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董卓的金燕

第33章 董卓的金燕

正在擺弄着手中簡牘的董旻聞言頗爲驚詫:“兄長昔年被徵辟往司徒府,經袁司徒舉薦就任的幷州刺史,乃是袁門故吏,司徒今番爲何要羞辱自己的門人?”

董卓睜開眼,站起身,慢步走到了窗邊,看着屋外的瓢潑大雨,陷入了深深往昔的回憶中。

“爲兄就任幷州刺史,算是袁氏之吏,但你也別忘了,爲兄縱橫東西,沉浮幾十年,又當過多少人的門生?豈止是他袁家一門!朝廷去年連番大事,段公身隕,袁公這是在用未斷章的《易經》來提醒老夫,要看清自己的出身,連經文斷章都斷不明白的邊郡寡學之輩,應知曉該站誰家門前。”

董旻聽到這,頓時沉默了。

董家兄弟自幼於涼州長大,乃是西境豪雄,深爲羌族諸部所敬,只是在漢朝中原門閥士人眼中,涼州漢人就是不折不扣的下等蠻人,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哪怕是董卓如今已經地位超然,依舊如此。

關東士族對涼州人的態度,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涼州人也都接受了這個現實,但董家兄弟卻是另類,他們這一輩子,都在努力擺脫這個‘下等人’的桎梏。

說來也是命運使然,董家的戶籍雖是在涼州,但他和董旻卻都是在潁川出生的,只因其父董君雅當時任潁川輪氏尉,而董卓字仲潁,董旻字叔潁,也足矣證明當時涼州人對中原的期待和認可——連在潁川出生,都得刻意顯擺一下。

董卓幼年生活在潁川,而潁川也是大漢世門豪右的一大發源地,在那裡,美麗的莊園,高大的鄔堡,每一個莊園主都有着數以千頃的土地,徒附的黎庶黔首不計其數,這些都給幼年的董卓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但這些,終歸不屬於他,他的戶籍在西涼,這注定他只能眼饞地看着別人家的鄔堡莊園越建越大,而自己只能等父親任期到了後,一臉不捨的前往他的戶籍所在地——與羌人混居的涼州苦寒之地。

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見識過潁川世族繁華的幼年董卓心中就已經打定主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別狂!早晚有一日,我要建一座超過你們這些世家豪右所有人的‘萬歲鄔’。

帶着這個深藏在心中的理想,董卓入仕後便輾轉於各家門下。

大漢朝的官場規矩,普遍是門生故吏只爲一家,例如劉儉、公孫瓚、劉備的老師是盧植,那他們這輩子身上就會一直有盧植門生的烙印,即使公孫瓚後來被劉其所徵辟,甚至爲了劉其發配喬裝改扮,但歸到根上,他依舊是盧植門人。

但董卓爲了心中的理想,就玩的有點花了。

起用董卓的第一任隴西太守,可以說是董卓恩公,而董卓自然而然應是他的故吏,可後來董卓並不受束縛,反倒是投靠了很多陣營。

徵辟他爲兵馬掾的隴西郡守爲第一,後涼州刺史成就徵辟董卓爲從事,此爲第二,而在戰亂不止的涼州,郡守和刺史的關係普遍很僵,大家彼此兩頭掐。

隨後在刺史府任從事的董卓,則又是往來周旋於張奐、段熲,而張奐和段熲偏巧也是不對付的。

董卓一路在各地邊郡升遷就任,而張奐本人起初對董卓這位邊郡猛將頗爲欣賞,還特意在延熹九年調董卓任其軍中的司馬,但董卓在各大佬之間的往來周旋頻率實在太高,這也就讓張奐逐漸對其人品轉爲厭惡,即使後來董卓暗中贈張奐縑百匹,張奐也拒而不受。

甚至於,董卓被調往西域任戊己校尉時,因無法給涼州刺史孟佗擦乾淨兵敗疏勒國的屁股最終被罷免下線,可他竟還能奇蹟般的與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袁隗拉扯上關係,被袁隗徵辟入府,隨後又被袁隗推舉爲幷州刺史。

隴西郡守和刺史成就爲對立,都徵辟了董卓。

段熲和張奐的矛盾更不用多說了,也都用了董卓。

跟邊郡武夫本當毫無交際的袁隗,在董卓落馬之後,也願意徵辟他入府……

如果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那董卓最少有五個姓!

只不過他比呂布聰明,董卓只是不斷往來的更換門楣,卻從不管人家叫爹。

如今,涼州戰神、和宦官一系眉來眼去的段熲死了,左右逢源的董卓失去了一位最大的靠山,在這種時刻,身爲他另一靠山的袁家將沒有斷章的《易經》送來,其心思可想而知:

段熲死了,能夠罩得住你的人只有汝南袁氏,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連傳家經文都沒有、斷章都無依憑的西涼蠻子,如今伱該給誰看門效忠,自己心裡沒點逼數麼?

……

望着窗外的越下越大的雨,董卓長長地嘆了口氣。

“袁隗欺人太甚!”

後面,董旻義憤填膺的聲音傳來:“段公這纔剛亡幾個月?袁家老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收編我涼州系諸人,兄長莫要怕他,如今鮮卑勢強,朝廷南方又有戰亂,這幷州若無兄長坐鎮,他袁隗目下還能派誰來頂替兄長?”

董卓的笑容略有些苦澀。

“三弟,你小瞧袁家宗人了,袁氏如今在大漢的根基,絕非常人所能撼,你看那陽球,可算是天子手中的一柄快刀,陛下用他先後除了王甫和段公,可謂風頭無兩,可偏偏他口無遮攔,說了一句‘公卿豪右似袁氏兒輩,從事自辦之,何須校尉邪!’不過數月,你再看看他的下場如何?”

董旻疑惑道:“此人不是死於曹節之諫嗎?”

“那只是表象,曹節雖權重,天子家奴耳!陛下若有心要保陽球,曹節縱是諫破了喉嚨,又有何用?終歸,還是有人逼的陛下不得不棄刀啊。”

董旻舔了舔嘴脣,也是有些蔫了。

何人能逼皇帝放棄手中刀?

不言而喻。

“兄長,你就甘心爲袁家老兒所驅嗎?”

“說實話,我心有不甘,只是眼下還未找到可以制衡袁老兒之良策,這袁家的故吏,該當下去,還得再當下去啊。”

說罷,他長嘆口氣,轉身回頭了那桌案前,看着案几上袁隗派人給他送來的《易經》,不知想到了什麼,臉上出現了幾許惱怒之色。

隨後,便見他伸手一撥,將那些簡牘又統統撥到地上。

董旻看到地上的那些散落的簡牘,心中頗爲鬱悶。

好不容易纔拾掇好的,自家這個兄長實在是不懂得體恤旁人。

“對了,叔潁,爲兄昨夜做了一夢,夢見一隻金燕從東而來,坐落在咱家枝頭上,撿金枝築窩,最後又高鳴三聲,奔北振翅而去,不知此夢爲何意?”

董旻目瞪口呆地看着董卓,半晌方道:“兄長,您這是讓我給您解夢?”

“你自然是解不出來的,我只是將此事說於你聽,你來日在晉陽城給我取找善讖緯者,解我心頭之惑!”

“喏!”

吩咐完後,董卓轉頭看向窗外,嘴中依舊是在不停地嘀咕着:“金燕,金燕,究竟指向爲何?”

(本章完)

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今天陪老婆複查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72章 朕之族弟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3章 兄友弟恭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774章 袁家兄弟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584章 “曹軍”報仇!今天母親出院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99章 上架感言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63章 案 情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740章 議降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288章 猛張飛設計牛輔,關雲長行舟抓毒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739章 大捷報第563章 被追擊的英豪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32章 關長生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春節快樂!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75章 與誰買醉?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374章 河北顏良,河北文丑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464章 吾主請先生一聚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54章 鄭家婿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