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

耶律乙辛已經這樣了。

不管曾經是北遼魏王也好,還是樞密使也罷,甚至曾經在北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過絕對的輝煌和權威。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只是窮途暮路,一個即將失敗的反叛者。

曾經的榮耀,耶律乙辛肯定是不捨,可事到如今,在北遼已經斷絕了所有的退路。所以,他就想纏着大宋了。

耶律乙辛可能比北遼朝堂的很多人要熟悉大宋,包括謀劃三年試圖竊取大宋的產業工藝,包括幾度遣人嘗試與大宋聯繫出兵。他清楚,大宋已經有攻克大遼的實力。

當在北遼走到末路時,他便想到了大宋。

曾經的北遼決策者,大遼的軍事主官,他對宋遼的關係很熟悉,也就知道該怎樣取利用兩者之間的矛盾點。

可惜,耶律乙辛錯誤的判斷了他此事的處境,也錯誤判斷了大宋對於叛逆者指導思想。

當然,他是有後手的······

“官家,如此說來,耶律乙辛被北遼朝廷擊潰後,很可能率那些潰兵進入國朝?”

這已經是定局了。王安石沒想過一個曾經封了王的名士,怎麼可以無恥到如此地步。

不管是與北遼死戰到底,還是說最後功敗垂成了,當着北遼皇帝的面割脖子、撞死、以及直接捅死自己,都還讓人高看一眼。

來大宋這邊耍賴,算什麼本事。

就這點本事。這段時間邊境發生的事,就是耶律乙辛的態度······大宋只要不接受他的內附,就會遭受他最後的瘋狂。

“三十年前的儂智高嗎?倒是有點相像。”

“不一樣。儂智高當初在特磨道好歹是有一片領地的,可耶律乙辛一旦敗北,北遼絕不會給他一絲喘氣的機會。”

確實,據奏報,北遼朝廷已經將耶律乙辛出生的部落,徹底蕩平了,幾乎跟對待異族一樣的手段。

也難怪耶律乙辛想做北遼的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所爲交換大宋出兵的條件。

時過境遷,想不到百十年以後,會有相同的情景重現,只不過角色交換了。

“他想做北遼的石敬瑭?”

“不一樣的。當初的中原混亂,如今的北遼還是一統的王朝。”

內閣都在思考,思考怎樣處理耶律乙辛。

說實話,之所以在猶豫,在糾結,關鍵還是朝廷想用好耶律乙辛這把刀。

況且,耶律乙辛遣小股隊伍入境,似乎也給他自己留了餘地······沒殺一人,只劫糧。

趙曦也在想,在想着怎樣能把耶律乙辛的那點用處榨乾。

他是北遼的反叛武裝······

唉······這時候就說到教化的問題了,或者說這個時代價值觀的問題。即便是朝堂,臣工們還做不到真正政客境界,都還會將士人當做自己的第一身份。

這是一種束縛。

作爲君王,趙曦同樣的倡導這樣的價值觀。所以,哪怕整個朝堂都有心扶植耶律乙辛,都無法開這個口。

對於臣工而言······官家又想讓臣工背鍋了。

“官家,是否需要與耶律乙辛聯繫?”

事總得做,並且整個內閣包括官家應該都有這樣的心思。王安石背鍋也習慣了。至於身後名······只要是爲大宋,他王安石就是擔一個奸臣的罵名又怎樣?

王安石不知道的是,若沒有這一任官家,他在百十年後,就被收錄進了奸臣行列······

見王安石這樣不客氣,趙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相,即便是要扶植耶律乙辛繼續禍害北遼,這個聯繫也有主動和被動的區別。前期既然拒絕了,哪怕是留有餘地,也是拒絕了。朝廷的態度不能變。”

“朕要說的是,即便是聯繫,朝廷也不能主動聯繫。否則,那就說明前期拒絕是錯誤的,也就相當於朝廷低頭了。一個末路的叛臣而已······”

“着令十萬番騎北上吧······”

妥協?國朝內部可以妥協,對於外敵,趙曦沒想過妥協,就是想耶律乙辛這樣有可能給國朝送來大禮的妥協,趙曦也不屑去做。

耶律乙辛的作用,趙曦必須讓耶律乙辛知道,他所謂的作用,大宋用他,他纔有用,大宋不用他,他就是那個即將被北遼滅掉的亂臣賊子。

不說現在朝堂的價值觀,也不說耶律乙辛當下的做法很讓人討厭。農夫與蛇的故事,趙曦知道,同樣,後世那些翻臉不認的例子很多。

像耶律乙辛這樣的人,還真不能給他一點謙讓。

“官家,此時番騎北上······”

十萬番騎,國朝是爲最終收復燕雲而準備的。官家這時候遣番騎北上······

“所謂的時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到了。耶律乙辛糾集的反叛力量,雖然不至於與北遼朝廷對半,七三的程度還是要有的。”

“北遼內亂至今,耶律乙辛的隊伍即將徹底被殲滅,那麼,北遼朝廷的隊伍損失又怎樣?朝廷是不是應該隨時做好準備?”

“如今藉口是現成的,耶律乙辛遣人來襲擾我大宋邊境,想必那北遼朝廷也是喜聞樂見吧?我大宋遣並北上又有何不妥?”

朝廷爲收復燕雲之事,醞釀已經兩三年了,這一次北遼內亂,朝廷也對時機的忍耐已經很久了。

難不成官家認爲時機到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官家在大勢的判斷力。

“另外,兵部、樞密院考慮再招募十萬番騎吧。作用是番騎隊的輔軍,訓練的重點是強弩、火器的使用。儘量在三月以內,可以投身戰場使用。”

“至於如何制定番騎隊和輔騎隊的功能,如何確保所有騎兵的協調作戰等等,內閣要拿出個章程來。”

“朕有個想法,內閣可以完善一下。朕以爲,可以借用前朝軍功地封制的模式,將最終收復燕雲,平滅北遼後,燕山以北所有草場,包括遼東的耕田等,作爲軍功土地的賞賜之地。”

“草原就應該保留草原的功能,而國朝也需要養馬之地。待收復燕雲,並將疆域擴大後,將草場以軍功賞賜下去······此法,不僅僅適用於番騎,同樣適用於除燕雲以外,其他所有開疆擴土的軍功。”

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七五四章第六三五章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九一章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五二七章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