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四章 無禮

別看王安石已接近古稀之年,情緒上來了,一樣有年輕人的衝勁。

在得到官家詔令回到內閣後,便把趙曦所提出的想法,一律自己背上了。

這樣惡毒的想法,不應該在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腦子裡……臣工,不就應該這樣嗎?

替官家背鍋,王安石早就輕車熟路了。

然而,內閣諸位,只有對完善計謀的感嘆,根本沒有把這些跟品質什麼的勾連……都是講武堂出來的,都是受官家實用主義影響過的,也是追求結果的。

只要能將國朝利益最大化,誰在意那些細枝末節?

於是,在大宋和北遼的邊境線,出現相當詭異的局面。

二三十萬北遼騎兵,駐紮在析津府以南,不停的分出兵力清掃整個南京道的叛軍殘餘。而叛軍的主力卻守着永清這座孤城。

永清再往南五十里外,便是大宋的邊軍,僅僅是一部五萬不足的隊伍。戰車連綿,步騎井然有序,倒顯得是這三家勢力中最爲彪悍的。

北遼已經打了一年多的內戰,追擊叛軍至此,要說沒疲憊是不可能的。而耶律乙辛的隊伍,更是入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事實上,他那些人也確實是喪家之犬。

而大宋的隊伍,看着讓人眼饞的燕雲,在朝廷的強令下,才壓制着北上的念頭,戰鬥意志自然是三方中最爲強烈的。

自從耶律乙辛逃自永清城,或者說耶律乙辛潰敗到接近大宋營寨前,北遼追兵便停戰了。這在早年是不可思議的事,在這時候,卻讓人覺得挺正常。

很簡單,北遼朝廷不是不想全殲叛軍,而是叛軍離大宋邊軍的距離太近,擔心戰事影響到宋國,從而引起兩國大戰······北遼現在也不想跟大宋作戰。

大宋陳兵邊境,理由很充分,不說前段時間有遊騎入境襲擾,就說北遼內戰已經將戰場轉移到邊境,大宋也有足夠的理由出兵了。

所以,北遼朝廷還是首先選擇了斡旋。

“從白溝河、武清、歸義以及容城入境,然後北上,對耶律乙辛的叛軍形成圍剿之勢,以避免戰亂禍及我大宋?北遼倒是真敢想!”

在大宋朝廷算計北遼時,北遼又如何不在算計大宋?

就比如這第一次談判接觸······北遼先對大宋陳兵邊境表示了理解,並且針對北遼內戰導致宋國邊境不靖深感遺憾。

如今,叛軍已經是窮途末路,爲避免叛軍以及大遼內亂繼續給宋國造成傷害。北遼決定向宋國借道,然後將永清城包圍,從而一舉殲滅叛軍,還宋遼邊境一個安寧。

“他這樣的要求,倒是讓老夫心裡的愧疚減少了幾分。”

王安石看到這樣的要求,真的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了。兩國,還是敵對兩國之間,又如何可能含情脈脈了?只不過根據需要而定罷了。

“誰給北遼這樣的膽子,讓他們敢這樣想?”

內閣都有點氣憤。說實話,國朝發展到他們這一屆內閣,變化是天翻地覆的,即便是跟北遼,也已經可以平等對話,甚至需要俯視北遼,才覺得合適。

沒想到,都這時候了,北遼居然還如此猖狂。

“也難怪,二次出兵,無功而返,估計北遼朝廷以爲我大宋恐遼病深入骨髓了!”

蘇轍所說的,也許有可能。二次出兵,雙方並沒有大的戰鬥接觸,僅僅是一次遊行而已。國朝在沒有戰事下撤軍,估計讓北遼以爲······大宋也不過如此。

畢竟,當初的河東之戰,北遼還是以他們的西京道戰力爲主。上京道、西北招討司以及中京道、南京道這些精銳,壓根沒有參戰。

“如此說來,北遼以爲,在這事上,我大宋就該着一無所獲,還應該給他們提供圍剿叛軍的方便?”

“看來,北遼確實是這個意思了。”

“理解陳兵,對造成的損失深表遺憾······挺不錯的措辭。”

“北遼走到今天,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的朝廷未免太有點自大了吧。”

“這不奇怪。想想這次北遼內亂的過程,耶律乙辛謀反、國朝出兵北上、女真四部趁機作亂,就連蒙古高原以及在蘇州的那些奚、室韋等遺老遺少,一起起事,最終都被北遼朝廷平息了。”

“這樣的大戰局,大場面,都可以如此輕鬆的安定下來,北遼朝廷自大也是有基礎的。”

內閣的情緒也就是一時的,沒有誰真的把北遼的無禮當回事了。

實力相差不大時,這樣的做法那就是侮辱,當實力相差已經到不可相比的地步,對於實力強盛的一方,這樣的做法就會被看做是小丑的行徑。

北遼現在這般的大言不慚,內閣在情緒平靜後,只覺得有點無語······北遼根本就沒認清現狀。

更何況,國朝已經有了後手。相對於國朝摻和其中,內閣更喜歡做個旁觀者,看着北遼內亂······

“耶律乙辛這邊如何?”

王安石叫停了內閣扯淡,這種情形下,還是正經點好。

“由於跟北遼朝廷的談判沒確定,那邊還沒有進入正題。不過,已經通過商賈的渠道,先行支援了三五日的糧草。”

耶律乙辛這邊是章惇負責,也是他自薦主導的,呂惠卿從旁輔助。章惇強硬,呂惠卿詭計多端,他倆人做這事,應該萬無一失。

王安石在考慮是不是需要向官家奏請下一步的動作······想了想,看了看太子一副事不關己的神態······

算了,既然官家授權內閣決斷,大方向已經明確,內閣不至於連這點事也做不好。

“向北遼使臣提出朝廷的要求吧。北遼能這樣,國朝要求歸還燕雲剩下的十二州,倒是有點針鋒相對的意思了。”

“另外,耶律乙辛這邊,子厚、吉甫,你們看時機,該什麼時候拋出底線,該用怎樣的策略,你倆商量着定。”

“現在看來,北遼朝廷這邊,想要達到朝廷的預期是不可能了。所以,耶律乙辛那邊,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從目前看,北遼朝廷跟耶律乙辛已經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了。也就是說,朝廷的謀劃,應該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七七四章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五八章 繁亂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三二章 推進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六五一章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八四章 射殺第四六三章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三二章 推進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七四一章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