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九章 想法

大宋不是一個有野心的王朝,從太祖時就這樣。雖然趙曦這些年一直在引導朝廷的野心,雖然有些成效,也僅限於燕雲十六州的收復,以及所謂的九州無缺。

燕山以北,陰山以北,那可是有無邊的土地呀。

“官家,以軍功賞賜土地,在一開始,確實可以在燕山以北可以形成以夷制夷的混亂局面。可這樣的方式與前朝類同,最終必將會在相互爭鬥中,形成勢力,從而威脅到朝廷內政。”

對於王安石提到的問題,趙曦又如何能不明白。

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統治,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難題。前朝算是一次嘗試,不過前朝時因爲番將和藩鎮割據的原因。

前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絕不能歸於軍功爵的制度上,反倒是軍功爵制度廢棄後,纔有了藩鎮作亂的基礎。

前朝作亂,以及後來的五代十國,是大宋必須要吸取的教訓,即便是矯枉過正也在所不惜。

王安石不在意祖宗法度,也不會閉着眼認同前朝的藩鎮體制。

“這一點朕想過,可是如何對大漠治理?還是說國朝的疆域止於燕山、陰山?即便是國朝止步於燕山、陰山,誰又能確保草原大漠的部落不會最後成勢,最後依然率兵南下?”

“朕以前說過,中原王朝的變遷,多是自北向南。這是由生活環境和質量,以及習性決定的。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甚至不惜命的南下,是因爲北方的氣候不適合生存。”

“朕以爲根本原因還是應該將遊牧民族跟中原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就比如羊毛,比如棉花,比如可能出現的其他礦產資源等等。”

“在讓遊牧民族獲得利益之後,改善北方的居住和生活條件,讓南北的差距不那麼顯眼,不至於引起蠻族的貪慾,或許是解決大漠治理的方法。”

趙曦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長篇大論的去說服他人了。

對於未來北方安靖的事,趙曦想了很久。雖然這時候談這個還尚早,他希望現在就先讓朝廷都有個大概的方向。

“官家,草原平坦,軌道鋪設容易。只要軌道能到之處,國朝的戰車就可以做到防務和安靖……”

這倒不是過高的估計軌道和戰車的作用。

在列陣對戰上,這時候戰車陣確實可以說是無敵的。也不怪內閣有這樣的想法。

“軌道鋪設的造價諸位應該很清楚,軌道的更換、維護,以及軌道兵的供養,又需要怎樣的代價,諸位也清楚。”

“草原大漠地廣人稀,軌道鋪設百里甚至見不到一座規模的人口聚集點,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軌道的鋪設很難溝通聚集點。投資過高,收益過低的矛盾如何解決?”

“長期貼補大量的人力財物去維護軌道的正常運行,比爲遊牧民族籌建定居點更耗費。”

“朕以爲,將中原的文化傳播到草原,將中原的生活習慣帶到草原,讓草原跟中原的差別逐漸拉平,從而降低因貪慾而滋生好鬥和征戰的可能性。”

文化纔是最犀利,最爲無敵的武器。而中原文化,是本身就具有融合侵襲能力的。

將中原文化在草原播種,並用利益,將草原的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共生。趙曦以爲,這樣纔是最合適的治理草原方法。

當然,任何方法都不是盡善盡美的,都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

“至於諸位閣老所擔心的成勢……朕以爲,關鍵看將領的收益權重。只要確保將領在朝廷的收益高於草原的收益,任何人都懂得取捨的。”

“當然,這時候說這些也有些早。或許,可以拿這個做噱頭,以輔助番騎嘗試…~”

趙曦話裡話外的意思,想必內閣都能聽得懂。

前朝滅亡的原因,朝廷財力無以爲繼,不得不放任藩鎮做大。而國朝不同,朝廷掌控着難以複製的核心。火器也好,還是諸多公私合營的產業也罷,都是可以拿捏臣工的利器。

這其中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需要朝廷評估地方將領成勢的苗頭,從而將其扼殺在萌芽,便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地方勢力做大的弊端。

北遼即便被國朝平滅,絕不可能將整個契丹的族羣也一併消滅了。以吐蕃、党項、回鶻以及其他契丹的勢力,作爲與北遼貴族作戰或者壓迫的主要力量,如此,便可以轉移北遼契丹族羣的仇敵。

然後,在將番將置於燕山陰山以北,以土地草場爲餌······不管是原來的契丹,還是即將主導草場的番將,所有的爭端裁決者,只會是朝廷。

同樣,分割草場後,基於利益的原因,朝廷掌控着羊毛、棉花紡織工藝,或者說這類工藝嚴禁北上出燕山。所有的爭端僅限於原料供給上,也就讓中原或者朝廷擁有了絕對的主導權。

不管是制止、調停,朝廷還是居頂層。

當然,如何完成這樣的構想,纔是朝廷需要沉下心來謀劃的。

事實上,不管是中原還是大漠,想要成事,必須得有足夠的支持者。對於百姓而言,有富足的生活,誰會想着去拼命?

朝政清明,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即便是有人想行不軌之事,失去了廣大的黎民基礎,那個又能成事?

······

既然官家說要嘗試,那就嘗試吧。

眼下要做的,是該如何在對耶律乙辛圍追堵截的情況下,還能巧妙的讓耶律乙辛繼續去禍害北遼,而不是以這種耍無賴的方式來跟國朝索要什麼。

想做好這件事的前提,必須是先把耶律乙辛打疼了,打怕了。十萬番騎北上,即便是耶律乙辛齊裝滿員,也不敢扛鋒芒,更何況僅僅是小股的襲擾隊伍?

“清剿不難,甚至說殺滅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打疼耶律乙辛的基礎上,還給他保留一部分戰力,讓他還有繼續禍亂北遼······”

方略是定下了,可執行纔是最重要的。到了內閣議事,諸位也沒什麼忌諱的了。

“既然耶律乙辛算是先禮後兵,國朝自然也不能落下成了。以番騎隊的裝備,不是耶律乙辛那些乞丐隊伍能比的,即便是對方率先攻擊,對己方的傷害也不大。”

“很簡單,讓番騎隊也先禮後兵,恭送出境。”

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五章 後續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七一七章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六一二章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七零五章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七四章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