是爲了尋求一線生機。

這些患者本來神經功能就有缺陷,一些需要健康人蔘與的試驗,就只能研究者自己上了。

而對患者來說,本來生活就很悲慘,心情不佳,還要配合着長期做試驗,各種限制一大堆。

如果試驗有進展還好,要是長期看不到任何希望,肯定換誰都忍不了,只能麻溜跑路。

有時候這不是錢能解決的,許多患者在長期的重壓下,是非常脆弱,很容易崩潰的。

大腦試驗如果只是研發階段,自然也不能像臨牀試驗那樣招募很多人。

病人堅持不下去,試驗自然進展有限,時間一久,就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不得不說,陳以清選擇腦機接口這個突破口,也算是比較明智的行爲。

起碼腦控設備從小到大,一步步來,效果明顯。

患者從一開始就能看到進步,得到正向反饋,就很容易堅持下去。

總比實驗做了大半年,還是一點改變都沒有要強。

想清楚這一點,王大力心裡頓時有了一些別的想法,他跟諸駿合作過,對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很深的好感,因此很願意繼續合作下去。

他眼珠滴溜溜一轉,笑道:“說到志願者,那我可要跟你隆重推薦一個人了,他剛剛纔用上我的最新嘴控裝置,一定樂意來參加我的新項目。”

“他跟一般的患者不一樣,非常樂觀堅強,一個人學會了用嘴控遊戲杆打電腦遊戲,甚至還拿到了王者的榮譽,在網上很出名,屬於百萬粉絲級別的網紅。”

“我敢肯定,他絕對能承受住你的折磨,成爲一名優秀的小白鼠。”

陳以清聽了諸駿的事蹟,頓時也有些心動:“那他都這麼火了,能同意嗎?畢竟醜話說在前頭,這是個新項目,我可不能保證一定能讓他站起來。”

“而且這還跟吃藥什麼的不一樣,一開始他可是要接受比較枯燥的訓練,得堅持好幾個月時間呢。”

王大力將胸脯拍得砰砰作響道:“這你放心,我看人很準的,這樣吧,我現在給他打個電話當面問一下,不就知道了。”

說着就掏出手機,撥通了諸駿哥哥諸銘的號碼。

果然,剛把腦機項目招募志願者的事情告訴對方。

就聽到對面傳來了諸駿興奮不已的聲音。

“王總,我可以的。什麼時候能去三清?”

在諸駿心目中,當自己屢次被三清從鬼門關搶救回來之後,就已經是一名死心塌地的忠粉了。

此時的三清總部,對他來說,就像醫療界的聖地一樣。

而他,能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去參加科研項目,哪怕僅僅是作爲一隻小白鼠。

那也是一隻朝聖的小白鼠!

絕對的心甘情願!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

王大力給了陳以清一個“看,我沒說錯吧”的眼神,然後安撫了諸駿幾句,讓他安心等消息,就掛掉了電話。

“太好了,看來腦機項目相當有吸引力,不用擔心志願者不夠了。”

陳以清不由舒了口氣,嘴角自然上揚,露出一個輕快的笑容。

短短半個小時,就搞定了一員大將,還招募了一名堅定的志願者,他頓時心情大好。

王大力正要說什麼,只聽手機開始嗡嗡作響。

一看,是諸銘再次打了過來。

“不會是反悔了吧。”他心裡一沉,暗自嘀咕道,同時接通了電話。

只聽諸駿在電話那頭大聲喊道:“王總,三清那個腦機項目還要志願者嗎?我剛在羣裡跟病友說了這事,他們都搶着要來。”

還有這種好事?王大力心中一驚,說道:“你不會只跟他們說了好處,沒說壞處吧?”

“這可是進大腦的東西,關係重大,有一定的風險,可要做好心理準備。”

諸駿爽朗的笑聲傳了過來:“王總,我都解釋了好幾遍了,他們一聽是三清的腦機項目,一個個都跟瘋狗一樣,怎麼攔都攔不住。”

王大力忍不住無語道:“行吧,那你們有幾個人?”

“我們羣有400多人,都是癱瘓病人,一大半的人都想來,怎麼着也得有200多個吧。”

“什麼?”電話這頭的王大力和陳以清,聽到這話,同時都驚呆了。

諸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是不是多了點,我也知道,大家過於熱情了,你們肯定不需要這麼多人。”

陳以清忍不住出聲道:“現在還在研發階段,確實不需要那麼多人,只要3個就夠了。”

“不過以後要做臨牀試驗的話,需要好幾百人呢,到時候肯定優先考慮你們。”

王大力趕緊補充道:“這是腦機項目的老大,陳博士,就是研究出了腦神經再生因子的那位。”

“啊,陳博士你好,原來這個項目是你負責的啊,很高興認識你。”

諸駿頓時喜不自勝:“又認識了一位三清的大佬,看來我的運氣真不錯。”

王大力在一旁呵呵笑起來:“小子,算你運氣好,這個項目大佬雲集,你參加完一次試驗,估計能把公司的研發大佬都給認識一遍。”

一番話說得諸駿更加興奮了:“王總,試驗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啊,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別急,我們團隊現在還缺一個神外醫生,等搞定以後,就輪到你進場了。”

(本章完)

第473章 克利夫蘭的進修之旅(上)第78章 新藥研發方向,阿爾茨海默症第232章 讓人震驚的藥效第541章 小美,小美,看看我有啥病第241章 英雄腦梗癱瘓,誰能救?第153章 不太正經的神奇功用第655章 成功就是一次飛躍99步第11章 第二次提取,美白神藥第150章 時代週刊封面,馬布斯竟成頭號粉絲第442章 五個字,讓投資人爲我瘋狂第387章 華夏將再無艾滋第329章 車神甦醒,粉絲狂歡第141章 最大的誇讚來自對手的認可第526章 全球聲討,漁民痊癒第147章 主播得諾貝爾獎了?第249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第549章 全球第一,千億美元俱樂部第620章 AI診斷亭第390章 提前實現目標第193章 徹底火了第216章 貓傳腹特效藥第420章 醫療器械商城第72章 雞湯和機遇第91章 紀錄片《一天》第276章 黑心藥廠和慈善機構的再次助攻第82章 逆推合成方法第248章 三清教你怎麼做慈善第572章 終於動了第487章 超聲刀片肉吃?第178章 搞定Menkes綜合症第232章 讓人震驚的藥效第109章 一位走投無路的母親引發的悲劇第121章 千億身價曝光第352章 航天人狂喜,太空骨流失有救了第160章 一去不回的間諜第217章 被當成貓藥販子了第276章 黑心藥廠和慈善機構的再次助攻第531章 組織工程學,論人造膀胱的可行性第223章 整個娛樂圈都沸騰了撐不住了,請個假第589章 生物人工腎第280章 致癌傳聞,沙坦類降壓藥被召回第588章 妙手仁醫第4章 拒絕併購,收回股份第303章 手環報警,你有心梗第619章 後續的影響第243章 奇蹟發生,徹底恢復第253章 他們急了,它們也急了第573章 探索人類大腦之謎第644章 價格大跳水,機器人下鄉第138章 海外臨牀同步進行第643章 微創手術新時代第58章 展望未來,AI製藥系統第249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第425章 樣機完成第145章 國家最高科技獎第546章 全球第一,千億美元俱樂部第476章 深入合作,滿載而歸第64章 東方佳麗,兩代人的時尚夢第370章 最受歡迎的臨牀試驗第114章 被拯救的罕見病患者第445章 海思下場,三方聯手第579章 腦機接口震驚全網第584章 像WIFI一樣無處不在第174章 伸出援手第50章 喜提國民老公稱號第608章 加料版人造血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發威第564章 取下尿袋,重獲新生(下)第211章 新一輪提取第399章 誰都想做那隻風口上的豬第249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第294章 基因專利授權第170章 巨大的爭議,驚人的療效第625章 水牛教授的傳說第527章 子承父業第507章 不做小糖人第288章 以後都要這麼硬氣第628章 全實驗室的希望記錄一下書單第449章 試婚服第656章 再次升級,衛氏科學獎第515章 血管消失了?第435章 可以回收的膠囊胃鏡第609章 從夜跑到馬拉松第369章 攻克HIV,震驚全球第483章 魔鬼筋肉豬和番紅素大米第412章 拿下全部彩超第639章 手術機器人第363章 老少皆宜第333章 投資託養中心第277章 趁熱打鐵第636章 漸凍人的醫學奇蹟第154章 三清稅第99章 新藥價格引熱議第309章 測不準?肯定是三清的問題第549章 全球第一,千億美元俱樂部第325章 躺平任嘲的跨國藥企第194章 貓奴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