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

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

華雄嚷着要見董卓,但其他的涼州各部戰將卻並不將此事當一回事,以胡軫等人爲首的一衆西涼軍將官,只是一臉譏笑神色的看着華雄,然後就各自返回各自的營中準備去了。

華雄則是與董璜一起,來到了董卓的起居之所。

剛一見面,便聽華雄衝着董卓喊道:“相國!難道已失了英雄之氣?成了那羸弱之人?!”

這話一喊出來,將董卓弄的一愣一愣的。

他疑惑地看着華雄,不明白這位忠心耿耿的將軍,今日發什麼邪風,跑到自己面前大吼大叫的。

但是當董卓看向了一旁董璜的時候,卻從他的臉上讀出了這件事情的真相。

隨後,董卓心中瞭然了。

“華將軍真乃是忠臣也!快坐!聽老夫與你細說!”

董卓從牀榻上直起身,揮了揮手,讓華雄坐到自己的身邊來。

華雄隨即來到了董卓的身邊。

“相國,爲何投降啊?”

董卓長長地嘆了口氣。

隨後就見他語重心長的對華雄說道:

“華將軍啊華將軍!不是老夫想向劉儉投降,老夫投降的人也不是劉儉,老夫乃是爲了大漢王朝着想。”

董卓當然不可能跟華雄說,他這次回長安是爲了保全董氏家族,若是這麼說的話,他董卓的牌面就算是徹底沒了。

他只能往國家上扯,往大義上扯。

“不錯,劉德然確實是斷了老夫的後路,這若是換成老夫原先的脾氣,老夫一定殺回長安將他生擒活捉,殺刮一千遍!”

“但是老夫這些年在朝堂經歷的事情越多,懂得就越多!華將軍,你知道咱們涼州人爲什麼被人瞧不起嗎?”

華雄說道:“還不是因爲那些東州人自視甚高,仗着家族之力壟斷了仕途升遷之路,故而瞧不起我等邊郡之人,覺得我等乃是邊境野人!”

董卓長長的嘆了口氣,說道:“正是如此。”

“所以這些年來,老夫極力的拓展新政,想要的就是改變大漢的這種格局。”

“華將軍雖然是武將,但也是久在朝堂了,對於這新政的內容,想必也是知道的吧……只要新政能夠在各州各郡各縣落實下去,那從今往後,咱們涼州人也就有了晉升仕途,雖然在晉升當官方面依舊沒有中原人有優勢,但是至少路不會被堵死通路了,中等豪右和寒門子弟,也多少能有機會,涼州人今生的仕途途徑多了許多,不但可以通過戰場立功,同時也得以通過科舉仕途,實在是大大的好事!”

“涼州的人照着中原人,也就沒有什麼低等之說了。”

“我這些年來在朝堂,爲的就是能夠達成這個目的……如今老夫老了,這件事怕是要做不下去了,而廢天子無用,老夫一離開朝堂,他就在王允的威脅下就廢掉了新政……這樣的天子被廢也就被廢吧,老夫不稀罕。”

“但是,若是想要將新政推行下去,想要讓我們涼州人能夠直起腰板做人,新政一定要履行下去,不但要利用原先的新政,還要增加新的新政條款。”

“而能將這件事情落到實處的人,也就只有劉儉、劉德然了。”

“老夫這次回去,不是爲了劉儉,也不是爲了老夫自己,而是爲了咱們涼州!爲了涼州人能夠出頭,你懂嗎?”

董卓如此語重心長的騙華雄,旁邊的董璜和董旻聽的都是一愣一愣的,說實話,如果不是他們真的事先與董卓說過這件事,只怕董卓現在的話他們也就都信了。

果然,便見華雄大爲震撼。

他當即單膝跪倒在地,衝着董卓拱手叩拜道:“相國爲了大漢朝爲了我們涼州人如此委曲求全,如此盡心盡力,末將適才還衝着相國出言不遜,實在是該殺呀,相國!華雄該死啊!”

“好啦好啦,伱起來吧。”

董卓的臉皮本來就是超級厚,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沒有任何羞臊之感。

他揮了揮手,讓華雄起身。

“華將軍,你能夠如此坦率直言,證明你是老夫的心腹之人,老夫這些年沒有信錯你。”

“老夫的身體情況你是最清楚的,回頭咱們撤兵的時候,老夫的本部兵馬還有嫡系軍隊,就交給你統帥!你與吾弟吾侄共同節制三軍。”

華雄道:“喏!”

董旻道:“兄長,三軍將士直接撤往長安麼?”

“咱們的兵馬暫時不回長安,而是先去往扶風郡。”

“你先到那裡住着,然後待老夫入朝之後,再做決定!”

華雄道:“雄謹遵相國之令。”

就這樣,華雄被董卓安撫,幫助董卓統帥中軍。

至於其他諸部,胡軫這面在聯絡了大部分的西涼諸將之後,又開始向張濟滲透他的反叛之意。

其實論及膽量,張濟遠遠不如胡軫。

依照張濟的意思,他此刻可能乾脆就率兵跑回西涼躲藏起來最好了……

不過,張濟這個人有點兒沒主意,他的侄兒張繡倒是極力的慫恿張濟隨同胡軫一同回去,根據長安的形式再做決斷,說不定能幹成點兒大事。

張濟左右權衡,最終無奈的選擇了暫時協助胡軫,不過他也留着個心眼兒。

若是胡軫反叛的事情不利,他張濟絕對第一個撤走。

……

而此時,劉儉則是在京城之中,與新天子劉協針對眼前的局勢進行着交流。

“皇叔……哦,不丞相,爲何要讓董卓的西涼軍屯紮在扶風郡?”

劉儉耐心地說道:“陛下,西涼軍的人數衆多,雖然咱們這次限制了他們的糧食,但是他們蜂擁而回,難保當中不會有人生出二心,想要乘着朝廷鬆懈,一舉攻克長安!”

“臣讓他們屯兵在扶風,一則可以藉此觀察他們的行動,二則他們雖然距離長安較近,但是有這一段路程作爲緩衝,臣也有自信完全可以在關鍵時刻制住他們。”

“而且對於臣來說,西涼軍全都聚集起來,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他們一旦四散爲賊,那可就是讓臣頭疼了,讓臣率領大軍西進,挨個剿滅這些賊寇,非得耗費數載之功不可,而且也會耗盡太倉的輜重,這對於朝廷今後的戰略來說,極爲不利。”

劉協恍然的點了點頭:“丞相用兵多年,長於治國,更加善於治兵,將對付西涼軍的事交給丞相,朕甚是放心!”

“丞相您就放手去做吧,朕不知兵,一切全由丞相處置……只是,當初在冀州的時候,丞相答應朕的事情,還請丞相不要爽約。”

劉儉聽劉協劉傑這麼說,頓時就樂了。

劉協口中之事,確實是當初在冀州之時,他就已經答應過劉協和劉錦的了。“陛下所指之事,臣自然是知道的。”

“陛下想做生意,想要擁有自己的產業,這一點臣必然是會幫助陛下的,陛下請放心,咱們現在只是剛剛來到了關中而已,很多事情還沒有起步,這生意嘛……天下多的是!關中之地,只是還未被完全向好的發掘。只要是挖掘的深了,關中之地可塑造的產業並不比河北要少。”

“臣一定會好好打理關中的各項產業,拓展關中。利益鏈條,重新分配觀中的利益!絕不會讓陛下吃虧的。”

劉儉這話說的讓劉協很是欣喜,他開心的點了點頭說道:“丞相治理河北十年,河北商貿協會在四州之地也發展了十年,這十年之間,丞相與河北商貿協會在河北取得的成績,天下人皆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朕相信丞相一定不會辜負朕的。”

劉儉恭敬的衝着劉協拱手道:“多謝陛下的信任,臣一定盡力爲陛下辦好此事。”

卻見劉協突然又說道:“但丞相不要忘了,還有劉錦……”

劉儉聽了劉協這麼說,微笑着道:“陛下還真是重情重義,這種時刻還能記着身邊的宦官?”

“劉錦對朕忠心耿耿,而且他年紀也大了,他跟先帝之間也頗有淵源,朕就是爲了先帝,也要爲劉錦謀一份好的家業,讓他以後無後顧之憂啊,還請丞相能夠成全。”

劉儉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盡力。”

劉協和劉錦這兩個人倒是把自己的定位弄得挺清楚的,他們也知道自己能夠進入長安是因爲什麼。

他們兩個人也都知道,劉儉現在在整個大漢朝的勢力以及影響力,遠非劉協所能及。

所以當初在冀州,他們兩個人就與劉儉商量好了,他們兩個人到了長安之後,希望能夠入股到劉儉這裡,在劉儉組建的新的利益鏈體中分一杯羹,爲自己還有自己的子孫謀一份好的家業。

說白了,他們就是想賺錢。

劉協和劉錦這兩個人還是蠻聰明的,他們已經完全明白了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兩個人只要持續向錢看,不但可以讓自己今後衣食無憂,而且還會過得非常輕鬆,劉儉日後也絕對不會薄待他們。

這完全是一種自保之道,相比於志大才疏的劉辯來說,劉協雖然讓劉儉給寵成了一個小荒唐皇帝,但是這孩子其實還是很機敏的,至少劉協知道他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也知道自己未來應該走哪條路,所以說他依舊是一個人生贏家。

拜辭了劉協之後,劉儉隨即起身向着宮殿外走去。

他來到了宮殿外之後,立刻便見有一個人帶着一衆小宦官迎上了他。

毫無疑問,迎上他的這個人,正是劉協的宦官大頭子劉錦。

一見了劉儉,就見劉錦急忙一個勁兒的向着他點頭,哈腰陪着笑說道:“丞相日理萬機,平定了關中,扶持新帝,成就了偌大的功業,老奴在此爲丞相賀。”

劉儉輕描淡寫着衝着他揮了揮手位,示意劉錦不用這麼拍他的馬屁。

隨後,劉儉認真的看了看劉錦身後的這些人。

“你帶來的這些人似乎還是當初在冀州時候的那些人?”

劉錦道:“丞相不往宮中安排新人,老奴又怎麼敢隨意往宮中安排新人呢?”

“現在陛下剛剛登基,內侍之職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人平日裡照顧陛下的飲食起居,還負責輔佐陛下在內宮執政……”

“都是需要穩妥的人選,老奴何等身份,豈敢隨意在宮中安排人?一切自然都還要交給丞相。”

“宮中的人事安排,丞相儘管一手操持,丞相給老奴安排哪些人,老奴就用哪些人。”

劉儉聞言鄭重的點了點頭,隨即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回頭我會往宮中安排合適的人選,至於怎麼使用這些人,又怎麼扶持陛下,全看了你來安排調度。”

“老奴一定辦好宮中的差事,爲丞相分憂。”

劉儉又道:“我雖然對宦官干政這種事不是非常在意,但是我也希望你今後能夠把握住自己的身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心中要有個考量,畢竟這不是你當年在雒陽的時候了。”

劉錦嘆道:“新年之事,恍如隔世,老奴早就不記得了。”

“好……對了,過往宮中安排的這些人,你要好好調教,我知道你在調教宦官,特別是那些懂事、能看懂人眼色,會辦事的宦官方面非常有經驗,我希望你能把他們好好歷練。”

“諾。”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又突然開始上下打量起來劉錦來。

這個人曾經是昔日的張讓啊……

當年劉宏在世的時候,張讓在雒陽城中可是極爲有名的,他雖然長居於內宮之中,但是認識他的人也還是非常多。

如今時過境遷,老一輩的臣子該死的死,該散的散,宮中之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朝廷也從雒陽遷移到了長安,按道理來說,認識張讓的人應該是少了。

這些年來,張讓也着實蒼老了不少,相貌多少也有了一些變化,與當年相比,不在意氣風發,而是有些老態龍鍾了。

但劉儉覺得他還是繼續低調一點兒的好。

“中常侍,你要謹記,你已經是劉錦了,原先的那個身份早就已經不存在於天下,雖然此時不比當年,但是難保不會有人還能認出你來……你應該知道怎麼辦纔對。”

劉錦自然是明白劉儉的意思的,他急忙說道:“老奴絕不會踏出宮中半步,讓外人隨意見到老奴……老奴歲數大了也走不動了,只是在宮中輔佐陛下,調教調教小宦官,平日裡一定少露面。”

劉儉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就好。”

……

內宮人事,劉儉全部交由荀彧處置,他現在身上事情的比較多,特別是要對付西涼軍,所以朝中諸事還有內宮人事的安排,全都交給剛剛升任尚書令的荀彧。

成爲執掌尚書檯的荀彧,從今以後會有很多跟朝廷天子打交道的時候,現在將這些事交給他辦,正合其時。

而對於劉儉,眼下的關鍵就是西涼軍。

劉儉斷定,西涼軍這次一定是要起亂子的。

但是劉儉不怕西涼軍跟他叫陣,能在這場戰亂中消除多少不穩定因素,同時又能收攏多少西涼軍戰士,對於劉儉來說,纔是重中之重。

待西涼軍抵達了扶風郡之後,劉儉決定先將董卓招入長安與自己見面,待見了董卓之後,再針對西涼軍各部做出應對之法,也可以看看西涼軍現在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一晃多年,劉儉與董卓終於再次見面了。

只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董卓已經不是當年的董卓,劉儉更非當年的劉儉。

這一次,劉儉不是董卓的金燕……他可以說是董卓的金主爸爸了。

 

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53章 千古之賭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25章 負荊請罪第547章 兄弟玄德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89章 二代出位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416章 玄德你要繼續進步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151章 趙氏兄弟,情深義重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25章 負荊請罪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310章 珍惜你自己的生命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327章 現在,時機正好第7章 官場利弊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76章 袁基竊鹿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428章 龍虎鬥第43章 教導張飛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235章 託 子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761章 蜀亂第428章 龍虎鬥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63章 案 情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01章 控制諸侯王軍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7章 官場利弊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210章 殺亂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