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體育館稻田

原來,李志剛在接到馬野的電話後,就一直在思考着這方面的問題。省城及白山風景區從來沒有受到過沙塵暴的襲擾,最多也就是輕微的揚沙天氣,可如今卻意外地迎來沙塵暴的光顧,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災難造成植物大面積的滅絕,地面在一夜間失去了植物的保護。而正常情況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多發生在春季,夏秋兩季極少發生。如今自七月起北方地區的植物都死亡了,估計氣候也發生變化了,大風頻起,風沙卷着塵土一路南下,一直吹到了省城這邊。

省城這邊的倖存者雖然不適應沙塵天氣,但他們可以躲進房屋裡面,可以穿上防護服務。但植物則不然,它們哪裡也去不了,只能被動地被自然選擇。在白山風景區那裡的植物之所以倖存下來,並不是其生命力多麼頑強,而是在於其所處的位置,上方正好有厚厚的岩石層,幫助其躲過了伽瑪射線的襲擊。而這種位置有時還恰恰是風口,沙塵暴一來,自然就會被淘汰掉。

當時,物競天擇是殘酷的,人爲干預很困難。即使沙塵暴今後成爲常態天氣,肯定還會有適應它的植物出現。可是,對於倖存者至關重要的農作物卻根本不能等待進化這一漫長過程了。雖然李志剛目前有從島內帶來的稻種,但從現在看來,在省城這一帶戶外種植水稻,似乎風險很大。更爲關鍵的是,將來在中原地帶特別是東北大區建設者,如果無法發展農作物自己供養,那麼東北大區只能像災難發生前的南極考察站一樣,只有一點象徵意義,所有給養都要從後方運輸。

北方有廣袤的平原,有數不清的礦藏,在曾經的歲月裡國人已經失去太多的疆域,如今地球秩序重新洗牌,必須抓住這一機遇,重新佔領那些疆土。這是李志剛的夙願,是他畢生的夢想。也正是這一夢想,讓他對水稻乃至農作物戶外種植問題憂心忡忡,也就想出了在室內種植的念頭。

兩位農業專家剛開始聽到這一提議時,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連聲否定:“不行!絕對不行!水稻不像鮮花、蔬菜,它對蒸騰作用的依賴程度非常大。此外還有通風、光照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非常難解決的。省城這邊受沙塵暴影響,水稻難以種植,咱麼可以將種植基地南移道南海島等地方。那裡是海洋氣候,風沙幾乎沒有,我們可以在那裡大面積種植。再說,你拿到的這些稻種是島內品種,咱們在島內種植也可以,兩岸現在不是已經融合了嗎?”

李志剛將室內種植的重要意義講述給兩位專家後,兩人思考片刻,也認爲很有必要,於是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支持在室內種植水稻。

“我建議在游泳館內種植,特別是那種大型游泳館,採光和通風條件都比較好。咱們可以在田野裡面挖來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然後再通過人工澆灌,形成一塊模擬稻田。在這塊稻田裡面進行試種,取得經驗後,咱們再擴大到室內網球場、排球場等面積大一些的地方。當然,最大咱們可以擴展到會展中心、體育場等地。我估計就省城而言,符合這種要求地室內地點總面積應該在一百畝以上。”

另一位專家補充道:“咱們這種室內種植在通風、日照等方面與室外相比處於劣勢。按照畝產三百公斤的保守數字計算,這一百畝的面積水稻產量應該在三十噸。這僅是一個種植季的產量,咱們在室內種植,在一年內至少可以保持兩個種植季,剔除一些意外因素,省城這邊年水稻產量也應五十到六十噸左右。按人均消耗糧食二百公斤計算,這些糧食可以養活兩萬五千到三萬人。考慮到糧食儲備問題和農業風險等方面的因素,以省城爲中心的倖存者數量應控制在兩萬人以內,就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聽兩位專家這麼一說,李志剛心裡有了些底數。他對兩位專家說道:“好,有了這麼一本賬,我就基本清楚了。將來東北大區建設時,在大區的中心城市,我匯聚的倖存者不超過兩萬,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如果那邊因爲礦區等方面的原因出現大量的倖存者,我看就要對他們進行糧食供應了。”

說到這裡,李志剛心裡突然產生一個念頭。難道將來可以通過糧食供應實現對於東北大區的控制?災難發生前,東北是全國商品糧的重要基地,僅龍江省一個省,就提供全國所需商品糧的十分之一。每次糧食價格波動時,政府都要從那邊調撥大量的糧食來穩定市場,父親就曾經主管過一段時間這方面的工作,他也就是利用那次機會和父親一起去了幾次東北,見到了那邊的白山黑水,感受道東北平原的廣袤無垠,也見識過沙塵暴的威力。

當時,國家控制東北主要依靠幹部調動,靠政策,從東北向全國調撥了大量的物資支援全國,這才造就了從內戰結束後經濟的一個個奇蹟。沒有想到,如今的東北卻要成爲聯盟的負擔,成爲聯盟支援的對象,這也許是一種反哺吧。

不過,李志剛是堅定不移地決定要開闢東北大區,那裡的資源儘管經歷了數十年的掠奪式開發,但蘊含量仍然驚人。現在的倖存者經過若干代繁衍後,即使東北地區被災後惡化的環境徹底變成不毛之地,但其地下的鐵礦、煤炭、石油等重要資源仍然是支撐這重現工業文明的重要物資,絕不能拱手相讓。

目前尚且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倖存者發展情況,但以自己在災難發生前的瞭解,東北大區的周邊國家一直對東北有染指的野心,H國、R國等國家一直覬覦東北大區,在各種場合製造種種奇談怪論,說東北大區在若干年前曾經是他們的領土,他們的祖先曾經在那裡活動過,那裡出土的各種文物都是該國祖先遺留下來的。

應該說,這幾個國家都是在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都是依靠航海的發展才興盛起來,依靠進口鋼鐵、石油等重要物資才完成工業化進程的。而如今災難造成的人口急劇衰退,所有國家都要從農業時代重新做起,首先要完成農作物種植,然後才能發展工業。即使發展工業,所需資源也只能從本國境內開始,衰退的文明已經讓倖存者的後代無法重新制造出來遠洋大船。而災難發生前留下來的那些大船已經完全被歲月侵蝕得無法試用了。所以,工業還要會從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重新發源,然後再重新慢慢地進行第二次發展。

對於這一歷程,H國、R國的倖存者肯定會認識到,因此他們肯定會想辦法早些來到東北大區,爲他們的後代提供發展空間。這時聯盟進軍東北大區的意義就格外重要,而進駐東北大區的這些人對聯盟的忠誠度也更爲重要。他們必須能夠忍受住東北大區的惡劣自然環境,同時也能扛得住來自H國、R國的軍事挑釁和經濟利誘。

李志剛想的入神,半天沒有說話,兩位專家見狀有些尷尬,忙提醒道:“李同學,我倆想立即開展試驗,麻煩你安排一輛挖掘機和兩輛自卸車,此外我們還需要十名助手,最好是熟悉水稻種植的。”

李志剛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剛纔想的實在是太遠了。如果室內種植技術不過關,自己想的再遠也不行,東北大區不能全部靠內地糧食的支援,否則生存起來實在是太脆弱了。

兩位專家又將剛纔的話重複一遍,李志剛滿口答應。車子不算問題,駕駛員更是很多。幾個月來,倖存者利用滿城遺棄的車輛開展起駕車培訓活動,很多成員都學會了駕駛。對於工程機械等特種車輛,也培養出了一批專業駕駛員。至於熟悉水稻種植技術的助手,李志剛更是早有準備。富貴等人原來就在家務農,他們各個都是種田的行家裡手,這方面的人才至少可以抽調出來五十名。另外L628次列車上的學生們當中也有不少是來自農家,也有一定的種田基礎。所以,將來的室內稻田建設所需的一線種植人員數量是很充足的。

李志剛立刻將這一工作部署下去,讓章武將這些人員從機場那邊抽調回來,配合這兩位專家開展農業種植。爲了便於管理,種植地點就選擇在離部落最近的一處體育館內的游泳館。本來部落裡面也有游泳館,但李志剛考慮到將來這個游泳館和可以重新啓用,真正的大面積室內種植主要應用在東北大區,所以就留了下來沒有變成稻田地。

……您輕輕一次點擊,將照亮我碼字的人生,請支持正版閱讀,上一起看文學網。多謝多謝!!!

此後的幾天再也沒有沙塵暴的襲擊。馬野帶着白山風景區的大隊人馬也來到了部落,部落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李志剛和馬野進行了一次長談,將整個聯盟的發展思路向他交了個底。馬野雖然名字裡面有個“野”字,但並沒有多少野心。他從小站時就想和劉柯兩人一起遁世,後來是迫於無奈才和大家來到白山風景區,他自然完全認同李志剛的想法。

通過對白山風景區這些人的接觸,李志剛也發現他們都比較消極,可能受馬野的遁世思想影響。馬野也告訴過李志剛,這些人當中還有在白山裡面跳澗自殺的,進一步加深了一些的厭世態度。看來還得加大對他們的宣傳教育,讓這些人積極起來。可惜李麗仍在島內,自己也不好意思問蔡同榮太多關於李麗的事情。不過劉左在宣傳工作上也很在行,白山風景區的人很多都在小站羣毆中對劉左有些正面印象,因此通過劉左對這些人做思想工作要方便一些。

目前省城這邊的倖存者已經將近千人,部落這邊有五百多人,機場那邊還有三百多人,島內受訓人員有八十名,王瑞林那邊有四十多人,蘇萬方那邊還有十多個。而按當初的來源分的話,一共分爲三大類,既L628次列車上的倖存者,省城這邊的倖存者和白山農場的倖存者。這裡的列車倖存者已經匯合了三分之二多一些,還剩下三四百人下落不明,這其中就包括雷震天那些人。

應該說,目前這近千人的倖存者隊伍大都屬於正當年,性別比例也基本合理。李志剛對這一點比較滿意,但他也清楚,在下一步的大區建設中,性別失衡問題可能將浮出水面。另外島內目前也是男多女少,但由於多數男性目前仍爲士兵身份,性別失衡問題雖尚未凸顯出現,但也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出現些誘因,那些找不到配偶的男性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

對於這一問題,李志剛曾經考慮過多次,也試探着與其他人商量過。但都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等到問題暴露出來以後再說。

可是性別失衡問題不像資源枯竭問題那樣過程漫長,足夠有解決的時間。以島內爲例,一旦那些士兵厭倦了軍中生活,渴望組建家庭時,爭奪異性的情況就會白熱化,即便像翁秘書那樣的破相女人也是炙手可熱,許多男人因無法找到配偶而鬱悶,進而會自動組合在一起,與那些有家庭的人爲敵。如果說僅是互相敵視還算可以忍受,一旦那些單身男子冒出同歸於盡的想法的話,那麼島內可就亂了套。

有人曾經提出,如果女性數量遠低於男性時,可是實行一妻多夫制,甚至是重建母系社會,一切都由女性說了算,女生也像男人那樣妻妾成羣。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實行起來肯定非常有難度,甚至可以說是根本無法實行。

首先,現在的倖存者都是深受幾千年傳統文化薰陶的現代人,他們都有“寧爲雞口,不爲牛後”的思想,性慾又不是像食慾那樣無法忍受,讓幾個男人共同擁有一個女人,每天晚上等着女人的臨幸,對於絕大多數男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侮辱。他們要麼寧可獨善其身,要麼乾脆就殺掉或者趕跑競爭對手,單獨佔有一個女人。

至於母系社會的重建,那更是空談。母系社會是在四五萬年曾經出現的一種社會形態,當時人類的生產力及其底下,青壯年男子只能進行低效率的狩獵、捕魚和防禦野獸等任務,而婦女則擔任採集食物、燒烤食品、縫製衣服,養育老幼等繁重而高效的任務,兩者相比,婦女從事的採集比男子從事的狩獵有比較穩定的性質,對維繫氏族的生存和繁殖都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因此,婦女在氏族公社裡佔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視。

而如今雖然是在災難發生後的大環境,生產力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但儘管這樣仍要比四五萬年前的母系社會的生產力強不知道有多少個數量級。的確,目前倖存者日常生活的物資以蒐集和簡單加工爲主,屬於自己的工業也是以製造豆腐之類的簡單食品加工,這些活計雖然適合女生,但男生幹得也不賴。更重要的是,在幾年後災難發生前的遺留食品全面過期後,農業種植將是一項勞動強度很大的活動,女性根本無法單獨完成。同時,在男多女少的環境下,男性彼此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甚至有可能像草原上的獅子一樣,男性要爲爭奪配偶而爭得你死我活。不過這種規則實在是太難制定,競爭是不可能公平進行,這種衝突不僅不會將女性的地位提升,相反還可能會進一步寵物好,變成一種資源,一種生育工具。

此前也有人提出,可以試行類似瀘沽湖那樣的走婚方式,男性和女性不能永久結合,同居一段時間後必須分開,這樣才能讓大多數男人擁有女人。有人還提出,可以將女性變成一種獎品,通過對所有的男人考覈,成績優秀的才能獲准挑選女人。這些想法雖然有些荒誕,但也不是不可行的,至少要比那一妻多夫制要強一些。

幾天過去後,馬野帶來的那些倖存者已經全面展開了軍事訓練,紀律性明顯提高。機場那邊也是捷報頻傳,章武等人將整個機場賓館整修一遍,大部分人員都搬進居住,生活秩序也基本恢復正常。鑽井工作也取得進展,在機場賓館附近成功地鑽出一口井,供水恢復的正常。移動電站也建立起來了,伙食也開始恢復不限量供應,就是在口味上暫時還達不到部落的水平。

這天,李志剛專程過去看了看體育館稻田的建設情況。在進體育館之前,他還做好了遍地泥土、臭氣熏天的思想準備,沒想到進去一看,裡面很是整潔,兩位農業專家過來介紹說,個體育館的游泳池有成人和兒童兩個泳池,兩位農業專家已經領着助手們從附近的田地裡挖來不少土壤,投放到兒童游泳池裡面。經過幾天的連續工作,游泳池裡面已經填滿的泥土。在往游泳池裡面送泥土的過程中,他們是將翻斗車直接開到池邊,地上濺落的少量泥土也被他們用消防車運來的水衝到池內,所以才保證了館內的清潔。

兩位專家介紹說,他們專程去了一次附近的郊縣,從那裡的農資商店裡面蒐集了育秧盤的等專用工具,親自將0.5公斤的稻種放進育秧盤,小心翼翼地進行育秧。目前稻種已經開始發芽,證明稻種的確有活性。李志剛看了很是滿意,建議兩人編寫一本室內種植技術指南,將整個試驗過程都記錄下來,以便將來其他地區效仿操作。

兩位專家也反映了一些目前遇到的困難。一個是目前在溫度控制方面,目前這個游泳池空調還沒有啓動,而稻種出苗最低溫度需要在12℃,目前室內溫度雖然剛剛達到,可將來天氣將會慢慢轉冷,而出苗後育秧的日平均溫度要求在20℃左右,這樣培育壯秧最有利。因此必須立即啓動中央空調,以確保下一步的工作。

李志剛說這個好辦,王強的複線建設已經完成,昨天已經回來了。這就讓他領人過來進行空調啓動工作,同時也將這次空調啓動作爲一次現場培訓,教會更多的人學會如何使用中央空調。將來室內農業種植需要中央空調的次數將會很多,即便是在北方,也要充分考慮到環境變化後氣候的惡化可能,必須採用空調進行溫度矯正。

第二個困難就是通風問題,兩位專家說稻田對通風有一定的要求,否則發育不良,李志剛說這也沒有關係,可以調來一臺發電車,再在室內裝上幾臺工業風扇,讓室內的空氣流動起來。

兩位專家面露喜色,說這兩個問題解決後,他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進行育苗了。對於即將開展的稻田建設,兩人很有信心,說等稻種移種到秧田後,他們就開始進行對成人游泳池裡面投放土壤,然後再注水完成稻田建設。

李志剛又問兩位專家,現在的昆蟲只有蒼蠅一種,水稻授粉問題會不會遇到困難。兩位專家笑道:“水稻是自花授粉,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未來的稻粒。”

李志剛自我解嘲道:“我僅是在電視上見過稻田的樣子,從來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經常出現些常識性的錯誤,讓你們見笑了。”

隨即,他蹲在育秧田,也就是那個曾經的兒童泳池旁邊,抓出一把泥土說:“現在發展農業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咱們的性命就是被攥在這些泥土裡面。這泥土的芳香可真讓人陶醉呀……”

旁邊的那位專家一聽,好像猛地想到什麼事情似的,臉色刷的一下變了,他忙抓起一把泥土,拿在眼前仔細研究一會,然後有些沮喪地說:“完了!完了!咱們可能全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20章 殖民地第59章 宣傳氣球第62章 蠅城(七)第57章 蠅城(二)第48章 幫派第13章 公祭(下)第10章 燃機發電機第37章 歸第96章 種子第18章 殺戮第33章 絕望的未來第3章 731部隊第21章 衡東第26章 啊!海軍第75章 電離層消失?第15章 伽瑪射線第43章 高速公路(下)第1章 傳奇小組第18章 夜晚的火光第16章 粟粒狀陰影第8章 緊急講話第5章 理髮第21章 密謀第39章 怪洞(上)第35章 鼠羣(6)第28章 加拉辛巨暴第59章 宣傳氣球第7章 埋屍第91章 暗殺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49章 磚家第38章 燒錢第7章 大練兵第1章 傳奇小組第91章 暗殺第14章 烤麪包機第34章 神秘人第42章 拜把子第11章 張海林第24章 末世雲雨第40章 怪洞(中)第54章 古皇宮第2章 以夷制夷第82章 768洞第3章 追尾!追尾!第21章 首都!首都!第32章 GammaRAE第37章 說服第14章 疫情第6章 太空核爆第2章 人類的宿命第43章 長談第11章 魚缸裡的變化第25章 三個疑問第2章 行動起來第25章 禁室培欲(一)第21章 首都!首都!第48章 臭城(中)第15章 老鼠奶第24章 禍首是它!第22章 求同存異第13章 公祭(下)第3章 預言第11章 末日徵兆第25章 禁室培欲(一)第79章 流放第52章 挺進首都第38章 超級速成駕校第35章 女人問題第54章 謠言第52章 武裝問題第14章 氣胸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51章 重返小站第15章 老鼠奶第38章 超級速成駕校第1章 效率決定成敗第33章 水浸區第49章 磚家第44章 冰川時代?第12章 體育館稻田第1章 效率決定成敗第7章 埋屍第57章 蠅城(二)第17章 第一搜索隊第52章 挺進首都第51章 核電站殺手第23章 誰是罪魁?第36章 致命的錯誤第5章 詭異的笑容第3章 731部隊第25章 禁室培欲(一)第7章 鐵路全亂了(二)第43章 風雪第18章 人多膽子小第63章 首都之亂第49章 磚家第2章 人類的宿命第2章 人類的宿命第71章 復興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