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共享天下

張敖正沉浸在利用後世科技讓韓信驚奇的快樂之中,韓信突然間轉換了話題,點出張敖此來別有目的。

”我這不是覺得西楚被打敗了,馬上大家要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了,以後想見面也不容易,乘着現在同齊王多走動走動,以便讓兩國多親多近嗎。要不然今後大家的日子會很難過。“張敖儘量委婉的說道。

”項羽都被打死了,今後大家的日子怎麼會難過?“韓信馬上抓住了張敖話語中的重點。

”我聽有人議論,漢王可能不會效仿項羽分封天下,而是想和始皇帝一樣建立郡縣制。“張敖小心的說道。

”賢侄多慮了,我和你父親都是漢王親自封的王,漢王曾說過共同出兵討伐西楚然後共享開下。在垓下之戰前漢王還專門給我和彭越等人分封了土地,誰說漢王不會提分封。“韓信很認真的跟張敖解釋道。

”我只怕萬一漢王的想法變了呢?“張敖試圖說服項羽,張敖知道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可又沒有什麼實際的證據來說服韓信。

”自周天子定鼎天下以來,實行的就是分封制,這纔有了周朝幾百年的江山永固。秦始皇實行的那個郡縣制不是正途,秦國剛滅六國時是何等強大,可在實行郡縣制之後沒過幾十年就亡了國,說明郡縣制並不是一統天下的好辦法。“韓信對於這個世界有着自己的想法。

”這個世界終歸是會變的。“張敖很無奈的說道。同樣的事情衆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韓信看來向劉邦請封齊王,要封地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前的周天子就是分封了一大堆諸侯,諸侯們各處管理着封地,到時承認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就行了。韓信從來沒有想過劉邦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張敖,漢王曾經答應將公主劉樂許配給你,你應該不反對漢王的作法纔對,是不是漢王派你來試探我。你讓漢王放心,漢王在我不得志時重用我,拜我爲大將,後來又封我爲齊王,漢王的知遇之恩韓信沒齒難忘。不管漢王作出什麼樣的決定,我也會支持的。“韓信對張敖的行爲產生了懷疑。

”漢王怎麼會派我做那種事情,我只不過是閒着沒事自己胡思亂想罷了。“張敖見無法說動韓信,只好自我解嘲的說了句,然後施禮告辭了。

”不知這是張耳的意思,或者真是這孩子瞎想,漢王許諾的共享天下怎麼會不算數。“韓信望着張敖離去的背影自言自語的說道。

韓信覺得想這些事情沒有意思,轉而研究起張敖帶來的算盤,越想越覺得這東西奇妙,不由沉浸其中。

”齊王今日很是閒在啊?“一個聲音響起來嚇了韓信一跳。

”漢王、張先生你們怎麼來了?“韓信擡眼看到劉邦和張良走了進來。韓信連忙站起身來向劉邦行禮,同時腦子飛快的轉着,劉邦到齊軍大營中倒不奇怪,奇怪的是劉邦都進了他的中軍大帳了,卻沒有人向他稟報。

”擂鼓聚將。“劉邦走過去用肩膀將韓信撞開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主將的位置,向韓信命令道。

韓信無奈只好站在劉邦旁邊,下達了命令。

三通鼓響,韓信手下的將領齊聚大帳之內,向劉邦行禮後在兩旁束手而立。

見人都到齊了劉邦這纔開口說道:”當年反抗暴秦最先起義的是楚人陳勝,後來大家共同擁楚懷王爲義帝,更是傾盡全力抗秦。秦國被滅楚國的功勞巨大,可惜暴秦被滅之後義帝被項羽殺害,項羽自封了個西楚霸王,現在西楚覆滅,義帝卻沒有子嗣,楚國需要有人統領。現在改封齊王爲楚王。“

”改封我爲楚王?“韓信有點兒蒙了,一時想不通劉邦爲什麼這樣做。

劉邦也覺得自己這樣有點兒過分,解釋道:“義帝亡故後,楚國一直在項羽的殘暴統治下,現在項羽死了,楚國百姓急需有人安撫,齊王本來就是楚國人,熟悉楚地的風俗人情,改封爲楚王最爲合適,楚國的地盤大於齊國,這樣的大國只有齊王才能治理的了。齊王離開家鄉已經這麼多年,正好回楚國淮陰的老家看看,富貴還鄉,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情啊。齊王可以去淮陰見見想見的人,做自己以前想做做不了的事,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啊。”

“全憑漢王安排。”韓信恭恭敬敬的對劉邦說道。

韓信看到劉邦直入齊營而沒有人給他通報就明白自己的手下完全在劉邦的掌控之下,而劉邦宣佈改封韓信爲楚王,大帳之內的衆將一個出聲反對的也沒有,全都在那裡規規矩矩的聽着,更說明了這一點。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韓信纔回想起來,劉邦很久以前已經對韓信的軍隊下手了。當初劉邦雖然拜韓信爲大將,但韓信手下的將領多爲劉邦所派,象騎兵統帥灌英就是和劉邦一起在沛縣起義的老兄弟,在追擊項羽的時候劉邦就是越過了韓信直接給灌英下達了命令。這次韓信帶兵南下攻打項羽,劉邦更是派了手下猛將曹參作了齊相,如果發生什麼變故,韓信雖然名爲齊王,連齊國都回不去。

“恭喜楚王!”一切都安排好了,大帳中的將領才齊聲向韓信道賀。

“要回淮陰了。”韓信沒有理會衆人,而是在心中默唸着。

韓信雖然只有三十歲卻經歷了人生的巨大波折。當初在淮陰窮困潦倒,乞食於漂母,遭受胯下之辱。淮陰有着韓信太多的回憶,既有他想念之人也有仇敵。幾年的光景韓信從吃不上飯的窮小子成爲了楚王,那片土地的主宰。想到這些韓信竟然有些嚮往快點兒迴歸故鄉,臉上露出了渴望的神情。

劉邦見韓信沒有反駁的意思,又重複道:“現在改封齊王爲楚王,都在下邳。”

大帳內自是又響起一片道賀之聲。

“我在營門口看到了趙國的士卒,那是怎麼回事?”劉邦突然想起了一件尋常的事。

“是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剛纔來過。”韓信覺得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實話實說。

“他來做什麼?”劉邦繃起臉問道。

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二百六十六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百零七章 大自然的贈予第一百零二章 黃金盃聯賽第三百三十章 勸降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天下與坐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敗之地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都是爲了錢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一百七十三章 佔便宜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四十章 長樂宮第三百五十九章 齊王不高興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條明路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六十七章 道路問題第十二章 稱帝大典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一百四十四章 絕境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四百零八章 生不出兒子是優勢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詔第一百三十八章 辦學校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和王不一樣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一百九十三章 誰要造反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的攻城辦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十九章 投喂公主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三百六十章 我的艦隊在哪裡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詔第四百零八章 生不出兒子是優勢第三百八十三章 美好前景第一百零七章 孵小鴨子的趙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問題第九十二章 荷花大少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變成豬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八十七章 六藝第三百九十四章 錢貨兩清第四百二十章 函谷關硝煙再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王辛苦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經濟制裁第三百一十六章 見錢眼開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個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七十九章 這下麻煩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師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質第五十五章 出頭鳥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的願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噴人第七十七章 鹽販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三十九章 豆子投票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沒的選擇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四十七章 趙納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的事犯了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四十六章 稱王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戰力計算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五十一章 倒黴的劉猷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勝利第二百四十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師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六章 勞碌命第一百六十七章 便宜小舅子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衆人需要的大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十三香第四百二十一章 珍惜生命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是單身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二百七十七章 愛說笑的大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絕境第五章 一聲嘆息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