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

就在各路王爺世子們結伴進京的時候,數百工部的吏員也開始分赴各地,建設銀行網點。

如今這個時代,雖然土地私有,但是所佔有的土地不到全國一半。在每個縣城,都有大片的土地和房屋屬於公房。

但是,這些房屋基本上都不符合銀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堅固。

所以,每一家銀行網點都需要重新建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個石頭與水泥,鋼條組成的堅固地下室,能夠儲備金銀銅幣。

而在下馬橋農莊這邊,數千戶部和內監招收的吏員,被分成了五十二個班組,每個班組五十人,接受新式的記賬法和安全防範。

這將近兩千六百人,職位最高的是戶部的兩位侍郎,還有銀作局的兩位大太監,不到一百位正式吏員,其他全部都是勳貴家族抽調的子弟,還包括了幼軍裡主要推出的人員。

至於教員就是幼軍的甲字營士兵,他們最少都接受了四年的幼軍教育,精通算法,能熟練掌握字母和符號的應用,精通密碼學。

所有人不僅要接受新式記賬法,更要熟練掌握密碼,除此之外,還要接受安全意識防範培訓。

用勳貴子弟來擔任各個網點的負責人也是無奈之舉,因爲這個時代,只有勳貴家族家大業大,不怕他們貪污受賄。

只要他們敢貪污受賄,直接抄家就能彌補損失。

其次也是因爲這些文人們瞧不起去當一個銀號的“掌櫃”,本來想要招一些秀才或者是舉人,但是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就一百多個報名的,還大多超過了三十歲,屬於在科考方面幾乎沒有出路的人。

短時間之內,就是朱瞻基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思想。

而普通的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根本不可能勝任銀行的工作。

全國的經營網點,基本按照每個州府各兩家網點,每個大一點的縣城各一家網點。然後京城有八家網點,海關和港口,也基本保證各有一家網點的佈局。

另外,在大明控制的交趾,奴兒干都司,北明山,東瀛,蘇門答臘,還有呂宋,也各有網點。

整個大明,每家銀行相當於一次性要開一千兩百家網點。屬於內監的商業銀行網點稍多一點,有一千三百一十家,而戶部的銀行網點稍少一點,只有一千兩百六十家。

相差的這些網點,就是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辦的網點,戶部卻還沒有把觸角伸向境外去。

因爲是內監牽頭,許多勳貴子弟還不願意到商業銀行工作。朱瞻基無奈,承諾瞭如果去商業銀行效力,優先考慮其家族的商業貿易和貸款。這一下,報名的人才一下子湊夠。

而實際上,如果不考慮名聲問題,在發展銀行工作,因爲人手不足,會更辛苦。商業銀行卻因爲內監的工作人員充裕,還更輕鬆一點。

許多內監只是因爲不識字,纔不能勝任“掌櫃”的工作,但是他們用來談業務,監管,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兩家銀行之外,朱瞻基根據大明目前的人口分佈情況,兵力佈置情況,要在全國修建二十座金庫。

這二十座金庫的作用就是調節當地各個網點之間的金銀流通,總負責人是從永樂元年就開始擔任漕運總兵官的陳瑄。

陳瑄早年曾參與平定西南的戰爭,歷任成都右衛指揮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揮同知、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等職。

靖難之役時率水師歸附明成祖,被授爲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平江伯。

他自永樂元年起擔任漕運總兵官,後期還兼管淮安地方事務。督理漕運十四年,改革漕運制度,修治京杭運河,功績顯赫。

最開始讓他擔任大明銀行總督,他還有些不願意。因爲在淮安,他就是一方總督。

要不是因爲如今漕運逐漸不受重視,水師又直接隸屬朱瞻基管轄,朱瞻基想讓他聽話都難。

從得到“麥哲倫”的航海日記開始,大明獲知了颱風來襲的一定規律,也能有效地利用季風和躲避颱風。

加上如今東海靖平,所以運往北方的糧食,主要就是依靠海運了。

如今運河雖然疏浚,但是大多都是內陸的商戶在使用航道。

陳瑄三十八歲就做到一方總兵,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當然不是蠢材。他清楚地認識到了海運要比漕運快速,運載量更大,今後大明的漕運,將會主要依靠海運。

加上他也不敢跟朱瞻基這個太孫別苗頭,所以在得到朱瞻基的徵召之後,勉強來到了京城。

但是接受培訓的這段時間,朱瞻基也跟他完整講述了銀行的佈局與發展,他纔有了一些興趣。

以前他只是負責漕運,負責淮安當地的治安,但是現在,他掌管了全國的內陸水運,這可比以前的權力更大。

不過,他堅持不肯接受銀行行長這一職位,因爲大明以前沒有行長,這個官職也吸引不了他。

朱瞻基也只能入鄉隨俗,搞出了一個銀行總督的職位。

擔任他副手的就是朱瞻基的姑父沐昕,他原本就在禮部主客司掛了一個職位。朱棣對他非常寵愛,在去東瀛鍍金之後,朱瞻基籌辦銀行,就把他又打發了過來。

大明陸上運輸主要是依靠驛站,整個大明的驛站就歸禮部主客司負責。

主客司郎中一人,專事提督。下面分成了九館,長江以南有三館,設主事一人,長江以北六館,設主事兩人,督管天下驛站。

但是在地方上的驛站、轉運所等,還要接受布政使和按察使雙重領導,等於是一個衙門三個爺。

在禮部擔任主事的沐昕被朱瞻基安排爲了大明銀行副總督,專門負責陸路的金銀轉運,同時也負責全國巡視查賬。

如今的銀行只是相當於銀號,只有進出賬,在統一規範了複式記賬法之後,賬目其實並不難清查。

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鬥法,所有的制度都只能慢慢完善。不要說朱瞻基並不懂太複雜的銀行管理體系,就是懂,現在一下子拿出來也是不合時宜。

兩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範圍一開始就被確定了下來,然後金銀由總行調度,總行卻只能與兩家銀行有業務,不涉及任何具體業務。下面兩家銀行就只管金銀的進出,每十天與總行對賬。

這種管理模式雖然繁瑣了一些,但是確保了兩家商業銀行在互相競爭,互相監督的同時,上面還有更嚴格的監管。

至少在目前來說,這種方式已經夠用了。

在這些人員進行培訓的時候,朱瞻基也弄了一個意見箱,讓每個接受培訓的人員提供建議。

不管是匿名寫建議也好,還是直接跟朱瞻基提建議,只要有用,朱瞻基就給予嘉獎。

整個九月的上半旬,除了偶爾去接一下來京的關係親近的長輩,朱瞻基就在忙活這些。

九月十六這一天,他帶着劉承徽來到了舂米場的碼頭。不過這一次他不是來接那些王爺世子們,而是迎接從惠州進京的中和子道長。

當初劉承徽說中和子道長精通醫術,特別是對瘴氣研究甚深,朱瞻基是想徵召他的。但是考慮到他已經七十二歲,怕他出門出意外,這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卻不曾想,劉承徽從東瀛回來之後,知道馬家做出了顯微鏡,能夠看到細菌,就給他寫了信,詳細說明了顯微鏡的用途的功能。

然後這老道竟然就拿着劉承徽的信,從惠州坐船到了泉州,又在泉州依靠這封信坐上了南洋的運糧船跑了過來。

一直到兩天前,船隻在寧波暫停,餘先得知船上竟然還有兩個太孫承徽的客人,這才連忙讓回京的人帶信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得知這個消息,也是詫異無比,沒有想到這個老道都七十二歲了,竟然還如此性急。

不過他能主動過來,也是一件好事。要是真有解決瘴氣的方法,那就是萬幸了。

不過心裡雖然如此想,他也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瘴氣是熱帶和亞熱帶原始森林裡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主要原因就是無人有效地處理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爲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前治理瘴氣主要依靠放火燒山,但是這種方法破壞環境,即使古代人,如果不是因爲打仗,也很少使用這種方法。

接受過後世教育的朱瞻基知道,所謂的瘴氣其實並不是傳染源,真正的傳染源是各種微生物。

如家禽霍亂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麻風桿菌、傷寒桿菌、肺炎桿菌、破傷風桿菌等,它們纔是傳染病的病因。

並且通過顯微鏡就能直接看見這些病菌,但是如何防治,朱瞻基就不知道了。因爲後世這也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很難分清這裡面有什麼差別。

就像這麼多病毒細菌,朱瞻基最多也就知道個名字,一個個放在他眼前讓他來分辨,他也不知道哪種是哪種。

在這個時代,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難如登天。

不過,朱瞻基並不是想要徹底解決這些病菌,他只是想要防治,能夠預防,就足夠了。

如今的舂米場碼頭已經換成了混凝土路面,規模也擴大了許多,一條棧橋深入江中,可以直接讓近五千噸的巨舟停靠。

在棧橋的一邊,一條巨型水車帶動的傳送帶,不停地將從船上卸下來的稻子,通過傳送帶運到岸上。

不過目前傳送帶還有些少了,根本不能滿足裝卸需要,所以還是有許多身強力壯的民壯,在碼頭上裝運。

因爲他們大多隻穿了一條牛犢褲,所以朱瞻基並沒有帶着劉承徽到近處去,而是一直待在樓船裡面。

今日不趕時間,朱瞻基也沒有騎馬,而是直接坐船過來,一會兒接了中和子,將會直接回到下馬橋農莊。

“殿下,船來了。”

朱瞻基看着興奮的劉承徽笑道:“以往見你端莊大方,今日卻像個小姑娘了。”

劉承徽有些不好意思,含笑說道:“道長待妾身如孫女,這次又因妾身才會進京……”

“好了,不用提醒我,對於有真才實學之人,我一直很尊重的。”

她赧然笑道:“妾身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心裡實在開心,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了。”

朱瞻基笑道:“若是真的想家,我回頭安排將你父親調到京城來……”

劉承徽高興地點了點頭,卻又有些黯然說道:“父親書生意氣,其實並不是做官的料。殿下若是憐惜妾身,有機會將他調回餘杭老家,哪怕是做個副官,也比現在好。”

朱瞻基對劉承徽還是比較滿意的,東瀛一行,她不僅沒有增添麻煩,還幫朱瞻基處理了不少瑣事。身邊人有個發燒傷風的,她也能藥到病除。

“好,這件事我會放在心上。要是實在想家,待今冬出海,經過惠州,帶你回家一趟。”

劉承徽盈盈一拜,眼淚都流了下來。“殿下對妾身好,妾身都記在心裡。”

只是她這一米八的個頭,做小兒女狀,讓朱瞻基實在有些不習慣。“你也算是我小老婆,我當然要對你好了。快擦乾眼淚,一會兒別讓中和子道長以爲我欺負了你。”

這個時代的女人,就是如此容易滿足,只是稍微和藹一點,她們就心滿意足了。

不知道有多少普通百姓家裡,男人閒着沒事打女人,都是常態。

運糧船緩緩靠在了棧橋邊,一羣小船先靠了過去,這是長途搭船的旅客要先下船,人都下完了,纔會開始卸糧。

兩個內侍搭乘一條小船首先靠了過去,掛着皇家的旗子,又遠遠看見皇室的樓船停在不遠處,沒有任何船隻敢跟他們搶。

不一會兒,他們就接回來了兩個身穿道袍的一老一少。

老道頭髮已經全白了,但是面色紅潤,皺紋也不明顯,一副仙風鶴骨的鶴髮童顏氣派。

別的不說,光是這副老神仙扮相,就已經能打一百分了。在這個時代出去忽悠算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相信。

那個小的也已經有四十歲了,揹着一個藥箱,船艙裡還放着一堆行李,看起來像是他的徒弟。

朱瞻基忍不住問道:“他果真七十二歲了?”

劉承徽點了點頭說道:“我幼時他就跟現在差不多,只是頭髮還沒有全白……”

說話間,她已經忍不住迎了上去,行了一個仕女禮道:“鎔徽見過徐爺爺,元貞道長。”

兩個道長不敢受她全禮,側了半個身子,稽首道:“萬萬不可,大姐如今貴爲太孫嬪妃,今時不同往日了。”

“在鎔徽心裡,道長永遠如同爺爺……來,隨我來見過殿下。”

一樓的窗子都在開着,老道也早已看到了朱瞻基,不敢疏忽,屏息靜氣隨着劉承徽的身後進了一樓的艙室,兩人行禮道:“貧道中和子攜小徒元貞見過殿下。”

“免禮……”朱瞻基這才站起身,請他們在自己下首坐下,劉承徽也坐在了朱瞻基的右手邊,望向中和子的神情一片孺慕。

兩位道長似乎有些不習慣,禮貌而謙和地笑着。今日會見他們的陣仗雖然不大,但是船上也有錦衣衛,內監,羽林衛和貼身護衛的一百人。

在樓船的四周,還有十條小船護衛,每條船上二十個水手,三十個侍衛。而在岸邊,還有一百騎兵和五百步兵。

一般人見到這種陣仗,連話都說不出來。中和子雖然閱歷豐富,卻也不知道該如何跟朱瞻基這個太孫打交道,顯得有些拘謹。

爲了緩解他們的拘謹,朱瞻基先詢問了一番他們的旅程,然後介紹了一清子和玄澄跟他們認識,他們都是道士,天下道士是一家,面對他們,中和子總不會拘謹。

樓船緩慢地沿着秦淮河向東南方行駛,經過一清子的轉圜,中和子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朱瞻基這纔跟他問起了《五氣論》裡面一些難以確定的理論和觀點。

這本書朱瞻基對他的考察,卻沒有想到,他如今的知識儲備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更進了一步。

從五行的相生相剋,他已經發展到專門研究瘴氣的形成與傳染,並且在沒有實證的時候,就提到了病菌的存在。

“老道這些年也算是走遍大江南北,瘴氣大多形成於長江以南,越是向南,溼熱氣候,越多出現。比如廣西和交趾,就是瘴氣最多的地方,嶺北道贛州也有少時出現,但是再往北,就極少了……

“數十年來,老道將遇到的瘴氣全部整理了出來。按發病季節分,春天叫作青草瘴,夏天叫作黃梅瘴,秋天叫作新禾瘴,冬天叫作黃茅瘴。

按症狀,則分爲冷瘴、熱瘴、啞瘴等。依樹木命名的有桂花瘴、菊花瘴,依動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鴨蟲瘴、黃蜂瘴等,還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朱瞻基真的沒有想到瘴氣竟然還分了這麼多種類,由此可見這個老道的確是個專家啊!

一開始有點拘謹,但是一談起他的專業,他就侃侃而談,顯得胸有成竹。

“也因爲發病的季節和症狀完全不同,所以老道也就一直懷疑,這瘴氣裡面究竟有什麼,纔會引發不同的症狀。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治癒的效果。

所以老道聞聽殿下這裡製造出了能把細微物體放大百倍的鏡子,才迫不及待地想要過來看看,細微能給老道一些啓示。”

朱瞻基好不容易纔插上了話,問道:“道長長期研究瘴氣,究竟是以何種藥物避免染上瘴氣的呢?”

中和子顯然早有準備,捋須笑道:“瘴氣分冷瘴和熱瘴,熱瘴可用清瘴湯治療,藥味有青蒿、柴胡、茯苓、知母、半夏、黃芩、常山、竹茹、陳皮、黃連、枳實等,亦可用成藥紫雪丹。冷瘴則用金不換散,藥味有蒼朮、陳皮、厚朴、藿香、甘草等,亦可用蘇合香丸。

除此之外,菖蒲葉、佩蘭葉、艾葉、青蒿葉,另,檀香,木香,檳榔,菸草等也可預防,只是效果都不是太好。

在廣西等地,當地人常吃辣椒、蚺蛇、鹽麩子、山柰、薑黃、藥醬葉等,也可預防,效果更遜一籌。

如今而言,老道覺得最有效的還是三國時期就發現的薏苡仁,此物針對瘴氣的效果最佳。”

朱瞻基好奇問道:“道長沒有提到樟腦……”

“樟腦主要以外用預防爲主,老道正是因爲此物,纔開始懷疑瘴氣並不是氣體有毒,而是另有他物作祟。”

朱瞻基好奇問道:“此話怎講?”

中和子讓徒弟元貞遞過來了藥箱,打開藥箱,拿出來了一個布包着的樟腦說道:“家中衣櫃放一此物,可避免蚊蟲叮咬。但是士兵將此物置於口鼻,也能有效避免瘴氣。那麼,瘴氣裡面,是不是有我們看不見的蚊蟲呢?”

朱瞻基沒有想到他的思路竟然是這樣的,而且還很有道理,讓他就是想要提醒一下對方都不用了。

朱瞻基哈哈笑道:“說到此事,孤倒是用顯微鏡觀察了一滴水,你不知道孤發現了什麼。”

“一滴水……”中和子老道沉吟了一下說道:“殿下莫不是看到一滴水裡全是蟲子?”

朱瞻基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大聲說道:“正是如此!幼軍院落有一口大水缸,平日接屋檐水,預防起火。那日孤聞聽顯微鏡製作了出來,就用鏡子看了一滴水,卻發現了最少數十條小蟲,而這些小蟲子肉眼看不見。

而後,太醫院和研究院的太醫們,更是觀察了人的口水,乃至皮膚,卻發現一個更驚人的事實。原來我們的皮膚上,包括嘴巴的口水裡,都有無數的小蟲子。

孤最近時常在想,這個世界無限大,卻又無限小,奧妙無窮啊!只是這個事實讓孤有些接受不了,原來我們的身體,都是一個個小蟲組成的!”

元貞一時忘記上首坐的是太孫了,驚訝說道:“這怎麼可能?”

朱瞻基笑問:“哪裡不可能呢?”

感謝天空撕裂者,諸葛不要太亮-,超慫的毛球,大隋章德公,額吐你哦,燈火見人家,隨豬奔跑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七章 蒙特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九章 拜師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十四章 爵位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九章 思想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三章 克太子第六十章 新生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三十章 心態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章 迎接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八章 習武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六十章 佈局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七十章 欽差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七章 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