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刎頸之交

馬邑城外匈奴人的大營,將領們的神情十分緊張。前來救援馬邑的漢軍十分可惡,滑不溜手的讓匈奴人有勁使不上。匈奴人幾次倒轉都讓漢軍跑了。

“前來增援的漢軍是哪裡的部隊?”冒頓單于陰沉着臉問道,這支漢軍的出現讓他感到意外。

“是趙國的軍隊。”負責軍情打探的將領小心翼翼的回答。前期與漢軍探馬的對決中匈奴人是吃了虧的,對於漢軍的出現事先也沒有探明,他害怕隨時都會受到單于的責罰。

“趙國怎麼會來的這麼快?”冒頓單于不解的問道。

這個問題在場的將領都回答不上來,開展一次軍事行動事先要進行詳細的謀劃,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計算在內,然後作好應對的準備。當匈奴人圍困馬邑城時已經計算過可以出現的漢軍到達的時間。按照漢國的調令程序,先是韓王信向劉邦求救,劉邦判明情況再下旨到趙國,趙國的兵將領命全速趕來,怎麼也要比這多用一倍的時間。現在趙國的軍隊出現在這裡已經很反常了。

“帶兵的將領是誰?”打仗不但要知兵而且還要知將。不同的將領脾氣秉性不同,行事方式也不同。

“帶兵的是趙王張敖,隨行的有幾萬趙軍,人數不是很多,具體數量還要繼續偵察。”探馬首領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張敖就是那個殺了我的使臣的年青的趙王?”冒頓單于對於張敖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正是他。”冒頓單于這麼一說匈奴的將領們想起張敖是誰了,看來今後一場惡戰不可避免了,這趙王張敖不知跟匈奴人有什麼仇,在卡塔爾國犯了事的匈奴人不論是打着使臣的旗號,還是交納贖金,張敖非要弄死他。

“是他正好,給我弟弟報仇的機會來了。命令士卒繼續進攻馬邑城,把動靜弄的大點兒。沒有參與攻城的部隊注意了,隨時準備抓捕張敖,抓住趙王張敖的有重賞。”冒頓單于咬牙切齒的說道。

“是!”衆將齊聲答應着,沒有因作戰不利被追責大家已經很滿足了。

馬邑城方面的戰事又緊張了起來。

匈奴人覺得既然趙國的軍隊能這麼快趕來,說明漢國早有防備,其他援軍到來的日子也不遠了,最好能及早攻下馬邑城。另外馬邑城面臨的壓力增加,趙國的援軍必然會想辦法來解救,這就給匈奴人圍殲援軍創造了機會。

如今的張敖也面臨着兩難的選擇,馬邑城被幾十萬匈奴人包圍,而張敖帶來的趙軍卻只有五萬人,這五萬人還要留下預備隊,佈置好接應的隊伍,真正能同時投入到戰場之上的只有兩萬人左右,而且張敖採取的是對匈奴人連續騷擾的戰術,士卒們需要輪流休整,同時與匈奴作戰的軍隊就更少了。

救馬邑城張敖他們就有危險,如果不救張敖他們來援也就失去了意義。張敖絕對幹不出見死不救的事情來的。

張敖帶領一隊人馬深入到了馬邑城附近,還沒動手就被匈奴人發現了,匈奴人如同瘋狗一樣跟在張敖他們身後緊追不捨。張敖只能帶人退了下來。雖然戰鬥不十分激烈,卻也把張敖他們累的夠嗆。張敖只好帶人退下來修整。

修整的時候其他人可以徹底的放鬆一下,張敖卻還有許多事務要處理,而且還要思考下一步行動,整個人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

“看來打仗真是個體力活。”張敖自己在大帳內看着地圖自言自語。以前在張敖的想象中打仗就是憑着一腔熱血,衝上去拼殺,贏了就活着,輸了就死掉,帶兵的將領羽扇綸巾輕輕鬆鬆的想幾個主意,敵人就灰飛煙滅了。

上過幾次戰場後張敖明白了,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還要靠堅持的意志和充沛的體力。士卒們按照將領的意圖反覆調動,將領們殫精竭慮的思考問題都是很累的。

關於救與不救的問題,根本不在張敖的考慮之內。

當年張敖的老爹張耳與自己刎頸之交的朋友陳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向的分裂。

當年張耳還是趙王歇的丞相,陳餘爲大將軍。張耳和趙王歇一起被秦將章邯帶領幾十萬人圍困於鉅鹿,陳餘帶領着幾萬援軍匆匆趕來,當時張耳一再下令陳餘帶兵進攻解鉅鹿之圍,而陳餘卻覺得自己這點兒人衝上去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一直按兵不動。兩人產生了分歧,由生死與共的朋友變成了死對頭。這段歷史不但被公開來,而且還一代代的傳下去,成了朋友相交的最大笑話。

“也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對於這件事張耳諱莫如深,張敖始終不敢問,張耳自己也不願說,最終的結果是真相淹沒於歷史之中,而人們編造着自己願意聽到的內容。

張敖同韓王信談不上什麼交情,但這裡有着國家的大義,大家都是爲了守護大漢,所以張敖對馬邑城的救援是傾盡全力的。

簡單的休整之後張敖帶着隊伍又出發了。

“大王前方就是匈奴人存放牛羊物資的地方,守衛的人不多。”探馬爲大軍帶路,給張敖指出了要攻擊的地點。

“出擊,快速解決戰鬥,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不能帶走的一把火燒掉。”匈奴人雖然逐水草而居,在後勤補給上比大漢的軍隊要簡單的多,但幾十萬大軍集結在一起,光靠自己攜帶的物資是不能維持長時間作戰需要的。所以這次出征匈奴人還帶了大量奴隸趕着羊羣帶着糧食,隨時爲軍隊提供補給。

匈奴人把自己補給的隊伍藏的十分隱密,張敖派出的人對匈奴人作戰方式十分了解,才發現了匈奴人隊伍中戰鬥力最弱的存在。

突然出現的漢軍令匈奴人驚惶失措,漢軍風一樣掠過匈奴人的營地,捲走了營地上大部分的物資,留下衝天的煙火和滿地屍體。

當其他匈奴人趕來救援時張敖已經帶人跑的無影無蹤。

匈奴人看着眼前的情景感覺十分熟悉,他們搶劫完漢人村鎮後差不多就是這種情景,劇情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演員。

“收縮兵力,保證各營之間能夠相互呼應。”面對不斷增加的損失報告,冒頓單于只能寄希望於匈奴的大部隊能夠咬住這支討厭的趙國軍隊。

馬邑城外匈奴人的調動韓王信也接到了報告,他心中一喜:“我們的援軍到了,再派人出城,將城內的情況稟告皇帝陛下,請求陛下前來救援。”

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一百一十章 吃飽飯很難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無蹤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幹正經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前輔導班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純與不純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四百零六章 意義非凡的一聲響第四百零六章 意義非凡的一聲響第三百五十章 科技進步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后臨朝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三十四章 黃老之學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關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生的選擇第二十三章 一家人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一百六十一章 炒麪第三百零一章 心慈手軟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八十八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覆撕咬第五十九章 敗家的大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專業第七十五章 忠君愛國第三百八十二章 溫泉裡的享受第四百四十二章 薄利多銷第四百二十章 函谷關硝煙再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公主回孃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凱旋第四百四十章 不跑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醫者封爵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七十章 水澆不滅的火第四百零七章 平安過一生不容易第三十七章 你有錢嗎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遊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馬之盟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勝利第三百零三章 人盡其才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倍奉還第二百五十八章 來了別想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放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老帥哥張良第三百零二章 信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四百二十一章 珍惜生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都是爲了錢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買你的想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不懂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三百零一章 心慈手軟第四十九章 大漢的態度第十六章 俯視衆人第二百九十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九十四章 錢貨兩清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十章 共享天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地理課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一百八十六章 勝者有賞第十五章 春遊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八十二章 晚了第八十九章 走在了丈母孃的後邊第一百零一章 御前對抗賽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景廣闊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三百零二章 信任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四百三十四章 臉上笑嘻嘻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關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五十章 斬首行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被信任被依靠第二百一十章 投資辦廠第三十六章 討好丈母孃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四百零四章 張敖是個忠臣第二百四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八章 劉邦開創的遊戲第十三章 車迷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的女人第四百零四章 張敖是個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