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

大宋在發起總攻前……

“陛下,宋國騎兵從原西夏的黑山威福軍司、黑水鎮燕軍司向大遼出兵約十萬,盡數都是騎兵,並且均爲一人三騎的党項和吐蕃人。”

“於昨日抵達雲內州,整個西南路招討司境內,全數被宋國佔領。”

北遼的宮帳裡,本來正熱火朝天的議論着火馬陣的效果……很明顯是見效了,看到衝破宋國戰車放線的希望。

再有一次這樣的衝擊,很可能打開缺口,讓大遼騎兵快速打穿宋國防線,擊潰宋國中軍。

那將是又一次的高粱河之戰,宋國皇帝必將再一次上演他曾祖的故事。

然而,卻聽到了這樣的奏報。

雲內州,打過來就是奉聖州,然後就到南京道了。

這樣的奏報,讓整個大遼宮帳,瞬間就冷下來了……

現在的情況是,除了南京道的主戰場,大遼境內幾乎沒有機動力量。

不管是西北招討司,還是西南招討司,整個西京道和上京道的精兵,都已經調集到南京道戰場了。

甚至說,整個大遼境內的控弦之勇士,幾乎全部招募在主戰場了。

不管是遼東道還是西北西南招討司,所有的安靖和防禦用兵,都是老弱病殘,否則,大遼不會看着西州回鶻掠奪牛羊而坐視不管…~是管不過來。

本來計劃,等與宋國這一戰結束後,派大軍走一趟西州回鶻,讓他們把吃掉的還回來…~

“宋國爲何有如此多的騎兵?不是情報奏報,宋國只有十萬騎兵嗎?西北西南的騎兵從何而來?”

這是整個大遼宮帳裡臣工共同的疑問。

“從西北西南招討司進攻我大遼的騎兵,並非宋國的主力騎兵,或者說不是宋國戰鬥序列編制騎兵。”

“從西京道進攻我大遼的騎兵,是以党項和吐蕃青壯爲主,並非宋國軍伍裝束……”

“據傳令兵奏報,宋國朝廷允許党項和吐蕃人入伍作戰,不屬於編制隊伍,但宋國朝廷會以戰功賞賜他們。”

“而賞賜來源便是我大遼境內的草場和牛羊……”

很顯然,這一次大戰,宋國不僅僅是要收復燕雲,而是有平滅整個大遼的目的。

可能嗎?沒人敢說不可能。

從目前的戰況看,幾十萬大軍集中在南京道,近一個月的對戰,結果卻是宋國在步步推進,而大遼在逐漸後撤。

雖然一直以戰略性後撤來作爲措辭跟將士們解釋,可誰都知道,這一戰大遼確實處理劣勢,或者說頹勢。

“若一開始我大遼就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宋國中軍宮帳就好了,說不定這時候我等正在真定府等着宋國乞求我大遼談判!”

“開戰初始,誰又能想到大遼騎兵會進攻受阻?五萬宮衛軍深入宋國背後,居然被全殲了!”

“我大遼本不該與宋國這樣針鋒相對,而應該充分發揮大遼騎兵的優勢……”

優勢?有屁的優勢。從耶律乙辛叛亂開始,宋國就開始向河北道部署兵力了,這兩年的內亂時間,給宋國部署防線有了充足的時間。

戰車兵,幾乎是騎兵的剋星,加上火器的使用……遼宋兩國形勢早就反轉了。

“當初耶律乙辛逃往邊境,宋國以出兵幫大遼平叛爲條件,想討回燕雲十六州……”

“那時候談判,或許大遼不用經歷這兩年的戰亂,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地步……”

“真以爲宋國會爲我大遼平叛?現在已經明確了,耶律乙辛最後垂死掙扎,在大遼境內禍亂,便是宋國在背後支持的……”

“當時朝廷的細作幹什麼了?居然連這樣重大情報都沒有探聽到?”

“耶律乙辛叛亂,並不意味着大遼的臣工就不可信任,並不是都有謀反之心。在那時候,朝廷實在不該把重心放在提防內亂上……”

這已經是在含沙射影的說耶律洪基,也就是大遼皇帝陛下的不是了。

問題是,當時那個情況,萌古、女真配合着耶律乙辛叛亂,誰知道是不是還存在其他準備響應耶律乙辛的勢力?

在耶律乙辛叛亂開始,北遼朝廷將重心放在內部各方勢力的監控上,無可厚非。

甚至說,借平息耶律乙辛的內亂,藉此消耗各方勢力的戰力,也是適應當時情況的決斷。

事實上,耶律乙辛的隊伍,不管怎樣都是北遼的精銳,確實讓各方勢力都有折損。

或者說,耶律乙辛在後期混亂北遼境內,都有北遼朝廷故意爲之的痕跡。

到後來,也正是因爲在平息耶律乙辛叛亂時,各方勢力聚集了兵力,同時宋國發起了北伐之戰,也給北遼朝廷直接調集各方勢力兵員的藉口…~

很多事都是此一時彼一時,想法和結果並不一定契合。

北遼現在就是如此。

宮帳裡竊竊私語,交頭接耳的議論,耶律洪基並不是聽不見。

從現在來看,或許當初決斷是錯的,可在當時,作爲大遼皇帝的他,似乎只有那樣。

“明日繼續衝擊宋國中軍宮帳……”

耶律洪基很想呵斥,甚至想象以前那樣,一出聲便讓整個朝廷衆臣噤若寒蟬。

可惜,他也知道,這時候不是自己耍脾氣的時候,只能是裝着沒有聽見大家的議論。

甚至沒有對西北西南淪陷的情況進行議論,直接離開了指揮部宮帳。

怎麼討論?根本不可能討論出結果來,因爲大遼現在真的沒法抽調太多的兵力。

北遼的臣工一個個面面相覷,一時居然被皇帝陛下這樣的反應搞愣了。

就這樣散了?這算怎麼回事?

剛纔還一起嚮往呢,嚮往着大遼用火馬陣,再集中兵力攻擊宋國中軍宮帳,從而讓宋國皇帝再一次重蹈他曾祖的覆轍,再來一次高粱河舊事~…

現在,西北西南出現了大批宋軍……還有可能重演高粱河之戰的逆轉嗎?

難了,很難了!

高粱河那時候,宋國大軍是橫衝直撞,直接殺到了大遼的南京,大遼其他所有的隊伍,沒有任何損失。

而現在,宋國大軍是步步推進,而大遼,不僅僅在前期經歷了兩年內亂,更是將所有可戰之力集中到了南京道……

更何況,自今年以來,不僅僅是戰馬,就連將士們的供給都不足了。

想一想,現在的大遼,倒是像極了曾經的宋國大軍……師老兵疲。

這戰還怎麼大?

……

“陛下~~陛下…~西京道有緊急戰報……”

耶律洪基壓根就沒睡踏實,一年多了,一直沒睡踏實。這幾天更是如此。

聽到近侍的呼喊,耶律洪基快速的翻身起來了。

“什麼事?”

“陛下,西京道急報……,宋國雲州軍識破了我朝在西京道的疑兵,與三日前突破了我大遼的防線,幾乎全殲了防禦宋國雲州軍的隊伍,向東快速推進。”

“據傳令兵奏報,恐怕兩三日內,宋國雲州軍就會抵達南京道戰線。”

“宋國雲州軍已經於昨日與蔚州軍匯合,現在兵分兩路,南北呼應着向東推進。”

“宋國雲州軍和蔚州軍是騎兵、步騎火槍兵,以及戰車兵混合戰兵。”

“由於宋國蔚州軍北上,阻斷了西京道向朝廷奏報的通道,並派出斥候百里攔截戰報傳遞,導致今日西京道戰報才抵達。”

三日前突破,然後會師,在分兵兩路向東進發……恐怕明後兩天就會抵達南京道主力戰場了。

宋國這是要對大遼形成包圍之勢呀!

耶律洪基有點懵……

“陛下,該如何決斷,需要儘快拿定主意……”

現在還能怎樣?向南,宋國是整體銜接,無差別的防禦。就連火馬陣連續三天衝擊,都無法衝破宋國防線。

向西,很明顯,不管是宋國的雲州軍,還是蔚州軍,甚至說宋國招募的党項和吐蕃騎兵,那都是生力軍,如今大遼的疲憊之師,根本就沒法與他們抗衡。

一旦向西,同樣逃不脫被宋國大軍包圍、截殺……

至於說向東,蘇州高永昌反叛後,原本依附於大遼的勢力,不管是奚、室韋,在已經被大遼朝廷抽調兵力的情況下,仍然試圖聯合起來反叛大遼朝廷。

若不是當初平息女真禍亂殺的狠,如果大遼還保留有號稱五十萬的大軍,說不定遼東早已經再次叛亂了。

只有向北了……幸好從耶律乙辛叛亂開始,就將北邊的勢力都抽調來了,哪怕是殘兵,也一樣可以橫掃北部的勢力……

耶律洪基這時候想的是後路……

“宋國大軍最遲幾時抵達南京道?居庸關守衛情況如何?”

“回陛下,居庸關守衛很難阻擋宋國大軍……宋國的北路軍可能需要突破居庸關,而南路完全可以直接衝擊我軍背後……”

“或者說,宋國的南路大軍可能會北上,直接在居庸關背後進,從而打開居庸關天險……”

耶律洪基聽明白了,也就是說無力迴天了……

“陛下,按照今日宮帳所議定的,明白一早,我大遼將再次組織火馬陣衝擊宋國中軍宮帳,同時騎兵要隨行,伺機突破宋軍防線,直指宋國皇帝營帳,以此逆轉現在的劣勢……”

說來容易做來難呀!

若此計真的能成,第一天宋國大軍沒有防備,三五萬火馬衝擊時,就應該能突破宋軍防線了。

連續三日的衝擊,都沒有奏效,難不成還指望在宋軍有對應措施後建功嗎?

而且,宋國兩翼大軍,已經向中軍推進了近五十里,很快就會與中軍會師了。

在戰車兵和騎兵、火槍兵的配合作戰下,大遼騎兵單一的作戰方式,根本就擋不住宋國兩翼向中軍推進的速度…~

明日,恐怕又會是無功而返,可是,過了明日呢?

不僅僅是宋國河北道兩翼大軍逼近,就是西北西南的雲州軍、蔚州軍,也會抵達戰線了。

到時候,恐怕到時候,宋國真的就形成了對大遼的包圍之勢…~

耶律洪基已經不是早年意氣風發的大遼皇帝了,而是一個多年不理政務,卻相當惜命的垂老君王……

“召集衆臣議事,就說昨日傍晚雲州識破西京道疑兵之策,將在五日後抵達南京道主戰場……”

近伺雖然不太明白陛下爲什麼這樣做,但還是聽從了,並出去傳令了。

……

“諸位臣工,宋國雲州出兵了,蔚州也出兵了,形勢相當嚴峻!而宋國的雲州軍和蔚州軍是生力軍……”

“很明顯,宋國這是準備將我大遼五十萬大軍在南京道圍殲!”

“如今,我大遼唯有孤注一擲了,必須在三日內,繼續執行火馬陣戰術,務必衝破宋國中軍防線,直抵宋國皇帝營帳…~也只有如此,我大遼方有可能逆轉這次大戰的形勢。”

“朕所擔心的是,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對付宋國防線的方法,卻因爲存在被宋國大軍包圍的可能,從而導致我大遼五十萬大軍被圍。”

“現在,朕想說的是,儘管我大遼用兵出現捉襟見肘現實,仍然需要遣一支隊伍向西,阻擋,甚至死守住居庸關乃至整個西部的防線,爲大軍火馬陣建功贏的時間!”

“宋國河北道兩翼大軍,最遲十日可能推進到中路戰場,而宋國的雲州蔚州軍,也會差不多在那時抵達南京道…~”

“而我大遼的火馬陣,僅僅使用了三日,確實存在衝破宋國中軍宮帳的可能。如此大好的機會,該如何把握?”

“哪一位將軍領此重任,向西阻擋住宋國雲州軍和蔚州軍?”

都說了是生力軍了…~

耶律洪基說完,還處於迷糊狀態的北遼重臣,都瞬間清醒了。

可惜,沒人接茬……

確實,以現在的形勢判斷,大遼存在被宋國大軍包圍的情形。

但是,衆位大臣也明白,宋國雲州軍和蔚州軍,絕不可能像河北道那樣,以戰車和騎兵配合,建立絕對堅固的防線。

所以,所謂的包圍,對於騎兵來說不現實。

由此向北,一馬平川,最適合騎兵飛馳,僅僅靠雲州和蔚州不足二十萬大軍,就像對大遼五十萬騎兵包圍…~宋國也真敢想。

到這時候,北遼的各方勢力,仍然認爲,即便是打不贏,想要撤回燕山以北,對大遼而言不難。

這時候最爲重要的是,誰去阻擋雲州和蔚州軍這部分生力軍。

從平息耶律乙辛叛亂時,大遼的皇帝陛下就讓非皇族和後族的勢力,衝鋒在最前線,到這時候了,居然還不忘削弱大家的戰力……

誰做那個冤大頭?

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六三五章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七六四章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九四七章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一二章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