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

北遼之所以內亂到這樣的地步,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貴族與皇家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不是一致的。

北遼從成立之日起,就是充滿着謀反和背叛的。

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

耶律阿保機在出徵室韋得勝回國,卻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隨後,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爲遼太祖。

遼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圖,然而於攻滅渤海後的隔年,在回師途中病倒,最後去世。他的妻子述律平宣佈攝政,以次子耶律德光,即遼太宗總攬朝政,屠殺政敵數百人以穩定政權。太子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遼太宗統一了契丹。

而後,帝位繼承時,盤踞汴梁的耶律吼等將領擁立耶律阮爲帝,是爲遼世宗。在上京的太后述律平想讓其子耶律李胡繼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稱帝。

太后派耶律李胡與耶律阮在遼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戰,最後耶律阮打贏了這場戰爭。在經過大臣耶律屋質的勸阻之下,太后才認同耶律阮的帝位。

然而,耶律阮卻被耶律察割殺死於夢鄉中。

耶律察割發動政變,殺遼世宗並自行稱帝,遼太宗之長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質等率兵殺死耶律察割後,被立爲帝,即遼穆宗。

接下來,先後又有政事令耶律婁國、林牙耶律敵烈等謀亂被捕後伏誅;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謀反;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人謀反,事敗伏誅;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隱謀反等事件。

遼太祖從開始只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也就註定了,他只是契丹整個族羣的共主。也同樣註定了北遼朝局的動盪。

看完北遼的整個大統傳承,趙曦都搞不清這時候的北遼君王跟遼太祖的關係了。

北遼傳承其實不礙國朝的事,趙曦關心這個,也讓諸位內閣複習這些內容,是想讓大家對北遼的現狀有個大體的認識······北遼的謀反和宮鬥,整個契丹族羣的首腦,都是旁觀者。

即便如今北遼表面上是有了大一統集權的模式,但在骨子裡,契丹貴族始終是站在本部落的立場來考慮。

一位權臣,能在朝廷已經防備的情況下起事謀反,並且還打成勢均力敵持久戰,讓朝廷跟謀反者的力量拉平了……儘管有謀反者有心算無心的事實,也同樣有北遼貴族內部思想不統一的原因。

在一個以本部落勢力強弱獲得話語權的朝廷,有這樣的心思並不奇怪。

但是,北遼畢竟是有王朝形式的,即便是共主模式,那也是一個王朝。

一旦國朝出兵,恐怕還是會出現一開始的情形……北遼停戰,諸貴族各派兵南下。

這是趙曦的判斷。

趙曦如今在朝廷形成可以一言而決的情形,也是長久以往多次判斷準確的結果。

但是,趙曦很少有獨斷專行的時候……國朝的議事體制,是有利於一個王朝健康運行的,也是可以避免因君王的英明與否而左右王朝命運的。

趙曦想在一定程度上,將這種模式延續,從而能實現大宋的久存。

這一次,內閣再一次跟官家有了分歧,趙曦也去說服了,看樣子,效果並不怎麼樣。

國朝的國力強盛了,而北遼正值內亂,不管怎樣看,這都是國朝收復燕雲的最好時機。

至於士林會認爲出兵是在助長耶律乙辛的謀反行爲……官家應該不太在意這些虛名的。再說了,只要是收復燕雲,那些士林的閒話會成爲笑話。

這是內閣們的判斷。

“官家,北遼內亂已持續三月有餘,臣等以爲,這次參與內亂的北遼貴族,不應該僅限於皇族、後族與耶律乙辛了。”

“之所以能造成對峙的現狀,臣等以爲,存在北遼內部各勢力因爲立場不同而介入的情況。”

“臣等以爲,如今的北遼內亂,已然是一團糟,是北遼內部勢力誰都無法避免立場的實際。”

“況且,經過三月有餘的內亂,在一定程度上,北遼的戰力是有損失的。此時出兵,可以避免最終北遼都是經歷過戰事的悍卒……”

“事實上,從河北道的奏報來看,北遼佈防在邊境的兵力,一直在減少。官家,機不可失呀!”

這一次,算是內閣的一次統一,是經過議定的,並由王安石向官家陳述。

在這個問題上,趙曦也只是判斷,而無法從曾經的歷史獲得結果。

原本的歷史已經找不到了,很多都已經背離了原本的軌跡。

比如這一次的耶律乙辛謀反,趙曦就不記得曾經出現過。

北遼從這一代開始衰敗,那是曾經的歷史,由於跟國朝河東之戰的原因,如今的北遼,雖然朝廷腐朽還一樣,但軍力似乎並無大幅度衰退。

趙曦同意第一次出兵,分析了整個河北道對戰的情形……國朝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可朝堂…~

積極性是不能打擊的,特別是這種有野望的積極性。

“河北道如今佈防的軍伍多少?”

“回官家,除騎兵外,上一次調集的兵力並未撤回。”

“既然如此,那就出兵吧!不過,朕要求,出兵可以,必須在確保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作戰,一旦出現北遼大量兵力南下,國朝還是以防禦爲主!”

趙曦也不確定自己的判斷是絕對正確的。

朝廷現在對於北遼的情報,在內閣是共享的,同樣的情報,從其中獲得的信息不同,所以做出的決策也不同。

趙曦不敢說就比內閣所有人都強,既然內閣有一致的意見,那就接觸一下……

對於內閣而言,能說服官家出兵就夠了。

至於優勢兵力作戰……雖然不明白官家的意圖,內閣也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畢竟,在不是全線作戰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戰損,這樣的宗旨並沒有錯。

事實上,出征,最忌諱這種非全力以赴的軍令了。

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五八三章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七二一章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五九五章第三二章 推進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三九六章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六五二章 決斷