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家一口鍋

張敖在小村內轉了一圈,親身體會到了什麼叫貧困。

“這真是兩個世界。”張敖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張敖兩世爲人,在現代大家在爲了減肥控制自己的食慾,每個人似乎都有很多煩惱,但都和極度貧困粘不上邊。即便是在這個世界,張敖母親的孃家是外黃地區有名的富戶,張敖自出生就沒受過什麼苦,要不是穿越了,張敖肯定是快樂的過着趙王世子的生活,不可能去真正窮苦的百姓中走走。

張敖的情緒低落了一會兒,決定還是要爲百姓們乾點兒事情。

人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吃、穿、住、行。”

張敖現在很羨慕其他的穿越者人家一穿越要麼帶着倉庫,甚至帶着一座城,從不爲吃一頓飯而發愁,此時的趙國百姓的主食還是粟米,真正能夠保證全年吃飽的應該沒有多少人家。

穿更別說了,在漢初連棉花都沒有。百姓穿的是麻布衣,布是可以當貨幣用來交易的,每一寸布都是十分珍貴的,至於絲帛那是奢侈品,同普通百姓沒有關係。

解決不了吃穿只能先從住入手了,張敖沒能力在漢初開發房地產賺錢,將百姓的房子改造的堅固一點兒,保暖性能好一點還是能做到的。

“你們過來我教你們怎麼做土坯。”張敖將侍衛叫過來說道。

世子有令侍衛們當然要圍過來裝出十分認真的樣子,實際上大家對於世子玩泥巴也很是好奇。

“首先用木板做一個四方的木模,然後找一些泥土,最好是黑色的粘土和麥稈放在一起和成泥,沒有稈放些雜草也行。攪拌均勻後放在木模中壓實,這樣一塊土坯就做成了。”張敖不但親手做了木模,而且拿着泥巴給侍衛們示範。

“這有什麼用?”一個頭腦靈活的侍衛及時站出來爲世子捧哏。

“這些土坯晾曬乾淨一塊塊砌在一起就是牆了。”張敖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很滿意。

“這個能行嗎?”一個頭腦不太靈活的侍衛實話實說。

“沒問題,只要在砌好的牆上再塗一層泥,就能夠經受住風吹雨打。”張敖對此很有信心,因爲兩千年後有的地方還可以看到這種土坯房。它們爲百姓遮擋了數千年的風雨。

“用這土坯建房有個好處,家中的婦女兒童都可以幹做土坯的活,平日裡做一點兒,土坯積攢的數量夠了,很快的就可以建起一座房。”現在的房屋不是採用的木板牆,就是利用夯土建造的。這兩種方法都費時費力,百姓只好在破房子裡對付。

既然世子說行,那肯定能行。做土坯這種活十分簡單,大家一看就學會了。張敖在做了一次示範之後,就沒有機會再玩泥巴了。在張敖幾句話的鼓動下侍衛們開始了看誰做土坯多的比賽。

張敖也沒閒着手拿斧子在那裡指揮做房屋的樑架。

土坯房房頂的重量主要還是壓在房子的木柱之上,因此柱子的位置和房樑的形狀還是很有講究的。

張敖祖傳木匠的記憶力這時發揮了作用。經過千年的實踐,中式木製建築達到了頂峰,木匠們雖然不懂力學原理,但在無數次的勞作中找到了最合乎科學規律的方式。

“世子還會建房?”貫高在旁邊看着張敖玩泥巴,玩木材,怎麼看這些也不是一個富家公子能幹的事情。

“我從小就立志爲天下百姓謀幸福,覺得只要能改善百姓生活的工作都不是低賤的,所以看到有用的手藝就去學。”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稅,張敖在那裡盡情的吹,同時貫高在今後將是張敖左膀右臂,張敖需要慢慢改變他們對民衆的看法,以後張敖還要做出更多新奇的東西,不能讓貫高太驚訝。

“世子真是仁心寬厚。”既然張敖將這些賤業說的這麼高大上,貫高也不好說別的了。

“土坯的房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在屋子裡盤炕。”張敖想到了土坯,思路就開闊了起來。

“炕是什麼東西?”貫高對張敖說的新名詞聽不懂。

“炕就是用土坯在屋子裡砌一個平臺,煙道從底下通過。利用竈膛裡的火給炕加熱,夏天可以防潮,冬天可以取暖。”現在火炕還沒有出現,富裕人家可以有牀,窮人只能鋪張席子睡在地上了。張敖叫過侍衛教他們怎麼砌火炕,順帶着還要科普一下什麼是竈膛。

“還可以這麼幹。”侍衛們有許多是趙國本地人,在每年的冬天沒少受寒冷之苦。在屋子裡生火要被煙熏火燎,不生火又要挨凍,那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新式竈膛用陶是做不成飯的,張敖只好將帶來的鍋也貢獻了出來。張敖感覺又一道難題擺在了自己面前,做爲趙國世子怎麼也要讓趙國百姓每家有一口鍋吧。

張敖指點之後用土坯建房這事侍衛們就可以自己幹了,村民中有好奇心強的跑過來觀看。張敖讓侍衛將技能隨便教給這些百姓。

幾天下來百姓同張敖等人已經混的十分熟悉了,同張敖說話不再遮遮掩掩,張敖村裡村外的走,已經將村內的情況摸的差不多了。

眼看土坯乾燥的差不多了,張敖一聲令下侍衛們半天的時間就將房子建了起來。

張敖在屋裡屋外轉着看很滿意。驚的娘連吃了幾天飽飯,身體完全好了,跟在張敖身後不停的說着感激的話。

驚坐在爐膛邊不停的向裡邊填着劈柴,新砌好的火炕上飄着蒸汽,竈膛上的鍋裡散發出陣陣香氣,那裡侍衛打來的野味正在鍋裡煮。

“驚,照顧好你娘,等你長大了咱們還會見面。”張敖和這一家人告別,在這幾天裡村裡的百姓確實給了張敖不同的體驗。

張敖離開小村後,又走訪了幾個地方,每個村莊的情況都大同小異,現在大家都缺吃少穿,問題集中到一個窮上,反而讓其他的問題變得不那麼突出。

張敖結束了調查返回信都。

“這幾日吃住可好?”張耳對張敖還是很關心的,聽說張敖回來立即將他叫過去詢問情況。

“相比那些百姓,我吃住要好的太多了。”張敖向張耳介紹了所看到的鄉村現狀。

張耳也是唏噓不已:“孩子,你能有關心百姓的心很好,今後好好幹,你乾的越好,百姓受的苦越少。”

張耳努力的在培養張敖做王的興趣。張敖覺得當個諸侯王其實壓力還挺大的。特別是還有個一天到晚想着要諸侯命的劉邦。

“耶耶,要不咱們勸說漢王遷都吧。”張敖想到了一件事,於是對張耳說道。

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拉你陪葬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第三百五十章 科技進步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識認識我第三百三十八章 把你安排的妥妥的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三百五十八章 鋼鋸第三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情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二百一十章 投資辦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放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想丟了性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和王不一樣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二百六十四章 車馬之爭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爲上第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二十二章 調查研究第五十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一百七十五章 遊說趙佗第三百六十三章 全都是困難第三百九十章 吳王劉濞第三百六十一章 惱羞成怒的齊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能克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沒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三晨四十五章 事物的兩面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七章 拆房尋書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是單身第五章 一聲嘆息第三百三十九章 我要去長安第三百五十五章 回不去了第四百一十章 劉肥壓力大第二十章 離別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四百零九章 出頭鳥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甲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二十五章 定都長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主和親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三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進攻第四章 拿劍的相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談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十五章 春遊第三百一十四章 黃金寶藏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院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九十八章 張良第十九章 投喂公主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回馬邑第四百三十八章 火炮揚威第九十四章 車馬砲第三百三十六章 危險的任務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四百三十九章 匈奴中的聰明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變成豬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一十五章 沒錢萬萬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二百二十二章 互相勾結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五十二章 堅強的劉猷第三百九十章 吳王劉濞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兩婦人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終極後裝槍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二百零二章 孩子是誰的第九十八章 張良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變成豬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歸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次戰鬥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院第二十二章 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