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

張敖決定去拜訪一下韓信,不光因爲韓信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也是張敖面臨的現實問題。

項羽死了,楚漢戰爭以劉邦的勝利告終,劉邦想要完全掌控天下,接下來就要對他自己分封的諸侯王下手了。

張敖記得劉邦前前後後一共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芮。其中趙王張耳冒死,張敖繼承王位後被貶爲侯,只有長沙王吳芮獲得善終,剩下的幾位不但被劉邦殺了,而且死的十分悽慘。

越知道歷史的進程張敖的壓力越大,張敖不想逆歷史的潮流而動,去反抗劉邦,他明白自己就是個普通人,跟劉邦較量只能是死的快點兒,但張敖也不想每日裡活的提心吊膽,總怕劉邦一不高興要了自己的腦袋。

“人活着真是累啊!”張敖自言自語的走出了大帳,招呼隨從前往韓信的營地。他不得不抓緊時間,現在因爲圍攻項羽大家都聚在一起,等戰事結束後再與韓信頻繁聯繫肯定會讓劉邦疑心的。

經過層層關卡張敖終於到了齊軍大營韓信的帳外。有士卒入內通稟張敖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裡等候。

現在的韓信可以說達到了人生巔峰,劉邦封韓信做了齊王,韓信領軍打敗了項羽,既擁有了巨大的權勢,又有讓天下人羨慕的榮耀。

“齊王有請。”沒用多久張敖被傳令的士卒請入了帳內。

“張賢侄,怎麼有空到我這裡閒逛啊?”韓信如今只有三十歲,比張敖大不了多少,但人家的地位在那,叫張敖一聲賢侄也不算太過分。

“漢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我這裡先向齊王道個喜,這都是齊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結果。”張敖自動屏蔽了韓信話語中的刺,反正張敖以前確實也沒幹過什麼正經事,被說成閒逛也沒有錯。

“張賢侄這功勞也不小,提出利用楚歌瓦解楚國的軍心,看的出是深習兵法了,倒可以好好探討一下。”擡手不打笑臉人,張敖吹捧韓信,韓信也只有投桃報李了,而且韓信始終覺得唱楚歌是個好計策,因爲本來他也是這麼想的,只是被張敖搶先說出來了。

“兵法有云攻心爲上,我也只懂一點兒皮毛。我這次來只是想向齊王請教一下算說知識。”張敖趕緊轉換話題,同韓信討論兵法,自己不是找虐嗎。張敖嚴重懷疑這裡邊就是個坑,韓信想好的四面楚歌之計被自己搶了先,有機會肯定要羞辱張敖一番的。

“張賢侄也懂得算學?”韓信來了興致。韓信不但對兵法有深入的研究,對於算說一道也造詣深厚,這兩樣都是韓信驕傲的資本。

張敖在後世就聽說過韓信亂點兵的傳說。說是一隊士卒站在那裡,韓信不用去數,只要讓士卒“一二三”“一二三”這樣數下去,記住最後一個數是幾,然後再“一二三四五”這樣數下去,同樣計住最後一個數,再從一數到七,記住最後一個數,有了這三個數韓信就可以知道這一隊士卒有多少人。

有人可能覺得韓信沒必要將事情搞的這麼複雜,只要讓士卒列隊然後從頭到尾報數不就清楚了嗎?但這種事情在當時還真辦不到。當時的士卒從全國各地而來,說話都聽不清楚,而且沒有文化,讓他們從一數到七已經是極限了。當然這個故事主要突出的是韓信的計算能力。

張敖之所以提起算學也算是投其所好了。張敖覺得自己也是上過大學,考過高數的人,同韓信討論一些數學問題應該沒有問題。

“對於算說我只是略懂,我想向齊王請教如果計算的數值十分巨大該怎麼辦?”張敖將話題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解決問題,給韓信獻個寶,韓信必然高看自己一眼,兩人的關係就可以拉近不少。

“數值巨大的計算可以使用工具啊。”韓信鄙夷的說道。覺得張敖連這個都不知道還敢說對算學略懂。

“工具,什麼工具。”張敖吃了一驚,覺得自己要失算了,要是自己弄出來準備獻寶一樣送給韓信的東西,韓信已經有了那才叫丟人了。

“要用的工具就是算籌,來人將我的算籌拿過來。”韓信心情很好,決定讓張敖長長見識。

聽說是算籌張敖放下心來,還好這東西沒有張敖準備給韓信的東西先進。

不一會兒功夫士卒捧着一個漆盒走了進來。漆盒上的漆斑駁落,黑乎乎的已經看不出本色。張敖想這肯定不是韓信當了齊王之後置辦的東西,看樣子韓信用它已經很多年了。

韓信打開漆盒,盒裡分成兩格,裝滿了手指長短,筷子粗細紅黑兩色的竹籤。“不管多大的數都可以用這個計算合分、減分、乘分和經分,你可以出個題目我演示給你看。”韓信從漆盒中拿起算籌,輕輕撫摸着說道。

“我製作了一個新工具,使用起來要比算籌更方便。”張敖還真聽說過這算籌,歷史書上說祖沖之曾經用算籌演算過圓周率,因數算籌越來越密擺不下纔沒有算的更精密,張敖始終沒想明白祖沖之是怎麼算的,現在韓信給他演示出來八成也不會懂,趕緊繼續談論自己還明白的事。

“有比算籌好用的計算工具?你做的?”韓信連發兩個疑問,第二個疑問的聲調明顯要高很多。

“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算盤,配合相應的口訣可以進行各種計算。”張敖從懷中拿出來一個製作精美的小算盤說道。

“這個能進行計算?這不是你的玩物?”韓信拿過算盤,輕輕晃動了一下,算盤發出清脆的聲音。當王爺的兒子就有這樣好處,張敖要想做東西,自然有手藝高超的匠人用上好的木料來製作。

“您看算盤是這樣用的,一上一,二上二......”張敖撥動算珠向韓信介紹着。

“果然是個好東西,就這麼幾個簡單的木珠竟能進行如此複雜的運算。”以韓信的智慧,理解算盤的加法口訣還是很容易的。他拿着算盤嘗試着大小各種數值,果然要比算籌要好用的多,韓信的心情無比激動,拿着算盤愛不釋手。

“這算盤用上一千年都不落後。”張敖並不是吹牛,算盤到計算機出現之前都是最好用的計算工具。

“張賢侄,此來不光是爲了給我看算盤這麼簡單吧?”韓信看張敖正高興突然問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來了第三百九十章 吳王劉濞第三十九章 豆子投票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二百九十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三十章 勸降第十四章 雙轅馬車第五十一章 倒黴的劉猷第二百三十八章 經濟制裁第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章 惦記公主的黑胖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匈奴中的聰明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甲第二百四十五章 葬禮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四十七章 趙納第八十五章 男女都要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立新功第二百零六章 捨不得衣服第一百八十二章 公主回孃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辦學校第四百四十一章 獨立王國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零二章 孩子是誰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三百四十九章 賒賣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前輔導班第九十九章 大漢的業餘生活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詔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跳級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張敖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的女人第三百章 游擊戰專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沒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生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四百二十一章 珍惜生命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的攻城辦法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入敵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各懷心事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二百七十一章 凱旋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零八章 老男人的憤怒第四百三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進攻第四百三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進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追殺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蹤第三百零三章 人盡其才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零七章 平安過一生不容易第三百二十五章 你來晚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和王不一樣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來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一百五十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一百二十六章 衆人需要的大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蕭何入獄第八十二章 晚了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關中第三百零五章 活命之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二百零四章 最有權勢的女人第一百零一章 御前對抗賽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劉邦第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放心第三百零四章 大哥的小弟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四百四十一章 獨立王國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五十二章 堅強的劉猷第二百九十六章 到孔府去挖第三章 大漢公主第三十八章 農具展覽會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的攻城辦法第十八章 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