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消息

“今年朵顏三衛那邊抽調了不少戰士出征,人手緊張,故此飛龍鳥今年進貢的也少了一半。”

朱高熾在牀上艱難地搖了搖頭,嘆道:“不過是口腹之慾,即便沒有,也不當什麼。”

朱瞻基笑着幫他掖了一下被角,又道:“不過有了蒸汽帆船,如今冬日艦船也可往來南洋不休。父王愛吃的香蕉,這次又有了新鮮的。我已經讓人給父王送了八十筐,父王也可以讓下面人打打牙祭。”

跟朱高熾表演了一番父慈子孝,朱瞻基將注意力又轉向了面相上彷彿老了十歲的楊士奇。

他如今的全部希望都在朱高熾的身上,朱高熾想的是能在皇帝位置上過渡一下,不至於被朱棣直接傳位朱瞻基。

楊士奇也就指望他能在這個階段提拔他一把,最少安排一個相應的肥差。

爲官二十餘年,楊士奇一直在當侍從官,謀士,從來沒有當過事官。

像他現在這樣,不要說青史留名了,史記官們根本懶得多關注他一眼。

可是這朱高熾也太不爭氣,天天說着一定要活過自己的父親,卻還不珍惜自己的身體。

十一月的蹴鞠大賽,朱瞻基只是參加了一場開幕式,但是朱高熾卻興趣十足,每日上午一場,下午一場的比賽,他幾乎都坐在臺上看完。

雖然太子已經失勢,但是畢竟還是太孫的親生父親,不管是官員,還是勳貴,見了他都依舊尊敬有加。

這似乎又給了他充足的信心,遠離了政治中心大半年,他的心又癢了。

特別是太孫見他對蹴鞠興趣十足,就把這個掛名皇家的賽事讓他負責,並且讓他最後給冠軍頒獎。

這讓他驚喜無比,一個多月的時間,他都待在競技場,每日應酬不斷,晚上還要后妃伺候。

這種應酬,不要說他這千瘡百孔的身體,就是一個普通人,怕是也受不了。

果不其然,等他觀看完了最後一場冠亞軍爭奪戰,看着羽林衛隊舉起了他親手頒發的獎盃後,回來就直接病倒了。

在宮中養了幾天,他卻有些不習慣了。在溫泉別院雖然冷清,但是那裡有溫泉,特別是在太孫專門爲他建的透明琉璃坊裡面,有溫泉的熱氣,有太陽的光照,卻沒有冷風進入。

馬上到了要過年的時候,他又提出了要去別院居住。

這也是在試探自己的兒子,想要看看朱瞻基到底怎麼想。

朱瞻基當然是執意挽留,一定要他過了年再回別院。爲了挽留朱高熾,朱瞻基還特意讓工匠又搭建了一個玻璃暖房,爲的就是向外人展現自己是一個孝子。

朱高熾心裡暢快,也就不再提回別院了。

可惜的是,如今的大臣們已經習慣了在謹身殿跟朱瞻基議事,哪怕是爲了避諱,也根本沒人來文華殿。

在競技場,那是因爲在公衆場合,面對太子必須要保持尊敬。

回到了文華殿,任何人求見都需要經過錦衣衛和鴻臚寺,又有誰敢來跟朱高熾表忠心,觸及這種的黴頭呢?

住了幾天,朱高熾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前一段時間的浮華,喧囂更像是一場夢。

這讓他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又加重了。

朱瞻基說道:“自從九月間,東洲探尋艦隊傳回了一次消息,他們已經順利抵達東洲,這有幾個月都沒有消息傳回。不過根據孤的預計,正路已經越過了東洲南大陸的最南角。”

“能得殿下賞識,賦予重任,老朽只會爲犬子開心。”

“據聞解氏已懷有身孕,這想必也快生了吧?”

楊士奇依舊顯得波瀾不驚,不失尊重地回道:“要到明年三月……”

他保持的如此矜持,是因爲沒有得到朱瞻基的青睞,要是朱瞻基稍微表現出對他的興趣,恐怕他就積極地貼了上來。

不過,朱瞻基重視的是能做事的人,像楊士奇這樣的謀士,他並不喜歡。

這個人雖然在歷史上是五朝元老,但是一開始是他只是小小的編撰,只是做學問,不涉及政治。從朱棣開始才得以重用,他卻是靠和稀泥,從不得罪人,並且善於交際得以重任。

真正的做事能力,他從來不具備。

如果他今年二十歲,朱瞻基還會給他一個機會,但是他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人已經定型,想改性格,想學做事都不可能了。

朱高熾這個時候說道:“楊弘濟被你皇祖關押已經超過九月,他一心赤誠,關在天牢,實在有些可惜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孩兒正有釋放他的心意,只是未得皇祖允諾,這才耽擱了下來。”

朱高熾問道:“這點小事你都做不了主嗎?”

朱瞻基笑了笑,楊溥跟解縉有點像,才華過人,廉潔正直。因爲這樣的性格,加上爲人處世的差距,相比楊士奇,楊溥在治國,治政方面更不堪用。

要過年了,他不想跟朱高熾爭執,但是他也想試探一下朱高熾的心思。

“父王想要釋放他倒也不是不行,不過父王到底是想留他在身邊,還是放他歸家?”

朱高熾問道:“既然無罪,難道不可官復原職?”

“他是皇祖親自關進天牢的,孩兒釋放他已經是逾規,若是讓他官復原職,將皇祖置於何地?”

朱高熾這才醒悟自己有些失言,連忙說道:“過年了,先讓他出來好好過個年,待過了十五,讓他到別院陪我。”

朱瞻基聽到朱高熾主動要回別院,心裡有些詫異,難道他真的死心了。還是說,他也在試探自己?

不過他從來不把朱高熾當做對手,也不願意父子之間鬧出什麼不合的傳聞。

哪怕他現在是監國,但是朱高熾是他父親,不管他做的對與錯,只要朱高熾不開心了,都是他這個兒子的錯。

當然,光是父子關係壓不住朱瞻基。因爲朱瞻基對付不了他,卻能對付他身邊的人。

只要把他身邊的人給剪除了,朱高熾不過就是一個聾子和啞巴,泛不起任何浪花。

所以朱瞻基沒有半點猶豫,笑着說道:“久聞楊弘濟乃當世詩書大才,當爲父王排解苦悶。孩兒這就讓人放了他,年後讓他與楊士奇一同陪侍父王。”

兩人原本泛起笑意,但是聽到最後一句,兩人笑容寡淡了起來,點了點頭。

又閒敘了一陣,朱瞻基起身離開,房間裡面只剩下了朱高熾和楊士奇,還有一個何純站在門口。

楊士奇這才嘆了口氣說道:“殿下,安心過年,年後老臣陪你一同前往別院吧。”

朱高熾喘了一會兒粗氣,苦笑了一下說道:“我本無意爭權,父子二人,何必防範至嚴?”

楊士奇寬慰說道:“那個位置只有一個,太孫殿下勵精圖治,自然不想殿下影響了他……”

朱高熾閉上了眼睛。“大勢已去啊!你也去吧……”

長安坊,楊宅。

二狗子李子風手握一把橫刀,在寒風中揮舞的虎虎生風。旁邊坐着邋遢的道士玄寂,不時還指點他幾句。

院牆根下,他的弟弟三娃帶着楊章德的大兒子大寶,玩着琉璃珠。

這琉璃珠是早些年就已經流傳開的玩物,特別是小孩子,格外喜歡。只是以前琉璃珠貴重,也就只有富家子弟才能玩的起。

不過自馬家來了京城,琉璃的製作工藝提升的很快,如今馬家主要製作高端琉璃,無色玻璃。

這琉璃的燒製技術又不高深,就公開了技術。

普通琉璃就開始氾濫,價格跌的很快,如今一個銅子就能買一個,即便是窮人家的孩子,也能玩得起了。

李子風今年已經整十六歲,自然對這小孩子的玩意沒有興趣,但是大寶喜歡,所以他就把弟弟三娃帶過來哄他玩。

練了一會兒,他就覺得渾身熱騰騰的,索性脫了襖子,只穿了單衣開始舞刀。

楊章德被幾個下屬簇擁着進了院子,看見大寶整個人都趴在地上,渾身搞的髒兮兮的。

誰家的小孩子不是這樣,楊章德也不生氣,大喊了一聲。“大寶,過來,親老爹一下。”

大寶卻絲毫不給他面子,屁股一撅,拿起手中的琉璃珠就丟了出去。琉璃珠滾了大約一米遠,碰到了三娃的琉璃珠,他高興地叫了起來。“我贏了,我贏了……”

“這個臭小子……”楊章德笑罵了一句,又看了看已經站定的二狗子。“不錯,有老子年輕時候的風采。”

二狗子今年十六,還在抽條長身體,看起來並不強壯。不過,能把一把幾斤重的刀揮舞半個時辰,沒有一把力氣是不行的。

聽到楊章德誇獎,二狗子笑道:“都是師父教的好。”

楊章德嗤笑了一下,跟玄寂說道:“師兄,吩咐廚房,今日加幾個大菜,下人們也都擺上酒肉,好好慶祝一番。”

玄寂笑道:“這是有喜事?”

楊章德忍不住得意地笑道:“大喜事!”

玄寂一陣訝異,忍不住壓低了聲音問道:“你這剛從宮裡回來,可是……”

楊章德點了點頭,笑道:“塞哈智請辭,殿下已經允了。不過今個已經二十五了,還要等個十日,纔會發旨。”

玄寂嘿嘿笑了起來,拱手說道:“拜見指揮使大人……”

楊章德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自家人,不興這一套。”

二狗子也聽明白了,自己的師父這次可是要當上名正言順的錦衣衛指揮使了,整個錦衣衛,就要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恭喜師父!”

面對二狗子,楊章德還是要擺出師父的架子。雖然一開始他對殿下塞過來的這個累贅不算喜歡,但是幾年相處下來,也有了幾分感情。

何況二狗子並不差,不僅練武刻苦,人也聰明,在羽林衛學這一屆,一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過個兩年,不管是進了軍營,還是來自己的錦衣衛,都能引以爲援。

勢力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自己的底子薄,也就這四年纔有了一幫心腹。

這個二狗子已經培養了幾年,眼看就要當用,他又怎會這個時候不善待他。

“這不過是早晚的事,不管是升官也好,黜職也罷,都當不驕不躁,爲殿下效命。”

“是,徒兒記得。”

楊章德正要回後院見見自己的老婆,跟她說說升官的喜事,卻見一個錦衣衛總旗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大人,有漠北極西的情報。”

漠北極西,那就是唐賽兒他們一行的情報了。

今日面見朱瞻基,朱瞻基都還問了這件事,楊章德不敢怠慢,連忙說道:“呈上來。”

情報是厚厚的一本書,上面記載了唐賽兒一行耗費了將近四個月時間,終於抵達了預定地址。

他們在一處湖泊與河流的交匯處安營紮寨,隨後就開始建城,尋找金礦。

金礦尋找的很順利,但是建城去遭到了當地遊牧部落的反對。

跟隨他們一起前往極西的錦衣衛隨員,在哪裡待了兩個月,就遭遇了四起騷擾,打了兩場硬仗。

不過因爲他們有五十支火銃,又兵強馬壯。雖然死了百餘人,卻也將周邊的部落打服,現在站穩了腳跟。

兩個月的時間,唐賽兒他們一直緊張地淘金,現在湊了差不多兩千兩黃金,就派人回來採購物資,充當大批人馬遷移的路費。

他們這先頭部隊都是民壯,朝廷支援了五千匹馬。但是後面這些大多都是親眷,朝廷當然不可能人人發一匹馬了。

不過他們在當地也搶了兩千多匹馬,派了五百人護送這些馬匹和黃金回來。

去的時候花了四個月,回程路熟了,只用了兩個多月。

但是這些人低估了漠北的寒冷,一路上受凍回來,死了幾十個,凍殘廢了幾十個。

到了北明山,他們就撐不住了,只能先在那裡修整,過年前是回不來了。

錦衣衛跟去了四個人,他們詳細記載下來了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所以纔會有這麼厚的一本書。

楊章德大致翻看了一番,就吩咐說道:“跟夫人說一聲,我晚點回來,要先把這情報送進宮。”

長安坊距離皇宮並不遠,因爲原本教坊司,行人司的位置正在建設一座新的議會堂,這裡道路封閉。騎馬要繞行一大圈,還不如直接步行過去。

楊章德帶着四個隨從,沿着封閉的小路,進了議會堂的工地,看着有些圓滾滾的這個建築,楊章德總有些看不慣。

大明的建築,要麼是方的,要麼是圓的,卻沒有一個建築像這樣半邊圓,半邊方,看起來奇形怪狀。

但是他也知道,這是因爲議會堂是議事的地方,以後的大朝會也不會在奉天殿舉行,而是轉到這裡舉行。

這裡設計能坐兩千餘人,需要將一切擴音手段運用出來,才能讓所有人清晰地聽到某一個人說的話。

而且這裡也不想競技場,那裡只是追求聲音大,不管最後出來的聲音根本聽不出真聲。

但是這裡是需要保持真聲,才能讓所有人聽清楚語句背後的語氣,語句背後的含義。

所以,在工部與那個卡爾索利的聯合之下,弄出來了一個這樣扇形的建築來。

議會堂緊靠皇城的城牆,在護城河的內側。原址有五個衙門,除了鴻臚寺依舊留在原地,其他的會同館,行人司,教坊司和光祿寺全部都另遷他地。

這裡以後將會成爲朝廷議事的中心,恢弘氣派是不可少的。

爲了讓這裡顯示出大明的輝煌,殿下力排衆議,將這個大樓修建的超過了原本奉天殿的高度,達到了九點五丈。

這個大樓想一把打開的摺扇,向着南方張開,方形的建築位於正北,那裡也是皇上今後坐的位置。

想到朱瞻基今後將會坐在那裡聽文武百官奏事,他就忍不住激動。

守門的錦衣衛大漢將軍看到楊章德去而復返,驚訝不已。比不過身爲他們的直接上司,他們當然是直接領進了城門。

到了宮門,內監也只是簡單檢查,因爲朱瞻基允許武將攜刀,連刀都沒有卸,楊章德就進了宮城。

“殿下現在在哪裡?”

“殿下還在謹身殿接見西南侗王,中午怕是要留侗王進膳。”

楊章德獨自一人跟着內侍從西角門,中右門來到了謹身殿,與值守的內侍和鴻臚寺人員說了一聲,他們就連忙進去稟告。

雖然楊章德不是他們的直屬上司,但是皇宮的防衛主要就是依靠錦衣衛,他們可不敢得罪這個朱瞻基面前的紅人。

謹身殿內,朱瞻基正有些無聊地跟來自貴州的侗王進行着虛情假意的客套。

自洪武年間,朱元璋奪得江山後大力控制西南。在沐家一門的多年征戰下,整個西南現在全部平定。

這個侗王是前侗王吳冕的後代,已經失去了野性,除了衣着,其他方面與大明人並無兩樣。

他們現在把大明當成了一個冤大頭,有什麼災,缺了什麼,就向大明要扶持。

朱元璋和朱棣的態度就是,我可以幫你,但是不會滿足你的要求,也就是不給你吃飽的政策。

朱瞻基現在還沒有騰出手來針對他們,所以蕭規曹隨,跟着原本的政策走。

對於侗王提出來的要求,滿足了兩成,就再也不肯鬆口。

侗王他本來就是獅子大開口,然後等着大明討價還價。兩成雖然沒有達到他的預期,但是朱瞻基堅持不肯再多給,他也只能接受。

這樣帶着政治性的扯皮,朱瞻基其實是最不喜歡的。但是沒辦法,坐在這個位置上,一些事不是想推就能推的。

接到劉萬的通報,楊章德去而復返,讓他心裡緊了一下。

不過他很快就又想通了,如果真是大事,急事,剛纔他就會跟鴻臚寺的人員說。

快過年了,他也想安安穩穩過個年。

楊章德進了大殿,目不斜視,徑直走到了朱瞻基的身邊,抱拳行禮,又躬身來到朱瞻基的身邊低聲說道:“殿下,極西的消息傳回來了,林三夫婦他們已經站穩了腳跟。”

說着,他將那本情報拿了出來,遞到劉萬的手上。在沒有檢查毒素之前,幾乎任何東西都不能直接入朱瞻基的手。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明日午後我去曹國公府,你讓他們做好準備吧。”

楊章德一喜,又行禮道:“微臣這就去通知曹國公府。”

情報被檢查了之後,遞到了朱瞻基的手裡。朱瞻基任由解縉,蹇義他們跟侗王扯皮,翻開了情報。

這份情報沒有太多誇張的描述,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詳細記錄了他們這一路上萬裡的行程。

每一天走了多少裡,遇到多少行程困難,遇見多少部落,又有哪些部落友善,哪些部落仇視。

抵達唐林城的預定地址之後,他們找到了金礦,又在那裡開始伐木建房,五千多人的隊伍,這半年的時間,就損失了超過三百人。

不過苦盡甘來,用三百多人的犧牲,換來了四千多人的安頓。

返回的隊伍是十月中旬開始的行程,去的時候有馬車,耗費四個月的時間。但是他們回來,全部騎馬,又熟悉了道路,只用了不到兩個月就抵達了北明山。

極寒的天氣奪去了幾十條生命,這是唯一的損失。

朱瞻基嘆了口氣,如今的情報人員還是不太瞭解怎麼做一個真正的情報人員。因爲一些人的素質不高,文化不高,他們把握不住情報的重點。

這份情報雖然詳細,但是卻需要分析人員重新分析這裡面的重點,額外增加了工作量。

而且,情報最重要的外交和軍事,他們的記錄也太少了。

在朱瞻基的印象裡,現在俄羅斯還要幾百年纔會有,現在只有一個莫斯科公國,還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

但是除了莫斯科公國,唐林城周邊有什麼大型部落,軍事實力有多大,對大明的態度如何,他們卻沒有記下來。

聽着蹇義跟侗王的爭論,朱瞻基想的卻是,大明應該建立一些專業學校纔對,即使建立專業學校還有一些麻煩,也應該找人進行一些職業培訓。

如今的官員,大部分還算不上稱職的官員啊。

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章 家天下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六章 分道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百章 生日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十七章 備戰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二章 藉機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十六章 隕石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二章 藉機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八章 驚喜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九章 拜師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二章 春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