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

馬欣這是剛滿十四周歲的生日,朱瞻基也早就按照常例爲她準備好了壽禮。這方面都要按照規矩來,不能以自己的喜惡亂送禮物。

要不然,他這麼多妻妾,今天心情好送的禮物貴重一些,明天心情不好送的禮物便宜一些,這樣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了。

由着自己的性子來,只會好事變壞事。

興慶宮雖然只是朱瞻基的小天地,但是位於金字塔尖,高處不勝寒。但是越是想要穩定,規矩越是不能壞。

馬欣年紀雖然小,卻是良媛。她上面除了一個太孫妃,兩個良娣,就只有風花雪月四女和另一個陳良媛與她平級,其他人都比她級別低。

加上她父兄都受朱瞻基重視,所以在後宮裡,倒也沒有人敢欺負了她。

而馬家如今成爲內監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生產的望遠鏡鏡片和三棱鏡,專供軍備,目前還在研發平面鏡和凹透鏡,開發顯微鏡。

朱瞻基的扶持,加上馬家家大業大,目前雖然名聲上比不上那些老牌貴戚,但是家底一點也不弱。

這樣的家底也讓她在後宮裡面根本不需要仰人鼻息,待她年紀稍大一些,再生一兩個孩子,地位就更穩了。

馬家父子在李亮的帶領下進了房間,馬致德身穿一身書生袍,加上瘦削的身材,看上去像一個年齡稍大的富貴閒人。

馬迪正在發育,也長高了不少,顯得更瘦了。不過他身穿幼軍的軍服,倒是增加了幾分英氣。

兩人想要跪拜,被朱瞻基起身拉住。“今日是欣兒生辰,不論尊卑,只論情分。伯母可是見欣兒去了?”

雖然得了朱瞻基的擡舉,但是馬致德也不敢忘乎所以,謙卑地坐在了下首才說道:“蘇州府尊劉麟夫人親自來京爲欣兒過生,欣兒現在在接待她們……”

看他難以開口的表情,朱瞻基問道:“可是有話要跟我講?”

馬迪有些憋不住地說道:“殿下,蘇州府的百姓太苦了……”

馬致德低吼道:“閉嘴……”

馬迪撇了撇嘴,但是不敢再插話。

馬致德的做派,朱瞻基心知肚明。雖然他不讓馬迪開口,但是他表現出來的意思,也是想要幫蘇州府的百姓說話。

不過說起來,蘇州府的百姓的確是苦,不是一般的苦。

因爲開國之初,蘇州府作爲張士誠的“國都”,一直堅持了十二年。哪怕朱元璋奪了天下,蘇州府的百姓對張士誠依舊是戀戀不忘。

所以大明立國之後,被懲罰最重的也是蘇州府。

洪武初期,蘇州府一地的稅賦,就比其他地方高了數倍,以一府之地,承擔了整個大明十分之一的稅賦。

雖然蘇州府富足天下,但是如此稅賦也讓百姓苦不堪言。

這麼高的稅賦,年景好的時候,才能勉強收起來,年景稍微差一點,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不管是去蘇州府當知府也好,當郡守也罷,主要任務就是盤剝百姓。

洪武一朝,蘇州府知府就換了二十八任,郡守換了三十二任,平均一年一換,可以說全天下都沒有官員換的這麼勤的地方。

雖然蘇州府富足天下,乃是天下第一上府,但是沒有官員把去蘇州赴任當做美差。

一直到了永樂年間,朱棣才逐漸減少了蘇州的稅賦。但是如今,蘇州府一地的稅額,依舊佔了大明地稅的百分之六七,而且往年欠額並沒有取消。

朱瞻基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尚未親政,此乃民政,按理說我是沒有資格插手的。不過今年大明財政寬裕,待有機會我勸勸皇祖父。”

“殿下仁義,作爲蘇州人,我替百姓們感激殿下了!”馬致德拜倒在地,動情說道:“張氏本就江浙人,當初與太祖爭天下,本地人自然是支持他。但是太祖登基後,蘇州也受了五十多年的懲治,天下首富之地,如今卻民不聊生……”

朱瞻基笑道:“民不聊生倒不至於吧,雖然百姓困苦了些,但是蘇州府的商業倒是發展的不錯。自劉麟上任,如今在蘇州府興建女普濟堂一座,惠安堂一座,育嬰堂一座,濟善堂一座,桑敬堂一座,這些可都是商戶捐銀五萬餘籌建的。”

馬致德顯然不知道朱瞻基竟然對蘇州的瞭解這麼清楚,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只能喏喏到:“劉麟府尊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件事我知道,不過你就不要摻和太多,我心裡有數。凹透鏡和三棱鏡能夠量產了嗎?”

相比凸透鏡來說,凹透鏡的製作更加麻煩,也更難以製作出合格的產品。

凸透鏡利用玻璃溶液的凝固,就能形成相應的溶模,經過簡單打磨就能成型。

但是凹透鏡必須製作相應的圈模,讓溶液拉伸。而在溶模不標準的情況下,打磨完全要依靠師傅的經驗,所以製作更加困難。

至於三棱鏡,雖然是三角的,但是三個面都是平面,只要有了模具,打磨更加簡單。

隨着技術的推進,特別是三棱鏡的應用,如今望遠鏡的倍數已經可以達到更高。

就在朱瞻基凱旋迴來之前,司天監就在鐘山北麓的紫金山,興建了一座觀天台,利用超過一百倍的望遠鏡,來觀察星空。

顯微鏡與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其實一樣,都是要把物體變大,只是兩者的研究方向又不一致,一個的距離的拉近,一個是物體的無限變大。

用最簡單的區分就是,顯微鏡就是複合型的望遠鏡。

朱瞻基只知道這些皮毛,具體的原理是不懂的,但是有了他的這些引導,馬致德已經制造出了一臺固定式的可放大四百倍左右的顯微鏡。

這樣的顯微鏡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人體上的細菌,下馬橋的醫學研究院和太醫院,如今爲了爭奪顯微鏡的使用權,經常就鬧一些嘴官司。

不過,因爲鏡片的難以打磨,如今第二臺顯微鏡還沒有製作出來。

詢問了一番顯微鏡的製作進度,朱瞻基說道:“不管是顯微鏡,還是望遠鏡,如今除了需要製作出來,更需要確立製作的標準和使用的標準,這一點還望德翁多費一些心。”

雖然他也算是朱瞻基的老丈人,但是朱瞻基是不可能喊他岳父的,一聲德翁就已經是尊稱了。

馬致德應了下來,朱瞻基這才又說道:“既然劉麟夫人也來了別院,今晚就一起留下吃飯,住一晚,明日與我一同回京。”

馬致德明白,這是朱瞻基給他面子。否則的話,一個四品知府的夫人,是不可能跟朱瞻基一起吃飯的,更別說留宿他的皇家別院了。

而這樣一來,也代表了朱瞻基對劉麟的擡舉,這會讓他這個今年才上任的蘇州知府,壓力小了許多。

要知道他的上任,原任萊州知府的董熹,就是因爲朝中無人支持,想要以強硬手段徵收欠稅,導致民憤四起,剛上任一年就被貶諦到了雲南。

朱瞻基對劉麟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資料上的一些情況,出身饒州貧困家庭,爲官小心謹慎,能知民苦,行事方正,卻也有章法。

在擔任都察院擔任四川巡按之時,着實辦了幾件實事,才一路青雲,成爲了蘇州知府。

不過在朱瞻基的心裡,能做實事,願意爲民做事的官員,就是好官。所以今日老丈人出面了,他也不介意間接地支持一下他,讓他壓力不那麼大。

劉麟夫人是個四旬左右的婦人,沒有知府夫人的氣派,倒是像個普通的民婦。她帶的兩個小丫鬟也是一派樸素,見了朱瞻基哆哆嗦嗦,沒一點大家氣派。

款待她們了一頓晚餐,朱瞻基帶着馬迪出了門就吩咐李亮,讓他派人到錦衣衛去將關於劉麟的詳細資料拿一份過來。

如果這個人真的是個清官,能吏,他自認會留意一番。要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佞臣,他也不介意殺雞駭猴。

雖然他現在不能插手民政,但是要對付一個知府,還是輕而易舉的。

他最反感的就是被人欺騙了。

馬迪現在不僅是幼軍的數學教員,也是幼軍的學生,當然,朱瞻基最重視他的一點,還是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能力。

因爲精通數學,在將精力轉到滑翔翼上面之後,他現在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力學研究上面。

力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但是在這個時代,深受儒家影響的人們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沒有人系統研究。

朱瞻基給馬迪佈置的任務,就是將每一點生活中的“常態”,用數學分析清楚。

比如風的形成,比如樹葉爲什麼會掉,水爲什麼向下流,還比如軸承爲什麼會省力,槓桿的原理,滑翔翼爲什麼能飛起來。

這些事務看起來簡單,但是想要解釋清楚就涉及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和試驗,所以馬迪現在心無旁騖,忙的團團轉。

朱瞻基也知道讓他一個十九歲的孩子研究這個,有點虐待他了,但是現在只有思想還沒有定型的年輕人,才願意研究這些東西。

如果他能把這些理論都解釋清楚,那麼,就能形成最完善的基礎物理學,這將會是人類的飛躍。

爲此,朱瞻基爲馬迪提供了最嚴密的保護,最優越的條件,十個研究院裡面所有的密卷,都對他開放,這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想要銀子給銀子,想要錢給錢,朱瞻基就是想要拔苗助長,弄出基礎物理來。

馬迪也不負他的期望,從萬有引力到槓桿原理,現在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弄出來的方程式,連他都看不懂,卻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人人都知道朱瞻基重視馬迪,但是沒有人知道,在朱瞻基的眼裡,一個馬迪,要比十個柳升更加重要。

兩個人一直聊到了亥時,朱瞻基才讓人給他安排了客房住了下來,自己來到了馬欣的房間裡。

溫泉別院這裡就是江南園林式的建築,除了原有的建築,朱瞻基讓人興建了一個大公園。

在這個公園裡引來了溫泉水,又用原木搭建了幾十座小木屋,他的妻妾一人一座,每一座都有單獨的湯池。 щшш• tt kan• ¢O

別院修好,朱瞻基還沒有來過,朱棣和朱高熾就各帶嬪妃們來這裡度假。

看到這些別緻的小木屋,朱棣連以前的大殿也不住了,享受了一番野趣。

而朱高熾更受覺得朱瞻基會享受,把這裡佈置的野趣動人。

“殿下今日還泡溫泉嗎?”

雖然才十四周歲,馬欣也如同一個賢惠的妻子一樣,幫朱瞻基脫去了外袍。只留下了貼身的小衣,然後坐在他的腿上,摟着他的腰,窩在了他的懷裡。

朱瞻基逗着她清秀的小臉,笑道:“你陪我一起泡……”

馬欣霞飛雙頰,在朱瞻基的懷裡扭捏着身體。“太羞人了。”

雖然嘴上不肯,但是小手摟着朱瞻基的腰,卻更緊了。就像一隻可憐的小貓,生怕被遺棄了。

兩個人纏綿了一會兒,朱瞻基才抱着已經不敢睜眼的馬欣,進入了只有圍牆,沒有房頂的溫泉湯池。

因爲年紀還小,她沒有那麼多的複雜心思,哪怕今日她母親與知府夫人肯定說了些讓她轉圜的話,她也不跟朱瞻基說起。

跟她在一起,朱瞻基也覺得格外輕鬆。

第二日,朱瞻基在羽林衛的護衛下,從溫泉返回了京城。

不過,他也沒有直接啓動銀行的籌備事宜,而是先來到了夾江工業區視察。

因爲動力源的限制,如今的工業區並不是一大片,而是沿着江邊的一條線,每一家工場都有多座水車架在江邊。

如今已經有人提議,在江心島與河岸之間的夾江上,用水泥墩和木板搭建起一座超級大的木製平臺,這樣就能建設更多家工場。

但是朱瞻基否決了這項建議,若是發生火災,那一下子就全部玩完了。

因爲朱瞻基否決了這項提議,所有人就只能把主意打在了技術革新上面。

如今水車的連動裝置越來越複雜,一架水車帶動幾臺車牀,甚至多架車牀已經成爲了常事。

這又反過來要求軸承越做越大,水車越做越大。

在鑄壓場跟工部定做了一架直徑超過二十米,寬度超過三米的鐵質結構,木製附件的超大型水車之後。

內庫紡織廠那邊,就把自己的水車全部拆掉,換成了這種超級水車。

而這種水車的動力,一架就能帶動一個編組的幾十架紡織車的轉動,讓大明出現了第一批的流水線女工。

原本是六部之尾的工部,因爲水泥的出現,現在在修建全國第一個混凝土公路網。因爲水車的出現,控制了天下的工匠,成了比戶部還要肥的衙門。

現在的戶部兩位尚書,宋禮和吳中,走到哪裡都被人巴結。

那些地方官原本對工部不理不睬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爲了早日修上混凝土路,不要說尚書了,就是工部出去勘測的主事,都被他們送上厚禮。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幾百年前的人,照樣懂得這個道理。

短短一年的時間,大明就興建了將近一百座水泥廠。要不是朝廷嚴控工廠數量,恐怕每個縣都想修建一座屬於自己的水泥廠。

漫山遍野的石頭,燒製了就能變成銀子,而且還不愁銷路。如今的大明對水泥的需求數量巨大,朝廷又有銀子,競爭可謂激烈的很。

對於這些改變,朱瞻基是樂見其成的。工商興國,可不僅僅只是說說而已。

而水泥廠,雖然對工業的發展不像水車的影響這麼大,卻能改善整個基礎環境,成爲撬動工業發展的一個巨大基礎。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朝廷支出的經費少的可憐。支出最大的,就是人工的費用,還有地方政府截留的商稅。

除了水泥廠,現在大明建設最多的就是板車廠。

板車的製作實際上非常簡單,一個剛出師的木匠就能做。唯一帶點技術性的就是木製車輪的製作和軸承的製作。

這一點被工部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只有讓工部參股,纔給各個廠家提供現成的軸承。

板車的需求量大增,是跟水泥的生產是離不開的,也跟混凝土道路的出現離不開。

原本的板車,因爲載貨量少,道路不平整,加上缺少牲畜,所以需求量並不大。

在許多鄉村裡,一輛獨輪車就能滿足農戶的需求了。

但是如果道路平整了以後呢?這樣的道路對車輪的損耗極小,載貨量又一下子大增,所以板車的優勢就是獨輪車比不了的。

修路需要運送砂石,需要運輸水泥,這些都需要板車來運輸。所以混凝土路修到哪裡,哪裡的板車需求量就會大增。

不少商戶已經看到了這些商機,跟着工部修路的隊伍,開始做起了各種生意。

而修路的隊伍,原本最開始是服徭役的農戶,但是幾個月以後,這些農戶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爲朱棣接受了朱瞻基的建議,將這項任務交給了各地的衛所兵。

雖然現在的衛所兵還沒有腐化,但是大明如今吏治清明,雖然不能說天下太平,但是最少在中原地帶已經沒有了多少戰事。

之所以說沒多少,是因爲還有兩個地方不算太平,一個是山東白蓮教的唐賽兒還時不時的鬧點事,一個是山西廣靈縣民劉子進與劉興、餘貴等人聚衆起事的風波剛剛平息。

劉子進自言在石梯嶺遇道人而得異術,自封官職,以皁白旗爲號,奪太白王家莊的驛馬,殺大同衛卒。

永樂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朱棣命行在中軍都督金玉爲總兵官,蔡福爲副總兵,率軍前往征剿。

五月,劉子進等一百三十五人被械送北京。成祖命將其首領斬首示衆,其餘則被髮配交趾充軍。

至於白蓮教,因爲沒有起事,如今各首領都隱匿民間,所以還沒有對他們動手。

朱瞻基先來到火器場,巡視了一番火槍的生產情況。

現在的火槍還比較簡單,最主要的就是槍管。槍管的問題解決了,其他木製槍托,燧發裝置,還有安裝,都費不了太多的事。

如今每天都能組裝五千只火槍,要不了幾年,大明的士兵,包括巡捕,就都能換上長短火槍了。

隨後,朱瞻基來到了鑄壓場,這也是目前大明防護最森嚴的工場,因爲這裡生產的是金銀銅幣。

想要開辦銀行,最重要的就是貨幣儲備金。現在可不是後世的信用社會,紙幣和電子數字都能成爲貨幣。

要想讓老百姓認可,就必須是錚錚亮的金幣或者是銀幣。銀行想要得到認可,沒有足夠的金銀幣儲備,拿着金銀票取不出來金銀,那一下子就完蛋了,再也不會有人認可了。

所以,朱瞻基一開始一直沒有打銀行的主意,一直等到在東瀛獲得了巨量的金銀,才籌備起銀行事宜。

鑄壓場這邊,原本只有幾架壓鑄機,現在也增加到了四十架,這些壓鑄機每天三班倒,就能壓鑄出八萬兩銀子左右的銀幣。

朱瞻基帶回來的這七百多萬兩銀子,也就只能滿足三個月時間的滿負荷工作。

所以爲了錢範的安全,朱瞻基也不準備再擴大規模了。工場越大,負責的人越多,也就越難控制整個過程中的錢幣安全。

實際上,如今的大明的貨幣儲備當然不止朱瞻基帶回來的這些,因爲在銀幣出來之後,大明就已經取消了銀錠和金錠的流通權,所有涉及商業,稅賦的交易,都必須用金銀幣來交易。

所以這一年來,大明已經有了超過兩千萬兩銀幣在市面上流通。光是通過貨幣的轉換,朝廷就獲利最少百分之五。

因爲不管是金幣,還是銀幣,都不是純金純銀,有一成是其他合金,而佔了百分之十重量的合金,價值最多是貨幣價值的一小半而已。

朱瞻基巡視完畢,問銀作局的太監鍾大勇:“如今內庫還沒有兌換出去的金銀幣還有多少?”

鍾大勇愁眉苦臉地說道:“殿下,如今禁止使用銀錠,銀作局在京城的衙門,每天來換銀幣的人絡繹不絕,哪裡有庫存啊!”

感謝超慫的毛球,額吐你哦,zys-365,燈火見人家,大隋章德公,5335演能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四章 西北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八章 鄭家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五十章 老人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七章 呂宋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十四章 爵位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六十章 新生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七十章 欽差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章 天道第三章 新生活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