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找法家的麻煩!【求收藏,求推薦】

“陛下,老臣來遲了!”

王翦眼中帶着愧疚,如今大軍出關,函谷關外一片平靜,只有淡淡的血腥味在瀰漫。

他心裡自然是清楚,函谷關外的大亂,早已經在這樣一段時間之中被秦君踏平。

“哈哈哈.......!”

秦君大笑一聲,道:“老將軍來的不遲,如今四方城的人盡數被殺,也是武城候率領大軍,蕩平韓-國,斬殺韓王成,擊破張氏相族的時候了——!“

“老臣遵命——!”

王翦點頭答應一聲,轉身離開。

在場的所有人都清楚,如今四方城的大軍被斬殺殆盡,整個韓-國境內就只剩下韓-國王族,以及張氏相族,而且張氏相族之中,張良已經加入了大秦帝國。

剩下的張氏相族之間,基本上都是一個臭魚爛蝦,秦君根本不在乎。

對於王翦率領二十萬大軍劍指韓-國一事,他沒有絲毫的擔憂,王翦親自出手,只要沒有諸子百家以及練氣士聯盟等勢力,必然會一戰踏平。

“隆隆........!”

二十萬的大軍浩蕩而出,踏上了新政的路。

“陛下,武城候前往新政,我們何處?”

東皇太一目光幽深,忍不住望向了小山之上迎風站立的秦君,他心裡清楚,這一次根本用不上,秦君親自東出。

而秦君之所以親自東出,只爲了那個宏偉的計劃。

“我們去法家——!“小山之上,秦君目光望着東方,道。

“諾。”

點頭答應一聲,東皇太一對着九天閣的衆人下令,道:“陛下有令,前往法家——!”

......

函谷關之危,已經得到圓滿解除。

而且武城候王翦出征韓-國,這一次繼趙國之後,六國王族之中的韓-國也將消失在這個天地之間。

這是一次震懾!

以鐵血進行震懾——!

但是秦君與東皇太一等人都清楚,光是一個韓-國,分量太輕了,根本不夠資格。

放眼中原大地之上,也就只剩下法家。

法家當年與陰陽家聯手的沙丘之謀,陰陽家已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法家迄今爲止,不僅沒有絲毫的動靜,甚至於派遣韓非阻攔自己,又讓李斯前往南越。

秦君對於法家的沒有絲毫的好感,如今秦法早已自稱體系,今日拜訪法家,秦君自然是要滅了法家。

至少讓法家明面上在消失在中原大地之上。

法家。

法家以法治爲核心,以富國強兵爲己任。

儒法兩家都是出世的教派,這樣的教派,實力非比尋常,絕非一般可比。

儒墨法屬於當世顯學,其勢之強大,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諸侯國,甚至於其勢更加強大,畢竟法家之中有至聖存在。

“首領,人皇在函谷關外一戰擊潰蚩正大軍,盡數斬殺。與此同時,武城候王翦率領二十萬大秦銳士出關,馬踏韓-國!”

“並且根據可靠消息,人皇親至率領九天閣一衆人,向着我們的總駐地而來——!”

聞言,法家首領臉色驟然一變,對着劉明:“去請韓聖,王半聖,呂半聖過來一趟,就說本首領有要事相商。”

“諾。”

這便是法家的實力,一個至聖韓非,兩個半聖強者,除去不能暴露在外的那一部分,足以橫掃任何一個國家。

就算對上大秦帝國,也並非沒有勝算,只不過人皇逆天崛起,再加上儒家半聖荀子入秦,這才讓法家一直坐視不動。

“首領,發生了什麼事?”三個人聯袂而至,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威嚴的氣勢。

神威如獄!

在韓非三人身上,有明顯的秩序之力彰顯,讓大廳之中的法家弟子,猶如沐浴在神輝之中。

“韓聖,人皇率領九天閣造訪我法家,三位以爲當如何?”法家首領目光幽深,望着韓非三人,道。

“人皇率領九天閣衆人到來?”韓非心中念頭閃爍,沉默了一會兒,道:“既然如此,就讓老夫三人走一趟吧!”

聞言,法家首領點了點頭,道:“如此,就有勞三位聖人了!”

人皇戰力驚人,以一己之力大戰練氣士聯盟盟主等四人,法家自然是早已得到了消息。

在法家首領看來,如今人皇親自造訪法家,若是韓非等人不出面,其他人根本不是對手。

“法家之事,便是我等之事,首領不必如此!”揮了揮手,韓非與其他兩人,向着秦君等人而來。

……

“韓非?”

秦君目光一頓,望着站在路口攔道的人,神色一下子就變了。

他心裡清楚,自己等人的行蹤,必然是早就落在了法家的眼中,要不然,韓非等人不會這麼巧。

“人皇,好久不見!”

望着只有二十多歲的秦君,韓非幽幽一笑,道:“人皇不再咸陽宮處理國家大事,跑到這荒郊野嶺做什麼?”

“朕前來殺大秦帝國前丞相李斯!”秦君目光凌厲,語氣更爲肅然:“莫非,今日韓聖是前來阻攔朕的麼?”

“哈哈……”

韓非輕笑一聲,望着秦君一字一頓,道:“當初法家與大秦有過相互扶持,最後法家藉助大秦大興於世,成爲當世顯學。”

“而同樣的大秦,也因爲法家,從一個蠻荒小國,短短二十年成爲西部強國,最後統一中原大地。”

“可以說,大秦帝國與法家互相成就,今日,人皇何必苦苦相逼?”

聞言,秦君深深的看了一眼韓非,目光從其他兩個人的身上短暫停留了一會兒,一字一頓,道。

“一位至聖,兩位半聖,法家不愧是當世顯學之一。”

心中念頭閃爍,韓非沉默了一會兒,直視着秦君一字一頓,道:“不知人皇,有何見教?”

第167章 雷澤之中悟道。第291章 陛下,接璽!(第二更)第62章 李斯出山,姬封在臨,趙氏變主!(求推薦,求收藏)第304章 有此國人,乃大秦之傲!第257章 蒙恬重傷,太子血祭!(第一章)第318章 杜郵之中,於武安君一談。第89章 一本春秋鎮三軍【求收藏,求推薦,求五星好評】第73章 區區法家秩序之力,也敢審判朕!(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327章 徐王城中的不同尋常第77章 一口吞下了魏武卒!(求推薦,求收藏,求推薦)第173章 昭襄王的遺書第422章 大秦戰神的絕世無雙!第101章 人皇詔令出,天下皆驚!(第三更)第338章 有這一池天一生水,本世子欲鑄一座不朽皇閥!6第187章 大秦帝國羽翼漸豐(第二更)第209章 好好修行,然後殺了他。《第二更》第103章 隔空較量,檄文相對(求推薦,求收藏)第37章 閉關三年,人族武道初現(求推薦,求收藏)第398章 此事,讓暗騎司去!第269章 以五仙之名,禍亂一個民族。(第二更)第405章 馬踏崑崙,朕爲先鋒!1第105章 大風起兮,我欲爲王!第248章“若紂爲罪,罪當再臨——!”(第一章)第302章 “人生在世,七尺男兒,當如是——!”第350章 帝問:國如何?相曰:國泰民安!1第385章 都停下,葉氏皇閥,交給本君便是!第413章 大軍席捲三千里,秦帝獨戰三千軍。第390章 十里杜郵,英靈殿!第401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348章 今日我大秦律法加一條:凌遲!第28章 東皇太一的感慨,秦君收買人心。(求推薦,求收藏)第384章血主到來,咸陽告急!第285章 那一道背影的悲壯(第一更)第439章 朕欲一網打盡!第325章 大秦太弱,不足以取崑崙!第85章 項羽率軍劍指武安(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327章 徐王城中的不同尋常第274章 血色狼王,蒙恬大殺四方!(第一更)第391章 以殺鎮碑,以警示天下人。第449章 朕給令郎一個面子,允爾等臣服。第337章 有朝一日,我等逆天而上,自然蓋世無雙。5第352章 商君聖像,當蓋代無雙1第127章 一瞬白髮,人皇蓋世!(求推薦,求收藏)第294章 荀子作《勸學》,一步登武王!第334章 不朽皇閥是強大,可你不強大!第324章 那一年,有人曾劍斬不世王族。第124章 一言而出,八荒皆準。(求推薦,求收藏)第347章 帝戰山河,八千里血雨腥風。第104章 蒼龍七宿真的存在麼?第145章 準備第291章 陛下,接璽!(第二更)第480章 諸聖爲棋手,諸皇作子,博一把量劫主角!第133章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亦有大機緣!(第一更)第2章 逃出東胡宮,北上九原郡。第31章 畢竟,當時的周武王也只是一個傀儡。(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100章 詔令:爾等若不退去,殺無赦——!第210章 九州當爲後手【第三更】第290章 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第一更)第480章 諸聖爲棋手,諸皇作子,博一把量劫主角!第176章 殺神箭與滅仙矛。第313章 徐人王(第一更)第255章 北方與中原唯一的王 (第二更)第442章 化血神刀之下,盡皆俯首!第9章 驪山陵不能停!第360章 陛下,若有來生,臣妾再爲君舞。第68章 項羽,張良,甘羅(星魂)《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50章 大軍三十萬,一念天地變。(求推薦,求收藏)第114章 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第一更)第471章 一指沉皇閥,一劍平帝族。第100章 詔令:爾等若不退去,殺無赦——!第16章 秦君大戰東皇太一(求推薦,求收藏)第120章 掘地三丈,有朕要得東西!(求推薦,求收藏!)第301章 自此北境爲秦土第256章 一個時辰,本將便可擊破百萬狼兵!(第三章)第428章 衛長寧嘴裡的絕密!第66章 千年後,誰能知道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是一個地道的貴族第4章,在蒙恬與扶蘇面前,秦君只能小心翼翼。(求推薦,求收藏)第27章 大戰落幕第355章 但是,項羽獨一無二!2第76章 絕世霸星露崢嶸(求推薦,求收藏,求好評!)第449章 朕給令郎一個面子,允爾等臣服。第105章 大風起兮,我欲爲王!第98章 儒家之強,在於入世!第四更第151章 舉國同拜,氣運神龍驚四方!第284章 一子屠龍!(第三更)第6章 人心浮動,秦君殺心!第458章 人皇印出。(第二更)第414章 以身入陣,旁觀者心態。第111章 民意沸騰,秦君一步登臨大宗師(第一更)第5章 再臨甘泉宮,心境天上地下!第71章 周天子的信 (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116章 老道口中的秘密!【求收藏,求推薦】第109章 背後的手 (求推薦,求收藏)第359章 她曾溫暖朕心,讓朕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溫情,還有美好——!第459章 劍指大周王族,各方反應。第51章 此生註定於風口浪尖之上 (求推薦,求收藏)第53章 神秘的白蛇(求推薦,求收藏)第10章 接二連三的噩耗第473章 朕欲佈道大秦第293章 今日本聖作勸學,一字殺一人,字字染萬人之血,成就煌煌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