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

就是這樣,王安石不得不承認,呂惠卿和章惇所說的,是對大宋而言最合適的做法。

不管是面對北遼朝廷,還是跟耶律乙辛周旋,這樣完全可以做到進退有序。

還是最能實現大宋利益的辦法。

這事需要他向官家奏請……

王安石還是想多了,這本來就是趙曦想要的結果。

“內閣議定的?”

“回官家確實如此。諸位閣老一致認同的策略,朝廷將雙向準備。”

“由於耶律乙辛這邊消息閉塞,可考慮拖延,根據與北遼談判的進程,來決定如何處理耶律乙辛這邊的問題。”

“當然,爲避免在談判過程中,北遼朝廷向耶律乙辛逼迫,內閣議定,先讓邊軍允許耶律乙辛必要的情況下入境。”

“這個入境,並不是說進入國朝境內,而是進入國朝新佔領的區域,接受國朝大軍的庇護。”

“至此,國朝便能做到進退有序。”

王安石說這些時的表情,讓趙曦能感覺到他的無奈。

想來王老頭挺憋屈。

“王相認爲,不管是君還是臣,一生中什麼最重要?”

王老頭越來越貼合首相的角色了,趙曦還真不想讓他憋出毛病來。

“老臣說不好。”

“那朕來說…~”

趙曦真怕這拗相公跟自己講什麼大義,講什麼氣節,講什麼千古留名。

趙曦相信,王安石有這樣的抱負,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朕以爲,不管是君王還是臣工,處於朝廷,便應該以國朝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謂,達則兼濟天下。”

“身份決定責任,身份決定立場,身份也決定行爲。居鄉野,持正氣,保大義,身正名望,這無可厚非。”

“可是居廟堂呢?朝政千千萬,豈是一個正氣可解決的?若只有正氣正義,朕以爲唯有監察衙門是最佳職銜。”

“不說朝堂臣工之間,就說與他國的交涉,那一次不是爾虞我詐?憑一身正氣,能讓敵人跪服腳下?不能。”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虛無。可國朝如今有絕對實力嗎?或許有,但那需要怎樣的過程?”

“北遼不是西夏,地形不是,王朝模式和體制也不是。北遼是一個比國朝更早的統一王朝。雖然日漸衰落,但北遼仍然有一戰之實力。從這次北遼內亂就可以看出,北遼朝廷的腐朽,還遠遠不到崩潰的地步。”

“耶律乙辛謀反,女真四部趁機作亂,更有蘇州以及大草原的部落混水摸魚。結果如何?北遼硬是扛住了,用了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將境內所有的亂事平息。期間還有國朝嘗試性的出兵北上。”

“由此可見,北遼雖不是巔峰,仍然有着龐大的實力。國朝謀劃燕雲十六州,面對北遼如今的境況,該如何選擇?”

“是用將士們的屍骨和鮮血堆出燕雲的功勞來,還是說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儘可能的減少大宋將士的傷亡?這一點,朕相信王相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

“介甫,所謂千古名,從來都是有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沒有這個權利和資格。歷史,本來就是被粉飾過的。”

“當大宋的疆域東西數萬裡,南北數萬裡,並將此無邊的疆域留給後世後,有誰會在意在這無比的功勞裡,使用過一些無傷大雅的計謀?”

“朕相信,朝堂的臣工都熟讀歷史,也對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通讀了。從心底裡,有誰去同情弱者?勝了就是勝了,無關手段!”

趙曦這還是第一次跟王安石這般監心般的交談,也是時隔很久以後,第一次這樣的長篇大論。

很久了,臣工的奏對,趙曦都是聽的多,說的少,他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處理朝政的朝廷,不是一個純粹聽命的朝廷。

這一次,趙曦是真擔心王安石過不了心裡的坑。

內閣首相不完全認同的計劃,實施起來絕做不到極致。

王安石現在已經很契合首相職位了,趙曦從來都認爲穩定的決策層很重要。

既然沒有替換王安石的意思,那就需要讓他走在軌道上……

“官家……老臣……老臣謹受教!”

說着,王安石拽了衣袖,這是要下拜了。

王安石不知道富弼當初怎樣做的首相,但是他知道他自己這個首相。

這麼多年過來了,他感覺自己這個首相始終沒能跟官家貼心。

這一屆內閣,多爲潛邸舊臣,他知道,他很難跟官家貼心了,親近了。比不上章惇這個後面進入潛邸圈子的,甚至比不上呂惠卿這個耍小聰明的。

他之所以硬在內閣裡撐着,是不想看到大宋這麼大好局面改變了,他想看着,最起碼在有生之年看着大宋的騰飛。

更想在他執掌內閣時,爲大宋開萬世太平,拿回中原王朝的屏障……燕雲十六州。

所以,他自己做了改變,儘量去適應如今這個內閣的作風。

到後來,王安石甚至掩藏了自己的鋒芒,只爲一個穩定的內閣,可以延續大宋的盛景!

今天,老王真的被感動了!在官家推心置腹的跟他說出這些後,他能感覺到,這一刻官家是真的接受他這個首相了……

“王相,此事還可以再添加些什麼~~朕考慮,跟北遼朝廷所謂的談判,應該不會有什麼效果,最終還是得充分的把耶律乙辛這些廢物再利用。”

一時間,趙曦好像也覺得王安石親近了,也不打算留着餘地讓內閣揣度了。

“王相,朕以爲,朝廷可以跟耶律乙辛講明,他們家眷的安身立命,需要他們用命來掙。”

“既然是扶植,朕以爲除了火器以外,包括神臂弩在內,都可以按比例的支援耶律乙辛。”

“以這股叛軍對北遼斬首的數量,來決定他們家眷在國朝生存質量的交換條件。”

“當然,也不能不給他們希望……朝廷的底線,可以在叛軍剩下不足一成時,考慮接受叛軍入境。到時候,是轉民,還是做輔助番騎,讓他們自由選擇。”

官家要比章惇狠很多,也要比呂惠卿徹底很多。

可這時候,王安石居然沒有內閣議事時的那種心裡不適感。反倒覺得,事情本來就該是這樣。

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四一六章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五二七章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五八章 繁亂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六七四章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四二八章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八二二章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三九六章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一六四章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八四章 射殺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