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

“我準備在趙國實行科舉制度。”張敖謀劃這事已經很久,但條件始終不太成熟,現在“商山四皓”跳出來準備佔領大漢國的高位,對皇帝施加影響,張敖只能把科舉這個殺手鐗拿出來。實踐證明科舉制度還是很好用的,既給了讀書人以出路,又將讀書人都控制在朝廷手中。讀書人只能圍繞着朝廷的指揮棒轉。至於以後科舉出了問題實際上是朝廷只想要奴才,並不想要幹實事之人。

科舉制度對貫高和趙午來說又是新名詞,他們只能靜靜等待張敖解釋。

“科舉制度與我們現在招募官吏的考試不同的是他是一種分級考試。我準備在郡縣一級設立考試,在這一級考試合格者被稱爲秀才,秀才可以在各郡縣任職。同時還要進行全國考試,合格者爲舉人,最後我在王宮對舉人進行考覈,選拔出一批合格者稱爲進士。那十二名可以成爲三公九卿助理之人也同時選擇出。這樣考試的好處是給所有人一次機會,即便是不能在全國考試中出頭,在郡縣當一個官吏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有人都是不願承認自己笨的,看到有同三公九卿共事的機會,總覺得這個人肯定是自己。

“那原先的官吏考試怎麼辦。”貫高更喜歡以前的官吏考試,招進來的人在底層一級級的幹下來,更容易培養出幹實事的官員。

“原先的官吏考試照常進行,只不過在宣傳上重點宣傳新開始的科舉考試。讓人有一種可以一步登天的感覺。”宣傳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張敖希望科舉不但能篩選出趙國合格的官吏,而且能將大漢其他地方的人才也吸引到趙國來。

“我這就命人草擬出一個章程來。”張敖的科舉制度涉及到了學校建設、官吏的考覈、任職等多個方面,貫高和趙午又有活幹了。

“不知大王想委任誰來主持科舉考試?”開設一個新項目部當然要涉及到人事安排。

“我準備讓於祁來主持今年的科舉。”張敖早就有了人選。

“由於祁主持最好再派幾個大臣協助他,並且要防備有人以權謀私。”貫高對於祁並不信任。

“丞相說的對,官府辦的所有事情都要安排專人監督,光靠人的道德約束是不可靠的。”張敖同意貫高的說法,後世皇帝爲了防止科舉舞弊殺了不少人,但考生和考官還是不斷花樣百出的舞弊。

張敖和貫高、趙午做了決定,有關科舉考試的宣傳就展開了。

一下子於祁又成了趙國的紅人,於祁的住處人聲鼎沸,車馬盈門。

讀書人根本沒想到於祁竟然能夠鹹魚翻身,被趙王張敖罵的那麼慘的於祁成爲了今年科舉考試的主考,讀書人能不能當官由於祁一言而決。

“老師學富五車,爲人公正,不畏強權,定能一碗水端平,選拔出真正的有用之才。”以前離開於祁的學生現在又回來了,圍着於祁前前後後的照應着。

“我們讀書人胸中就要有一顆公允之心,此等爲國選才之事,更不可有絲毫大意。各位放心,老朽自然會秉公選才的。”一朝權在手,能夠操縱他人命運的感覺讓於祁煥發了第二春。

趙國要舉行科舉的消息隨着趙國人商人傳到了大漢的各地。於祁成爲了繼“商山四皓”之後又一個炙手可熱的讀書人。天下士人又有了一條新的出路,跟隨“商山四皓”等太子繼位還需要很多時日,到趙國參加科舉卻可以馬上嚐到權利的滋味。雖然趙國只是一個諸侯國卻也是登上政治舞臺一個不錯的臺階。許多讀書人的心思活泛了起來,準備到趙國碰碰運氣。

科舉考試的準備工作順利進行,張敖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忙完一天的工作張敖回到了王宮,王后劉樂正抱着女兒張嫣玩耍,張嫣看到張敖伸出雙手要求抱抱。張敖抱着女兒高興的轉了好幾圈,張嫣發出了快活的笑聲。此時一家人都沉浸在快樂之中。

陪女兒玩了一會兒張敖讓侍女把張嫣抱了出去,他還有事情要和劉樂談。

“轉眼之間孩子都這麼大了。”張嫣隨母親,比普通孩子長得高大,張敖現在抱着都感覺有點兒沉重了。

“可惜咱們兩個都太忙,沒有時間陪孩子。要不讓其他人來管紡織廠的事,我專門的教育照顧孩子。”現在的劉樂也是個大忙人,趙國大量的紡織女工都在劉樂的領導之下。

“你覺得別人能比你乾的更好嗎?”

張敖即便是到了大漢也不習慣把老婆捆在家裡,他認爲劉樂不應爲了孩子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

“目前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劉樂對自己做的事已經十分熟悉了,別人沒有那麼高的威望,也沒有劉樂的能力。

“你聽說‘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的事了嗎?”張敖問。

“聽說了,這是一件好事,可以保證劉盈以後順利繼承皇帝之位了,前一陣子皇帝也不知怎麼了,非想換劉如意來當太子。”劉樂與劉盈是同母的親姐弟,對劉盈自然要比對劉如意親近的多。

“‘商山四皓’協助劉盈繼位必然提高儒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儒家一家獨大並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在趙國弄了個科舉來拉攏並且束縛一部分儒生,以便爲我所用。”張敖也不隱瞞向劉樂說清自己在做什麼。

第九十章 胎產書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四百零八章 生不出兒子是優勢第六章 漢奸第二百六十四章 車馬之爭第四十章 長樂宮第八十八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七章 拉你陪葬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水往高處流第四百二十六章 垂死掙扎第三百六十三章 全都是困難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院第三百九十三章 屬於大漢的終會回來第十四章 雙轅馬車第四十二章 搬磚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三百二十五章 你來晚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回馬邑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四百一十章 劉肥壓力大第三百五十七章 醫者封爵第一百三十章 穩賺不賠第二百零三章 瘋狂的女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四百一十章 劉肥壓力大第三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零九章 出頭鳥第八十一章 匈奴來使第一百零一章 御前對抗賽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謀反第七十四章 競爭的開始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個第一百二十九章 商品流通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放心第三百零三章 人盡其才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一章 銀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獨立王國第八十九章 走在了丈母孃的後邊第三十八章 農具展覽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專業第二十五章 定都長安第三百五十一章 姐弟見面第四百零四章 張敖是個忠臣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的女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趙國圖書館第三百九十章 吳王劉濞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然養馬場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三百九十二章 貿易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犧牲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和王不一樣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一百五十七章 戰力計算第五章 一聲嘆息第五十五章 出頭鳥第二百三十八章 經濟制裁第二百零六章 捨不得衣服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二十四章 一家一口鍋第二百八十五章 飛天第四百一十二章 以豬爲主題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一百零六章 皇家的威嚴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無蹤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第一百章 大漢棗核球隊第三百三十九章 我要去長安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識認識我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二百零一章 暴走的呂產第四百一十九章 諸侯們的反應第四章 拿劍的相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地理課第六章 漢奸第五十二章 堅強的劉猷第三百五十章 科技進步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