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

“幹事要講究可持續發展。“趙王張敖見今天的時間比較富裕,決定給趙離上一課。

趙離站直了身子一副虛心聽講的樣子。

趙王張敖繼續講道:“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講究利益,這個利益即包括了財和名。我們給下級官吏安排任務,如果他們只是完成每日例行工作,對自己沒有太大好處的話工作熱情不會很高。而宣傳工作鬥爭十分激烈,需要我們投入巨大財力,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還需要從事這項工作的官吏投入極大的熱情,如果不讓官吏們通過工作能拿到額外的好處的話,這種熱情不會持久。當然時間長了搞宣傳的官吏中肯定會出現一批唯利是圖之人,這是比較難辦的事情。只能通過不停的更換出問題的官吏來解決,並且設立專門的部門時刻監督他們。”

“大王準備怎麼做?”趙離感覺趙王張敖又要有大動作。

“我準備成立專門的宣傳部門,將戲劇、書籍的出版等都歸宣傳部門管理,現在還要增設專門的發行小廣告的部門,起個名字就叫報社好了,報紙不光是爲我們傳遞消息那麼簡單,報社從建立之初就是要營利的,報社的人員開支、紙張和印刷費用都是要賺回來的。之所以從印小廣告開始也是基於這點考慮,在給商家介紹商品的時候是要收費的,一開始可以從魯元商痁的商品開始介紹,收費便宜一點兒,等人們習慣了這種介紹形式,影響大了再提高價格。”張敖記得後世可是一門十分賺錢的產業。

“想要咱們的報紙影響力更大是不是給報紙也起個名字,現在出報紙的只有我們一家,要是過一陣子別人也跟着學混在一起就分不清楚了,最好我們有一個獨特的名字,一看就是我們的東西,而我們所寫的東西更有權威性。”趙離這幾年跟着趙王張敖沒有白跟,看問題已經很有深度。

“對,要樹立起我們自己的品牌,我怎麼把這件事都忘了。那起什麼名字好呢?”

張敖此時犯起難來,張敖給報紙起名字很想起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又能體現國家層面,可他現在只是個諸侯王又不能完全代表大漢,所以不能如同某報紙一樣起名叫某民日報,更不想辦成一張處處與朝廷作對的某方日報。

“就叫《邯鄲時報》吧。”趙王張敖發現自己想多了,報紙的名字就是那麼回事,你看後世人家用一個城市的名字加上時報兩字,一樣成爲了有世界影響的報紙。而時報兩個字更符合張敖現在的情況,由於發行條件的限制張敖無法保證大家每天都看到新的報紙,所以只能叫時報,可以理解爲及時報道,而可以理解爲不時報道的意思。

“《邯鄲時報》這名字不錯,人們一聽就知道是趙國辦的東西。時時報道,那一定是最新最好的消息了。”

邯鄲作爲趙國的都城在大漢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人們一聽到邯鄲確實能將它與趙國聯繫起來。不過張敖連每天出報紙都不敢想象,趙離卻想到了時時報道,年青人還是很敢想的。

“《邯鄲時報》的第一期就介紹一下魯元商店和徐福出海尋仙的內容,然後在文章的最後提出一個問題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神仙?歡迎寫文章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文章寫的好將刊登在第二期《邯鄲時報》上,寫文章的人可以獲得豐厚的稿費,同時弄個稿費標準登在報紙的後邊,今後投稿的人就按此辦理。”張敖要開啓文章賣錢的新時代。

張敖對宣傳工作十分重視,對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要求很高,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由張敖自己先管着,具體事務由趙離負責。

趙離向張敖詳細請教了有關報告發行的知識,他感到收穫頗豐,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長官動動嘴,手下跑斷腿,張敖隨便一想,然後給趙離一通講解,就足夠趙離忙碌很多日子了。

趙離對這種忙碌倒不厭惡,算是痛並快樂的工作着。克服了重重困難,趙離終於將一張不大的紙片送到了張敖的眼前。

“做的不錯,文章的內容也不錯,這報頭還可以再醒目一些。”張敖還沒有完全滿意。

“報頭還要怎麼改?”趙離感覺自己已經盡了全力。

“使用套版印刷,先印《邯鄲時報》四個紅字作報頭,然後再印刷黑字的報紙的內容。”張敖想起來印製年畫的辦法。

趙離馬上拿回去改進,終於印出了張敖滿意的《邯鄲時報》的第一期報紙。

“大王又弄出新東西了。”

這幾年趙國的大王不時給百姓創造一點兒驚喜,讓人們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這次《邯鄲時報》第一期的發行更是弄的聲勢浩大。不但各地的公告欄貼了樣張,大城鎮的店鋪的櫃檯上也擺了厚厚一沓,那些都是官吏們一大早送來的。

“魯元商店,那還用介紹,公主辦的商店誰人不知道。”拿到報紙的識字人看着內容議論着。

“你不看這張紙,你知道魯元商痁將要可以兌換新的金幣,並且有從公主的新封地東萊郡來的新商品嗎?”什麼時候都會有槓精出現。

“你們看這上邊提到的徐福尋仙的事是真是假?”

“徐福出海尋仙的事就在十幾年前,年長一些的人還在,應該會有人知道這件事。”

“徐福出海的事肯定有,並且第一次出海後還曾回來過。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收穫,也不知道第二次出海後徐福去了哪裡?”

“徐福的去了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徐福有沒有找到神仙,神仙究竟存在不存在。”

“神仙應該存在吧,即便是徐福沒有找到神仙,神仙還是應該存在的。”許多人還是相信神仙存在的,另外沒敢說的是,皇帝說自己是天子,先皇劉邦更說自己是赤帝之子。如果沒有神仙,哪皇帝的事怎麼算。

“你們都不要爭了,報紙上說歡迎大家寫文章討論這個問題,文章寫的好還給錢呢。全國這麼多能人肯定有高明人能把這事說清楚。”衆人開始期待下一期《邯鄲時報》對神仙問題有沒有合理的解釋。

第十四章 雙轅馬車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第三百二十五章 你來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御用園林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四百二十六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三章 馳道第二百二十四章 各懷心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乾媽來了第二百四十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三百六十章 我的艦隊在哪裡第二百四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張敖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賺錢的買賣第三百三十六章 危險的任務第四百零九章 出頭鳥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無蹤第二百零六章 捨不得衣服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馬之盟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劉邦第一百三十八章 辦學校第一百八十八章 龍門飯店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帝與太后的日常第一百二十六章 衆人需要的大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五十五章 出頭鳥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關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破殼第三百八十五章 追夢的亭長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不懂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第三百七十七章 威脅皇位的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五章 一聲嘆息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三百零九章 分身無術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鹽票第一百四十六章 爬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被信任被依靠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的事犯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一百二十八章 賺錢的買賣第七十章 水澆不滅的火第三十一章 艱難的試驗第四十一章 慢慢升高的房樑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二百四十五章 葬禮第五章 一聲嘆息第三百六十章 我的艦隊在哪裡第二百五十八章 來了別想走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要去長安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要去長安第八章 劉邦開創的遊戲第一百九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三百一十六章 見錢眼開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張敖第十七章 閱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珍惜生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商品流通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十三章 車迷第三百五十九章 齊王不高興第三百五十九章 齊王不高興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詔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第一章 戰場上特立獨行的少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三百八十三章 美好前景第二百一十章 投資辦廠第二百二十章 無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人彘第六章 漢奸第四十六章 黑歷史第三百五十二章 他們騙我第三百七十九章 登陸倭國第九十四章 車馬砲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拘無束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