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

對於剛剛讓軍隊中的大部分士卒返鄉務農,修養生息的大漢來說,短時間內召集起三十多萬人馬遠征馬邑確實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劉邦現年已經五十七歲了,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高齡老人了。不過劉邦卻沒有一點兒老態,他堅持自己騎馬行軍,完全沒有顯示出一點兒疲憊。

提起秦始皇給人的感覺已經逝去多年,實際上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了三歲,如果身體健康的話,真不知天下現在是什麼情景,如此便可看出壽元的重要性。現在的劉邦的理想就是要多活幾年,把對大漢有威脅的勢力全都剷除,將天下安安穩穩的交到自己兒子手中,讓天下從今之後成爲劉姓一家之天下。

“報告陛下,韓王信又派人送書信來了。”劉邦帶兵去解馬邑之圍,行至半路,他邊行軍邊思考着自己這一生的是是非非。此時前方傳回來了韓王信的求救信。

“真是不讓人省心啊。”劉邦拿着信紙心裡滿是煩惱。先前韓王信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非要將都城遷到馬邑,大有要成爲大漢邊地屏障的樣子,誰想匈奴人真打來了還要劉邦親自出兵來救。

趙王張敖命人制造出來的紙張以其便捷性成爲了大漢朝廷通信的專用工具。正是這種信紙的普及使得現在信的內容可以寫的更多,正是這寫滿字跡的紙,讓劉邦不痛快。韓王信在信中向劉邦百般哀求,讓劉邦快點兒發兵去救他。從字裡行間劉邦都感覺到了韓王信那股子驚惶失措的勁頭,這真不是一方諸侯面對強敵時應有的表現。

“命令全軍紮營修整,把戶牖侯陳平請來。”劉邦此次親征漢丞相蕭和總領後方一切事務,輕易不能離開,留侯張良身體狀況不好,無法適應征戰生活,帶來的重要謀臣就是陳平了。

連續急行軍的士卒接到劉邦的命令鬆了一口氣,迅速的爲劉邦支起了帳篷。

劉邦剛在帳篷中坐定陳平就趕了過來。

“你看看吧。”劉邦將韓王信的書信交給了陳平。

“韓王信是我們此戰勝負的關鍵,如果韓王信能夠堅持到大軍趕到,兩軍呼應會增加許多取勝的機會。只是韓王信現在的狀況並不十分好。”陳平擔憂的說道。

“此話怎講?”劉邦對這事最爲敏感。

“從韓王信的求救信中可以看出韓王信現在已經亂了方寸,沒有了與匈奴人一戰的勇氣。而且韓王信還多次派使臣到匈奴營中與匈奴單于商談講和之事。”整個漢國的情報機構都在陳平掌控之下,他能得到別人不掌握的情報。

“真有此事?”劉邦的心懸了起來。

“我也是剛接到密報,匈奴人將馬邑城圍了個嚴實,一開始裡邊的消息傳不出來,後來趙王張敖趕到,不斷的襲擾,使得匈奴人不得不收縮兵力,這才使匈奴各營之間有了縫隙,我在馬邑城內安排的密探派人送來了書信。”劉邦對異姓諸侯王很不放心,所以讓陳平在諸侯王身邊安排人監視。

“趙王張敖還是不錯的。韓王信空有其表,好大喜功,平日裡說大話,到了緊要關頭根本就頂不住,以後不能重用了。”劉邦有點兒後悔沒聽張敖的話,如果韓王信的都城仍在晉陽也就不會出這麼多事了。

“可現在怎麼辦?”以後的事情可以延後再說,現在得想辦法讓韓王信堅持住。

“這樣吧,我下一道旨意將韓王信痛斥一番,讓他做好堅守馬邑的準備,否則拿他問罪。”劉邦略一思索有了辦法。

“這樣行嗎?”陳平有點兒不放心。

“沒問題,別看韓王信長得高大威猛、一表人才,其實是個膽小懦弱之人,他不敢忤逆我的旨意的。”劉邦覺得他已經把韓王信看的十分透徹了。

“是,我馬上去辦。”陳平立即草擬了旨意,詢問韓王信派使臣到匈奴營中是怎麼回事?然後命令韓王信必須堅守馬邑等待大軍的到達,並告訴韓王信劉邦親率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

劉邦看了一下十分滿意,親手將旨意抄了一遍。“張敖進獻的紙是好東西,但也沒有必要弄封信寫這麼多字,抄滿一張紙很吃力的。”劉邦寫完甩着手說道。

“下次我定將內容寫的精煉一些。”陳平收起劉邦寫好的旨意,命人快速給韓王信送去。對於劉邦的話他並沒有太在意,劉邦對於讀書寫字很不感興趣,連帶着對讀書人也不尊敬。

“趙王張敖那邊情況怎樣?”劉邦縱覽全局發現張敖也是這場戰事的關鍵因素。

“趙王已經向這邊發來了戰報,他親率五萬趙軍與匈奴人數次交戰,已經殲滅匈奴騎兵八千有餘,怎奈匈奴人數量太多,無法解開馬邑之圍。趙王還提醒我軍,這次匈奴人是有備而來,我們一定不要孤軍冒進。”張敖聽說劉邦御駕親征後馬上派人與漢軍主力取得了聯繫。

“殲滅匈奴騎兵八千餘人,沒聽說發生什麼大的戰役,他在吹牛吧?”劉邦氣的鬍子直翹,手下的兩個參戰的諸侯王,一個膽小,一個吹牛,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趙王在這方面沒有說大話,趙王在帶兵到達馬邑附近後發現敵勢強大,所以沒有正面發動進攻,而是採取了襲擾戰術,不停的找匈奴人的薄弱環節下手,每戰都吃掉匈奴人一小部分的兵力,連續不斷作戰,數量積累起來就很可觀了。對於每次戰鬥趙王都寫明瞭詳細的經過和戰果,期間並無誇大的成分。現在匈奴人對趙王很是重視,派出大量騎兵圍剿趙軍,想要找機會一口吃掉,趙王那面壓力也很大。”陳平覺得這趙王是皇帝的女婿,還是先替張敖說些好話比較好。

“噢,這小子倒沒辜負我給他的信任,傳信給他作好準備,與我配合解這馬邑之圍。”劉邦聽了張敖的情況,信心變得充足了很多。

劉邦一向認爲諸侯王中張敖是能力最低的一個,畢竟張敖已經是諸侯王二代了,與那些靠實力真刀真槍的立下功勳的前輩不同,張敖的王位是他爹張耳掙來的。現在張敖在對匈奴人作戰時盡心盡力,還取得不錯的戰果,劉邦覺得把女兒嫁給張敖是個不錯的選擇。

馬邑城中韓王信接到劉邦的旨意,雙手顫抖臉色蒼白,正像劉邦認爲的那樣,韓王信是個膽小的人,他被劉邦給嚇住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劉邦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五十八章 齊王劉肥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的女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人的眼淚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四百零七章 平安過一生不容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的事犯了第九十八章 張良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一百四十章 軍校生活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一百零一章 御前對抗賽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入敵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二百二十章 無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三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進攻第一百二十七章 看風景第五十一章 倒黴的劉猷第三百九十六章 勞碌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蹤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銀行開業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王不好當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回馬邑第一百四十章 軍校生活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七十一章 情報共享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七十四章 競爭的開始第四百零六章 意義非凡的一聲響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張敖第二百零四章 最有權勢的女人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賠錢貨第三百六十四章 水往高處流第四百零九章 出頭鳥第一百八十一章 罐頭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危險的任務第二百二十四章 各懷心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獎學金第三百一十七章 自家兄弟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謀反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四十二章 搬磚第一百八十六章 勝者有賞第一百一十四章 破殼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四十六章 黑歷史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與貿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八十五章 名滿長安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三十四章 黃老之學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二百二十章 無禮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破殼第二百三十一章 追殺第六章 漢奸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絨服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二百九十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八十八章 銀行開業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三百零一章 心慈手軟第三章 大漢公主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四百一十章 劉肥壓力大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與貿易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四十三章 圖書館的構想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漢發展的方向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剋制不了的貪慾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