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土壤死了

見那位農業專家突然臉色大變,李志剛忙問道:“出什麼事情了?咱們忽視了什麼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位專家是一位戴着黑邊眼鏡的胖子,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土壤,有些緊張地說:“我剛剛意識到,這些土壤已經死了!”

“土壤死了?!”這句話讓李志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什麼,土壤還是有生命的?我怎麼不知道呢?”

另一位專家身材略爲消瘦一些,頭髮全都白了,但年輕看起來並不是很大。他也忙抓起泥土看了看,臉色同樣難看起來。他對李志剛說:“咱們僅是發現動植物在伽瑪射線的襲擊下大規模死亡,卻忽視了土壤同樣也受到了傷害。”

李志剛仍舊不太明白,他問道:“土壤怎麼會死?土壤死了的話,會影響稻田建設嗎?”

那位戴黑邊眼鏡的農業專家並沒有直接解釋土壤爲什麼會死亡,而是針對第二個問題說道:“咱們稻田暫時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咱們可以通過預埋通風管進行人工通風,也可以在土壤裡面混入專業的改良劑,甚至還可以去找一些活體土壤來置換。但是咱們也不能都靠在室內種植的農作物生存呀,還得需要在南海島等地的室外進行種植。可是那裡的土壤肯定也死亡了,農作物的生長肯定會成爲問題。”

那位白髮農業專家也擔憂地說道:“土壤死亡後,無論農作物也好,普通的野生植物也好,生長起來都會非常困難。不僅咱們的糧食和蔬菜種植會遇到非常大的麻煩,就連恢復植被也會受到嚴重阻礙。也就是說,即便咱們擁有相當數量的植物種子,也很難恢復災難發生前的植物環境,何況這一假設根本不存在。更爲可怕的是,依靠土壤自身的發展來恢復土壤的生命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期間在風沙、陽光、乾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土壤板結的速度可能會大大加快,咱們地球就將徹底變成一個不毛之地!”

李志剛聽得瞠目結舌:“啊!真的會這麼嚴重!?”

黑邊眼鏡專家將手中的土壤慢慢地撒到田裡,又抓起一把新的土壤遞給李志剛,說道:“你看,這土壤非常鬆散,缺乏粘度,味道也非常淡,而正常的土壤有一定的粘度,味道也很重。你剛纔說的泥土的芳香提醒了我,我才意識到土壤發生問題。”

白髮專家對李志剛說道:“土壤是動植物生存及生長的自然體。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爲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在這三類物質中,有機質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度最高,對伽瑪射線的敏感程度也最大。現在看來,這兩方面的成分都已經被伽瑪射線徹底破壞,無法逆轉了!”

黑邊眼鏡專家也說道:“你用肉眼是看不到土壤裡面的微生物,它們可能是生存於黑暗土壤王國中數量最大的居民了。這些微生物的質量雖不到土壤有機物的1%,但其數量卻是巨大的。1克的土壤中就有幾百萬個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細菌,還生存着數量可觀的藻類、原生蟲、放線菌及真菌等。”

聽到這些話語,體育館內在一旁忙乎着修建稻田的幾位助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悄悄走了過來,在一旁靜靜地聽着。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繼續講道:

“大家都知道,細菌、真菌和藻類是動植物腐爛的主要原因,它們將動植物的殘體還原爲無機質。土壤中還有一些微生物可促成多種多樣的氧化和還原反應,通過這些反應使鐵、錳和硫這樣一些礦物質發生轉移,並變成植物可吸收的狀態。災難發生後,伽瑪射線將地表進行了一次‘消毒’,現在土壤中沒有這些微小的生物,碳、氮等化學元素就無法通過土壤、空氣以及生物組織進行循環運動。”

“微生物在土壤裡生活,能夠產生二氧化碳,並形成碳酸,促進了岩石的分解。這才讓土壤的總量在逐漸擴大。另外,微小的蟎類和被稱爲躍尾蟲的沒有翅膀的原始昆蟲的數量也很驚人。儘管它們很小,卻能除掉枯枝爛葉,並可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轉化爲土壤。例如,有幾種蟎類能夠在掉下的樹葉裡生活,隱蔽在那兒,並消化掉樹葉內部組織。當蟎蟲完成它們的演化階段,樹葉就只留下一個空外殼了,土壤也就獲得的新的補充。”

見李志剛等人聽得驚奇,那位黑邊眼鏡專家接着講道:“你可能見過但沒有留心,在土壤中還有許多較大的生物,它們與地面上的生物一樣過着雜居生活。它們既分擔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有時又在同一的工作中互相競爭,有的還互相廝殺,形成了奇異的地下世界。”

李志剛若有所思地說:“我知道了,土壤裡面有蚯蚓,還有一些其他的昆蟲。對了,土壤裡面還有老鼠。”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很對,除了蚯蚓、老鼠以外,還有蜘蛛、蜈蚣和昆蟲幼蛹等。土壤裡這些居民活動的結果,使土壤中充滿了空氣,並促進了水分在整個植物生長層的流動。這裡面蚯蚓是土壤裡的重要居民,它把尚未腐化的植物殘體連同土壤一起吃進去,而排出的是摻混了有機物的肥土,排泄物中的鈣質等被濃縮後,對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有機體通過蚯蚓的消化管道被分解,土壤藉助其排泄物變得更加肥沃。另外,因爲蚯蚓在食用土壤和腐殖質的同時還在土壤中活動,所以土壤的孔隙有所增加,從而使土壤排水和空氣流通良好。據統計,由蚯蚓所翻鬆的土量,每1000平方米每年可達38~55噸。土壤是由一個生命之網所組成的綜合體,在這兒,生物依賴於土壤,反過來,只有當這個生命綜合體繁榮興旺時,土壤才能成爲地球上一個生機勃勃的部分。”

那位白髮專家對李志剛說:“這樣跟你說吧,如果用極端一些的說法來形容的話,目前地球上的土壤已經嚴重退化,和月球上的土壤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沒有生命的。”

“土壤死了!這是咱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事情!”那位眼鏡專家憂心忡忡地說。

“啊!怎麼會這樣?”那幾名助手都驚歎道。

李志剛心中一陣狂跳,眼前一陣陣發黑。自己在鳳凰山溶洞賓館發現所有植物全部死亡後,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如今四個多月過去了,通過自己和大夥的共同努力,稻種也弄到手了,社會秩序也基本有所恢復,聯盟也初步規模,本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卻被這兩位專家迎頭潑了一盆涼水,真是“晶晶亮、透心涼”。

難道今後地球的環境真的變得這樣糟糕?李志剛心亂如麻,腦海裡不由得浮現了這樣的景象:

……兩位農業專家的預言果然變成現實,儘管體育場稻田試驗取得成功,但也是在人工改變土壤結構後才實現的。因風沙影響,北方大區建設中無法在室外進行農作物種植。當道南方大區建設開始後,人們驚恐地發現,從聯盟帶來的稻種根在那些已經死亡的土壤中生長得十分緩慢,甚至無法完成整個生長週期,按災難發生前的種植方法只能是顆粒無收。沒有辦法,人們只能在土壤裡面加入各種改良劑,埋入通風管,就像給病人安裝呼吸機和生命維持儀一樣,強行行持着土壤的生命,勉強收穫一些農作物。

但由於人口數量有限,這種改良只能只能是極小範圍的,對於廣袤的大地來說作用是微乎其微。野生植物越來越少,只能侷限於當時沒有被伽瑪射線襲擊過的地方,無法向其他地區蔓延。沒有植物的覆蓋,大地繼續是一片蕭條。即便是蔡同榮他們那邊,也逐漸變成一個荒涼的、沒有任何生物在野外活動的野島。氣候也越來越糟糕,各種極端天氣頻現。

幾年後,倖存者們的外部生活環境明顯惡化。走出室外,到處都是一片荒涼,風沙肆虐,昔日的土地都板結變硬,生物無法在上面存活,也無法進行人工改良。人們只能生活在室內,農作物只能在體育館內種植,日常活動也限於室內。又過了幾年,地球環境極度惡化,室外徹底變成了不毛之地。氣候也更加異常起來,要麼就是烈日當空,要麼就是大雨傾盆。由於地面植物都無法恢復,土壤結構也失去了涵養水分的功能,大雨一到,洪水就開始氾濫,低窪處一片澤國。蔡同榮等人又重新退縮到基地內。李志剛這邊的一部分人也要重新回到鳳凰山賓館。其餘的則只能躲在大型體育場內,成爲真正的‘穴居動物’。

由於農業文明進程停滯不前,倖存者重新恢復工業文明的夢想徹底破滅,跨地域的融合停止了,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少。外出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收集各種災難發生前遺留下來的生物物資。隨着自然環境溫度的驟升驟降,這些遺留物資也在迅速老化失效,高分子製品基本上都不能夠使用了,金屬製品也是鏽跡斑斑。

十幾年後,倖存者的後代開始長大,他們因爲未成年而不能獲准到地面上去,寂寞難耐,只能在洞穴裡面看錄像節目解悶。災難前留下的種種節目內容都如同在外星上發生的事情似的,他們無法理解在錄像中那種曠野中的恬靜,只好從室內種植的農作物中想象父輩們口中關於災前地球環境的樣子,所有的自然之美都變成了永遠的傳說,室外就是如同外星一樣,晝夜溫差巨大,氣候反覆無常,颶風、洪水更是家常便飯。所有沒有利用的建築都被這種惡劣的環境弄的土崩瓦解,破爛不堪,雜物隨着颶風到處飄揚,整個地球就像一個大垃圾場。

倖存者可以利用的人工建築也開始進入迅速衰老期,會展中心、大型體育場這些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點破損的地方越來越多,倖存者們爲修補而整日疲於奔命、戰戰兢兢。外出活動的風險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會被突如其來的暴風颳走丟掉性命。爲了未來生存着想,人們開始修建地下城堡。各大中心城市裡面的人防設施成爲根據地,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展,相繼修建了大型的地下農作物種植基地,依靠人工陽光來從地面引入並過濾後的空氣提供給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原料。

人們轉入地下生活後彼此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文明被地域分割成千奇百怪的發展形態。由於地下農作物種植成本過高,人口的繁衍也開始受到限制。災難發生前人類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各種建築陸續都崩塌風化,被無情的歲月侵蝕的面目全非,最終變成和岩石黃沙一樣的粉末,從地表來看,只有金字塔等古建築還能勉強顯露出地球上曾經有人類生存過的痕跡……

若干年後,晝夜溫差進一步拉大。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地表的微生物全部消失,人類只能穿着宇航服似的防護服才能來到地面。大氣的成分變化異常,威脅人類生存的不僅是食物的缺乏,還有空氣的稀薄。當世界最後一處地下文明因爲苦捱不過而消亡後,與之共生的極少量動植物也就失去發展的動力,全都被封存在地下,隨着地表運動而陸續死掉,地球終於徹底退化成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

又過了不知多少年,地球上已經已經與生物剛剛出現時的情景一模一樣,到處都是死一般的寂靜。這時,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又帶來了生命的啓蒙,生物重新從單細胞開始了又一輪的進化,直至億萬年後,文明重新出現在地球,但那時的文明根本不知道曾有有一種人類文明在此之前已經存在……

……您輕輕一次點擊,將照亮我碼字的人生,請支持正版閱讀,上一起看讀書網。多謝多謝!!!

沉默了一會兒,李志剛混亂的頭腦有些清醒過來。他將兩位專家的話仔細地梳理了一遍,又冷靜地思考一陣子,感覺現實未必會這麼糟糕。他反問道:“既然蒼蠅都能夠迅速繁殖,土壤裡面的微生物就停滯不前?我感覺目前土壤的情況不能這麼糟糕。”

兩位專家沒有吭聲,李志剛又接着說道:“咱們在災後的世界中已經生活很長時間了,通過這段時間我發現,伽瑪射線是很可怕,但對地球仍網開一面,沒有造成絕對的百分之百的毀滅。你們看,在白山風景區不就有幸存動植物嗎?另外我在島內時,他們也告訴我,在島內也有一些倖存動植物。還有,我們剛剛離開北山,在溶洞賓館附近也聽到了鳥的鳴叫聲。至於省城至今到處飛舞的蒼蠅,都是生機勃勃的生物呀。既然這些大個體的生物能夠倖存下來,微生物同樣也能夠有相當數量的倖存者。”

兩位專家對視了一下,其中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略顯尷尬的乾咳一下,說道:“李同學,你說得很一定道理。剛纔,我倆有些太悲觀了。”

那位白髮專家也補充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的確快得驚人。細菌一般每隔20分鐘即可分裂一次,一天時間內即可繁殖72代,如果一個不死,總數將達到4722噸。假如再這樣繁殖4~5天,它們就會形成跟地球同樣重量的物體。”

說到這裡這裡,他又幹笑着修正道:“當然,這只是極端的數字,自然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爲影響細菌繁殖的各種因素隨時都在起作用。微生物這種驚人的繁殖速度,土壤中的微生物應該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充。”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也解釋道:“細菌的芽孢、放線菌的分生孢子,真菌的各種孢子,更能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侵害,一般能成活幾年甚至幾千年。因此不排除在土壤中仍存留細菌的可能。一個微生物細胞在合適的外界條件下,不斷的吸收營養物質,並按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新陳代謝。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過了異化作用,則其原生質的總量(重量,體積,大小)就不斷增加,於是出現了個體的生長現象。如果這是一種平衡生長,即各細胞組分是按恰當的比例增長時,則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繁殖。”

李志剛擺擺手,對兩位專家說:“你們說得這些專業術語我雖然聽不太懂,但我認爲即便土壤真的死亡,咱們也應有補救措施。咱們既然能夠躲過伽瑪射線,每個人身上都攜帶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咱們又不是躲在洞內不出來的,到處活動時就相當於一臺臺微生物播種機,走到那裡就將微生物播種到那裡。還有風,也是咱們的好幫手,要不許多地方咱們也沒有去過,那裡的屍體怎麼會大規模腐爛呢?我看如今地球上的細菌數量和規模,並不比災難前相差太多。”

兩位專家仍沒有吭聲,靜靜地聽着李志剛和專家的對話。

李志剛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對兩位專家說:“你們看,這泥土雖然沒有什麼味道,但並不意味着它就完全失去生命。咱們可以去市區裡面收集那些蒼蠅的屍體,裡面肯定富含大量的細菌。你們剛纔不也是說可以用置換的方法來使土壤起死回生嗎。”

眼鏡專家辯解道:“我們對這裡的土壤活力有信心,但對於一些沒有人活動土壤感到信心不足。比如說在一些平原地帶,特別是北方那一望無垠的平原,倖存者乃至倖存生物都非常少,土壤裡面的微生物肯定會被滅絕。我剛纔還想到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那就是風向。咱們目前的風都是北風,也就是從北往南刮。細菌的孢子很難逆風而上,那裡的土壤生命恢復也就將會非常困難。”

李志剛笑道:“所以我提出要積極北上,儘早開闢東北大區。至於北方沒有幸存者,我認爲這一結論下的過早。咱們國家是個多山國家,即便在北方,也有很多山脈。如大行山脈、和蘭山脈、興平山脈、宋嶺等,這些山脈和咱們這一帶的山脈一樣,都是高大險峻,對伽瑪射線的阻擋能力也很強。它們那裡也應該存在類似白山風景區那樣的天然避難所,有一些生物特別是微生物躲過了伽瑪射線的打擊存活下來,並在空氣的流通下向四周傳播。”

這時旁邊一位助手說話了,他支持李志剛的觀點,說道:“我覺得情況沒有那麼可怕。記得原子彈剛剛問世時,科學家們都形容其威力有多麼可怕,爆炸地點在百年內寸草不生。然而

寬島核爆幾年後就開始長草。自然界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要超過咱們的想象。”

另一位助手也插言道:“我看地球上的人類要比伽瑪射線還要可怕,五十多億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這在災難發生前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如今人類消失,土壤藉機可以休息一下,估計若干年後就能夠完全恢復正常,環境污染問題也將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李志剛圍着稻秧田轉了一圈,說道:“兩位專家最好用儀器檢測一下土壤裡面的微生物數量,不僅要檢測這個稻秧田裡面,而且還要檢測一下野外的,甚至還要包括其他地區的。如果那些沒有幸存者活動北方地區土壤裡面微生物含量真的過少的話,我看咱們還可以開辦一個微生物培養基地,培養出來大批菌種,再讓萬玉江的駕駛農用飛機進行空中播散,儘快讓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恢復正常。”

正說到這裡,李志剛手中的衛星電話響了,他忙接起來一聽,原來是章武打過來的,他報告說:“林中校的飛機在機場降落了!”

第36章 鼠羣(7)第48章 臭城(中)第58章 無邊落木蕭蕭下第55章 高尚第37章 說服第11章 魚缸裡的變化第4章 爲什麼要滅R第67章 人蠅大戰(中)第45章 陶家莊第71章 播音(二)第13章 核爆成功第11章 末日徵兆第4章 我們不是客人第32章 長魚的樹第4章 聯盟第60章 微型電臺第67章 人蠅大戰(中)第1章 效率決定成敗第60章 微型電臺第1章 文明曾經被毀滅?第32章 長魚的樹第71章 復興元年第64章 蠅城(九)第45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撞擊儀式第9章 養豬場第9章 大躍進第77章 優勢第2章 行動起來第87章 四方會談第58章 無邊落木蕭蕭下第5章 詭異的笑容第42章 拜把子第6章 王瑞林(二)第37章 歸第48章 滯留第38章 超級速成駕校第52章 挺進首都第83章 零一六機場第58章 探討第31章 傳奇船隊第56章 蠅城(一)第35章 史前驢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40章 怪洞(中)第11章 小賈第17章 恐怖的末日(二)第37章 鼠羣(8)第66章 南方大區第7章 先知的預言第17章 獸性第54章 古皇宮第11章 風沙之後第25章 屍體上的傷口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26章 牙痕第19章 搬開屍體吃早餐(一)第24章 發展第36章 致命的錯誤第17章 獸性第1章 學生專列第37章 鼠羣(8)第17章 恐怖的末日(二)第34章 鼠羣(5)第62章 祖德第78章 聯盟衛隊第2章 以夷制夷第6章 秘密報告第34章 鼠羣(5)第62章 祖德第4章 列車上都是死人?第76章 植物第22章 求同存異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33章 倖存者第55章 高尚第53章 劉柯第36章 致命的錯誤第72章 播音(三)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48章 滯留第32章 鼠羣(3)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31章 幾千名倖存者?第57章 沒有人類後的夜空第6章 秘密報告第29章 HD90第5章 詭異的笑容第70章 播音(一)第72章 播音(三)第15章 誰是真男兒第15章 伽瑪射線第11章 魚缸裡的變化第32章 長魚的樹第62章 祖德第21章 密謀第75章 電離層消失?第21章 密謀第17章 恐怖的末日(二)第73章 播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