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

朱瞻基把幾個孩子輪流抱了抱,安排了奶孃抱下去餵奶才說道:“我先去看看太孫妃,母妃就安排備膳吧,孩兒餓了。”

聽到朱瞻基說餓,一幫人立即忙活了起來。嘉興拿出了一塊冰糖說道:“大哥,給你吃。”

朱瞻基摸了摸她的腦袋笑道:“大哥不吃,你也別喂小傢伙們,他們現在還不會吃,等大一點,你就帶他們玩好不好?”

嘉興猶豫了一下說道:“只要他們不哭,我就帶他們玩……”

一句話逗的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太孫妃孫嫺還沒有出月子,在這個時代,沒有出月子,是不能出門的。

八月的氣溫還不算低,她將近一個越沒有出門,沒有洗澡,雖然房間裡撒了不少香水,但是還有一股怪味。

朱瞻基當做沒有聞到這股味,噓寒問暖了一番。她畢竟是自己的正妻,不談兩個人之間的多年感情,光憑她坐在這個位置上,也要給她應有的尊重。

隨後,朱瞻基又接見了幾個正大着肚子的妻妾,擱在後世,這一個個都是初中生,高中生的年紀,現在卻都要當母親了。

她們的臉上也沒有了稚氣,比後世十幾歲的女孩子要穩重的多了。

當朱瞻基在母親的照顧下吃過了午飯,李亮他們押送着足足十餘船的金銀,纔回到了宮內。

這一批的金銀上次更多,雖然有一部分是貨款,要返還給內監進行商業運作,但是依舊要在承天門外展示幾天。

雖然經歷了上次的展示,百姓們對於這麼多的金銀已經不再稀奇,但是對文武大臣來說,朝廷現在多了上千萬兩銀子的財富,不用擔心會入不敷出,也不擔心以後會遇到災年了。

清點金銀的時候,剛在西殿大宴之後的不少羣臣也來看了一會兒熱鬧,朱瞻基也見到了都知監大太監李謙。

都知監掌宮廷各監行移、關知、勘合,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負責皇帝和皇室成員的前導警蹕。

也就是說,這個衙門是監管其他各監的職責,並且負責皇室成員出行安排,包括分配內監護衛。

如此重要的職責,每一任的大太監都是皇帝最寵信的人。

李謙乃是內監七大首領太監之一,從小被朱棣養大的,深受朱棣的信任。

不過在前年北征之時,朱瞻基就跟李謙建立了親密的聯繫。他雖然不會違背朱棣的命令,但是給朱瞻基行一些方便,透露一些信息,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監管內監的宦官們裝卸銀子的時候,朱瞻基和李謙根本沒有揹着別人,就在皇宮小河的橋上,進行了一番對話。

“太祖趕走了蒙元,陛下雖然北征了兩次,但是隻是打服了北元人,卻沒有取得太大的戰績。殿下今次直搗黃龍,抓獲了倭國王室,這功績可要比皇上立下的功績要大的多。陛下一直憂慮文官們在歷史上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心思難免多了一些。”

朱瞻基嗯了一聲問道:“那他有沒有透露什麼意向?”

“殿下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如今也有意效仿。只是朝鮮李氏如今對大明忠心耿耿,濟州島不僅沒有問我大明再要回,殿下攻陷京都的消息傳出,李氏立即又派出使節進獻寶物和美女。

北元的韃靼一族如今內附我大明,鄭亨在北明山開礦,大部分工人都是韃靼提供的奴工,我大明也不好再對他們動手。瓦剌人如今勢力大損,就連馬哈木都被韃靼部的阿魯臺抓獲……”

朱瞻基楞了一下,問道:“馬哈木被抓住了?”

“上個月被阿魯臺抓住的,阿魯臺將他與答裡巴全部都抓住了,送與了我大明。鄭亨也派人將他們押往京城,應該再過半月就能抵達京城。”

朱瞻基沉吟了起來,朱棣這個人不說好大喜功吧,最少也要算個好戰分子。

但是他征戰幾十年,一個北元都沒有滅亡過,南方的交趾也是打了十幾年,纔算勉強徵服。

如果沒有朱瞻基直搗黃龍,逼死足利義持,抓獲倭國王室這個功績,他的功勞也不算小了。

但是這些跟朱瞻基幾個月就把東瀛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還獲利千萬兩相比,他那些勞師動衆,耗費巨資的征戰,就顯得一地雞毛了。

所以,這也是朱棣接受不了的。他可不想在歷史上留下窩窩囊囊的名聲,所以肯定也想找個目標出氣。

但是在北元已經臣服,朝鮮就像個哈巴狗的時候,亦力把裡遠在大西北,萬里遠征不現實,所以目標就只剩下了南方。

可是南方的中南半島上,交趾已經基本平復,占城,真臘,暹羅等國都對大明臣服,朱棣就是想滅掉一國,也找不到目標啊!

沉吟了一會兒,朱瞻基問道:“那皇爺爺可有目標?”

李謙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曾明言,不過他曾說過勃固王朝和南掌當初竟然敢收留南陳餘孽,該受懲罰。”

勃固相當於是後世的緬甸,南掌相當於是後世的老撾。

這就屬於是故意找藉口了。當初陳季擴的確是被張輔趕到了南掌一帶,但是那是陳季擴勢力太大,南掌那些地方根本沒有勢力能對付他,所以只能承受他的入侵。如果是因爲這個原因就對真臘和勃固動手,是不能服衆的。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既然皇爺爺有此心結,我自當幫他解決。”

朱瞻基要給朱棣找一個“立功”的目標,當然不能是真臘和勃固這種大軍不好出徵的地區。

這個目標要大,還要大軍容易出動,最好的目標當然是帖木兒王國。

永樂初年,帖木兒還想東征大明,但是剛出家門不遠就死了。

他死了之後,他的子孫爲了王位鬥爭不止,這個時候才釋放了明朝使臣傅安、楊德文等人,並託他們帶來了帖木兒帝國意在與大明修好的願望。

當時的陳誠在得知帖木兒帝國正陷入奪位內戰時,立刻嚮明成祖朱棣建言“速派使節,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

永樂六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兒帝國的郭驥爲使節率團出使,帶去朱棣的親筆書信。在帖木兒帝國當地調解內戰兩派——哈里和沙哈魯的糾紛。奪位成功的沙哈魯最終將被囚禁的哈里釋放,封伊刺黑爲其封地,持續帖木兒帝國3年的內戰終於“和解”。

永樂七年,正式成爲帖木兒國王的沙哈魯派使團至南京朝見朱棣,送上豹子、獅子等禮品。雙方重新恢復了朱元璋時代的“宗藩”關係。

但是天高皇帝遠,他們只是表面臣服,這些年始終只是最少說的好聽,卻沒有一點誠意。

而且他們一直沒有停止對印度的侵略,印度各王一直都在向大明求援,只是大明顧不上他們。

印度這個名字這個時候是沒有的,這個名字是後來英國殖民時期才起的名字。如今的印度半島上,有幾百個部落和藩王,他們的力量非常分散,甚至還經常自相殘殺,根本抵抗不了帖木兒的大軍。

接到印度多個藩國的求援,朱棣也下旨斥責過沙哈魯的使者,不過根本是一點用也沒有。

以前的帖木兒帝國天遙地遠,大明拿他們毫無辦法,但是現在,大明的艦隊可以直接開到忽魯謨斯,從海上就能直接攻打他們。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火槍在解決了槍管問題之後,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和量的飛躍,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生產幾百萬支槍,武裝所有的軍隊和衙役,根本不是大問題。

有了火槍,不管帖木兒王國是有駱駝軍,還是有象兵,都不可能是大明的敵手。

選擇帖木兒帝國當做對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是沙漠和丘陵地帶,沒有瘴氣。

相比中南半島的瘴氣,那裡簡直就是天堂。

只要解決了水源問題,派個十萬大軍,就能直接攻打到他們的首都赫拉特去。

而這樣一個大國,也符合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

當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今的火藥短缺問題。

跟李謙問答了一番,朱瞻基已經大概摸清楚了朱棣的真實想法,心裡也有了相應的計劃。

讓李亮賞了一把從東瀛王室搶來的精品摺扇給李謙,兩個人結束了對話。

這種在公共場合的接觸,雖然看似不隱秘,但是隻要不被別人聽到他們的對話內容,反而不會受到朱棣的忌諱。朱瞻基和李謙都很清楚這一點,對了一下口風,然後才分開。

回到了興慶宮,一幫女人正在院子裡看着李亮搬回來的一百多箱東瀛王室的古董和文物,當然還有一些精緻的飾品。

身爲太孫,朱瞻基可以毫無顧慮地把這些東西據爲己有,甚至還選那些好的拿。

昭懿貴妃張氏也早就得到了消息,這個時候帶着一批后妃來打秋風了。

朱瞻基當然是早就給她們也準備好了禮物,將十幾箱金銀寶石飾品的清單分別給了兩位張氏,讓她們進行分配。

除了他自己的嬪妃,還有朱棣的嬪妃,朱高熾的嬪妃,包括自己的弟弟妹妹,人人有份,一個人都不會漏掉。

昭懿貴妃尋了個機會,與朱瞻基在興慶宮大殿門口的臺階上,也進行了一番對話。

從她這裡,朱瞻基也證實了朱棣的想法,並且知道了朱棣有心御駕親征,親自前往中南討伐勃固和南掌。

不過因爲那裡的瘴氣,他現在還沒有下定決心。

張氏也有一件事求他,那就是火槍。

如今的火槍除了神機營,就只配備了三千營,羽林衛這些京衛。因爲生產的速度不快,甚至連京衛都還沒有換裝完畢,更別提邊軍和邊衛了。

張輔雖然貴爲英國公,但是在軍備方面,他也插不上手。

何況如今的柳升已經徹底投靠了朱瞻基,在神機營和京衛都還沒有換裝完畢的時候,其他人想要火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火槍的威力現在人人盡知,所以張輔就迂迴地通過昭懿貴妃,求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他的胃口倒也不大,只要一千支槍,十石火藥,五石槍子就滿足了。

一千支槍是小事,朱瞻基卻不想直接答應他,因爲他還要先摸清朱棣的想法,從大局綜合考慮。

何況,一千支槍配發張輔的私軍,並不能說沒有風險。這件事沒有朱棣的允許,朱瞻基也不敢做這個主。

與自己爺爺的妃子,朱瞻基當然不能接觸太多,兩人閒聊了幾句,昭懿貴妃就安排內侍,將幾箱禮物擡去了後宮。

朱瞻基又讓金闊安排了幾個小太監,到奉天殿那邊等消息,自己躺在一個搖椅上,跟一幫妻妾閒聊着,逗着自己的幾個孩子。

張氏分配完了那些禮物,進了大殿,衆女紛紛起身行禮。

張氏擺了擺手,坐在了朱瞻基的身邊,攥住了自己兒子的手。“幾個孩子,大的都滿月了,現在都還沒有個名字,你這當父親的,也該操點心了。”

朱瞻基笑道:“男孩子都是祈字輩,又要帶金字旁的字,可以選的餘地就不多,這個按族譜來就好了。反倒是幾個女孩子,還有她們肚子裡的那些,父王不知道有什麼想法?”

張氏笑道:“女孩命賤,太早起大名怕折了壽,還是先起個小名吧……”

朱瞻基也不想糾正她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如今這個時代就是這樣,人人都是這樣想,朱瞻基就是天天宣揚男女平等,又能糾正幾個人?

“父王怎麼說的?”

“你父親本來想要給她們以雨字命名,但是雨屬水,怕克了你這土,所以想等你回來了再拿主意。”

朱瞻基笑道:“太祖爺爺以五行爲字輩,本就是相生相剋,即便她們不以雨字命名,祁鎮這金字旁的名,還不是克了皇爺爺的木字旁?哪有那麼多忌諱!雨字旁不錯,字多,名字也好起,就按這個來吧!”

想了想,朱瞻基又說道:“讓父親寫了字來,就讓良娣她們自己挑吧,自己肚子生下來的,就讓她們自己挑個字。”

除了胡善祥已經出了月子,其他三女都還沒有出月子,自然也不在此處。

胡善祥聞言笑道:“殿下,這與禮不符。祖父定了字,總該是你這個父親來選才對。不然,旁人還以爲殿下你不心疼幾個女兒了。”

“雪,霜,霧,霞,露……這雨字旁的名字倒是多,這兩女是我長女次女,就以雪,霜爲名吧……”

“殿下……”劉萬快速地跑了過來,在門口稟報道:“殿下,陛下下旨,封了安遠侯柳升安國公,田地萬畝……”

朱瞻基打斷他的話問道:“是世襲罔替還是逐代遞降?”

“逐代遞降。”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繼續過去聽着,一會兒一起回稟於我,不要封一個人就跑一趟。”

從世襲罔替到逐代遞降,這就是朱瞻基的影響。

大明以前的封爵,受周代的影響極大,一般都是世襲罔替。

這樣的封賞看似與逐代遞降相差不大,實際上影響卻是極大。因爲這種封爵只會給子孫後代留下沉重的財政負擔,並且養活了一大幫蛀蟲。

逐代遞降卻不一樣,爲了重現祖上的榮光,就逼着這些貴族們不得不去奮鬥。

朱瞻基在跟朱棣的信裡,就詳細分析了兩種不同封爵的好壞,除非立下不世之功,以後這種世襲罔替的封爵,還是少一點爲好。

當然,朱瞻基並不是讓朱棣就直接摒棄了這種封賞,而是預備把這種封賞,用在大明以外的區域。

比如紀綱這種在海外幫大明牽制東瀛的家族,就可以封個世襲罔替的伯爵,讓他子子孫孫都爲大明效力。

還有像張輔這樣以前已經封公的大臣,爲了淡化他們在國內的影響力,就應該全部封到大明境外去。

以後大明徵略海外,那些蠻夷之地都可以這樣處理,想要世襲罔替,就必須要去海外,大明境內,所有貴族都必須接受逐代遞降的條件。

在朱瞻基的心裡,不僅僅是這些大臣,包括以前朱元璋時代還留下來的二十多個王爺,以後也該都發配到大明以外去開疆拓土。

只不過這個想法有些太驚世駭俗了,朱瞻基現在還沒有登上皇位,自然不會急着就暴露這個計劃。

那些人享福慣了,讓他們離開大明這個花花世界,到海外去受苦,怕比殺了他們還要難。

這個計劃還是要慢慢籌謀,不能急。

到了晚些時候,大朝會結束,關於這次的封賞也全部都出來了。

除了柳升封了國公,這次封賞最讓人意外的就是大軍的副帥鄭和也因爲這次的巨大戰績被封爲滇國公。

太監封爵在歷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個被封的太監宗愛,是北魏皇帝拓跋燾的親近宦官。他跟隨皇帝出征,取得大勝,宗愛也因爲受到皇帝的喜愛,被封爲了秦郡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封爵的宦官。

這還沒有結束,後來在奪嫡之爭中,他幫助拓跋餘登基爲帝,爵位被提升爲馮翊王!但是恃寵而驕,最終被誅殺!

第二個封爵的太監是唐朝時期間諜頭子李輔國,曾用名李靜忠,爲唐朝唐肅宗時期的宦官。他雖然長的奇醜無比,但是精通文字,陰險毒辣,因爲掌控間諜機構逐漸地提升着自己的地位。

因爲在唐肅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跟隨他辦事,深受唐肅宗喜歡,加封爲元帥府行軍司馬,封郕國公。

第三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反派童貫了,他出身最基層,對人情世故非常瞭解。其運氣也是很好,得到皇帝的寵愛有機會領軍打仗。

其五十歲左右纔得到宋徽宗的重用!在鎮壓方臘起義的戰爭中,殺方臘軍七萬多人!並且跟西夏以及遼國的戰爭中也多有勝績,最終因爲收復全燕之境,被封爲廣陽郡王!

至此,其成爲歷史上領兵時間最長、軍權最大、爵位最高的宦官!

跟他們相比,鄭和立下的功勞一點也不弱,只是大明對宦官壓制的比較厲害,朱元璋甚至根本不允許太監參政。

但是鄭和是朱棣養大的,深受朱棣信賴,這次又立下大功,所以朱棣封他爲滇國公。

不過,他這個國公與柳升的國公不同,柳升的爵位雖然逐代遞降,但是畢竟還能繼承。

而鄭和的爵位卻不能繼承,自他起,自他止。

哪怕他收了自己大哥的兒子來繼嗣,那個孩子也不能繼承他的爵位,只能繼承他的家產,這是世爵,一世之爵。

即便是如此,這個封賞也讓所有內監羨慕不已,這代表鄭和已經徹底脫離內監,有了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

而他們這些人,依舊只是皇室的家僕。

鄭和在大殿上再三推辭,但是都沒有得到朱棣的允許,最後“勉強”接受了這個封賞。

除了鄭和與柳升,其他人就沒有封公的了,最高的易信與朱真,也只是封了侯爵。

而紀綱雖然在朝中一大批仇敵,但是在大殿上言明辭去錦衣衛指揮使一職,加上他在東瀛的情報之功,被封石見伯,終生替大明守衛石見。

一個小小的石見,在大明還沒有一個大的縣大。但是這可是實打實的伯國實封啊,讓一大幫文武大臣嫉妒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wωw .тtκan .co

一縣之地的實封,就連大明的王爺也沒有這個待遇,因爲大明的王爺就是養豬,除了每年的俸祿與最多一萬畝土地的收入,其他什麼事都不能做,一點權力也沒有。

但是紀綱如今卻擁有石見一地,一萬多人的統治權,這種封賞別人不嫉妒纔出稀奇了。

在點火之後,朱棣隨後就又宣佈,今後大明徵略海外,所獲得土地,將會以此爲準,嘉賞衆將。

這一下可就不是點火了,而是放了一把熊熊烈火。

文臣都認爲此賞太過,武將們一個個卻激動無比。

一直到最後,朱棣明言不僅武將,就連文臣若在海外歸化的過程中立功,也能得此封賞,這才平息了這場紛爭。

聽着劉萬描述朝堂上的紛爭,朱瞻基開心地笑了起來。

今日播下了一顆種子,這棵種子以後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啊!

只要大明的精英分子們都將目光投向海外,這個世界就很快會被染黃。

封建立國,這可是自秦皇統一天下後,就再也沒有過的創舉。

能當一方土地的主宰,這可比位極人臣更要能吸引人。

不僅僅是文武大臣,就連朱高熾也被震撼的不輕,到了下朝回來,依舊還有些魂不守舍。

“此計可是你向你皇爺爺進言?”

朱瞻基將他引到了世界地圖前面,指着那美洲,澳洲,非洲問道:“父王,若不是以封建制度,我大明如何能有效統治這個天下?以東洲爲例,船行半年,一年才能抵達,沒有好處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那裡?我大明想要管理那裡,不實行分封又能如何管理?”

朱高熾大呼道:“若不能管,我大明要之何益?”

朱瞻基笑道:“那裡有大片的金山,銀山,難道父王不想要嗎?”

這一下朱高熾不那麼理直氣壯了,只是嘆道:“以利驅之,因利亡之啊!”

朱瞻基當然跟他解釋不通這個世界如果大明不去佔有,以後那些歐洲人就會去佔有。最後他們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就會來打大明。

不管如何,大明先佔據這些地方,大力移民。哪怕這些地方以後不再聽大明的話,那裡也都還是漢人,還是黃種人。

這樣幾百年下來,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都給我老老實實窩在歐洲和非洲那旮旯裡,別想翻了天。

那個時候,即便是大明亡了,這個世界也是說中國話,寫方塊字的漢人做主。

朱瞻基只能說道:“若父王不願,當可以我朱姓王爺開始分封,文武大臣降封,這樣不管如何,這個天下就還是我朱家的。”

“陛下駕到……”

朱瞻基父子顧不上說話,親自迎了出去。不過他們還沒有出門,朱棣就已經進了正殿。

“你們父子在說些什麼?”

朱瞻基將父子兩人的爭執說了一遍,又說道:“外臣不得封王,而我朱家王爺與其留在王府圈禁,不如放他們到東洲,南洲。這中洲大地,就留我嫡系一支,今後子孫後代亦可如此照辦。以後這個世界都是我朱家的,還可以手足相望,互爲憑仗。”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此理倒是在理,但那些族裔不願背井離鄉又該如何處理?”

“此事不便強求,我願爲先鋒,攜各王府兄弟手足一同去海外探路,然後再謀後事。萬事開頭難,只要在各地有了基礎,還怕發展不起來,吸引不了人去嗎?”

朱高熾斥道:“身爲太孫,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卻遠渡重洋,置自己於險境,此舉不妥。”

朱瞻基心道:“這件事以前不是說好了嗎?怎麼又變卦了?”

不過他畢竟是父親,不能相爭,朱瞻基只能說道:“鄭太監四下西洋,也未出事,孩兒哪有那麼嬌貴!何況,孩兒想要去西洋看看,不僅僅只是爲了此事,也是爲了打探一下帖木兒國現如今的情況。他們一直不服王化,還曾經想要入侵我大明,如今雖然因爲爭奪王位內戰不止,但是卻還有餘力侵佔我西南藩國,這個仇不可不報。”

朱棣眼睛一亮,問道:“那帖木兒國遠隔萬里,山高水長,如何報仇?”

朱瞻基見他心動,隨即笑道:“皇爺爺,如今我大明艦隊已經兩次抵達忽魯謨斯,那忽魯謨斯就是帖木兒國的藩國。從忽魯謨斯到那帖木兒國的國都,只有不到兩千裡地,還無山水相隔,更無瘴氣惡沼,大軍可以長驅直下。”

朱棣繞到了那張巨大的世界地圖前面,看了看帖木兒國的位置,問道:“十萬大軍,行軍半年,軍糧如何解決?”

朱瞻基指着印度位置笑道:“我大軍只需少許軍糧,到了交趾,暹羅,古裡,沙裡灣,祖法兒等地都可就地募集軍糧。沙裡灣,祖法兒等國一直受到帖木兒國的荼毒,如果我大軍出征,他們自然要替我大軍籌糧。”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明日中秋,後日我便召集這幾國使者,爲我大明籌糧。”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不必心急,待孫兒先去查探局勢,籌備妥當,再出動大軍也不晚。”

朱棣狐疑地看了看朱瞻基一眼,問道:“爲何突然想要攻打帖木兒國?”

朱瞻基指着歐洲地圖說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瓷器,鐵器,茶葉,絲綢,布料應有盡有。那邊的人跟蒙元人一樣,以肉食爲主,離不開茶葉,絲綢可換同等重量的黃金,但是貿易通道卻被這個帖木兒國堵死。滅了帖木兒國,我大明的貨物就能直接賣到那邊去,賺回更多的金銀。”

朱棣也知道這個孫子格外重視貿易,這纔沒有懷疑他的居心了,認真考慮起了攻打帖木兒國的利弊。

如今大明的火器發展迅速,無人能敵,這種戰爭模式的改變也讓朱棣有了更加龐大的野心。

他仔細看了看亞歐之間的陸地通道,這個帖木兒國可比他選的勃固,南掌要大的多,東瀛跟他們比起來也是個小國家而已了。

如果自己能滅了這個國家,那可比滅幾個小國家要強太多了。“此計可行,不過……”

朱瞻基看他有些不好意思開口,接話說道:“孫兒只是先探路,即便是開戰,當然也是等皇爺爺親自下令。”

朱棣哈哈笑了起來,指着中亞的地圖說道:“帖木兒國地勢廣闊,只是從海上攻擊傷不了其根基。我認爲應該一南一北,兩方夾擊,才能一舉奏功。”

後世的新疆大部分,如今還屬於察哈臺東汗國,也就是如今的奕力把裡。大明只有一個哈密衛,那也是大明在西北最邊緣的控制區。

想要從陸路攻擊中亞地區,這種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現在有了火槍,朱瞻基其實並不擔心,所以他故意湊趣說道:“那這個奕力把裡……”

朱棣哈哈笑道:“我大明軍馬五十萬,火槍現在也有了六萬支,只要火藥充足,不管從哪裡,都能打的他們落花流水,一個小小的奕力把裡,要是不聽話就把他滅了。”

這種一點道理也不講的蠻橫,朱瞻基看在眼裡卻竊喜不已,有這樣一個戰爭暴徒的爺爺,還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啊!

想想他最少還能活六年,這個時間,足夠他再威風一把了!

感謝黃潛九,額吐你哦,超慫的毛球,能啃的書蟲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章 新生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十七章 備戰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章 迎接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章 穿越第四章 西北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六十章 佈局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十章 林家第十九章 思想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九章 拜師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三章 皇宮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