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

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

丞相府內,戰時軍機處。

戰時軍機處,是劉儉專門設立的臨時機構,被劉儉定性爲非常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以爲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現在被定性爲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按照劉儉給軍機處的定性,軍機處應是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但現在由於朝廷設立了丞相,所以軍機處反倒是等於丞相的私人秘書處。

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此刻,站在軍機處中的幾個人,分別是劉儉,劉虞,荀彧,荀攸,劉表,田豐,沮授,賈詡。

這幾個人,按照資歷來說,在朝堂之中確實有些欠缺。

所以,現在劉儉設立了軍機處,讓他們作爲軍機處的主要成員,來參與到國家的大戰之中,來爲自己的手下的這些人提升資歷。

“西涼軍如今已經抵達扶風郡了嗎?”

負責提供情報的賈詡立刻說道:“回稟丞相,西涼軍的前部已經抵達了扶風郡,目前正按照朝廷的旨意,在眉縣駐紮。”

劉儉問道:“他們可有擾民的舉動嗎?”

賈詡笑道:“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會有的,不過眼下還沒有,因爲這支前軍,乃是由董氏家族中人親自執掌的,在董卓的約束之下,這支軍隊還未曾擾民,很是難得啊。”

劉儉聽到這的時候,頗爲滿意。

“看起來董仲潁還是個明白人,他雖然是涼州人,但是現在看事情的格局與高度不一樣了,至少他也懂了,什麼是民心所向。”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又看向了賈詡。

“西涼軍各部的其他將士們出發了嗎?”

賈詡果然是將所有的事情都探查的明明白白的。

“以胡軫爲首的各部西涼軍已經陸續從涼州冀縣向東出發,雖然他們出發的時辰比董卓的軍隊要晚一些,但是想來用不了多久也會抵達扶風郡,丞相是讓這些人和董卓的軍隊一樣,也駐紮在眉縣?”

劉儉搖頭說道:“其他那些西涼軍所率領的士兵與董卓率領的這支軍隊可不一樣,董卓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最終是可以完全讓吾收爲己用的……但是其他西涼戰將的心思,目前可不在歸順朝廷上!暫不可信。”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卻突然不說了,他只是笑看向周圍的這些人:“諸位,把你們的意見也都發表出來說說看,有什麼想法,儘管暢所欲言。”

在場的諸人都沒有說話,只等着劉虞先發表意見。

畢竟在這些人之中,除了劉儉之外,應屬劉虞的身份最爲尊貴了。

而且這次長安廢立事件之後,劉虞隱隱有了成爲繼劉儉之後中心第一名臣的姿態。

不過,衆人此刻都不發言,等着讓劉虞發言,並不是因爲劉虞有多麼高的軍事造詣,只是出於對他的尊重。

劉虞也是一個比較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笑着看了看一旁的這幾個人,說道:“諸位有什麼意見,儘管說!某並不長於軍陣之事,還是靜聽諸位的意見就是了,今日就莫獻醜了。”

劉虞既然已經這麼說了,那其他的人也就沒有顧忌,隨即開始暢所欲言。

首先說話的人是田豐。

“丞相!田某認爲,應該讓胡軫等軍隊屯於武功!這樣就掩其耳目,相比於眉縣,從武功前往長安的路程更爲平坦,也更爲順暢,西涼軍若是有心想從武功來攻打長安……完全可以做到朝發夕至!”

“如此一來,以胡軫爲首的西涼軍將領就不會覺得我們是有心在算計他們,如此也可讓他們卸下防備,露出原本的真面目。”

“到時候我們也好根據實事來制定戰略了。”

劉儉聽了田豐的話,說道:“元皓先生果然是老謀深算,其他諸位還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說話的人是沮授。

“丞相,末吏認爲元皓所言甚是,不過末吏還有一件事想說,依照末吏看來,咱們給西涼軍駐兵的地方雖然是重中之重,但是關鍵還要想辦法切斷西涼軍的後路!”

“畢竟西涼軍的人數衆多,這當中若是逃出了一些返回涼州的,定會爲丞相的大業造成阻礙,當慎之又慎。”

劉儉贊同道:“公與覺得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阻斷涼州的歸路呢?”

沮授很是認真的時候:“丞相,依照我等之間,咱們現在應該派人前往陳倉,在那裡阻斷涼州軍的退路。”

“陳倉乃至咽喉之類,易守難攻,且能遏制住三面歸途,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啊。”

劉儉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先生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其實,早在董卓軍率兵回返之前,我就已經讓徐晃和張燕率一支精兵,暗中潛伏往秦川山嶺之中,只等西涼軍全部過境後,再悄悄的偷襲陳倉,將咽喉要地拿下。”

“陳倉到手,西涼軍沒有了歸路,不論他們能否打贏這場戰爭,他們也最終都是失敗者。”

沮授聽劉儉這麼說,頓時就放下了心,很是感慨。

“丞相果然是高瞻遠矚,原來事先已經早就做好了準備,某多事了。”

劉儉道:“先生何必如此說?你如何多事?你這是在替我分憂啊,伱們有什麼想法都要及時跟我說,哪怕重複了也無所謂,一百次事情中,哪怕有一次我想不到,而你們提醒了我,那對於咱們的大業來說,就是天大的臂助!”

“須知咱們上階層的人,一句話,影響的可能是千萬人的性命。”

衆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至於這次排兵佈陣方面,應該讓各路兵馬在何處駐紮?諸位大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有所顧忌。”

於是,在劉儉的督促下,衆人紛紛開始暢所欲言,向劉儉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大家在輿圖之上來回指點,分析戰場的形勢和可能發生的進程……大家各抒己見,毫無顧忌。

最終,經過軍機處諸臣們的商議,最終羅列出了多套佈陣的方案以及用兵的策略。

幾乎將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都預防住了。

五日之後,董卓在眉縣安置好了軍隊之後,便在華雄的保護下來到了長安。

時過境遷,再次回到長安的董卓心中有一種明顯的刺痛感。

想當年,他剛剛離開長安之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手下雄兵十萬,立志要平定西涼,可謂是意氣風發,無人可及。

然時至今日,再次回來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滋味,手下的將士也很有可能會分崩離析。

軍隊的供養,也要仰仗他人鼻息,怎麼想都覺得憋屈啊。

董卓這次回長安,並沒有領太多的人。

他只是領着大將華雄,另外還有三百飛熊軍當貼身鐵衛。

在董卓看來,今天這場合,他領着太多的兵馬回來也沒有用,帶兵多了,劉儉不可能讓他到長安來,必須得是千人以下。

但是他就是領了一千個人,劉儉要真是想害他,那也是一千個來,一千個死。

與其讓劉儉因爲這種事瞧不起他,倒不如就領三百個人回來。

也讓劉德然看看他董卓的志氣。

而且,董卓心中也估摸着劉儉根本不可能害他。

西涼軍諸將本來還找不着合適的理由造反,劉儉要真給董卓殺了,他們還真就是無所顧忌了,甚至還會因此而導致彼軍的士氣大爲增長。

董卓覺得,以劉儉的智慧,他絕對幹不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

眼看着就要到了長安,董卓正唏噓不已之時,突見前面來了一支彪軍。

那隊兵馬全副武裝,爲首的大將渾身覆蓋着精鐵甲冑。滿面虯鬚,相貌極爲雄偉。

“來者可是董公?”董卓不認識眼前的將領,但是華雄認識。

他小心翼翼地衝着董卓說道:“相國,此人是河北大將顏良。”

董卓聽到這裡,恍然的點了點頭。

早就聽過此人的名號,今日一見,果然雄壯。

他命令車伕將他的馬車往前拉了一拉。

董卓在戰車上直了直身軀,隨後對着顏良喊道:“老夫就是董卓,這位將軍有何指點?”

顏良見董卓站了出來,急忙向着他拱手說道:“末將顏良,奉丞相之令特來此地迎接董公。”

說到這兒的時候,便見顏良一揮手,衝着他身後的士卒們高聲說道:“給董公讓出一條路來。

就見跟隨顏良所來的河北精銳士兵齊齊的分散向了道路兩旁,讓出了一條寬敞的大路,同時他們將手中的兵器用左手和右手一起握住放在胸前,挺直了脊樑,昂首挺胸,乃是爲董卓致敬。

董卓看到了眼前的情況,不由感慨。

他看向顏良說道:“可是你家丞相安排的?”

顏良說道:“丞相說了,董公乃是大漢朝的功臣,此番雖未克敵制勝,但是卻也大揚我漢朝之威,不可不以重禮而代之也。”

“董公,請!!”

這番話說的董卓心潮澎湃,心中儼然有一股碰到了知己的感覺。

劉德然,不愧是劉德然啊!

果然是有眼光。

也果然是有大胸襟啊。

隨後,董卓就命令車伕:“駕車直行。”

於是董卓手下這三百名飛熊軍就擁護在董卓車架的旁邊,雄赳赳氣昂昂的向着顏良的軍隊爲他們打開的道路走了過去,大有一種凱旋之師的意味。

這一路上,董卓甚是感覺有面子。

華雄跟隨在董卓的身邊說道:“相國,劉儉對相國如此客氣,看來他心中對相國還是很尊重的。”

董卓聞言,臉上的得意之色更甚了。

不過,他卻突然想起一件事,隨即囑咐華雄道:“如今既然已經來了長安的地界,那你可就不能再稱呼我爲相國了,回頭到了劉儉那裡,也要稱呼其爲丞相。”

華雄聽了這話,多少還有點兒不情不願,但是在董卓意味深長的目光下,他還是答應了。

“遵主公之令!”

董卓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如釋重負。

董卓的軍隊走過顏良軍隊的後,顏良隨即親自陪同董卓又向東行駛了三十餘里,此時已經基本進入到了長安管轄的地界。

依稀已經看到了長安城的城池,卻見又一隊精銳的騎兵向着董卓的方向奔馳了過來。

董卓一見是騎兵,頓時來了精神,他眯起眼睛仔細看去,上下打量着這些騎兵。

卻見這些騎兵所騎乘的戰馬皆品種優良,極爲雄壯,而且顏色也排布的非常整齊,有褐色的,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黑白褐色的戰馬,都各自依照着顏色成隊伍,很是好看。

戰馬背上的騎兵也都是全副武裝,身着精銳甲冑,手拿長朔,裝備精良。

這些騎兵足足有三百餘騎。

光是這些甲冑,這些戰馬,還有這些長朔就足夠顯現的河北現在的冶鐵之力了。

西涼軍大多都是懂得戰馬之人,他們只是大概掃了一下眼前的戰馬,就赫然發現這些戰馬的品質還有這些馬背上的騎士的素質,都不在他們西涼軍的騎兵之下。

特別是在裝備上的優勢極爲明顯,放眼整個大漢朝,也找不出裝備這麼好的騎兵了。

劉儉用這支騎兵向董卓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

就在董卓嫉妒羨慕的看着這些騎兵的時候,就見這些騎兵突然橫列成一排,列成陣勢。

他們一同舉起手中的器械,高聲喝道:

“董公威武!”

“董公威武!”

隨後就見騎兵隊伍中又來了一名身材雄壯的彪形大漢。

“末將公孫瓚,奉丞相之命,在此恭迎董公進入長安城,董公,請!”

公孫瓚的名頭這些年在北地也是打的很響,先前他曾在幽州打擊烏桓與鮮卑,雖然聲名不及關羽,但是卻可以稱得上是幽州第二猛將。

後來他又到了幷州相助郭嘉,對付當地的匈奴也是屢建戰功。

只可惜,他在幷州的名頭現在也沒有趙雲和黃忠大,最多也就算是幷州第三。

不過,即使一直都沒排上第一,但公孫瓚的聲名還是非常響亮的,特別是他在幷州的時候,還組建了一支白馬義從軍,雖然這支軍隊與趙雲手底下的軍隊有點兒衝突了,但是卻依舊不掩其鋒芒。

公孫瓚在北地縱橫多年,聲名赫赫,饒是董卓也是聽說過他的名聲。

特別是董卓也知道此人乃是劉儉的師兄。

“想不到劉德然居然派這個人前來接我,看來他是真的很尊重老夫啊。”

看見劉儉派出公孫瓚和這支雄壯的騎兵迎接自己,董卓不由發出了感慨。

同時,他也被劉儉的騎兵的裝備以及素質深深的震撼到了。

“看起來,老夫真是不及劉德然多矣呀。”

董卓這話只是自言自語,公孫瓚自然是聽不到的。

“董公,請隨我入城!”

“請董公入城!”

一衆騎兵齊齊高聲大喝。

眼見公孫瓚所率領的騎兵如此雄壯,董卓心中也不由上來了一股傲氣。

他吩咐華雄道:“讓老夫的飛熊軍以疾行軍樣入城。”

“莫要墮了咱們涼州豪傑的銳氣。”

華雄聽到這,似乎有些猶豫。

“相國,您的身體只怕有些吃不消吧?”

董卓聽見了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老夫縱橫天下多年,這點小事算什麼?”

“疾行入城!”

“諾!”

 

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631章 虎落第526章 校事府第631章 虎落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428章 龍虎鬥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27章 幷州刺史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327章 現在,時機正好第644章 就是逼你自斷雙臂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02章 對待男女用不同手段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631章 虎落今天晚上更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26章 郡署徵辟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235章 託 子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7章 官場利弊第445章 紹有猛虎!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請假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589章 北上第661章 劉丞相第745章 大漢軍神第92章 酒醉獻子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335章 神臂營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662章 降董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18章 大青駹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